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臭间管道封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6546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除臭间管道封堵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臭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除臭间管道封堵设备。



背景技术:

管道出现泄漏时,补救方式主要有更换管道、封堵等方式。直接更换管道的方式效率低,并且成本非常高;由于化肥生产除臭间内存在恶臭,采用堵漏剂封堵操作时间长,堵漏剂与管道接触部位容易产生封堵不全面的问题,造成需要二次封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改善管道泄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臭间管道封堵设备。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除臭间管道封堵设备,包括上罩体和下罩体构成的中空圆筒状的罩体结构,所述的上罩体和所述的下罩体外侧分别设置有安装板,所述的上罩体和所述下罩体同侧的所述的安装板通过紧固螺栓相连接,在所述的上罩体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密封罩,在所述的下罩体两端分别设置有下密封罩,所述的上密封罩和所述的下密封罩形成中空环状结构,所述的上密封罩和所述的下密封罩的外侧边缘呈斜面使所述的上密封罩和所述的下密封罩直径较小一端能够插接在所述的罩体结构内侧,在所述的上罩体和所述的下罩体外壁上分别设置有压盖,位于所述的上罩体上的所述的压盖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的上罩体外壁上,该所述的压盖另一端向所述的下罩体方向弯折并抵在所述的上密封罩直径较大一侧端面上,位于所述的下罩体上的所述的压盖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的下罩体上,该所述的压盖另一端向所述的上罩体方向弯折并抵在所述的下密封罩直径较大一侧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通过上下两个罩体形成中空的罩体结构,能够方便套在管道外部,并通过两侧的上密封罩和下密封罩形成的环状结构对罩体结构两端进行密封,使整体结构能够覆盖在产生泄露的管道外部,实现管道堵漏操作。

可选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上罩体和所述的下罩体外壁上分别设置有支板,所述的压盖远离所述的罩体结构端部一侧分别设置有平行于罩体结构轴线方向的螺柱,所述的螺柱分别贯穿相应所述的支板并通过螺母固定。

可选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上密封罩和所述的下密封罩直径较大一端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凹槽,所述的压盖边缘分别向内侧弯折并插接在相应所述的凹槽内侧。

可选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凹槽底部分别设置有凹坑,在所述的压盖边缘分别设置有能够嵌入所述的凹坑内的尖刺部。

可选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上密封罩面向所述的下密封罩一侧端面上设置有能够嵌入相应所述的凹槽的密封块,所述的下罩体一侧的所述的压盖边缘两侧分别设置有能够抵在所述的密封块上的压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密封罩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下密封罩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压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1.上罩体,102.下罩体,103.安装板,104.紧固螺栓,105.上密封罩,106.下密封罩,107.压盖,108.支板,109.螺柱,110.凹槽,111.尖刺部,112.密封块,113.压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肥料加工间除臭系统菌剂喷淋循环系统将除臭间底部的喷淋液体,通过泵与管道的连接,将液体回淋在生物填料上,保障生物填料处于一定的含水率状态,有利于对废弃的吸附过滤,现有的菌剂喷淋循环系统主要由2.2kw的水泵、管道、液体喷淋龙头、管阀系统构成。输液管道产生泄露时,现有的设备通常是对管道进行更换,部分管道可以通过封装堵漏剂进行修补,使管道可以继续使用。但是由于管道堵漏剂封装不均匀时,管道容易产生再次泄露,造成管道反复维护,成本大大增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除臭车间管道堵漏设备存在的缺陷,对堵漏方式进行了改进,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臭间管道封堵设备,包括上罩体101和下罩体102构成的中空圆筒状的罩体结构,所述的上罩体101和所述的下罩体102外侧分别设置有安装板103,所述的上罩体101和所述下罩体102同侧的所述的安装板103通过紧固螺栓104相连接,在所述的上罩体101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密封罩105,在所述的下罩体102两端分别设置有下密封罩106,所述的上密封罩105和所述的下密封罩106形成中空环状结构,所述的上密封罩105和所述的下密封罩106的外侧边缘呈斜面使所述的上密封罩105和所述的下密封罩106直径较小一端能够插接在所述的罩体结构内侧,在所述的上罩体101和所述的下罩体102外壁上分别设置有压盖107,位于所述的上罩体101上的所述的压盖107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的上罩体101外壁上,该所述的压盖107另一端向所述的下罩体102方向弯折并抵在所述的上密封罩105直径较大一侧端面上,位于所述的下罩体102上的所述的压盖107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的下罩体102上,该所述的压盖107另一端向所述的上罩体101方向弯折并抵在所述的下密封罩106直径较大一侧端面上。本实用新型中,使上罩体和下罩体形成的罩体结构能够套装在管道外侧,利用紧固螺栓将上罩体和下罩体同侧的安装板相互连接之后,使上罩体和下罩体内侧形成中空的圆筒状结构。

