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轴承的气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2608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密封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导轴承的气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发电机组的主轴承油盆底部的轴颈周围,沿着主轴的左右并列设置有两瓣抽油雾腔,中部由隔板分隔成上、下两腔,上腔为出气腔,下腔为进气腔,外部设置风机和管路将机组运行中产生的油雾抽出。主轴的上导轴承和下导轴承上、下部原设计气密封为非接触式迷宫密封,气密封块沿主轴的径向均均布置,气密封块与主轴之间构成有0.4mm-0.5mm的曲折隙缝,会出现下导油盆底管路上、油盆底附近及机械刹车装置的横梁上存有不同程度的积聚油滴,下部下机坑里衬周围布满小油滴,最底部油滴较大,机坑围栏及踏板区域上也不同程度的存在油污污染,甚至给水车室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导轴承的气密封装置。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是补偿非接触式密封的不足,加强密封效果,特别是防止大型机组油盆的漏油现象,减少油污染。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导轴承的气密封装置,包括第一密封件、补偿密封件、第一承载件和紧固件,第一密封件、补偿密封件和第一承载件均设置于轴的径向位置,其中:第一密封件,用于与轴非接触式密封;补偿密封件,用于与轴接触式密封;第一承载件,用于承载第一密封件和补偿密封件,且与轴的外圆周非接触;紧固件,用于从下往上依次贯穿第一承载件、补偿密封件和第一密封件,且将它们紧固于主轴的轴颈。优选地,所述补偿密封件包括第一补偿密封件,所述第一补偿密封件包括毛束和刷座,所述毛束一端固定于所述刷座,其另一端与轴接触式密封连接,所述毛束通过刷座被紧固件紧固于主轴的轴颈。优选地,所述毛束采用以尼龙树脂为基料,添加各种减磨材料而制成的尼龙改性塑料制成。优选地,所述减磨材料有石墨、硫化钼、聚四氟乙烯粉末、硅油。优选地,所述毛束围绕轴的外圆周形成毛束环段,所述毛束环段的内径小于轴的外径。优选地,所述补偿密封件还包括第二补偿密封件,所述第二补偿密封件设置在第一承载件与第一补偿密封件之间,第二补偿密封件与轴的外圆周零间隙的线接触。优选地,还包括第二承载件,所述第二承载件与所述刷座固定连接,设置在第一密封件与第一补偿密封件之间,且与轴的外圆周非接触。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在第一密封件与第二承载件之间,被紧固件贯穿紧固,且与轴非接触式密封。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件采用非接触式迷宫密封。优选地,所述紧固件为螺栓紧固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非接触式密封的基础上之上再进行接触式补偿密封,补偿了原非接触式密封的不足,增强密封效果,有效地防止了机组油盆的漏油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机组的油污染。附图说明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图1为本申请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第一密封件2补偿密封件3第一承载件4紧固件21第一补偿密封件22第二补偿密封件211毛束212刷座5第二承载件6第二密封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一种导轴承的气密封装置,包括第一密封件1、补偿密封件2、第一承载件3和紧固件4,第一密封件1、补偿密封件2和第一承载件3从上往下依次设置于轴的径向位置,其中:第一密封件1,用于与轴非接触式密封;补偿密封件2,用于与轴接触式密封;第一承载件3,用于承载第一密封件1和补偿密封件2,且与轴的外圆周非接触;紧固件4,用于从下往上依次贯穿第一承载件3、补偿密封件2和第一密封件1,且将它们紧固于主轴的轴颈。本申请的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以大型机组的导轴承的气密封装置为例,主轴的上导轴承和下导轴承的上、下部分设计有非接触式密封件,即第一密封件1,在第一密封件1的基础之上,增设了补偿密封件2,以进行接触式密封,然后通过第一承载件3承载,紧固件4紧固于主轴的轴颈上,需要说明一下地是,主轴是高速转动的,但主轴的轴颈是固定不动的。补偿密封件2阻挡住泄漏的油滴或油雾,所阻挡的油滴或油雾在机组外设的抽油雾装置的负压下回流至机组的抽油雾腔,随之排泄出去。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非接触式密封的基础上之上再进行接触式补偿密封,补偿了原非接触式密封的不足,增强密封效果,有效地防止了机组油盆的漏油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机组的油污染。