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微电机自动注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5551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微电机自动注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注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微电机自动注油装置。



背景技术:

电机长期使用,会不断消耗转轴处的各种部件的润滑油,如轴承,常会用注油装置对其添加润滑油。

然而现有的微电机注油装置不能更方便对转轴处的部件进行润滑,且不能使润滑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微电机自动注油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微电机自动注油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侧通过圆凹槽转动安装转盘,所述转盘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第一转柱的上端,所述第一转柱的中部通过环形凹槽转动安装套环,所述套环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连接杆的内对应端,所述第一转柱的下端固定连接蜗轮的上端中部,所述蜗轮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第二转柱的下端中部,所述蜗轮啮合蜗杆,所述蜗杆的左端中部固定连接转轴的右端,所述蜗杆的右端中部固定连接转动把手的左端,所述转动把手的转轴部两侧固定安装挡板,所述转盘的上端中部设有固定孔,所述转盘的上端两侧固定连接固定板的下端,所述固定板的中部通过圆孔活动安装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内对应部固定安装抵压板,所述抵压板的外对应端固定连接第一弹簧的内对应端,所述第一弹簧的外对应端固定连接圆筒件的内侧外对应端,所述伸缩杆的外对应端固定连接引拉板的内对应端中部,所述伸缩杆的内对应端固定连接圆板件的外对应端中部,所述箱体的上端两侧固定连接立板的下端,所述立板的上部内对应端固定连接横板件的左右两端,所述横板件的中部通过活动孔活动安装管件,所述管件的外侧上部固定安装板件,所述板件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的上端,所述管件的内部封闭对通漏斗的内部,所述漏斗的下部内壁滑动连接塞体,所述塞体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杆件的上端,所述杆件的下部固定安装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三弹簧的下端,所述限位板滑动连接套筒的内壁,所述套筒的内壁上部封闭连接限位环外侧,所述限位环的外缘设有漏油环孔。

优选的,所述圆凹槽的左侧下部通过轴槽转动安装转轴,圆凹槽的下端中部通过圆槽孔转动安装第二转柱,且圆凹槽的中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连接杆的外对应端。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右部下侧通过转轴孔转动安装转动把手,且挡板的内对应端滑动连接箱体的右部内外两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套在伸缩杆的中部外侧,伸缩杆通过圆孔活动安装在圆筒件的外对应端中部,且圆筒件的内对应端固定连接固定板的外对应端。

优选的,所述管件上部外侧套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横板件的上端中部。

优选的,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套筒的内侧上端中部,套筒的上端固定安装下管件的下部,且第三弹簧套在杆件的下部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微电机自动注油装置,电机向外抵压圆板件,同时第一弹簧被压缩,电机下部放置在固定孔内,通过第一弹簧回弹使得圆板件紧紧夹住电机,套筒套住电机转轴,限位板堵住限位环的中部,同时使得塞体上移,方便对电机进行润滑,摇转转动把手,使蜗杆带动蜗轮转动,使得电机转动,润滑油润滑电机转轴部件更加均匀,更好的润滑电机转轴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切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圆凹槽、3转盘、4第一转柱、5环形凹槽、6套环、7连接杆、8蜗轮、9第二转柱、10蜗杆、11转轴、12转动把手、13挡板、14固定孔、15固定板、16伸缩杆、17抵压板、18第一弹簧、19圆筒件、20引拉板、21圆板件、22立板、23横板件、24活动孔、25管件、26板件、27第二弹簧、28漏斗、29塞体、30杆件、31限位板、32第三弹簧、33套筒、34限位环、35漏油环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微电机自动注油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内侧通过圆凹槽2转动安装转盘3,保证了转盘3转动的稳定性,圆凹槽2的左侧下部通过轴槽转动安装转轴11,保证了蜗杆10转动的稳定性,圆凹槽2的下端中部通过圆槽孔转动安装第二转柱9,且圆凹槽2的中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连接杆7的外对应端,保证了套环6的稳定性,转盘3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第一转柱4的上端,第一转柱4的中部通过环形凹槽5转动安装套环6,通过套环6与环形凹槽5的配合,保证了转盘3转动的稳定性,套环6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连接杆7的内对应端,第一转柱4的下端固定连接蜗轮8的上端中部,蜗轮8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第二转柱9的下端中部,蜗轮8啮合蜗杆10,蜗杆10的左端中部固定连接转轴11的右端,蜗杆10的右端中部固定连接转动把手12的左端,箱体1的右部下侧通过转轴孔转动安装转动把手12,且挡板13的内对应端滑动连接箱体1的右部内外两端,通过箱体1与挡板13的配合,固定蜗杆10的转动位置,转动把手12的转轴部两侧固定安装挡板13,转盘3的上端中部设有固定孔14,转盘3的上端两侧固定连接固定板15的下端,固定板15的中部通过圆孔活动安装伸缩杆16,保证了伸缩杆16前后移动的稳定性,伸缩杆16的内对应部固定安装抵压板17,抵压板17的外对应端固定连接第一弹簧18的内对应端,第一弹簧18套在伸缩杆16的中部外侧,保证了第一弹簧18伸缩的稳定性,伸缩杆16通过圆孔活动安装在圆筒件19的外对应端中部,且圆筒件19的内对应端固定连接固定板15的外对应端,第一弹簧18的外对应端固定连接圆筒件19的内侧外对应端,伸缩杆16的外对应端固定连接引拉板20的内对应端中部,伸缩杆16的内对应端固定连接圆板件21的外对应端中部,箱体1的上端两侧固定连接立板22的下端,立板22的上部内对应端固定连接横板件23的左右两端,横板件23的中部通过活动孔24活动安装管件25,管件25上部外侧套有第二弹簧27,保证了第二弹簧27伸缩的稳定性,且第二弹簧27的下端固定连接横板件23的上端中部,管件25的外侧上部固定安装板件26,板件26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27的上端,管件25的内部封闭对通漏斗28的内部,漏斗28的下部内壁滑动连接塞体29,塞体29可阻止润滑油从漏斗28进入管件25,塞体29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杆件30的上端,杆件30的下部固定安装限位板31,限位板31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三弹簧32的下端,第三弹簧32为压缩状态,第三弹簧32的上端固定连接套筒33的内侧上端中部,套筒33的上端固定安装下管件25的下部,且第三弹簧32套在杆件30的下部外侧,保证了第三弹簧32压缩状态的稳定性,限位板31滑动连接套筒33的内壁,保证了杆件30上下移动的稳定性,套筒33的内壁上部封闭连接限位环34外侧,防止限位板31完全堵住管件25的下端口,限位环34的外缘设有漏油环孔35。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向上拉动漏斗28,带动套筒33上移,同时第二弹簧27被拉伸,用电机向外抵压圆板件21,带动伸缩杆16向外移动,同时第一弹簧18被压缩,将电机下部放置在固定孔内,第一弹簧18回弹,使得圆板件21紧紧夹住电机,固定电机的位置,松开漏斗28,通过第二弹簧27的回弹,使得套筒33套住电机转轴,同时电机转轴抵压杆件30,第三弹簧32被进一步压缩,限位板31堵住限位环34的中部,同时使得塞体29上移,塞体29与漏斗28的内壁开有间隙,即可将润滑油倒入漏斗28内,润滑油从管件25内经过漏油环孔35流到电机转轴的外侧,方便对电机进行润滑,摇转转动把手12,使蜗杆10带动蜗轮8转动,转盘3转动,继而使得电机转动,使得润滑油润滑电机转轴部件更加均匀,更好的润滑电机转轴部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