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奶料输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9920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管材领域,具体为一种兼备机械性能和防结垢抑菌性能的一种奶料输送管。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工业生产过程中,为提高运送效率,降低运送成本,许多流体都采用运输管路来运送。为了解决成本这种运输管路通常是采用普通的PVE、PE管道制成,其作为普通的工业物料管路或者供水管路尚可,仅需要考虑强度和耐磨性能并对其进行适应性改进即可。但作为液态食品运输管路,特别是奶制品管路时,存在较多的缺陷,其主要是因为牛奶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几乎是全密闭的,经过一定生产时间后,奶料会由于温度等原因在管道内壁会发生结垢、积菌的问题,而为了保证奶品产出质量,通常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洗,同时,由于依附在牛奶管壁内的油脂无法被水冲洗分解,因而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这种清洗频率也越来越频繁。且市面上也没有专门的为奶制品或者其他类似的液态食品设计的管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奶料输送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奶料输送管,为钢衬塑复合管道,包括钢结构外管以及复合内衬,所述钢结构外管的两端焊固有连接法兰,而所述复合内衬成型在钢结构外管内侧管壁上,自钢结构外管侧向内依次包括一层橡胶层和两层聚丙烯衬层,同时,在橡胶层与两层聚丙烯衬层中的内层聚丙烯衬层之间的界面上成型有一层金属编织网面,而在两层聚丙烯衬层之间的界面上成型有碳纤维织物层,另外,在两层聚丙烯衬层中的外层聚丙烯衬层的表面涂装有一层聚四氟乙烯层作为管内壁接触面。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钢结构外管采用普通的Q235钢管材料制造,其管壁厚度优选为6~10mm。

在本实用新型中,两层聚丙烯衬层均为食品级聚丙烯成型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中,两层聚丙烯衬层中的外层聚丙烯衬层的厚度为2~3mm,且内层聚丙烯衬层与外层聚丙烯衬层的厚度之比为3∶1,而橡胶层的厚度和两层聚丙烯衬层的厚度之和的比为1∶1。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碳纤维织物层为2~3层织连在一起的碳纤维布。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法兰内侧设置有过管孔的内凹槽,且在内凹槽中填充有与管孔相匹配的食品级的聚丙烯衬垫,该聚丙烯衬垫与复合内衬中的聚丙烯层为一体成型。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其钢结构外层能有效保证管道强度,而内侧通过具有高附着力、防腐性能的食品级聚丙烯作为内衬材料配合橡胶层以及两层织物,其结构稳定、平整度好,能有效提高管体内侧的抗冲击性能,同时其整体结构不易挂料,用于奶料的输送加工设备中,能有效提高管体本身的使用寿命,减少冲洗频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单侧结构细节示意图。

其中:1、法兰连接孔;2、连接法兰;3、聚丙烯衬垫;4、钢结构外管;5、橡胶层;6、金属编织网面;7、内层聚丙烯衬层;8、碳纤维织物层;9、外层聚丙烯衬层;10、聚四氟乙烯层;11、管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的一种奶料输送管的较佳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管为钢衬塑复合管道,包括钢结构外管4以及复合内衬,其中,钢结构外管4为Q235钢管材料制造,其管壁厚度为6mm,整根钢结构外管4在两端端面均通过焊接方式固连有连接法兰2,两根不同输送管在端面通过连接法兰2上设置的法兰连接孔1进行螺栓连接而实现相互连接。

复合内衬自钢结构外管2侧向管孔11侧依次包括橡胶层5、金属编织网面6、内层聚丙烯衬层7、碳纤维织物层8、外层聚丙烯衬层9以及聚四氟乙烯层10,其中,橡胶层5的厚度为8mm、而外层聚丙烯衬层9与内层聚丙烯衬层7的厚度分别为2mm以及6mm,金属编织网面6成型在橡胶层5与内层聚丙烯衬层7之间的界面上,而碳纤维织物层8为3层织连在一起的碳纤维布,成型在内层聚丙烯衬层7与外层聚丙烯衬层9之间的界面上,同时,为保证管孔11表面的疏水性能,在管孔11的表面还涂装有一层聚四氟乙烯层10作为管内壁接触面。

在本实施例中,为保证端面封闭性能以及物料安全性,在连接法兰2内侧设置有过管孔11的内凹槽,且在内凹槽中填充有与管孔11相匹配的聚丙烯衬垫3,该聚丙烯衬垫3与复合内衬中的内层聚丙烯衬层7以及外层聚丙烯衬层9为一体成型。同时,为保证管道内输送物料的安全性,内层聚丙烯衬层7以及外层聚丙烯衬层9以及聚丙烯衬垫3均为食品级聚丙烯成型制成。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