进一步地,所述补偿密封件2包括第一补偿密封件21,所述第一补偿密封件21包括毛束211和刷座212,所述毛束211一端固定于所述刷座212,其另一端对轴接触式密封连接,所述毛束211通过刷座212被紧固件4紧固于主轴的轴颈。在本实施中,补偿密封的任务主要通过第一补偿密封件21,即毛刷的设置来完成。这里所说的毛刷包括毛束211和刷座212,毛束211植设于刷座212的植毛面,毛束211与刷座212的植设方式在此不做限定;毛刷呈横向设置,毛束211一端植设于刷座212的植毛面,其另一端对轴进行接触式密封,由于主轴的快速转动,会施予毛束一个径向力,而毛束通过刷座来承载毛束的径向力。应该说明一下地是,毛束211与轴的外圆周接触,即可以是线接触,也可以是非线接触;由于毛束211具有轻质性,应该说对快速旋转的主轴造成的阻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记;又由于主轴的快速旋转相对于毛束211的静止固定,毛束211对即将泄漏的油漏和/或油雾几乎能形成无间隙的阻挡,以此,有效地提高了密封效果。进一步地,所述毛束211采用以尼龙树脂为基料,添加各种减磨材料而制成的尼龙改性塑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讲述了制作毛束211的材质,使用的尼龙改性塑料以尼龙树指为基料,通过较纯的尼龙树脂更具PV性,从而轻质;该种尼龙改性塑料添加各种减磨材料,所以具有耐磨性。毛束211因为轻质性,所以说对快速旋转的主轴造成的阻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记;毛束211因为耐磨性,所以提高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减磨材料有石墨、硫化钼、聚四氟乙烯粉末、硅油。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列举了提高毛束211耐磨性的减磨材料有且不限于石墨、硫化钼、聚四氟乙烯粉末、硅油,使毛束211具有更好的耐摩擦磨耗特性,更好的自润滑性。进一步地,所述毛束211围绕轴的外圆周形成一圈毛束环段,所述毛束环段的内径小于轴的外径。在本实施例中,从三维的角度具体讲了毛束211构成的立体形状为毛束环段,应该理解地是,这是所说的毛束环段是与实际现场的第一密封件1的立体形状相匹配的,如果第一密封件1分为若干密封件均匀布置于主轴的径向位置,所述毛束环段的数目与第一密封件1数目相等,为若干段部分;如果第一密封件1为环绕主轴的一圈密封件,则该毛束环段也就可以理解为一圈毛束211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毛束环段的内径小于轴的外径,当主轴随机组运行转高速转动时,有效保证了毛束211与轴的外圆周的接触点为一条连续直线,即毛束211与轴的接触为线性接触,这样,毛束211阻挡油滴或油雾的力趋向稳定及持续。进一步地,所述补偿密封件2还包括第二补偿密封件22,所述第二补偿密封件22设置在第一承载件3与第一补偿密封件21之间,第二补偿密封件22与轴的外圆周零间隙的线接触。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机组停止运行时,粘在毛束211上的油滴或油雾还没来及被抽吸排出,沿着毛束211的刷毛滴漏下来,存在泄漏的可能,第二补偿密封件22有效地防止了该油渍的泄漏可能,第二补偿密封件22与轴的外圆周零间隙的线接触,封堵泄漏口,吸附滴漏下来的油滴或油雾。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承载件5,所述第二承载件5与所述刷座212固定连接,设置在第一密封件1与第一补偿密封件21之间,且与轴的外圆周非接触。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承载件5与刷座212固定连接,承载起第一补偿密封件21,减轻刷座212对第二补偿密封件22的压力,以防挤压出第二补偿密封所吸附的油渍,同时,第二承载件5设置在第一密封件1与第一补偿密封件21之间,起到隔离作用,有效地防止第一补偿密封件21的上方出现油渍的滴漏。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密封件6,所述第二密封件6设置在第一密封件1与第二承载件5之间,被紧固件4贯穿紧固,且与轴非接触式密封。在本实施中,第二密封件6用于吸附第一密封件1纵向渗漏的油滴或油雾。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件1采用非接触式迷宫密封。在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1具体来说使用的是非接触式迷宫密封,迷宫是指由旋转的轴和固定的密封件之间构成的隙缝是曲折的。通常迷宫沿径向布置,隙缝中常填入润滑脂。这种非接触式迷宫密封的效果也是相当可靠的。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4为螺栓紧固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任何部件都有其固有的损耗性,为了便于更换部件,紧固件4采用螺栓紧固结构,实行可拆装的功能。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在本申请的实用新型所有密封件均具有本领域的密封件常有的一般特性,比如:油渍吸附功能等等,在此不做为发明点讲述。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