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密封的隔离流体流程装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2610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密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械密封的隔离流体流程装置结构。



背景技术:

机械密封是指由至少一对垂直于旋转轴线的端面在流体压力和补偿机构弹力(或磁力)的作用下以及辅助密封的配合下保持贴合并相对滑动而构成的防止流体泄漏的装置。机械密封是一种旋转机械的轴封装置,比如离心泵、离心机、反应釜和压缩机等设备。由于传动轴贯穿在设备内外,这样,轴与设备之间存在一个圆周间隙,设备中的介质通过该间隙向外泄漏,如果设备内压力低于大气压,则空气向设备内泄漏,因此必须有一个阻止泄漏的轴封装置。通常的机械密封都是通过动环和静环之间相抵摩擦来实现密封,在轴的高速运转中,动环和静环之间摩擦产生的大量的热量,而且动环和静环之间的摩擦力也越来越大,对动环和静环造成的损伤很大。一般需要通过在机械密封中注入隔离流体对动环和静环实现降温和润滑,然而现有的机械密封降温和润滑的结构较为复杂,同时需要设置循环泵装置,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械密封的隔离流体流程装置结构,其结构简单合理,散热性能好,使用方便快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械密封的隔离流体流程装置结构,包括轴套,轴套上依序设置有第一静环座、动环座、第二静环座,动环座外壁套设有环套,第一静环座上设置有第一静环、动环座一端设置有与第一静环相配合的第一动环,第二静环座上设置有第二静环,动环座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二静环相配合的第二动环,第一静环和第一动环配合形成介质端摩擦副,第二静环和第二动环配合形成大气端摩擦副,第一静环座和第二静环座固定连接在轴套上,动环座与环套固定连接;

第二动环座、轴套与大气端摩擦副之间形成外密封腔,轴套和轴之间形成有环形孔道,第二动环座、轴套与介质端摩擦副之间形成内密封腔,轴套上分别设置有连通环形孔道与外密封腔的第一通孔及连通环形孔道与内密封腔的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环套上设置有进流口,动环座上设置有连通进流口与外密封腔的进流通道。

进一步地,环套上设置有出流口,动环座上设置有连通出流口与内密封腔的出流通道。

进一步地,动环座上设置有第一环槽,第二静环座上设置有第二环槽,第一环槽和第二环槽通过卡扣轴向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静环座与轴套之间、第二静环座与轴套之间、动环座与环套之间均通过紧定螺钉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隔离流体从大气端的外密封腔流入,通过轴套上的第一通孔,流入轴与轴套间的环形孔道,使外密封腔基本充满液体,从而保证了大气端摩擦副的有效润滑与冷却,从环形孔道流入的隔离流体,经由轴套上的第二通孔,在离心力作用下,抛射向介质端摩擦副内侧,强化了冷却与润滑效果,这对于输送高粘度介质的泵用机械密封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1中,1轴套、2第一静环座、3动环座、4第二静环座、5环套、6介质端摩擦副、7大气端摩擦副、8外密封腔、9内密封腔、10紧定螺钉、11环形孔道、12第一通孔、13第二通孔、31进流通道、32出流通道、33第一环槽、34卡扣、41第二环槽、51进流口、52出流口、61第一静环、62第一动环、71第一静环、72第二动环。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释。

如图1所示的一种机械密封的隔离流体流程装置结构,包括轴套1,轴套1上依序设置有第一静环7161座2、动环座3、第二静环座4,动环座3外壁套设有环套5,第一静环7161座2上设置有第一静环7161、动环座3一端设置有与第一静环7161相配合的第一动环62,第二静环座4上设置有第二静环,动环座3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二静环相配合的第二动环72,第一静环7161和第一动环62配合形成介质端摩擦副6,第二静环和第二动环72配合形成大气端摩擦副7,第一静环7161座2和第二静环座4固定连接在轴套1上,动环座3与环套5固定连接;

第二动环72座3、轴套1与大气端摩擦副7之间形成外密封腔8,轴套1和轴之间形成有环形孔道11,第二动环72座3、轴套1与介质端摩擦副6之间形成内密封腔9,轴套1上分别设置有连通环形孔道11与外密封腔8的第一通孔12及连通环形孔道11与内密封腔9的第二通孔13。

隔离流体从大气端的外密封腔8流入,通过轴套1上的第一通孔12,流入轴与轴套1间的环形孔道11,使外密封腔8基本充满液体,从而保证了大气端摩擦副7的有效润滑与冷却,从环形孔道11流入的隔离流体,经由轴套1上的第二通孔13,在离心力作用下,抛射向介质端摩擦副6内侧,强化了冷却与润滑效果,这对于输送高粘度介质的泵用机械密封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环套5上设置有进流口51,动环座3上设置有连通进流口51与外密封腔8的进流通道31,隔离流体通过进流口51及进流通道31流入外密封腔8内,方便了隔离流体的加注。

环套5上设置有出流口52,动环座3上设置有连通出流口52与内密封腔9的出流通道32,内密封腔9体的隔离流体,从分布在环套5上的出流口52流出,带走大部分摩擦产生的热量,使内密封腔9的温度始终倮持在适当的范围内。

动环座3上设置有第一环槽33,第二静环座4上设置有第二环槽41,第一环槽33和第二环槽41通过卡扣34轴向固定连接,使动环座3和环套5通过第二静环座4固定在轴套1上,通过卡扣34与第一环槽33及第二环槽41的配合,使动环座3及环套5可以在轴套1外部做周向旋转运动。

第一静环7161座2与轴套1之间、第二静环座4与轴套1之间、动环座3与环套5之间均通过紧定螺钉10固定连接,方便了拆装。

以上所述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