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液压泵上的转动轴密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5568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用于液压泵上的转动轴密封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泵,尤其涉及了一种用于液压泵上的转动轴密封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商用车驾驶室的举升机构一般由手动液压泵、液压举升缸及油管等组成,通过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动能,进而转化为机械能,从而实现驾驶室的举升与回落。

现在技术的整车厂的手动液压泵的举升油嘴2和下降油嘴3都是朝下的,然后用高压油管与液压举升缸举升油嘴和下降油嘴相联接,这种结构易存在液压泵转动轴处密封性能不佳的问题。

而目前驾驶室液压泵转动轴密封结构中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转动轴设有沟槽,并装有O形密封圈,直接与泵体孔接触,此结构对泵体内孔加工精度高,制造成本高;同时O形密封圈与转动轴之间易磨损,使用寿命低。

转动轴为光轴,泵体内孔安装有两个衬套,O形密封圈安装在两个衬套形成的沟槽内,导致安装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液压泵上转动轴密封机构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液压泵上的转动轴密封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用于液压泵上的转动轴密封机构,包括插入泵体轴孔内的转动轴,还包括设置于泵体与转动轴之间的衬套,衬套包括呈圆筒形的主体部分,主体部分的一端设有凸缘部分,主体部分插入泵体轴孔内且凸缘部分与泵体轴孔的端面紧密贴合;转动轴外表面上设有沟槽,沟槽内设置有使转动轴外表面与所述主体部分的内表面形成密封的O形密封圈。该种结构形式的密封机构其采用一个衬套,且使得转动轴与衬套相互配合作用,以充分实现泵体轴孔端的密封;由于O形密封圈不会直接与泵体外壁接触,从而能够有效减小对O形密封圈的磨损,提高该密封机构的使用寿命,且还具有安装拆卸方便、密封性能佳等特点。

作为优选,还包括端盖,端盖中部设有供转动轴插入的通孔,端盖底面与泵体轴孔的端面紧密贴合且衬套的凸缘部分位于端盖内。端盖的设置能够对衬套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有效防止衬套脱落

作为优选,转动轴上设有对端盖顶面进行限位的台阶,端盖卡入台阶的竖直面与泵体轴孔的端面之间。台阶的作用一方面能够对端盖进行限位,使其底面能够与泵体端面紧密贴合,另一方面也能够起到在转动轴转动时支撑转动轴的作用。

作为优选,衬套的主体部分内壁的中间位置构造有环形槽,O形密封圈伸出沟槽的部分与环形槽底壁形成密封。在衬套内壁上设置环形槽,可给O形密封圈足够的密封空间,使得密封圈伸出沟槽的部分能够深入到衬套内壁内,继而对于衬套与转动轴之间的密封性能更佳。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液压泵上的转动轴密封机构,其采用单个衬套,且在转动轴表面加工沟槽,使得转动轴与衬套配合密封,有效简化转动轴密封机构结构,便于密封机构的安装,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密封性能、增加密封机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转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A部分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泵体、2—转动轴、3—衬套、4—O形密封圈、5—端盖、21—沟槽、22—时台阶、31—主体部分、32—凸缘部分、33—环形槽、5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用于液压泵上的转动轴密封机构,其具体用于驾驶室的液压手动泵上。如图1、图3所示,其包括插入泵体1轴孔内的转动轴2,还包括设置于泵体1与转动轴2之间的衬套3,衬套3被压装于泵体1轴孔内,其中衬套3与泵体1之间形成过盈配合形成密封,衬套3与转动轴2之间间隙配合;衬套3包括呈圆筒形的主体部分31,主体部分31的一端设有凸缘部分32,主体部分31插入泵体1轴孔内且凸缘部分32与泵体1轴孔的端面紧密贴合。

如图2所示,转动轴2外表面上设有沟槽21,沟槽21内设置有使转动轴2外表面与所述主体部分31的内表面形成密封的O形密封圈4。

如图5所示,衬套3的主体部分31内壁的中间位置构造有环形槽33,O形密封圈4伸出沟槽21的部分与环形槽33底壁形成密封。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端盖5,端盖5中部设有供转动轴2插入的通孔51,端盖5底面与泵体1轴孔的端面紧密贴合且衬套3的凸缘部分32位于端盖5内。转动轴2上设有对端盖5顶面进行限位的台阶22,端盖5卡入台阶22的竖直面与泵体1轴孔的端面之间。端盖5的设置能够有效防止外界灰尘、雨水等进入到泵体1内,同时台阶22的设置能够使得转动轴2摆动时,起到支撑转动轴2的作用,同时衬套3的凸缘部分32设置与端盖5内,能够有效防止衬套3脱落。

本实施例中衬套3的材料为工程塑料,由基体材料、增强纤维和固体润滑脂混合而成的高性能聚合物,在高载荷下不会出现表面涂层的脱落现象,比传统的“金属基体加表面涂层”的复合套更耐磨。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