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换挡右拨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33521发布日期:2018-12-11 21:37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车用换挡右拨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车用换挡右拨叉,属于车用配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用换挡拨叉选用铸钢材料制成,采用对称结构设计,换挡时通过换挡杆拨动拨叉的拨动槽时,与之接触的受力叉面容易受到较大的磨损,且会因受力不均而产生不同的磨损面,因此存在换挡不顺畅,结构不合理等缺陷。另外现有的车用换挡拨叉又分为左右拨叉和中拨叉,因拨叉的方向不同,因而结构也有差异,而目前由于结构几乎相同,导致受力方向不同,容易导致受力大小的不同,降低使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操作方便,换挡顺畅,磨损小,使用寿命长的车用换挡右拨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车用换挡右拨叉,它包括一片状的拨叉本体,该拨叉本体的前端面为一斜向平面,在该斜向平面上开设有半圆形拨槽,拨叉本体的后端部为一半圆弧形端面,其上设置带轴向通孔的连接柱,所述的半圆形拨槽的槽口朝向右侧,槽口两外端部设置有加厚的拨叉叉面,所述的拨叉叉体相连在连接柱的内侧端,并使拨叉叉体的内侧面稍内缩于连接柱的内端面,而连接柱的外侧端则至少有一半以上外凸于拨叉叉体上面;所述拨叉叉体连接所述连接柱的连接处、在两边形成有向连接柱外侧斜向凸起并相接的加厚斜面筋条;所述的连接柱的下侧壁面上设置有斜朝下的定位柱。

作为优选:所述拨叉本体前端面的斜向平面两侧端分别通过一左侧的大弧形过渡凸面和一右侧的小弧形过渡内凹面及拨叉本体两弧形外侧边过渡连接至拨叉本体的后端部半圆弧形端面;所述定位柱呈向下且朝向左方向布置,与斜向平面朝向相反,且在所述定位柱上还设置有端部小凸柱。

本实用新型属于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它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操作方便,换挡顺畅,磨损小,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介绍: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车用换挡右拨叉,它包括一片状的拨叉本体1,该拨叉本体1的前端面为一斜向平面2,在该斜向平面2上开设有半圆形拨槽3,拨叉本体1的后端部为一半圆弧形端面4,其上设置带轴向通孔5的连接柱6,所述的半圆形拨槽3的槽口朝向右侧,形成右拨叉结构;槽口两外端部设置有加厚的拨叉叉面7,以便形成耐磨的拨叉面,提高拨叉的使用寿命;所述的拨叉叉体1相连在连接柱6的内侧端,并使拨叉叉体1的内侧面8稍内缩于连接柱6的内端面9,而连接柱的外侧端则至少有一半以上外凸于拨叉叉体上面;所述拨叉叉体1连接所述连接柱6的连接处、在两边形成有向连接柱6外侧斜向凸起并相接的加厚斜面筋条10;所述的连接柱6的下侧壁面上设置有斜朝下的定位柱11。

图中所示,所述拨叉本体1前端面的斜向平面2两侧端分别通过一左侧的大弧形过渡凸面12和一右侧的小弧形过渡内凹面13及拨叉本体1两弧形外侧边14过渡连接至拨叉本体1的后端部半圆弧形端面4;所述定位柱11呈向下且朝向左方向布置,与斜向平面2朝向相反,且在所述定位柱11上还设置有端部小凸柱1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左右以图1所示的为准,内外以图2所示的左面为内,右面为外,刚好与图1所示的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是对现有技术的改良,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

技术实现要素:
的基础上,利用本身掌握的普通常识及公知技术,能够方便地实施本实用新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