在使用时,使罩体结构位于管道缺陷外部,使罩体结构与管道外壁之间存在空腔,使该空腔的宽度h小于上罩体和下罩体形成的环状结构直径较大一端的厚度H,此时将上罩体两端的上密封罩直径较小一端向该空腔内移动,使上密封罩和下密封罩形成的环状结构填充在该空腔内侧,此时将压盖边缘贴合在上密封罩直径较大一端端面上,向罩体结构中部移动压盖,使压盖边缘挤压上密封罩,使上密封罩直径较小一端挤压在罩体结构与管道外壁之间的空腔内,将压盖固定在相应的上密封罩外壁上即可,按照上述步骤将下密封罩固定在下罩体上,使上密封罩和下密封罩相向的端面紧密贴合在一起即可。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罩体结构分割形成上下两部分,能够使罩体结构方便的覆盖在管道外壁上,有助于方便罩体结构的安装,由于从两端密封罩体结构,能够使罩体结构在管道存在缺陷的部位作为过渡结构使用,避免现有的采用堵漏剂封堵的方式容易存在缝隙造成返工的问题。

实施例1:

为了方便对压盖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连接压盖的优选结构,优选地,在所述的上罩体101和所述的下罩体102外壁上分别设置有支板108,所述的压盖107远离所述的罩体结构端部一侧分别设置有平行于罩体结构轴线方向的螺柱109,所述的螺柱109分别贯穿相应所述的支板108并通过螺母固定。本实施例中,分别在上罩体和下罩体上设置2组支板,使两侧的压盖分别通过螺柱与相应的支板相连接,使螺柱一端焊接在相应的压盖上,使螺柱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将螺柱的自由端贯穿相应的支板之后,在自由端设置螺母,当将压盖固定在相应的上罩体或下罩体上之后,旋紧置螺柱的自由端的螺母,在螺母的带动下,使压盖向支板方向移动,进而使压盖远离支板一端挤压相应的上密封罩或下密封罩,进而可以将相应的上密封罩或下密封罩向罩体结构内侧挤压。

本实施例中,利用螺柱连接压盖,使螺柱沿着罩体结构轴线方向移动时,能够带动压盖同步移动,此时,即可通过转动螺母的方式,使螺柱相对移动,继而实现压盖的位置的调节。

实施例2:

如图3、图4所示,为了避免上密封罩和下密封罩产生变形导致上密封罩或下密封罩脱落,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所述的上密封罩105和所述的下密封罩106直径较大一端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凹槽110,所述的压盖107边缘分别向内侧弯折并插接在相应所述的凹槽110内侧。在安装时,使压盖边缘卡接在相应的凹槽内侧,当将压盖固定在上密封罩或下密封罩外侧时,能够使压盖卡接在相应的上密封罩或下密封罩上,使压盖不能沿着罩体结构轴线方向移动,能够有助于提高上密封罩和下密封罩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凹槽110底部分别设置有凹坑,在所述的压盖107边缘分别设置有能够嵌入所述的凹坑内的尖刺部111。本实施例中,使压盖端部的尖刺部卡接在相应的凹坑内部,能够使压盖对上密封罩和下密封罩起到固定作用,使上密封罩和下密封罩不能相对转动,减少上密封罩和下密封罩与管道外壁之间相对移动时产生的磨损,能够避免上密封罩和下密封罩相对转动导致上密封罩或下密封罩与管道外壁之间出现缝隙影响密封性能。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为了避免上密封罩和下密封罩相向的端面产生泄露,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优选地,在所述的上密封罩105面向所述的下密封罩106一侧端面上设置有能够嵌入相应所述的凹槽110的密封块112,所述的下罩体102一侧的所述的压盖107边缘两侧分别设置有能够抵在所述的密封块112上的压杆113。本实施例中,使密封块与上密封罩一体成型加工,在安装时,使密封块卡接在相应的凹槽内侧,此时使上密封罩和下密封罩连接部位通过密封块进行密封,安装下罩体上的压盖时,使压盖两端的压杆挤压密封块,即可使上密封罩和下密封罩相对密封起来,此时能够避免上密封罩和下密封罩相向的端面部位出现缝隙导致泄露,有助于提高整体结构的密封性能。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下罩体上的压盖连接压杆,在调节下罩体上的压盖时,能够同步调整压杆的位置,使压杆挤压密封块,将密封块挤压进入下密封罩上的凹槽内侧,整体结构操作简单,密封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