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柱弯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9584阅读:591来源:国知局
立柱弯折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有无段式角度调整功效的立柱弯折结构。



背景技术:

将一物品设计为可弯折状态,除了可以依使用者需求调整该物品的角度之外,还可以方便物品的收纳。例如现今常见的平板电脑或智能型手机的直立式支撑架,为了能让使用者可以在任何状态下使用,常会将支撑架设计为可弯折结构。而设计良好的弯折结构,除了要让使用者容易调整弯折角度之外,还要确保调整完后其设定的角度不会轻易改变。

中国台湾第TW M450651(U)号新型专利是一种荧幕支撑装置,包含一座体、一连接模组、一升降模组及一锁固模组,通过不同模组的设置及相互连接,可以调整所装设荧幕的水平倾角与高度;然而此装置的部件众多且较为繁复,使用上并不是非常便利。

中国台湾第TW M369627(U)号新型专利是关于一种枢纽器,包括上、下承轴架及一销体,并由下承轴架的凸肋与上承轴架的枢部内侧表面的摩擦力来控制枢纽器在翻转一定角度时自动定位,虽然此枢纽器所需零件少且组装简单,但是利用摩擦力以定位的方式并无法有效的固定枢纽器的翻转角度。

如今,设计人有鉴于现有弯折结构于实际实施时仍有多处缺失,于是本着孜孜不倦的精神,并通过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及多年的实务经验所辅佐,而加以改善,并据此研创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无段式角度调整功效的立柱弯折结构,可应用于支撑架、立灯或其他需要调整角度的物品。

本实用新型的立柱弯折结构包含有:

一第一枢接部,第一枢接部的一端延伸有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其中,第一夹持部上设有第一穿孔,且第二夹持部上设有第二穿孔;

一第二枢接部,第二枢接部夹设于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之间,其中,第二枢接部上对应第一穿孔处设有第三穿孔,第二枢接部上对应第二穿孔处设有第四穿孔,且第三穿孔与第四穿孔相互连通并形成第一连通道与第二连通道;以及

一无段式角度调整组件,无段式角度调整组件包含插销、弹性元件与固定盖,其中,插销包含顺次连接的头部、第一卡合段、第二卡合段与锁固段,其中,第一卡合段上与第二卡合段上设有多个棘齿,插销依序穿设第一穿孔、第三穿孔、第四穿孔、第二穿孔与弹性元件,并且插销通过锁固段卡合于固定盖。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卡合段的直径大于第二卡合段的直径,第二卡合段的直径大于锁固段的直径。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卡合段卡设于第一连通道内,第二卡合段卡设于第二连通道内。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弹性元件为弹簧。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枢接部进一步连接第一柱体,第二枢接部进一步连接第二柱体。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设有第一容置空间,第一容置空间能容设插销的头部,且第二夹持部设有第二容置空间,第二容置空间能容设固定盖。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中,第二枢接部设有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且第一连接部夹设于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之间。

借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柱弯折结构,通过无段式角度调整组件将第一枢接部与第二枢接部连接,且于插销上设置不同直径的卡合段,以达到无段式角度调整的功效。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无段式角度调整组件的一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无段式角度调整组件的另一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无段式角度调整组件的又一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弯折角度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弯折角度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弯折角度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 第一枢接部 11第一夹持部

111 第一穿孔 112第一容置空间

12 第二夹持部 121第二穿孔

122 第二容置空间 2第二枢接部

21 第三穿孔 22第四穿孔

23 第一连通道 24第二连通道

25 第一连接部 26第二连接部

3 无段式角度调整组件 31插销

311 头部 312第一卡合段

313 第二卡合段 314锁固段

315 棘齿 32弹性元件

33 固定盖 41第一柱体

42 第二柱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其结构功能上的优点,将依据以下附图所示的结构,配合具体实施例予以说明,以使审查员能对本实用新型有更深入且具体的了解。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立柱弯折结构设有第一枢接部1、第二枢接部2与无段式角度调整组件3。第一枢接部1的一端延伸有第一夹持部11与第二夹持部12,第一夹持部11设有第一穿孔111,第二夹持部12设有第二穿孔121;第二枢接部2夹设于第一夹持部11与第二夹持部12之间,且第二枢接部2上对应第一穿孔111处设有第三穿孔21,第二枢接部2上对应第二穿孔121处设有第四穿孔22。

