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压水堆核电厂维修更换的新型管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1045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压水堆核电厂维修更换的新型管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水堆核电厂一回路压力边界的管件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压水堆核电厂维修更换的新型管座。



背景技术:

压水堆核电厂一回路压力边界作为包容冷却堆芯所需的反应堆冷却剂、防止放射性物质释放的第二道屏障,由多种规格的管道、管件、阀门和主设备连接构成。在不同规格的管道连接处,根据不同管径的变化情况,能选择到标准管件连接的则通常设计为标准管件的连接形式,如标准所列规格尺寸的大小头、异径三通等;无法按标准进行选择的连接件则需设计为非标管件。用于两种不同尺寸规格管道连接的非标管件通常使用下图(图1)所示的接管座。该接管座下部与母管连接,上部与小管连接,设置有开孔,下部为实心圆柱,底部是外径为ΦD的实心圆柱,高度为4~6mm。接管座与下部母管的连接采用焊接连接,在管道预制厂或核电现场根据管道的具体布置定位进行施工。母管道上先开一个与接管座下部ΦD相匹配的孔,再将接管座与母管进行焊接连接,完成后再通过接管座上部的孔ΦC对接管座下部及其相连管道进行扩孔,使接管座与下部母管贯通,形成满足工艺要求的支管连接。

现有的接管座需要在更换时对下部的实心圆柱进行开孔操作,且需要对母管进行重新预制(开孔),导致维修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压水堆核电厂维修更换的新型管座,解决现有接管座导致维修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适用于压水堆核电厂维修更换的新型管座,包括柱体,所述柱体包括上部连接端和下部连接端,所述上部连接端沿轴线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柱体的下端设置有焊接坡口,所述下部连接端沿轴线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母管上开设的通孔的尺寸一致,所述焊接坡口为V型。

现有的接管座在使用时,需要现在母管上进行开孔,然后将柱体插入开孔内进行焊接,然后再对柱体进行扩孔实现柱体与母管的连通,操作麻烦。

本实用新型所述焊接坡口是焊接时用于填充焊料,实现柱体与母管之间的焊接的部件,所述V型具体是指沿柱体轴向剖开后焊接坡口的截面形状。

所述第二通孔可直接与下部母管进行定位组对。

新型管座的焊接坡口设计,焊接坡口表面开口更大,有利于核电厂现场的焊接操作,且V型焊接坡口不仅加工简单,且焊缝根部填充量小,有利于电厂现场的焊接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该新型接管座在核电厂大修期间对有焊缝缺陷的管座进行更换时,涉及到新焊接两道焊缝,其中一道新管座与下部母管的焊缝和一道新管座与上部支管的焊缝。

将第二通孔与通孔对应放置后,在焊接坡口进行焊接,待焊坡口表面和两侧边缘母材临近区域足够宽度范围内(至少应15mm)应洁净、无水、氧化物、油污和其它影响焊接质量的任何污物或有害杂质。采用奥氏体不锈钢点固块进行坡口组对,至少对称点固2处,待打底焊完成后,再打磨去除点固快。焊接方法可采用钨极氩弧焊工艺或钨极氩弧焊-手工电弧焊组合工艺焊接,选用的焊接材料包括焊丝、焊条的规格型号都应符合焊接工艺规范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管座在管座制造阶段即机加成全通孔型式,无需现场对母管进行开孔和柱体的扩孔,在核电厂停堆大修期间可直接对需要更换的管座进行替换。采用这种新型结构的接管座,管座底部大管和上部支管均无需更换,可节省核电厂维修工期和减少放射性固体废物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焊接坡口的面角度为45度。

所述面角度具体是指焊接坡口上端面的倾斜度,所述上端面具体是指设置在柱体上的斜面。

45度的坡口使得焊接坡口的表面开口大且缝根部填充量小,有利于电厂现场的焊接操作。

进一步地,焊接坡口的坡口钝边为1.5-2mm。

所述坡口钝边具体是指焊接坡口底部到第二通孔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焊接坡口的底部宽度为0-1mm。

上述宽度配合坡度,有利于节省焊料。

进一步地,柱体的高度比需维修更换的管座高10mm。

新型管座与原设计的接管座比较,管座壁厚不变,其强度相当;上部接管口尺寸不变,不影响上部接管。新型管座比原设计接管座总长度增加10mm,便于对原设计管座进行维修过程中对上部接管切除焊接热影响区段进行补偿,无需对上部接管进行全新更换和重新预制,其维修工作尽可能降低;同时,由于管座壁厚远大于上部接管的管道壁厚,新型接管座长度增加不影响原来管线的力学评价结果。

进一步地,焊接坡口填充焊料后形成焊料区,所述焊料区的余高为6-8mm。

所述余高具体是指焊料区的下部凸出于焊接坡口的长度。

进一步地,柱体采用奥氏体不锈钢制成。

所述奥氏体不锈钢为现有技术材料。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新型管座设计为全通孔结构,直接与下部母管进行焊接,不需要先焊接再钻取通孔,提高了操作的方便性。

2、新型管座总高度较先焊接后钻孔管座进行了加长,对支管回焊时切除的支管长度进行了有效补偿;有效降低了更换接管座时的工作量。

3、新型管座下部焊接坡口采用单边V型设计,相比于原管座的J型坡口设计,坡口表面开口大且焊缝根部填充量小,有利于电厂现场的焊接操作,且坡口加工简单。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接管座与母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新型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新型管座与母管焊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柱体,2-焊接坡口,3-母管,4-焊料区,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3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2、图3所示,一种适用于压水堆核电厂维修更换的新型管座,包括柱体1,所述柱体1包括上部连接端和下部连接端,所述上部连接端与上部支管焊接,所述下部连接端与下部母管进行焊接,所述上部连接端沿轴线设置有第一通孔11,所述柱体1的下端设置有焊接坡口2,所述下部连接端沿轴线设置有第二通孔12,所述第二通孔12与母管3上开设的通孔31的尺寸一致,通过第二通孔12和通孔31连通实现柱体1与母管3连通,所述焊接坡口2为V型;所述焊接坡口2的面角度为45度;所述焊接坡口2的坡口钝边为1.5-2mm;所述焊接坡口2的底部宽度为1mm。

实施例2: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所述柱体1的高度比需维修更换的管座高10mm;所述焊接坡口2填充焊料后形成焊料区4,所述焊料区4的余高为6-8mm;所述柱体1采用奥氏体不锈钢制成。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