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放水阀以及发动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4883发布日期:2018-08-28 22:52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放水阀以及发动机系统。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的进气系统中,空气经过空气滤清器后经节气门调节进入发动机燃烧室,在冬季,当发动机停止工作后,随着发动机机舱内温度与空气温度一致时,空气在发动机进气管道内凝结为水,若不及时排出将会对进气管道节气门等关键部件造成腐蚀,当初步启动发动机时,凝结的水分将会随着发动机进气进入燃烧室内,会造成发动机熄火。中国专利文件201621482898 .1公布了一种发动机放水阀,其密封性较强,但是需要通过手动旋转手柄来转换放水阀的开闭,中国专利文件201320623982.0公布了一种自动放水阀,与前者相比,实现了放水阀的自动开闭切换,但是其运作时,密封性差,且在其设计的出水口贯通阀体与发动机进气管道的情况下,进气压力从此出外泄,不仅影响发动机进气效率,且其放水阀的阀芯难以闭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动放水阀以及发动机系统,其密封状态与放水状态的切换实现了自动化,且密封性强,使发动机进气不受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自动放水阀,包括阀腔、电磁柱、第一密封连杆组、第二密封连杆组、导向板、复位弹簧,所述电磁柱、第一密封连杆组、第二密封连杆组、导向板、复位弹簧都位于所述阀腔内,所述第一密封连杆组包括第一密封板、密封圈、第一连杆、弹力支撑件,所述第一密封板采用磁性材料制造,所述密封圈套在第一密封板上,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一密封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弹力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电磁柱位于所述阀腔底座上,该电磁柱的外圆周分布有电磁线圈绕组,该电磁线圈绕组电连接至电源,该电磁柱的中心部设有空心簧孔,所述复位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空心簧孔的底部,另一端与所述弹力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连杆组包括第二连杆、第二密封板,所述第二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一密封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密封板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板固定在所述阀腔内壁与所述电磁柱的外侧壁之间,该导向板设有一通孔,该通孔与所述第二连杆间隙配合,所述第二连杆穿过所述通孔,所述阀座底部设有排水孔,该排水孔通向所述阀腔内的一端开口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密封板的直径,另一端开口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密封板的直径,所述阀腔靠近所述第一密封板处有一密封口,该密封口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密封板。

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系统含有上述的自动放水阀。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这种自动放水阀,具有以下效果:电磁线圈绕组的设计,使得发动机放水阀的开闭可以与发动机系统的工况同步,即发动机启动时电源才有电力输出,排水阀关闭,发动机停止时则打开,避免了现有技术手动开闭的缺点,且与依靠进气压力压住密封阀芯进行密封的现有技术相比,依靠电磁力的吸附,使得放水阀的密封性更加可靠,双密封杆的设计也使得放水阀的密封性得到双重保障,当第一密封板因长期以进气管道内的空气接触而磨损严重时,第二密封的补充密封依然可以为放水阀提供可靠的密封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放水阀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标注视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标注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系统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至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这种自动放水阀,包括阀腔1、电磁柱2、阀座3、第一密封连杆4、第二密封连杆5、电磁线圈绕组6、空心簧孔7、复位弹簧8、排水孔9、密封口10、套接部11、导向板12、密封圈13、第一密封板14、弹力支撑件15、第二密封板16、电磁柱17、通孔18等。第一密封板14采用磁性材料制造,电磁柱17为圆柱形,并固定在阀座3的中间部位,电磁线圈绕组6布置在电磁柱的外圆周,电磁柱17圆柱形的设计可以增加电磁线圈的缠绕面积,增加电磁力。

电磁柱17底部设有空心簧孔7,第一密封连杆4一端与第一密封板14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入空心簧孔7内并与弹力支撑件15的一端固定连接,弹力支撑件15的另一端与复位弹簧8固定连接,弹力支撑件15与空心簧孔7间隙配合,使得弹力支撑件15可以在空心簧孔7内上下移动,复位弹簧8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空心簧孔7与阀座3相接的底面,第二密封连杆5一端与第一密封连杆4固定在第一密封板14的同一个端面,且第一密封杆4和第二密封杆5之间的距离大于电磁柱17和排水孔9的半径之和,第二密封杆5的另一端与第二密封板16固定连接,排水孔9位于阀座3上,排水孔9朝向阀腔1的一端为密封端91,通向阀腔1外的一端为排出端92,密封端91的直径大于排出端92的直径,且第二密封板16的直径小于密封端91大于排出端92的直径,第一密封板14的直径小于密封口10大于阀腔1的直径,该直径差的设置,使得第二密封板16与密封端91,第一密封板14与密封口10都能有足够的密封接触面,确保发动机进气时不会外泄。

导向板12固定在阀腔1的内侧壁和电磁柱2外壁之间,导向板12设有通孔18,通孔18的直径大于第二密封连杆5的直径,两者间隙配合,排水孔9、第二密封件16、第二密封连杆5、通孔18都保持通轴线布置,使得放水阀开闭时可以平稳运行。

电磁线圈绕组6电连接至电源,当发动机启动后,发动放水阀经套接部11与发动机进气管道连接,电源开始输出电流,电磁线圈绕组6进入电流后产生电磁力,在电磁力的吸附作用下,采用磁性金属制成的第一密封板14将拉动第一密封连杆4压缩复位弹簧8,进而贴合在密封口10上,与此同时,第二密封杆5也随之推动第二密封板16贴合在排水口9的密封端91上,双杆密封的设计使得发动机工作时,进入进气管的高压气流不会从阀体内流出,避免发动机进气效果降低,影响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当发动机停止工作时,电源停止对电磁线圈绕组供电,电磁线圈绕组6失去电力供应,磁力消失,在复位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第一密封板14和第二密封板16都离开密封位置,放水阀打开,使得发动机没有工作时,其进气道内凝结的水汽得以通过放水阀直接排出。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本申请还提供如图4所示的一种发动机系统,该发动机系统包括上述自动放水阀112以及进气歧管111、排气歧管113、缸体114、气缸盖罩115、气缸盖116、空气滤清器117等,利用该发动机系统中的自动放水阀112,发动机不工作时电源随之断开,放水阀复位至打开状态,进气歧管111中凝结的水可从放水阀112中排出,发动机启动后,电源随之输出电流至放水阀在电磁力的作用下随之关闭,确保进气歧管中的气流在发动机工作时不会从放水阀中逸出,不需要额外增加其他控制部件就可以实现放水阀的自动开闭,且对发动机进气系统不产生干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