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固定的保冷管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6607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于固定的保冷管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托,特别涉及一种易于固定的保冷管托。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管托是管道的组成部分,管托散热往往不被重视,长期以来,国内管道采用的都是普通型管托,但是对于高温管道而言,因金属导热大,管托又暴露在空气中,导致热损失较大,其次因为管托内外部温差过大,导致管托容易产生开裂和变形的情况,还会因为应力造成整体不够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易于固定的保冷管托,可以更好地实现隔热效果,并且对热胀冷缩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易于固定的保冷管托,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内管托,所述内管托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岩棉,所述保温岩棉的外侧设置有外管托,所述外管托上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外侧设置有孔洞,所述内管托的内侧设置有反射层,所述反射层的外侧设置有生石灰层,所述内管托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外侧设置有镀锌薄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薄钢板,所述薄钢板的底部设置有橡胶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管托的抗压强度不小于2Mpa。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管托由阻燃剂与异氰酸盐材料制作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反射层的内侧设置有隔热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保温岩棉来防止内外温差过大,避免管托因冷缩造成开裂的情况发生,通过设置生石灰层,来降低整个管托内的湿度,防止因湿度过大造成热量流失,防止能量消耗,节约能源,通过设置镀锌薄膜,可以防止底板被腐蚀,减少摩阻力,从而减少管托和管道之间的应力,通过设置固定装置,来使管托固定,防止支撑架因高温膨胀而变形,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中:1、主体;2、内管托;3、保温岩棉;4、外管托;5、固定装置;6、固定架;7、限位柱;8、孔洞;9、反射层;10、生石灰层;11、支撑架;12、底座;13、镀锌薄膜;14、薄钢板;15、橡胶板;16、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易于固定的保冷管托,包括主体1,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内管托2,内管托2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岩棉3,保温岩棉3的外侧设置有外管托4,外管托4上设置有固定装置5,固定装置5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架6,固定架6上设置有限位柱7,限位柱7的外侧设置有孔洞8,内管托2的内侧设置有反射层9,反射层9的外侧设置有生石灰层10,内管托2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架11,支撑架1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12,底座12的外侧设置有镀锌薄膜13。

进一步的,底座12的内部设置有薄钢板14,薄钢板14的底部设置有橡胶板15,减少底座12的应力。

内管托2的抗压强度不小于2Mpa,使整体能够抗压。

内管托2由阻燃剂与异氰酸盐材料制作而成,使内管托2有一定的隔热效果。

反射层9的内侧设置有隔热层16,提高隔热效果。

具体的,采用内外管托相结合的方式来对管道进行支撑,外管托4主要为金属材料,用来保护内管托2,也防止热量进一步扩散,内管托2为保温材料制作而成,为主要隔热层,内管托2外侧的保温岩棉3,主要是减少内外管托的温差,用来防止管托因为冷缩造成开裂的情况发生,通过将限位柱7插入孔洞8内,来固定固定架6,通过固定架6卡住外管托4,来防止外管托4因为高温膨胀而变形,在底座12的外侧设置镀锌薄膜13,来防止底座12被腐蚀,在内管托2的内侧设置生石灰层10,可以减少整个管托内的湿度,生石灰可以吸收管托的水分,减少湿度对热量损失带来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保温岩棉3来防止内外温差过大,避免管托因冷缩造成开裂的情况发生,通过设置生石灰层10,来降低整个管托内的湿度,防止因湿度过大造成热量流失,防止能量消耗,节约能源,通过设置镀锌薄膜13,可以防止底座12被腐蚀,减少摩阻力,从而减少管托和底座12之间的应力,通过设置固定装置5,来使管托固定,防止外管托4因高温膨胀而变形,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