一种燃气管道防沉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9781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气管道防沉降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管道设备领域,尤其为一种燃气管道防沉降机构。



背景技术:

燃气管道埋设于地下,最终需要将燃气输送至用户终端,其中人口密集区域的人类活动较为频繁,最终会对处于地下的燃气管道产生较大的压力使得地面发生轻微沉降,而这种沉降即便是轻微的也是不均匀的,容易导致燃气管道的各部分长期承受剪切力,使得管道的连接强度遭到破坏,形成安全隐患;现有的各种防沉降设施通常采用传感器和千斤顶配合作业,在检测到管道沉降时利用千斤顶去调整管道的姿态,这种技术需要依赖传感器和相应通信以及控制设备的正常运转,使用成本较高并且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对燃气管道的沉降进行位移补偿并且可靠性较高的燃气管道防沉降机构,具体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燃气管道防沉降机构,连接于燃气管道的下侧,包括一对导向架、一对直齿条、一对齿轮以及承托件,所述承托件主体为横断面呈椭圆形的柱体,该承托件垫于所述燃气管道的下侧;所述一对导向架、一对直齿条对称纵向设置于所述燃气管道的两侧,所述导向架的中部纵向设置有导向槽,所述承托件的两端同轴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均纵向滑动于导向槽内,所述一对齿轮均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轴的端部并且与同侧的直齿条啮合。

所述的燃气管道防沉降机构,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承托件侧壁开设有与所述燃气管道外壁相适应的环形沟槽,燃气管道的外壁落于所述环形沟槽内。

所述的燃气管道防沉降机构,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承托件沿燃气管道轴向一侧下部弹性抵触有垫块。

所述的燃气管道防沉降机构,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垫块呈柱状,其一端抵触于所述承托件的下部,其另一端滑动插接于一安装盒内,所述垫块位于安装盒内的中部设置有挡片,所述挡片与所述安装盒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燃气管道受压沉降的同时驱使承托件产生轻微转动,从而对燃气管道进行轻微的支撑补偿,将燃气管道的沉降量转化为承托件的沉降量并且无需单独设置驱动机构,作业可靠性较高;通过在承托件上设置环形沟槽,使得其承托效果更为稳定;通过设置弹性连接的垫块,使得承托件翻转对燃气管道的沉降量进行补偿后的状态保持稳定,减轻齿轮和直齿条的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燃气管道轴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该燃气管道防沉降机构连接于燃气管道的下侧,包括一对导向架1、一对直齿条2、一对齿轮3以及承托件4,所述承托件主体为横断面呈椭圆形的柱体,该承托件垫于所述燃气管道的下侧;所述一对导向架、一对直齿条对称纵向设置于所述燃气管道的两侧,所述导向架的中部纵向设置有导向槽11,所述承托件的两端同轴连接有连接轴5,所述连接轴均纵向滑动于导向槽内,所述一对齿轮分别固定连接于连接轴的两个端部并且与同侧的直齿条啮合。

在燃气管道发生沉降时,承托件的中心随之下行,于此同时齿轮随之下行,由于齿轮与直齿条之间的啮合关系,齿轮产生转动,使得承托件随之转动,从而虽然承托件的中心下行了,但是承托件却发生翻转对燃气管道形成托举作用;在实际作业中,导向槽11、直齿条2、齿轮3都通过壳体进行保护性封装,在说明书附图中为了明确结构关系所以未画出壳体。并且由于齿轮与直齿条之间的啮合力有限,在实际使用时,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置一定数量的防沉降结构,例如在人迹罕至的荒野区域,管道的沉降量较少或者管道的各部分的沉降量均匀可以不设置或者间隔10米-20米设置一组,而在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可以间隔3-5米设置一组,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成本较低,数量的增加并不会大幅增加使用成本。

所述承托件侧壁开设有与所述燃气管道外壁相适应的环形沟槽41,燃气管道的外壁落于所述环形沟槽内。通过在承托件上设置环形沟槽,使得其承托效果更为稳定。

所述承托件4沿燃气管道轴向一侧下部弹性抵触有垫块5。具体而言,所述垫块呈柱状,其一端抵触于所述承托件的下部,其另一端滑动插接于一安装6盒内,所述垫块位于安装盒内的中部设置有挡片,所述挡片与所述安装盒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7。通过设置弹性连接的垫块,使得承托件翻转对燃气管道的沉降量进行补偿后的状态保持稳定,减轻齿轮和直齿条的负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