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熔融金属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0478发布日期:2018-09-14 21:32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输送装置,特别是一种熔融金属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熔融金属输送装置均利用管道进行输送,但因熔融金属的温度一般高于500℃以上,如果输送过程中没有相关的保温处理,因输送的管道大多是采用不锈钢材料,其传热效率较高,容易造成输送的熔融金属因流失过多的热量而凝固,不仅会使管道造成堵塞,且会严重影响输送熔融金属的质量,另外管道在长时间输送高温的熔融金属,管道的金属可能与熔融金属内的物质发生反应,进而影响输送熔融金属的质量,因此解决熔融金属输送过程中的保温问题和管道耐腐蚀问题,避免熔融金属散失热量过多和质量降低是非常重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熔融金属输送装置,可防止输送过程中的熔融金属热量散失过多而造成熔融金属的凝固,且可避免输送管道长时间运输高温的熔融金属而与其发生反应。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熔融金属输送装置,包括管道,所述管道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层耐火材料的内衬层,所述内衬层的厚度为10~20mm,所述管道的外部套设有一套管,所述套管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凹槽上卡接有一加热元件,所述套管的管壁上还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上还密封式设置有一温度计用于测量套管内的液体的温度。

进一步,所述内衬层的耐火材料为高铝耐火材料。

进一步,所述的内衬层是直接捣筑在管道内表面的耐火材料层。

进一步,所述凹槽设置有四个,每个凹槽均卡接有一加热元件。

进一步,所述套管外壁的前端上设有一个进水孔,所述套管外壁的后端上设有一出水孔,所述进水孔和出水孔均设有开关阀门。

进一步,所述内衬层的厚度为1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输送的管道的内侧上添加耐火材料,在保证管道整体强度的同时,通过耐火材料使管道本体与熔融金属隔离,提高了管道的耐用性和保温性,并在输送管上采用套设套管的设计,并流入可以加热的液体,并可通过实时的加热,在输送熔融金属前使液体的温度升高,可进一步降低熔融金属的热量散失。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优实施例的横截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优实施例的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

一种熔融金属输送装置,包括管道1,为了提高管道1内壁的耐火性,所述管道1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层耐火材料的内衬层2,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内衬层2采用了高铝耐火材料制成,一般来,所述内衬层2的厚度越厚越好,但厚度过厚的话,会提高管道1的重量,影响实际的使用,为了不影响管道1的安装使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衬层2的厚度采用为10~20mm,为了进一步提高管道1内壁隔热性和抗腐蚀能力,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衬层2的厚度优先采用为15mm的设计。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内衬层2是直接捣筑在管道1内表面的耐火材料层。

优选地,为了进一步降低熔融金属的热量流失,本实施例在所述管道1的外部还套设有一套管3,加热液体加在套管3和管道1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液体可采用例如导热油等高比热容的液体,同时在所述套管3的内壁上设有四个凹槽4,所述凹槽4上均卡接有一加热元件5,所述加热元件5可通过导线及插头与电源相连接,所述套管3的管壁上还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上还密封式设置有一温度计6用于测量套管3内的液体的温度,使用温度计6,可有效地观察套管3内的液体温度变化,当达到所需的温度时,可切断电源,停止加热。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可根据熔融金属输送过程中所需的温度,以及输送距离的长短,进而选择不同比热容的液体加在套管3和管道1之间,或者是对液体进行加热的温度进行设置,进而达到最有效的输送熔融金属。如输送距离较短时,即小于3m时,则无需使液体的加热过高,因输送距离较短,加上内衬层2的作用,熔融金属的热量不会散失过多,则无需对液体进行加热,也不会影响熔融金属的质量;如输送距离大于3m,则会熔融金属散失的热量则会较大,因此可根据相关条件,对液体进行加热,进一步提高对熔融金属的保温作用。

优选地,本实施例为了方便对所述套管3内的液体进行更换,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管3外壁的前端上设有一个进水孔7,所述套管3外壁的后端上设有一出水孔8,所述进水孔7和出水孔8均设有开关阀门,液体可通过进水孔7和出水孔8进行放水和进水。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