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油箱稀油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6155发布日期:2018-08-28 22:59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油站。具体说,是为润滑系统提供稀油的无油箱稀油站。



背景技术:

目前在机械行业,为了对机械润滑系统提供润滑用的稀油,大都设置有稀油站。传统的稀油站都配有油箱,由于这种稀油站需配置油箱,不仅占据空间多,而且设备投资也多,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无油箱稀油站。这种稀油站,不需配备油箱,不仅占据空间少,而且可减少设备投资,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上述问题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无油箱稀油站特点是包括泵油单元、冷却单元、过滤单元和调节单元,泵油单元出口与冷却单元进口间、冷却器出口与过滤单元进口间、过滤单元出口与调节单元进口间均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泵油单元与冷却单元间、冷却器与过滤单元间均有温度计。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过滤器的进口与出口间有差压表。

所述泵油单元含有两个油泵,两个油泵的进口均有第一阀门,两个第一阀门的出口均与相应油泵的进口相连,两个第一阀门的进口均与液压系统的出口连通;两个油泵的出口均依次连有单向阀和第二阀门。所述油泵与单向阀间均有压力表。

所述冷却单元含有两个冷却器,两个冷却器的进口处均有第三阀门,两个第三阀门的出口分别与一个冷却器的进口连通,两个第三阀门的进口连接在一起。所述冷却器的出口处均有第四阀门,第四阀门的进口分别与一个冷却器的出口连通,第四阀门的出口连接在一起。两个第四阀门的进口间接有旁通阀。

所述过滤单元含有两个过滤器,两个过滤器的进口与冷却单元的出口间和两个过滤器的出口与调节单元的进口间均连有三通阀。

所述调节单元含有调节阀,调节阀的进口和出口上均连有第五阀门,两个第五阀门的外端间并联有第六阀门。

由上述方案可以看出,由于本实用新型含有泵油单元、冷却单元、过滤单元和调节单元,泵油单元出口与冷却单元进口间、冷却器出口与过滤单元进口间、过滤单元出口与调节单元进口间均相连通。工作时,泵油单元的进口与液压系统的出口相连,调节单元的出口与润滑系统相连,不需配备油箱,就可为润滑系统供油。由于不需配备油箱,不仅占据空间少,而且减少了设备投资,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无油箱稀油站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无油箱稀油站含有泵油单元、冷却单元、过滤单元和调节单元,泵油单元出口与冷却单元进口间、冷却器出口与过滤单元进口间、过滤单元出口与调节单元进口间均相连通。

为实时监测稀有温度,在泵油单元与冷却单元之间和冷却器与过滤单元之间均设置 有温度计6。

所述泵油单元含有两个油泵2,两个油泵2的进口均有第一阀门1,两个第一阀门1的出口均与相应油泵2的进口相连。工作时,两个第一阀门1的进口均与液压系统的出口连通。两个油泵2的出口均依次连有单向阀4和第二阀门5。其中,为实时监控油泵2出口的压力,在所述油泵2与单向阀4间均设置有压力表3。

所述冷却单元含有两个冷却器8,两个冷却器8的进口处均设置有第三阀门7,两个第三阀门7的出口分别与一个冷却器8的进口连通,两个第三阀门7的进口连接在一起。所述冷却器8的出口处均设置有第四阀门9,第四阀门9的进口分别与一个冷却器8的出口连通,第四阀门9的出口连接在一起。两个第四阀门9的进口间接有旁通阀10。其中的冷却器 8根据需要,可以采用管壳式冷却器或板式冷却器。两个冷却器8并列设置,可以通过于手动进行切换,一用一备。当一个需要清洗或更换时,切换到另外一个即可。

所述过滤单元含有两个过滤器11,两个过滤器11的进口与冷却单元8的出口间和两个过滤器11的出口与调节单元的进口间均连有三通阀13。其中的过滤器11包括双筒过滤器,两个过滤器11并列设置,可以通过于手动进行切换,一用一备。当一个需要清洗或更换时,切换到另外一个即可。

所述调节单元含有调节阀14,调节阀14的进口和出口上均连有第五阀门15,两个第五阀门15的外端间并联有第六阀门16。

本实用新型的无油箱稀油站的泵油单元、冷却单元和过滤单元均有两路,一路工作,另一路备用。工作时,打开由一个第一阀门1、油泵2、单向阀4和第二阀门5组成的一路泵油单元,将液压系统送来的稀油送给由一个第三阀门7、冷却器8和第四阀门9组成的一路冷却单元进行冷却。经过冷却单元冷却的稀油再经过由一个三通阀13、一个过滤器11和另一个三通阀13组成的一路过滤器11进行过滤后,经过第六阀门16或由调节阀14及其两个第五阀门15调节,最后提供给润滑系统使用。不需配备油箱,就可为润滑系统供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