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9201发布日期:2018-08-10 19:41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控制阀。



背景技术:

控制阀的执行机构能承受的压力高、推力大、行程速度快、且坚固耐用。在大多数定量泵系统或者泵站中,当系统不对执行机构做功的情况下,需要将泵卸荷,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换向阀来实现,或者使用板式安装形式的电磁卸荷阀来实现。但是,这些控制阀往往使用单弹簧进行复位,复位力道远远不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阀,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控制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部设有阀芯,所述阀芯左侧设有组合垫圈,所述组合垫圈左侧设有堵头,所述阀芯右侧设有第一弹簧座,所述第一弹簧座右侧设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位于第一弹簧内部,所述第一弹簧外壁设有下螺帽,且下螺帽位于阀体的右侧,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右侧设有垫片,且垫片位于下螺帽内部,所述下螺帽右侧壁中部贯穿设有调整螺杆,所述调整螺杆与下螺帽接触面间设有螺母,所述调整螺杆左侧设有挡圈。

优选的,所述阀体与下螺帽连接处设有第一O型圈。

优选的,所述阀体下方左端设有第一进油口,所述第一进油口右侧设有第二进油口,所述第二进油口右侧设有第三进油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油口、第二进油口和第三进油口下方左右内壁均设有第二O型圈。

优选的,所述第二进油口和第三进油口上端侧壁连接处设有阻尼塞。

优选的,所述挡圈与下螺帽接触面间设有第三O型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控制阀,推力大、行程速度快、且坚固耐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设置,使得该控制阀复位效果更加显著,第一O型圈的设置使得阀体与下螺帽连接更加稳固,第三O型圈的设置使得挡圈和下螺帽的连接处具有很好的密封性,调整螺杆和螺母的设置可调节该控制阀的压力大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调整螺杆、2挡圈、3第三O型圈、4垫片、5第一弹簧座、6阀芯、7阀体、8堵头、9组合垫圈、10第二O型圈、11阻尼塞、12第一O型圈、13螺母、14第一弹簧、15下螺帽、16第一进油口、17第二进油口、18第三进油口、19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控制阀,包括阀体7,所述阀体7内部设有阀芯6,所述阀芯6左侧设有组合垫圈9,所述组合垫圈9左侧设有堵头8,所述阀芯6右侧设有第一弹簧座5,所述第一弹簧座5右侧设有第一弹簧14和第二弹簧19,且第二弹簧19位于第一弹簧14内部,所述第一弹簧14外壁设有下螺帽15,且下螺帽15位于阀体7的右侧,所述第一弹簧14和第二弹簧19的右侧设有垫片4,且垫片4位于下螺帽15内部,所述下螺帽15右侧壁中部贯穿设有调整螺杆1,所述调整螺杆1与下螺帽15接触面间设有螺母13,所述调整螺杆1左侧设有挡圈2,所述阀体7与下螺帽15连接处设有第一O型圈12,所述阀体7下方左端设有第一进油口16,所述第一进油口16右侧设有第二进油口17,所述第二进油口17右侧设有第三进油口18,所述第一进油口16、第二进油口17和第三进油口18下方左右内壁均设有第二O型圈10,所述第二进油口17和第三进油口18上端侧壁连接处设有阻尼塞11,所述挡圈2与下螺帽15接触面间设有第三O型圈3。

工作原理:第一弹簧14和第二弹簧19的设置,使得该控制阀复位效果更加显著,第一O型圈12的设置使得阀体7与下螺帽15连接更加稳固,第三O型圈的设置使得挡圈2和下螺帽15的连接处具有很好的密封性,调整螺杆1和螺母13的设置可调节该控制阀的压力大小。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