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阀的防漏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8435阅读:14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阀的防漏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阀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电动阀的防漏水结构。



背景技术:

在热泵洗头床、沐浴房等用水系统中,一般会用到电动阀,经常会出现电动阀漏水的现象。漏水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管道中的脏污和杂质颗粒等堵塞到阀门处,使阀门无法关闭,导致漏水;二是阀芯的容易被冲蚀,阀漏水不能正常隔断水流而导致漏水。不管何种漏水,都会给使用带来不便,也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亟需提供一种解决的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阀的防漏水结构,其可以代替现有的铝制品,降低使用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阀的防漏水结构,包括进水管、节流管及与节流管连接的电动阀,所述节流管包括第一连接段、与第一连接段连接的夹持段及与夹持段连接的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分别与进水管和电动阀连接,所述节流管设有节流孔,节流孔的直径小于进水管的直径,所述电动阀的阀芯的直径≥10mm。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均带有螺纹,所述进水管和电动阀均设有分别与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螺接的螺纹孔。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端部连接有进水嘴,第二连接段的端部连接有出水嘴。

优选的,所述进水嘴和出水嘴均呈空心的圆锥状结构。

其中,所述夹持段的外表面由多个平面连接而成。

其中,所述节流管与第一连接段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其中,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设有过滤器。

其中,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设有带螺纹的连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阀的防漏水结构,其采用节流管的节流孔对水流量进行节流,使脏污和杂质颗粒等堵塞在节流管处,不影响电动阀正常关闭,同时采用阀芯的直径≥10mm的大口径电动,使其不容易堵塞,从而起到防漏。另外,水流被节流管后,进入阀芯变得缓慢流动,大口径电动也使得水流容易通过,阀芯的不容易被冲蚀,使得电动阀能正常隔断水流而进一步防止漏水,使其使用方便,有效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并且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电动阀的防漏水结构,包括进水管1、节流管2及与节流管2连接的电动阀3,所述节流管2包括第一连接段21、与第一连接段21连接的夹持段22及与夹持段22连接的第二连接段23,第一连接段21和第二连接段23分别与进水管1和电动阀3连接,所述节流管2设有节流孔26,节流孔26的直径小于进水管1的直径,所述电动阀3的阀芯的直径≥10mm。图1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水流动方向,水从进水管1经过节流管2的节流孔26进入到电动阀3的阀芯,水再从电动阀3流出。节流管2设有第一连接段21、夹持段22和第二连接段23,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段21和第二连接段23均带有螺纹,所述进水管1和电动阀3均设有分别与第一连接段21和第二连接段23螺接的螺纹孔,便于节流管2与进水管1和电动阀3连接,其采用螺接方式,连接和拆卸方便。夹持段22便于用工装对节流管2进行加持,便于安装和拆卸,具体的,所述夹持段22的外表面由多个平面连接而成。节流孔26的直径小于进水管1的直径,使节流孔26对进水管1水流量就行节流,电动阀3的阀芯的直径≥10mm,即采用阀芯的直径≥10mm的大口径电动阀。

本实用新型采用节流管2的节流孔26对水流量进行节流,使脏污和杂质颗粒等堵塞在节流管2处,不影响电动阀3正常关闭,同时采用阀芯的直径≥10mm的大口径电动,使其不容易堵塞,从而起到防漏。另外,水流被节流管2后,进入阀芯变得缓慢流动,大口径电动也使得水流容易通过,阀芯的不容易被冲蚀,使得电动阀3能正常隔断水流而进一步防止漏水,使其使用方便,有效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并且提高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段21的端部连接有进水嘴211,第二连接段23的端部连接有出水嘴231。优选的,所述进水嘴211和出水嘴231均呈空心的圆锥状结构。设置进水嘴211,水流从进水嘴211流进节流管2,脏污和杂质颗粒会被第一连接段21的端部阻挡,使其不容易进入节流孔26。设置出水嘴231对水流起到引导作用,使水流不易从管壁分散的流入电动阀3。

本实施例中,所述节流管2与第一连接段21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4,对进水管1和节流管2进行密封。所述进水管1的进水端设有过滤器5,对水进行过滤,阻止脏污和杂质颗粒通过。所述进水管1的进水端设有带螺纹的连接头11,便于与其他管件进行连接。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