无段式角度调整组件3包含插销31、弹性元件32与固定盖33,其中弹性元件32可为弹簧。插销31包含头部311,并依序连接第一卡合段312、第二卡合段313与锁固段314,即插销31包括顺次连接的头部311、第一卡合段312、第二卡合段313与锁固段314,其中第一卡合段312与第二卡合段313上均设有多个棘齿315;于组装时,插销31依序穿设过第一穿孔111、第三穿孔21、第四穿孔22、第二穿孔121与弹性元件32,并以锁固段314卡合于固定盖33,以完成无段式角度调整组件3的组装。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形态中,第一夹持部11可设有第一容置空间112,以容设组装完成的插销31的头部311,第二夹持部可设有第二容置空间122以容设组装完成的无段式角度调整组件3的固定盖33。

请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组装时,先将第二枢接部2夹设于第一枢接部1的第一夹持部11与第二夹持部12之间,并使第二枢接部2的第三穿孔21与第四穿孔22,分别对齐第一枢接部1的第一穿孔111以及第二穿孔121,再以插销31结合第一枢接部1与第二枢接部2。如图所示,第三穿孔21与第四穿孔22互相连通,二者之间形成一连通道,连通道的内管径对应插销31的第一卡合段312与第二卡合段313而设计为内管径不同的第一连通道23与第二连通道24,且第一连通道23及第二连通道24的管径形状也与第一卡合段312与第二卡合段313的轮廓相符合。此外,组装完之后,插销的头部311可容设于第一夹持部11的第一容置空间112,以及固定盖33可容设于第二夹持部12的第二容置空间122。

请再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组装完成后,第一卡合段312与第二卡合段313插入并分别卡设于第一连通道23与第二连通道24,因第一连通道23、第二连通道24内径大小形状与插销31的第一卡合段312、第二卡合段313相符,故第一卡合段312与第二卡合段313设有棘齿315的插销31会限制第一枢接部1与第二枢接部2相互转动的状态,而固定第一枢接部1与第二枢接部2夹设的角度。此时无段式角度调整组件3的弹性元件32呈现非紧迫的状态。

请参见图4,欲调整第一枢接部1与第二枢接部2之间的弯折角度时,施予固定盖33一压力,使其往插销31的头部311的方向产生一位移,因第二夹持部12的阻挡,固定盖33的位移会压缩弹性元件32,并使弹性元件32呈现紧迫状态。如图所示,此时插销31整体也产生一位移,插销31的头部311被推离第一夹持部11,且第一卡合段312被推出第一连通道23、第二卡合段313被推出第二连通道24而进入第一连通道23;由于第二卡合段313的直径小于第一连通道23的内管径,故此时第一枢接部1与第二枢接部2之间的锁定状态会被解除,而呈现可自由相互转动的状态,便可调整第一枢接部1与第二枢接部2的角度。再参见图3,将第一枢接部1与第二枢接部2调整至所欲设定的角度后,便可解除施加于固定盖33的压力,则固定盖会因弹性元件32的弹力而往远离第二夹持部12的方向移动,并一起使插销31往第二夹持部12的方向移动,因此第一卡合段312与第二卡合段313会插入并卡设于第一连通道23与第二连通道24,以恢复第一卡合段312、第二卡合段313与第一连通道23、第二连通道24相互卡设的状态,以锁定第一枢接部1与第二枢接部2,使其无法自由转动。

请见图5,第二枢接部2设有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部25与第二连接部26,且第一连接部25夹设于第一夹持部11与该第二夹持部1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25与第二连接部26的设置可提供本实用新型更多的角度调整模式;如图5、图6与图7,第一枢接部1未设有第一夹持部11与第二夹持部12的另一端可与一第一柱体41连接,且第二枢接部2的第二连接部26连接第二柱体42,且第一柱体41与第二柱体42可夹合出不同的夹角,例如图5的90度夹角、图6的约60度夹角、或是图7将第一柱体41与第二柱体42完全叠合在一起的零度夹角,此零度夹角的状态可使柱体收纳时更为方便且不占空间。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立柱弯折结构,通过无段式角度调整组件连接第一枢接部与第二枢接部,进行角度调整时仅需通过施予无段式角度调整组件的固定盖一压力,使插销产生位移、并将插销的卡合段推离所卡设的连通道,便可以使第一枢接部与第二枢接部相互转动,简单达成角度调整的目的;而在解除固定盖的压力后,弹性元件会自动使插销复位,并再次锁定第一枢接部与第二枢接部且固定已调整完成的弯折角度,于使用上非常简单方便;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无段式角度调整组件可供使用者进行细微的角度调整,提高可以应用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