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惰性气体保护装置的输气管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0393发布日期:2018-08-31 21:42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输送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惰性气体保护装置的输气管接头。



背景技术:

钨钢,又称为硬质合金,是指至少含有一种金属碳化物组成的烧结复合材料,碳化钨、碳化钴、碳化铌、碳化钛和碳化钽等是钨钢的常见组份。钨钢的生产属于粉末冶金技术,即为制取金属粉末或用金属粉末(或金属粉末与非金属粉末的混合物)作为原料,经过压制形成坯料,然后送入烧结炉加热到一定温度(烧结温度),并保持一定的时间(保温时间),再冷却下来,从而得到所需性能的钨钢毛坯,最后再对得到的钨钢毛坯进行“检验(无损超声波探伤检测)→毛坯尺寸精度检验→电火花加工(或线切割成型)→打磨→抛光→检验→打标→包装”等一系列处理即可出厂。其中在制取用作坯料原料的粉末时,需要将得到金属粉末/非金属粉末与改善粉末成型性和可塑性的辅料混合在一起并搅拌,然后经过粉筛机筛选,由于粉末粒度越小,其活性越大,因而其表面越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也更容易吸水,因而其存储和运输都十分不便,若粉末一旦过度氧化或吸水过多就会导致所生产的钨钢质量受到影响。因而,通常把粉料装入容器中后还需要向其中充入惰性气体进行保护,从而才能进行存储或运输,由于惰性气体气源的输气管为塑料软管,而容器上的接入口为金属管,在将输气管链接到容器的接入口时,由于输气管的尺寸和存储容器接入口的尺寸不一定完全匹配,因而存在输气管难以固定住的问题,使用时易发生输气管脱落的情况,需要工人用手将其固定住,不仅操作不便,且浪费了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惰性气体保护装置的输气管接头,其解决了现有的惰性气体输气管连接方式中所存在的固定不稳和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惰性气体保护装置的输气管接头,其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滑动套管,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设有外螺纹;

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伸入第一连接管设有外螺纹一端的内孔中并与第一连接管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背离第一连接管一端的侧壁设有裂口,且所述裂口从第二连接管端部向靠近第一连接管一端延伸,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外径从裂口开口处至裂口闭合处呈递减变化;

所述滑动套管内具有阶梯内孔,所述阶梯内孔的较小段直径与第二连接管的最小外径相匹配,所述阶梯内孔的较大段设有与第一连接管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滑动套管通过阶梯内孔的较小段套在第二连接管外部,所述阶梯内孔的较大段与第一连接管螺纹连接,使得通过该螺纹连接方式实现滑动套管可在第二连接管外部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使用时,将输气管插入第二连接管具有裂口的一端,然后拧动滑动套管使其在第二连接管外部朝向裂口一端滑动,即可驱动第二连接管的裂口一端向内收缩变小,从而将输气管夹紧。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连接更加稳固、操作更加方便,且无需工人实时通过手动对其固定,节省了人力;同时第二连接管的裂口一端为锥形结构,可适用于各种不同尺寸的输气管,适用性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离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惰性气体保护装置的输气管接头,其包括第一连接管1、第二连接管2和滑动套管3,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管1的一端设有外螺纹11;

所述第二连接管2的一端伸入第一连接管1设有外螺纹11一端的内孔中并与第一连接管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2的背离第一连接管1一端的侧壁设有裂口21,所述裂口21为两个并以第二连接管2的中心轴为中心呈轴对称设置,且所述裂口21从第二连接管2端部向靠近第一连接管1一端延伸,所述第二连接管2的外径从裂口21开口处至裂口21闭合处呈递减变化,所述裂口21的宽度从裂口21开口处至裂口21闭合处呈递减变化;所述裂口21的闭合处为圆弧形结构,可避免裂口21使用时扩大;

所述滑动套管3内具有阶梯内孔,所述阶梯内孔的较小段32直径与第二连接管2的最小外径相匹配,所述阶梯内孔的较大段31设有与第一连接管1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滑动套管3通过阶梯内孔的较小段32套在第二连接管2外部,所述阶梯内孔的较大段31与第一连接管1螺纹连接,使得通过该螺纹连接方式实现滑动套管3可在第二连接管2外部滑动且滑动到裂口21处时可驱动第二连接管2端部向内收缩;

所述第二连接管2的设有裂口21一端的侧壁设有向外翻卷的挡边22,可有效避免滑动套管3从第二连接管2脱落。

如图2所示,使用前先将第一连接管1固定在存储分料的容器上,需要连接输气管4时,将输气管4一端插入第二连接管2的裂口21一端,再拧动滑动套管3即可驱动第二连接管2的裂口21一端向内收缩,进而将输气管4夹紧。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