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锤泄放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5179阅读:26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锤泄放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锤泄放阀。



背景技术:

管道泄放阀是一种保护网管的压力安全的阀门。当管道的压力超出设定压力时,该阀门开启发泄水压,保护管路。目前国内所制造的泄放阀,都为直动式快开快关型或先导式泄放阀。即当管道有水锤高压波来临后,直动式快开快关型能够感应管道压力快速开启(但先导式开启时间相对缓慢),但当管道压力恢复到设定压力值以下后,泄放阀会快速关闭。上述阀门的快速启闭造成管网形成二次瞬时高压;此二次瞬时高压是由于泄放阀关闭速度过快而形成的,对管网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专利号201210042134.0公开了一种快开缓闭水锤泄放阀,它包括阀体,阀体上连接阀盖,阀体内流道上设有阀座,阀体内设有可与阀座密封的开闭的阀瓣,阀瓣与阀杆连接,它还包括穿出阀盖并与阀盖之间固定连接的一端开口的套筒,阀杆可移动的伸入套筒内,阀杆侧壁与套筒内孔壁之间密封;套筒壁上连接驱动介质管道,驱动介质管道与套筒内孔相通;管道的另一端连接联通容器,管道上连接有单向节流阀。

但是该阀门在打开时会挤压内孔介质,而在关闭时,预紧弹簧推动阀瓣使阀杆抽出内孔,此时内孔呈负压状态,因此容易产生真空效应,因此在其关闭时一旦出现真空状态,就无法有效控制阀杆弹出形成有效阻尼,明显存在结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响应迅速,使用寿命长,便于维护的水锤泄放阀。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锤泄放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设有阀腔、与阀腔相通的进口及出口,所述阀体设有蓄力缸,所述蓄力缸包括位于阀腔内用于控制进口与阀腔之间通断的阀瓣,所述蓄力缸与阀体之间设有滑孔,所述滑孔内设有与阀瓣相连且能往复伸缩的蓄力杆,所述滑孔相对于阀腔的一端设有内径大于滑孔内径的液压腔,所述蓄力杆上设有与液压腔配合的活塞环,所述液压腔底部连接有用于控制液压腔内介质流入及流出速度的缓闭装置。

上述结构中,而当管路出现水锤效应时,水压首先冲击阀瓣并顶开阀瓣,活塞环使液压腔呈现负压状态快速吸入缓闭装置的阻尼介质,同时水锤产生的冲击从出口排走,当水锤效应过去后,阀瓣回位,为保证避免出现闭阀水锤效应,通过设置活塞环,在阀瓣闭合时挤压液压腔内介质使其流入缓闭装置内,从而实现阻尼缓闭效果;缓闭装置结构可以为两个相互并联的节流阀及单向阀,当液压腔呈现负压状态时,单向阀开启使介质从单向阀快速流入液压腔,当阀瓣闭合时挤压液压腔内介质时,单向阀关闭,使得介质只能通过节流阀缓慢流过,以此实现阻尼。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力缸相对于滑孔的一端端部设有调节螺杆,蓄力缸内设有与调节螺杆相抵的上支撑座,所述蓄力杆相对于阀瓣的一端设有下支撑座,所述上支撑座与下支撑座之间这有蓄力弹簧,所述调节螺杆与蓄力缸螺纹配合以此控制蓄力弹簧预压弹力,从而控制阀瓣的开启压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口与阀腔交界处设有阀座,所述阀瓣与阀座接触密封。

上述结构中,阀座为可拆式,方便后期维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力缸与阀体之间设有可拆式的滑套,所述滑孔及液压腔设置于滑套上。

上述结构中,可拆式滑套,方便后期维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孔内壁设有至少一道第一内沟槽,所述第一内沟槽内设有与蓄力杆密封配合的第一密封圈;所述液压腔内壁设有至少一道第二内沟槽,所述第二内沟槽内设有与活塞环密封配合的第二密封圈。

