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控制电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2614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流体控制电磁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体控制电磁阀。



背景技术:

流体控制电磁阀在工业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净水器中的水路电磁阀需要结构小巧、动作灵活。如图1所示,现有的电磁阀包括电磁动力部分及流体通路部分,目前尚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现有电磁阀芯为上下两节圆柱铁芯1-4组成,在两节圆柱铁芯之间设有伸缩弹簧,构成磁路时,磁力线要穿过轭铁、上铁芯、下铁芯形成回路,这种结构在磁路设计上有三道气隙,即上铁芯与轭铁、上铁芯与下铁芯、下铁芯与轭铁之间三道气隙,这大大增加了磁阻,在保证同样的吸力情况下,需要加大电磁铁尺寸,并增加能耗;二是流体通路部分的水容易渗透到铁芯周围,久之导致铁芯生锈、铁芯间隙积填杂物,导致动作受阻失灵,这大大影响了电磁铁的工作寿命,其原因是目前的流体通路部分流体阀芯2-2与电磁阀芯1-4之间缺乏较好的密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大大减小了磁阻,在保证同样的吸力情况下,较少了能耗,可以使电磁铁尺寸变得更小,减少空间的流体控制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流体控制电磁阀,包括电磁阀阀体及流体控制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控制管路包括阀腔及流体阀芯;

所述电磁阀阀体包括线圈、线圈骨架、轭铁及铁芯,所述线圈绕制在所述线圈骨架上,所述线圈骨架包括两个端板,所述线圈骨架插装在所述轭铁内,所述铁芯插装在所述线圈骨架内,所述铁芯的一端与轭铁之间设有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流体阀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这种结构在磁路设计上通过减少一道气隙大大减小了磁阻,在保证同样的吸力情况下,以较少了能耗,可以使电磁铁尺寸变得更小,减少空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阀腔包括进水端及出水端,所述流体阀芯设于所述进水端及出水端的通道上,还包括设于所述阀腔内的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环形密封体、阀芯连接件,所述阀芯连接件连接在所述流体阀芯与铁芯之间,所述环形密封体内孔与所述阀芯连接件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环形密封体与所述阀腔的腔壁结合面上设有第二密封圈。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流体通路部分水由于密封组件的存在,不容易渗透到铁芯周围,不会导致动作受阻失灵,大大延长了电磁铁的工作寿命。

进一步,所述轭铁呈“C”型结构。

进一步,所述阀腔为上宽下窄结构,所述阀腔的腔壁包括上腔壁以及下腔壁,所述上腔壁通过台肩与所述下腔壁连为一体,所述第二密封圈设在台肩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电磁阀阀体1及流体控制管路2,所述流体控制管路2包括阀腔2-1及流体阀芯2-2;

所述电磁阀阀体1包括线圈1-1、线圈骨架1-2、轭铁1-3及铁芯1-4,所述线圈1-1绕制在所述线圈骨架1-2上,所述线圈骨架1-2包括两个端板,所述线圈骨架1-2插装在所述轭铁1-3内,所述铁芯1-3插装在所述线圈骨架1-2内,所述铁芯1-4的一端与轭铁1-3之间设有弹簧1-5,另一端与所述流体阀芯2-2连接。

所述阀腔2-1包括进水端2-3及出水端2-4,所述流体阀芯2-2设于所述进水端2-3及出水端2-4的通道2-5上,还包括设于所述阀腔2-1内的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环形密封体3、阀芯连接件4,所述阀芯连接件4连接在所述流体阀芯2-2与铁芯1-4之间,所述环形密封体3内孔与所述阀芯连接件4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5,所述环形密封体3与所述阀腔2-1的腔壁结合面上设有第二密封圈6。

所述轭铁1-3呈“C”型结构。

所述阀腔2-1为上宽下窄结构,所述阀腔2-1的腔壁包括上腔壁7以及下腔壁8,所述上腔壁7通过台肩9与所述下腔壁8连为一体,所述第二密封圈6设在台肩9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水从进水端进入,通过电磁感应使铁芯带动流体阀芯,从而控制通道的闭合,水流入阀腔通过通道从出水端流出。由于减少了磁路气隙,从而大大减小了磁阻,在保证同样的吸力情况下,以较少了能耗,可以使电磁铁尺寸变得更小,减少空间;

其次由于密封组件的存在,不容易渗透到铁芯周围,不会导致动作受阻失灵,大大延长了电磁铁的工作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