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限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91977发布日期:2018-06-02 07:23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体限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液体限压系统。



背景技术:

在工程实践、产品开发或者设备应用过程中,常常涉及液体的供给,尤其是要求所供给的液体保持一个恒定的压力值,比如:小区的供水系统需要供水压力稳定,比如汽车发动机的燃油供给系统需要供油压力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能够保持供给液体管路压力稳定的系统。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体限压系统,其包括:底座和上盖,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膜片,其中:所述底座的上沿圆周具有固定孔,锁片穿过所述固定孔,以使得所述上盖的底面与所述底座的顶面之间相紧密贴合;所述膜片布置在具有外柱面一的定子内,且所述膜片的上端布置有呈锥形的弹簧。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定子还具有:位于轴向的外柱面二,所述外柱面二的上端将所述膜片和所述弹簧串接,所述外柱面二的下端具有布置在所述底座内的密封圈三。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外柱面二的上端的外表面还具有泄油孔一,所述外柱面二的下端的底部中心具有泄油孔二,所述外柱面一的底部具有进油孔。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盖具有:容纳所述弹簧、所述膜片和所述定子的腔体,位于所述腔体外壁上部的排气孔,和位于所述腔体内壁上部的导向柱。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固定孔具有多个且沿所述底座的上沿圆周均匀布置,所述锁片呈U型并具有两固定臂。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底座还具有: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沿圆周下部的液体腔,位于所述液体腔外壁的回液管、输出管和输入管,位于液体腔内部中心位置的回液腔。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膜片具有:位于中部且与所述外柱面二的上端相配合的内柱面,所述内柱面的内壁布置有密封圈二;和位于外圆周壁上的密封圈一。

本实用新型通过接入到泵后液体管路中,实现了液体供给过程中始终保持液体供给圧力稳定的目的;解决了管路对液体供给圧力存在损耗的问题,只要初始供给泵的扬程足够,通过本实用新型即可保证管路后端输出的压力稳定;其结构简单,均为机械件组成,无需控制调节系统,无需反馈系统,价格低廉,可广泛应用在各种场合,通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配示意图;

图2为图1爆炸示意图;

图3为上盖示意图;

图4为膜片示意图;

图5为定子的上部示意图;

图6为定子的下部示意图;和

图7为底座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盖,11排气孔,12底面,13导向柱,14腔体,2底座,21顶面,22回液管,23输出管,24输入管,25回液腔,26固定孔, 27液体腔,3锁片,4弹簧,5膜片,51密封圈一,52内柱面,53密封圈二,6定子,61外柱面一,62密封圈三,63进油孔,64泄油孔一,65 外柱面二,66泄油孔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体限压系统,其包括:底座2和上盖1,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膜片5,其中:所述底座2的上沿圆周具有固定孔26,锁片3穿过所述固定孔26,以使得所述上盖1的底面12与所述底座2的顶面21之间相紧密贴合;所述膜片5布置在具有外柱面一 61的定子6内,且所述膜片5的上端布置有呈锥形的弹簧4。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定子6还具有:位于轴向的外柱面二65,所述外柱面二65的上端将所述膜片5和所述弹簧4串接,所述外柱面二65 的下端具有布置在所述底座2内的密封圈三62。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外柱面二65的上端的外表面还具有泄油孔一 64,所述外柱面二65的下端的底部中心具有泄油孔二66,所述外柱面一 61的底部具有进油孔63。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盖1具有:容纳所述弹簧4、所述膜片5和所述定子6的腔体14,位于所述腔体14外壁上部的排气孔11,和位于所述腔体14内壁上部的导向柱13。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固定孔26具有多个且沿所述底座2的上沿圆周均匀布置,所述锁片3呈U型并具有两固定臂。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底座2还具有:位于所述底座2的上沿圆周下部的液体腔27,位于所述液体腔27外壁的回液管22、输出管23和输入管 24,位于液体腔27内部中心位置的回液腔25。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膜片5具有:位于中部且与所述外柱面二65 的上端相配合的内柱面52,所述内柱面52的内壁布置有密封圈二53;和位于外圆周壁上的密封圈一51。

本实用新型通过接入到泵后液体管路中,实现了液体供给过程中始终保持液体供给圧力稳定的目的;解决了管路对液体供给圧力存在损耗的问题,只要初始供给泵的扬程足够,通过本实用新型即可保证管路后端输出的压力稳定;其结构简单,均为机械件组成,无需控制调节系统,无需反馈系统,价格低廉,可广泛应用在各种场合,通用性较强。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为:

首先,如图1,上盖1安装在底座2上,两者通过底面12和顶面21 紧密配合,并由锁片3插入固定孔26中,将上盖1和底座2压紧,使得上盖1和底座2内部形成一个密闭的腔体;

其次,如图2,弹簧4为锥形弹簧,弹簧小外径上端与导向柱13配合,起到固定和导向作用;弹簧4大直径下端与,膜片5配合,弹簧4可以使膜片5自然下压帖在定子6内部腔体底面上,同时当膜片5受力向上运动时,弹簧4又可以提供阻碍膜片5向上运动的力;

其次,如图2,定子6被上盖1和底座2夹紧固定在底座2内部,定子6的下端插入回液腔25内,并由密封圈62进行密封;定子6上的泄油孔一64和泄油孔二66相通,最终泄油孔一64、泄油孔二66和回液管22 形成一个液体的通路;膜片5的内柱面52套在定子6的外柱面二65上,并由密封圈三62将内柱面52和外柱面二65密封;膜片5可以在上盖1内部的腔体14内滑动,膜片5上的密封圈一51将膜片5与腔体14密封;

其次,如图2,总体的液体输入输出过程为:由液体泵增压后的液体,经输入管24输入至底座2的液体腔27内,大部分液体经输出管23向外供给,另一部分液体经进油孔63进入由定子6、上盖1腔体14与膜片5所形成的腔内,当液体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液体压力将膜片5向上移动,此时膜片5压缩弹簧4,随着膜片5上移,直至膜片5移过泄油孔一64,此时多余的液体进入泄油孔一64、泄油孔二66、回液腔25,最终进入回液管22中,回液管22可通过管路将多余液体引至液体泵的输入端或者直接输至由某个液体回收桶内。

最后,整个液体输入输出过程中,弹簧4所提供的弹力值,由弹簧本身特性决定,因此我们只要选好弹簧型号,就可以使得一定压力值的液体进入输出管23内,多余的压力可由回液管22卸掉,这就持续保证了液体有稳定且特定的供给圧力。同时,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液体供给目标的前端,将液体泵输出压力加大,只要在进入本实用新型前大于供给目标需求值即可,多余的压力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卸掉,这就保证了不受液体泵扬程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采用简单的机械结构即达到了持续保证液体供给压力稳定的功能,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稳定性好;可适用在多种场合,不受温度、湿度等影响;连接方便,无需其它控制系统、反馈系统等。

应了解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不限于非限制性实施方案,应了解非限制性实施方案仅仅作为实例进行说明。本申请所要要求的实质的保护范围更体现于独立权利要求提供的范围,以及其从属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