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紧式汽车空调暖风水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1847发布日期:2018-07-24 22:38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紧式汽车空调暖风水阀。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暖风水阀是利用汽车发动机冷却循环水为车内采暖提供热源,从而实现对汽车空调暖风系统控制的阀,现有技术中的汽车空调暖风水阀一般为单一的旋转活塞或球阀,阀门两侧设有密封圈,随着长时间使用产生的摩擦及热风不停冲刷密封圈边缘,阀门的密封效果越来越差,影响阀门的控制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锁紧式汽车空调暖风水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锁紧式汽车空调暖风水阀,包括具有连通的通风道的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所述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的连接处设有阀门,所述第一阀体的进口端与汽车发动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阀体的出口端与汽车空调端相连接,所述阀门包括一球体,所述球体上设有一喇叭状通风道,所述第一阀体的出口端连接一阀门室,所述阀门设置于所述阀门室内,所述第二阀体的进口端上螺接有一锁紧法兰,所述锁紧法兰的端部与所述第二阀体的进口端相齐平并螺接于所述阀门室内,所述阀门室的两侧还各设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于所述锁紧法兰及第二阀体的端部与所述阀门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一阀体与所述阀门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阀门室的连接处还设有一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等距离设置有多个锁紧弹簧,各所述锁紧弹簧连接于所述环形槽底部与所述第二密封圈之间,所述第一阀体的进口端上还具有一锥形的导流环,所述阀门室的顶部还具有一通孔,所述通孔上转动连接有一阀杆,所述阀杆的底部与所述阀门相连接,所述阀杆的顶部连接有一转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体与所述阀门室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喇叭状通风道的进口端的直径与所述第一阀体的出口端的直径相等,所述喇叭状通风道的出口端的直径小于喇叭状通风道的进口端及第二阀体进口端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阀杆与所述通孔的连接处还设有第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调节锁紧法兰的位置来锁紧第一密封圈,锁紧弹簧可保持第二密封圈与阀门的紧贴,同时,喇叭状通风道和导流环也保证了气流不会直接冲击密封圈的连接处,保证整个暖风水阀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锁紧式汽车空调暖风水阀,包括具有连通的通风道的第一阀体1和第二阀体2,所述第一阀体1和第二阀体2的连接处设有阀门3,所述第一阀体1的进口端与汽车发动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阀体2的出口端与汽车空调端相连接,所述阀门3包括一球体,所述球体上设有一喇叭状通风道4,所述第一阀体1的出口端连接一阀门室5,所述阀门3设置于所述阀门室5内,所述第二阀体2 的进口端上螺接有一锁紧法兰6,所述锁紧法兰6的端部与所述第二阀体2的进口端相齐平并螺接于所述阀门室5内,所述阀门室5的两侧还各设有第一密封圈7和第二密封圈8,所述第一密封圈7设置于所述锁紧法兰6及第二阀体2的端部与所述阀门3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8设置于所述第一阀体1与所述阀门3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8 与所述阀门室3的连接处还设有一环形槽9,所述环形槽9内等距离设置有多个锁紧弹簧10,各所述锁紧弹簧10连接于所述环形槽9底部与所述第二密封圈8之间,所述第一阀体1的进口端上还具有一锥形的导流环11,所述阀门室5的顶部还具有一通孔,所述通孔上转动连接有一阀杆12,所述阀杆12的底部与所述阀门3相连接,所述阀杆12的顶部连接有一转柄13。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体1与所述阀门室5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喇叭状通风道4的进口端的直径与所述第一阀体 1的出口端的直径相等,所述喇叭状通风道4的出口端的直径小于喇叭状通风道4的进口端及第二阀体2进口端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阀杆12与所述通孔的连接处还设有第三密封圈 14。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