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絮储存仓库换气系统的防堵塞滤尘阀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3244发布日期:2018-11-07 21:46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棉絮储存仓库换气系统的防堵塞滤尘阀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仓库用具,具体是一种棉絮储存仓库换气系统的防堵塞滤尘阀盖。



背景技术:

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其产量大、生产成本低,因此棉制品价格比较低廉。棉纤维能制成多种规格的织物,从轻盈透明的巴里纱到厚实的帆布和厚平绒,棉花适于制作各类衣服、家具布和工业用布。棉织物坚牢耐磨,能够洗涤和在高温下熨烫,棉布由于吸湿和脱湿快速而使穿着舒服。如果要求保暖好,可通过拉绒整理使织物表面起绒。通过其他整理工序,还能使棉织物防污、防水、防霉;提高织物抗皱性能,使棉织物少烫甚至不需要熨烫;降低织物洗涤时的缩水,使缩水率不超过1%。

棉花能制成各种规格的织物。棉织物坚牢耐磨,能洗涤并在高温下熨烫。棉布吸湿和脱湿快速而使穿着舒适。棉花的主副产品都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正如前人所说“棉花全身都是宝”。它既是最重要的纤维作物,又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含高蛋白的粮食作物,还是纺织、精细化工原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因此,必须努力使棉花增产,搞好综合利用,增产增值,以增加棉农收入和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多方面的需要。

