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卡死的陶瓷球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1853发布日期:2018-07-24 22:38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球阀,具体涉及一种陶瓷球阀。



背景技术:

在很多行业诸如化工、煤炭等恶劣环境行业内金属阀门已不能适应高磨损、强腐蚀等恶劣工况的需求,主要体现在金属阀易泄露、扭矩大、密封面不耐腐蚀等情况,而陶瓷材料因其较高的抗拉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硬度等性能,在工业阀门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尤其面对高磨损、强腐蚀、高温、高压等恶劣的使用环境,陶瓷阀更显示出优越的性能,因此利用陶瓷的耐磨性、耐腐性制作阀门的密封部件和易损部件代替金属材料,已然成为行业内近些年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目前陶瓷球阀的阀座与阀体之间均为紧密设置,阀座是固定不浮动的,在启闭陶瓷阀门的过程中,当流道中的杂物卡在阀球与阀座之间时,如果阀座不能调整自身位置,容易出现阀球卡死,卡死的情况下如果继续强行启闭阀门,会对阀门造成损坏,甚至造成阀球碎裂,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防卡死的球阀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阀球卡死的陶瓷球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卡死的陶瓷球阀,包括金属的阀体、金属的阀盖、陶瓷阀座、陶瓷球体、阀杆及中体,所述阀盖通过紧固件连接在阀体的两端,所述阀体和阀盖的内壁衬有陶瓷阀座,陶瓷球体位于陶瓷阀座内,陶瓷球体的上端连接阀杆,中体设在所述阀体与陶瓷阀球之间,所述中体的中间部位往陶瓷阀球的方向延伸出从而在边缘处形成台阶,所述陶瓷阀座与中体的台阶边缘相配合,并且与中体的台阶面之间形成有纵向的间隙。

所述纵向的间隙的宽度不大于0.5mm。

所述陶瓷阀座与所述阀盖之间沿纵向设置有弹性垫片。

所述中体由两部分组合而成,所述中体以所述阀杆为界分为左中体和右中体。

所述中体由两部分组合而成,所述中体以所述陶瓷阀球中间的通孔轴线为界分为上中体和下中体。

所述陶瓷球体的上下两端面分别与陶瓷阀座相抵,所述陶瓷阀座抵靠在陶瓷球体的一面为与陶瓷球体表面相贴合的弧面,所述陶瓷阀球的外弧面与陶瓷阀座的弧面相吻合,完全覆盖住陶瓷阀座的整个弧面。

所述阀杆的杆身下端沿周向凸出形成台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方案在陶瓷阀座与中体之间留有间隙,可以使阀座获得横向位移的空间,以调整阀座的位置,弹性垫片起到弹性补偿作用,使输送的物质和杂物得以顺利通过流道,防止卡死陶瓷球阀。

2、本实用新型的陶瓷球体通孔的边缘与阀座的弧面边缘相吻合,避免了输送的物料在空隙中的堆积,而且因为阀座与中体之间预留的缝隙比较小,不管是结晶还是碎片均不容易进入缝隙中,不容易将阀门冻住,也不会造成阀球卡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卡死的陶瓷球阀,其包括金属材质的阀体1、金属材质的阀盖2、陶瓷阀座3、陶瓷球体4、阀杆5以及中体6。

其中阀盖2通过紧固件连接在阀体1的两端,阀体1和阀盖2的内壁衬有陶瓷阀座3,陶瓷阀座3的内部构成流道,陶瓷球体4位于陶瓷阀座3内,陶瓷球体4的上下两端面的两侧分别与陶瓷阀座3相抵,陶瓷阀座3抵靠在陶瓷球体4的一面为与球体表面相贴合的弧面。陶瓷阀球4的外弧面与陶瓷阀座3的弧面相吻合,正好完全覆盖住陶瓷阀座3的整个弧面,这样陶瓷阀球更接近于球形,避免输送的物料在球体通孔处的边缘与阀座弧面的边缘之间的堆积和残留。

陶瓷球体4的上端连接阀杆5,阀体1与陶瓷球体4之间设置有中体6,中体6的中间部位往陶瓷阀球4的方向延伸出,从而在边缘处形成台阶,陶瓷阀座3与中体6的台阶边缘相配合,并且与中体6的台阶面之间形成有纵向的间隙7。纵向的间隙7的宽度不大于0.5mm。陶瓷阀座3的另一配合面与阀盖2之间沿纵向设置有弹性垫片9,中体6以阀杆5为界分为左中体61和右中体62。

实施例二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中体6的组合方式不同,中体6是以陶瓷阀球中间的通孔轴线为界分为上中体63和下中体64,在中体与陶瓷阀座3之间同样留有间隙。

阀杆5的杆身下端沿周向形成台阶,使阀杆5与周边配合更紧密,可防止阀杆5飞出,沿阀杆5的周边设有填料密封组件,填料密封组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压板81、填料压套82和填料组83,填料组83位于阀杆5的下部与阀体1之间。

填料组件的设置可提高球阀的密封性能,特别是为阀杆5处提供密封的保证,满足低泄露率的要求,能适应高温环境的工作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