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操控的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8192发布日期:2018-09-21 20:07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龙头,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操控的水龙头。



背景技术:

现在一种预埋式的水龙头,其包括有水龙头壳体,安装在水龙头壳体内的混水阀,以及操纵混水阀的手柄,水龙主体包括有管体和设置在管体上端的出水嘴,手柄一端转动连接在管体的上端且转动轴与管体的轴线平行,转动所述手柄将带动混水阀的阀杆一起转动从而控制所述混水阀;这种水龙头结构简单、外形美观,很受使用者的欢迎,但是这种水龙头,由于出水嘴与操纵用的手柄均设置在管体的上端且相距很近,而且处于关闭状态时,出水嘴和手柄往往位于管体的同一侧,因此在转动手柄时人手很可能会与出水嘴之间发生碰撞,因此该预埋水龙头的操控往往不太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人手转动手柄的过程中能避免与出水嘴碰撞的便于操控的水龙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于操控的水龙头,包括有水龙头壳体、混水阀、操控所述混水阀的手柄,所述水龙头壳体包括管体和设置在所述管体上端的出水嘴,所述混水阀安装在所述管体内,且包括有阀体、阀芯和阀杆,所述阀芯转动连接在所述阀体上且转动轴线与所述管体的轴线共线,所述管体内部上端安装有可沿所述管体轴线转动的转动套,所述转动套上设置有轴线垂直于所述管体轴线的第一转轴,所述手柄的一端设置有半球体结构,所述半球体结构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转轴配合转轴孔,所述转轴孔的轴线经过所述半球体结构的球心,所述阀杆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半球体结构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转轴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平行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所述阀杆的下端转动连接在所述阀芯上且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阀体底部设置有冷进水孔、热进水孔和混合水出孔,所述冷进水孔和热进水孔分别连通冷进水管和热进水管,所述混合水出孔连通所述出水嘴。

进一步,所述管体的上端管口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上设置有与所述半球体结构配合的安装孔。

进一步,所述端盖朝向所述出水嘴的位置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混合水出孔连通。

进一步,所述出水嘴上设置有出水槽,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出水槽连通。

进一步,所述管体内安装有阀体安装座,所述阀体安装座上设置有阀体安装腔,所述阀体安装在所述阀体安装腔内,所述冷进水管和热进水管连接在所述阀体安装座底部。

进一步,所述阀体安装座的底部连接有连通所述混合水出孔的调节管,所述调节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调节口,所述调节管内安装有调节杆,所述调节口的开启大小通过所述调节杆伸入所述调节管内的长度控制,所述调节口连通所述出水嘴。

进一步,所述调节管和调节杆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内、外螺纹。

进一步,所述调节杆的下端露出在所述调节管外部,且下端面设置有一字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手柄既可以随所述转动套一起沿着管体的轴线左右转动,又可以绕所述第一转轴上下转动,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龙头时,可以先向上转动所述手柄,使手柄远离所述出水嘴,然后再左右旋转所述手柄,避免在转动手柄的过程中出现人手与出水嘴之间发生碰撞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改善水龙头的操控性,操控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水龙头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转动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混水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阀体安装座与混水阀、冷进水管、热进水管、以及调节管和调节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视图;

图9为图8虚线圈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操控的水龙头,包括有水龙头壳体1、混水阀2、操控所述混水阀2的手柄3,所述水龙头壳体1包括管体11和设置在所述管体11上端的出水嘴12,所述混水阀2安装在所述管体11内,且包括有阀体21、阀芯22和阀杆23,所述阀芯22转动连接在所述阀体21上且转动轴线与所述管体11的轴线共线,所述管体11内部上端安装有可沿所述管体11轴线转动的转动套4,所述转动套4上设置有轴线垂直于所述管体11轴线的第一转轴41,所述手柄3的一端设置有半球体结构31,所述半球体结构3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转轴41配合转轴孔311,所述转轴孔311的轴线经过所述半球体结构31的球心,所述阀杆23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转轴231,所述半球体结构3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转轴231配合的凹槽312,所述凹槽312平行于所述第一转轴41的轴线,所述阀杆23的下端转动连接在所述阀芯22上且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转轴231的轴线。通过上述结构,所述手柄3既可以随所述转动套4一起沿着管体11的轴线左右转动,又可以绕所述第一转轴41上下转动,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龙头时,可以先向上转动所述手柄3,使手柄3远离所述出水嘴12,此时阀杆23将在所述手柄3的带动下绕所述第二转轴231转动,然后再左右旋转所述手柄3,此时手柄3将带动阀杆23和阀芯22一起绕所述管体11的轴线左右转动,实现对混水阀2的控制,使水龙头开启并完成混水,并且由于此时手柄3与出水嘴12之间的距离已经增大,在转动手柄3的过程中人手将不会与出水嘴12之间发生碰撞,因此水龙头的操控性能得到很大改善,操控将更加方便。当然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在左右旋转手柄3的同时向上旋转所述手柄3,使手柄3在左右旋转的过程中逐步远离出水嘴12,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参照图4、图7,为了将冷水和热水引入所述混水阀2内部完成混合,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所述阀体21底部设置有冷进水孔211、热进水孔212和混合水出孔213,所述冷进水孔211和热进水孔212分别连通冷进水管5和热进水管6,所述混合水出孔213连通所述出水嘴12。

参照图6、图8,为了将所述转动套4封装在所述管体11内部,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所述管体11的上端管口设置有端盖7,并且为了避免所述端盖7影响到所述手柄3的转动,所述端盖7上设置有与所述半球体结构31配合的安装孔。同时,具体地,所述端盖7朝向所述出水嘴12的位置设置有出水口71,所述出水口71与所述混合水出孔213连通。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使造型更加美观,所述出水嘴12设置有出水槽121代替传统的出水管或孔,并且所述出水口71与所述出水槽121连通,经所述混合水出孔213流出的混合水将依次经所述出水口71和出水槽121流出水龙头。

参照图7至图9,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所述管体11内安装有阀体安装座8,所述阀体安装座8上设置有阀体安装腔,所述阀体21安装在所述阀体安装腔内,所述冷进水管5和热进水管6连接在所述阀体安装座8底部;通过设置所述阀体安装座8可以方便将所述混水阀2安装固定在所述管体11内部,并降低所述混水阀2连通冷进水管5和热进水管6的难度。同时,所述阀体安装座8的底部连接有连通所述混合水出孔213的调节管91,所述调节管91的管壁上开设有调节口911,所述调节管91内安装有调节杆92,所述调节口911的开启大小通过所述调节杆92伸入所述调节管91内的长度控制,所述调节口911连通所述出水嘴12,具体地,所述调节口911连通出水口71,并通过所述出水口71连通出水嘴12的出水槽121;通过上述结构,当调节口911开启较大时,水龙头的出水流量将较大,而当调节口911开启较小时,水龙头的出水流量也较小,因此通过所述操纵所述调节杆92可以实现将出水流量的控制与水温的控制独立开来,在不影响水温的情况下对出水流量进行有效控制。在本实施例,具体地,所述调节管91和调节杆92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内、外螺纹;通过螺纹结构,直接旋转所述调节杆92即可以对调节杆92伸入到所述调节管91内的长度进行微调,进而提高水龙头出水流量调节的精度。并且,为了方便通过螺丝刀等工具转动所述调节杆92,所述调节杆92的下端露出在所述调节管91外部,且下端面设置有一字槽。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