棉絮在仓库存储过程中,需要保持仓库的干燥,也要保持空气的持续流通。同时因棉絮易飘散形成飞絮,所以在此过程中,需要一种能够滤杂的用于仓库换气的阀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棉絮储存仓库换气系统的防堵塞滤尘阀盖,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棉絮储存仓库换气系统的防堵塞滤尘阀盖,包括壳体、进气端盖、进气滤网板和滑动滤网板,所述壳体左端通过螺纹配合连接设置有进气端盖,所述进气端盖左端中部开有圆孔,所述壳体内中部轴向安置设置有滑动套,所述滑动套外围和所述壳体内壁之间垂直连接设置有支架,所述滑动套内活动设置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右端焊接设置有挡片,所述滑动杆外围右部位于所述滑动套右侧焊接设置有安置环套,所述安置环套上下两侧对称焊接设置有第一转动件,所述滑动杆左端焊接设置有进气滤网板,所述进气滤网板右侧和所述滑动套左端之间位于所述滑动杆外围连接设置有弹簧,所述壳体内右侧设置有滑动滤网板,所述滑动滤网板左侧上下两部分对称焊接设置有第二转动件,所述壳体外壁右侧和所述滑动滤网板对应的上下两侧均贯穿设置有滑动槽,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之间连接设置有连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架呈十字形分布在所述滑动套外围,所述支架两端分别和所述滑动套以及所述壳体内壁焊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动杆外径和所述滑动套内壁滑动契合,所述滑动杆左端向左延伸至所述进气端盖中部圆孔处,所述滑动杆右端向右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转动件为两片对称安置的半圆形金属板以及与金属板转动连接的转轴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气滤网板和所述进气端盖左端的圆孔尺径相契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动滤网板为一对相同的半圆形滤网板对应组成,所述滑动滤网板和所述壳体内壁尺寸契合,所述滑动滤网板的两个滤网板接缝与垂直平面呈°倾斜。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转动件和所述第一转动件结构完全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动槽和所述滑动滤网板尺寸契合,所述滑动滤网板垂直方向运动能够契合通过所述滑动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杆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一转动件以及所述第二转动件上的转轴焊接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将壳体镶嵌在仓库的通风管道端口,进气端盖对向仓库内部,当仓库的通风管道抽风时,气流通过进气滤网板进入并从滑动滤网板排出,进气滤网板和滑动滤网板能够配合过滤空气中的杂质,这样保证了仓库内的空气流动换气,又可以通过定期清理进气滤网板和滑动滤网板来保证仓库内的清洁,双重过滤也提高了过滤的效果;进气滤网板左端长时间使用会集聚很多灰尘和絮状物等组成的杂质粘附,如果清理不及时就容易堵住进气滤网板,从而影响换气效果,在进气滤网板表面粘附杂质影响气体通过时,在负压的作用下进气滤网板推动滑动杆在滑动套中滑动,弹簧被同时压缩,进气滤网板从进气端盖中的圆孔撤出后位于壳体内,气流能够直接通过进气滤网板边缘和壳体之间的缝隙通过,这样能够保证换气的效果,同时滑动杆向右移动时,安置环套带动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之间的连杆向右移动,当作用力分解后,连杆能够推动滑动滤网板的上部分通过上侧的滑动槽向上滑动,同时推动滑动滤网板的下部分通过下侧的滑动槽向下滑动,这样能够维持通风管道中气流的流通。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棉絮储存仓库换气系统的防堵塞滤尘阀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棉絮储存仓库换气系统的防堵塞滤尘阀盖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棉絮储存仓库换气系统的防堵塞滤尘阀盖中滑动滤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进气端盖,3-滑动套,4-支架,5-滑动杆,51-挡片,52-安置环套,53-第一转动件,6-进气滤网板,7-弹簧,8-滑动滤网板,81-第二转动件,9-滑动槽,10-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棉絮储存仓库换气系统的防堵塞滤尘阀盖,包括壳体1、进气端盖2、进气滤网板6和滑动滤网板8,所述壳体1左端通过螺纹配合连接设置有进气端盖2,所述进气端盖2左端中部开有圆孔,所述壳体1内中部轴向安置设置有滑动套3,所述滑动套3外围和所述壳体1内壁之间垂直连接设置有支架4,所述支架4呈十字形分布在所述滑动套3外围,所述支架4两端分别和所述滑动套3以及所述壳体1内壁焊接固定,所述支架4将所述滑动套3稳定支撑在所述壳体1内中部轴向水平安置,所述滑动套3内活动设置有滑动杆5,所述滑动杆5外径和所述滑动套3内壁滑动契合,所述滑动杆5左端向左延伸至所述进气端盖2中部圆孔处,所述滑动杆5右端向右延伸,所述滑动杆5能够在所述滑动套3内左右滑动,所述滑动杆5右端焊接设置有挡片51,所述滑动杆5外围右部位于所述滑动套3右侧焊接设置有安置环套52,所述安置环套52上下两侧对称焊接设置有第一转动件53,所述第一转动件53为两片对称安置的半圆形金属板以及与金属板转动连接的转轴组成,所述滑动杆5左端焊接设置有进气滤网板6,所述进气滤网板6和所述进气端盖2左端的圆孔尺径相契合,所述滑动杆5能够带动所述进气滤网板6左右移动,所述进气滤网板6右侧和所述滑动套3左端之间位于所述滑动杆5外围连接设置有弹簧7,所述进气滤网板6向右运动压缩所述弹簧7,所述壳体1内右侧设置有滑动滤网板8,所述滑动滤网板8为一对相同的半圆形滤网板对应组成,所述滑动滤网板8和所述壳体1内壁尺寸契合,所述滑动滤网板8的两个滤网板接缝与垂直平面呈30°倾斜,所述滑动滤网板8左侧上下两部分对称焊接设置有第二转动件81,所述第二转动件81和所述第一转动件53结构完全相同,所述壳体1外壁右侧和所述滑动滤网板8对应的上下两侧均贯穿设置有滑动槽9,所述滑动槽9和所述滑动滤网板8尺寸契合,所述滑动滤网板8垂直方向运动能够契合通过所述滑动槽9,所述第一转动件53和所述第二转动件81之间连接设置有连杆10,所述连杆10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一转动件53以及所述第二转动件81上的转轴焊接固定,所述连杆10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转动件53和所述安置环套52相对转动,所述连杆10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转动件81和所述滑动滤网板8相对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将壳体1镶嵌在仓库的通风管道端口,进气端盖2对向仓库内部,当仓库的通风管道抽风时,气流通过进气滤网板6进入并从滑动滤网板8排出,进气滤网板6和滑动滤网板8能够配合过滤空气中的杂质,这样保证了仓库内的空气流动换气,又可以通过定期清理进气滤网板6和滑动滤网板8来保证仓库内的清洁,双重过滤也提高了过滤的效果;进气滤网板6左端长时间使用会集聚很多灰尘和絮状物等组成的杂质粘附,如果清理不及时就容易堵住进气滤网板6,从而影响换气效果,在进气滤网板6表面粘附杂质影响气体通过时,在负压的作用下进气滤网板6推动滑动杆5在滑动套3中滑动,弹簧7被同时压缩,进气滤网板6从进气端盖2中的圆孔撤出后位于壳体1内,气流能够直接通过进气滤网板6边缘和壳体1之间的缝隙通过,这样能够保证换气的效果,同时滑动杆5向右移动时,安置环套52带动第一转动件53和第二转动件81之间的连杆10向右移动,当作用力分解后,连杆10能够推动滑动滤网板8的上部分通过上侧的滑动槽9向上滑动,同时推动滑动滤网板8的下部分通过下侧的滑动槽9向下滑动,这样能够维持通风管道中气流的流通。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