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1450发布日期:2018-08-14 17:59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龙头,尤其涉及一种稳定性良好的抽拉式水龙头。



背景技术:

水龙头也称水阀,作为一种控制水流大小的开关,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水龙头的质量、功能性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水龙头一般由水龙头主体和出水管连接组成,但是水龙头主体和出水管两者配合的有效长度较短,安装后的水龙头其出水管经常在使用过程中晃动,稳定性较差,并且经常容易出问题。一般地,出水管通过小配件套接于水龙头主体,套接后的出水管稳固性有限,在有些时候出水管容易被从水龙头主体拉出,即出水管受力后容易和水龙头主体分离。也就是说,现有的出水管和水龙头主体的连接方式稳固性不佳。

水龙头的出水管末端设有喷头,喷头也是通过套接的方式安装于出水管。喷头和出水管一般也均为圆形,这样,需要喷头和出水管之间完美配合才能使得喷头不会晃动,要求较高,稳定性难以达到。并且这样对喷头和出水管的尺寸精度要求较高,制造安装难度也较大,喷头插入时手感不柔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龙头,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水龙头稳固性不好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龙头,水龙头包括出水管、水龙头主体、接头以及第一卡套。出水管侧壁设有开孔。水龙头主体内部具有通道。接头内部具有通道,接头的一端和水龙头主体螺纹连接为一体,接头的另一端插接于出水管。第一卡套的侧壁延伸出卡钩,第一卡套套接于接头的外壁,当把出水管插至接头时,卡钩卡入出水管的开孔内,以固定出水管和接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水龙头包括两个密封圈,两个密封圈并排套接于接头的外壁,以密封固定出水管和接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水龙头包括卡簧,卡簧套接于接头的外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水龙头包括第二卡套和螺套,第二卡套为圆锥形,螺套为圆锥形,出水管包括管体和喷头,接头插接于管体的一端,螺套套接于喷头的外壁,第二卡套套接于螺套的外周,喷头通过螺套和第二卡套可抽拉地插接于管体的另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螺套设有O型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卡簧的长度为3mm。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一卡套的长度为26mm,接头长度为5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设置接头来连接固定水龙头主体和出水管,并且通过设置第一卡套,以使第一卡套的卡钩卡入出水管的开孔,从而避免出水管被拉出。接头起到固定出水管的作用,卡钩进一步加固接头和出水管,通过接头和卡钩的双重固定作用,水龙头的稳固性良好,出水管不会晃动,大大降低水龙头出现问题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卡套和螺套,并将第二卡套设置为圆锥形而不是圆形,将螺套设置于圆锥形而不是圆形,使得第二卡套和螺套之间的配合要求降低。相对于圆形接触的配合面,圆锥形的第二卡套和圆锥形的螺套配合更加容易。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螺套上设置O性圈,以使抽拉出水管的管体和喷头,或者插入喷头时手感更加柔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龙头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只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形。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其他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方案。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龙头,特别是一种稳固性良好的抽拉式水龙头。所述水龙头稳固性良好,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晃动,安装时零部件配合要求降低。所述水龙头包括出水管10、水龙头主体20、接头30、第一卡套40。

出水管10呈L型,出水管10的侧壁设有开孔。但是本实用新型对于出水管10的形状不作限定,于其他实施例中,出水管10的为其他形状,例如U型。

出水管10包括管体11和喷头12,喷头12连接于管体11。可选地,喷头12可抽拉地插接于管体11的一端,以使出水管10的长度可伸缩;也就是说,喷头12可操作地从管体11拉伸或者收缩。

水龙头主体20的内部具有通道,以供水流流通。水龙头主体20上设有开关,以供打开或者关闭所述水龙头。

接头30的内部具有通道,接头30的一端和水龙头主体20螺纹连接为一体,接头30的另一端插接于出水管10。也就是说,水龙头主体20通过接头30和出水管10连接,接头30连接于水龙头主体20和出水管10之间。如图1所示,接头30一端的外壁和水龙头主体20的内壁螺纹连接,即接头30的一端位于水龙头主体20内部;接头30的另一端插接于出水管10的管体11的内部;接头30被水龙头主体20和出水管10包围住,以使接头30隐藏于水龙头主体20和出水管10内部。在实际安装时,先将接头30的一端螺旋拧入水龙头主体20内,再将出水管10插至接头30以使接头30的另一端进入出水管10内部。在使用时,水流流入水龙头主体20,并经由接头30流至出水管10,最后水流从出水管10流出。

第一卡套40的侧壁延伸出卡钩41,第一卡套40套接于接头30的外壁。当把出水管10插至接头30时,卡钩41卡入出水管10的开孔内,以固定出水管10和接头30。具体地,卡钩41具有一定弹性,卡钩41一体地从第一卡套40的侧壁倾斜延伸;当把出水管10插接至接头30时,卡钩41受到出水管10的内壁挤压变形而自动弹入并卡于出水管10的开孔内。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增加设置接头30来连接固定水龙头主体20和出水管10,并且通过设置第一卡套40,以使第一卡套40的卡钩41卡入出水管10的开孔,从而避免出水管10被拉出。接头30起到固定出水管10的作用,卡钩41进一步加固接头30和出水管10,通过接头30和卡钩30的双重固定作用,水龙头的稳固性良好,出水管10不会晃动,大大降低水龙头出现问题的几率。

第一卡套40的长度为26mm,接头长度为55mm。这样可以保证第一卡套40的长度足够长,以使接头30和出水管10配合接触面足够长,插接稳固。

进一步地,所述水龙头包括两个密封圈50,两个密封圈50并排套接于接头30的外壁,以密封固定出水管10和接头30。也就是说,两个密封圈50套接于接头30插接于出水管10的一端,密封圈50位于接头30的外壁和出水管10内壁之间,起到密封作用。

所述水龙头还包括卡簧60,卡簧60套接于接头30的外壁,卡簧60的长度为3mm。卡簧60毗邻两个密封圈50,即卡簧60也套接于接头30插接于出水管10的一端,卡簧60位于接头30的外壁和出水管10的内壁之间,以加固接头30和出水管10。

再进一步地,所述水龙头还包括第二卡套70和螺套80,第二卡套70和螺套80均为圆锥形,螺套80设有O型圈。接头30插接于管体11的一端,螺套80套接于喷头12的外壁,第二卡套70套接于螺套80的外周,喷头12通过螺套80和第二卡套70可抽拉地插接于管体11的另一端。也就是说,管体11的一端和接头30插接在一起,管体11的另一端和喷头12插接在一起,并且第二卡套70和螺套80均位于喷头12和管体11之间,以加固管体11和喷头12。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二卡套70和螺套80,并将第二卡套70设置为圆锥形而不是圆形,将螺套80设置于圆锥形而不是圆形,使得第二卡套70和螺套80之间的配合要求降低。相对于圆形的接触配合面,圆锥形的第二卡套70和圆锥形的螺套80配合更加容易。也就是说,采用圆锥形的第二卡套70和螺套80,可以降低管体11和喷头12的配合难度,第二卡套70和螺套80的配合长度足够长,以使管体11和喷头12配合接触面足够长,管体11和喷头12插接稳固,抽拉喷头12时不会晃动,出水管10的稳定性更好。在螺套80上设置O性圈,可便于抽拉出水管10的管体11和喷头12,插入喷头12时手感更加柔和。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描述以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