上述结构中,第一密封圈及第二密封圈用于增加密封效果,避免发生介质泄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阀瓣直接通过蓄力弹簧关闭,蓄力弹簧的设定关闭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1倍,当管线压力超过工作压力1.1倍时,阀瓣直接打开,这个过程只需要0.1秒左右,因此受到水锤效应时开启响应迅速,在关闭时缓慢关闭从而避免闭阀水锤效应的产生,使用寿命长,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0-阀体;11-阀腔;12-进口;13-出口;14-阀座;20-蓄力缸;21-阀瓣;22-蓄力杆;221-活塞环;23-调节螺杆;24-上支撑座;25-下支撑座;26-蓄力弹簧;30-滑套;31-滑孔;311-第一内沟槽;312-第一密封圈;32-液压腔;321-第二内沟槽;322-第二密封圈;40-缓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考图1及图2,如图1及图2所示的一种水锤泄放阀,包括阀体10,所述阀体10上设有阀腔11、与阀腔11相通的进口12及出口13,所述阀体10设有蓄力缸20,所述蓄力缸20包括位于阀腔11内用于控制进口12与阀腔11之间通断的阀瓣21,所述蓄力缸20与阀体10之间设有滑孔31,所述滑孔31内设有与阀瓣21相连且能往复伸缩的蓄力杆22,所述滑孔31相对于阀腔11的一端设有内径大于滑孔31内径的液压腔32,所述蓄力杆22上设有与液压腔32配合的活塞环221,所述液压腔32底部连接有用于控制液压腔32内介质流入及流出速度的缓闭装置40。

上述结构中,而当管路出现水锤效应时,水压首先冲击阀瓣21并顶开阀瓣21,活塞环221使液压腔32呈现负压状态快速吸入缓闭装置40的阻尼介质,同时水锤产生的冲击从出口13排走,当水锤效应过去后,阀瓣21回位,为保证避免出现闭阀水锤效应,通过设置活塞环221,在阀瓣21闭合时挤压液压腔32内介质使其流入缓闭装置40内,从而实现阻尼缓闭效果;缓闭装置40结构可以为两个相互并联的节流阀及单向阀,当液压腔32呈现负压状态时,单向阀开启使介质从单向阀快速流入液压腔32,当阀瓣21闭合时挤压液压腔32内介质时,单向阀关闭,使得介质只能通过节流阀缓慢流过,以此实现阻尼。

本实施例中,所述蓄力缸20相对于滑孔31的一端端部设有调节螺杆23,蓄力缸20内设有与调节螺杆23相抵的上支撑座24,所述蓄力杆22相对于阀瓣21的一端设有下支撑座25,所述上支撑座24与下支撑座25之间这有蓄力弹簧26,所述调节螺杆23与蓄力缸20螺纹配合以此控制蓄力弹簧26预压弹力,从而控制阀瓣21的开启压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口12与阀腔11交界处设有阀座14,所述阀瓣21与阀座14接触密封。

上述结构中,阀座14为可拆式,方便后期维护。

本实施例中,所述蓄力缸20与阀体10之间设有可拆式的滑套30,所述滑孔21及液压腔32设置于滑套30上。

上述结构中,可拆式滑套30,方便后期维护。

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孔31内壁设有至少一道第一内沟槽311,所述第一内沟槽311内设有与蓄力杆22密封配合的第一密封圈312;所述液压腔32内壁设有至少一道第二内沟槽321,所述第二内沟槽321内设有与活塞环221密封配合的第二密封圈322。

上述结构中,第一密封圈312及第二密封圈322用于增加密封效果,避免发生介质泄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阀瓣21直接通过蓄力弹簧26关闭,蓄力弹簧26的设定关闭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1倍,当管线压力超过工作压力1.1倍时,阀瓣21直接打开,这个过程只需要0.1秒左右,因此受到水锤效应时开启响应迅速,在关闭时缓慢关闭从而避免闭阀水锤效应的产生,使用寿命长,维护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