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引导装置及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49722发布日期:2019-06-11 22:05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运动引导装置及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运动引导装置及输送装置。

本申请基于2016年10月25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6-208692号专利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作为具有轨道体和设置为沿着该轨道体移动自如的移动体的运动引导装置的一例,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具有纵轴和沿着该纵轴移动的轴承的轴向运动轴承。

该轴向运动轴承构成为:将轴承(移动体)架设于由v引导的轨道面(滚行面)构成的纵轴(轨道体),使安装于该轴承上的滚珠轴承(旋转体)与轨道面抵接,组合而成。

在先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3-16832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上述现有技术的运动引导装置是旋转体与轨道体的上表面和侧面接触而滚行的结构。采用该结构,能够使移动体沿着轨道体直线地移动,但在该轨道体中包含曲线部的情况下,难以使移动体沿着该曲线部移动。由于在曲线部中,对于与轨道体的上表面接触的旋转体的内周侧轨道和与轨道体的侧面接触的旋转体的外周侧轨道而言,路径长度不同,因此有可能产生松动、产生过预压。在上述那样的情况下,需要追加对旋转体的位置进行调节的旋转机构等,但存在部件数量增加、运行声音变大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轨道体包含曲线部的情况下,也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且移动体的行走音较小地进行顺畅的动作的运动引导装置和输送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运动引导装置具有轨道体和以沿着所述轨道体移动自如的方式设置的移动体。所述轨道体具有:槽部,其沿着所述轨道体的长度方向而形成;以及多个滚行面,它们形成于所述槽部的内外。所述移动体具有在所述多个滚行面滚行的多个旋转体。所述多个旋转体与所述多个滚行面接触的各个接点在与所述轨道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配置于同一直线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可以是,所述多个滚行面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相对于排列着所述接点的所述直线倾斜的倾斜面。可以是,与所述倾斜面接触的所述旋转体的周面形成为圆弧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可以是,所述多个滚行面中的非所述倾斜面的剩余部分为沿着排列着所述接点的所述直线的平面。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案,可以是,所述多个旋转体在沿着所述轨道体的长度方向的所述移动体的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列。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案,可以是,所述轨道体具有向与排列着所述接点的所述直线正交的方向弯曲的曲线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案,输送装置具备:运动引导装置,该运动引导装置具有轨道体和以沿着所述轨道体移动自如的方式设置的移动体;以及驱动装置,其使所述移动体沿着所述轨道体移动。也可以是,该输送装置作为所述运动引导装置而具备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五方案中任一方案的运动引导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运动引导装置和输送装置,即使在轨道体包括曲线部的情况下,也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且移动体的行走音较小地进行顺畅的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运动引导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区域a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包括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轨道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的移动体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体的仰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运动引导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6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运动引导装置的应用例的示意图。

图6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运动引导装置的应用例的示意图。

图6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运动引导装置的应用例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的侧视图。

图8是图7的b-b向视剖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运动引导装置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运动引导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并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发明的主旨而举例说明的内容,只要没有特别指示,就不限定本发明。另外,以下说明所使用的附图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的特征,方便起见,有时会放大作为主要部件的部分,并且各构成要素的尺寸比率等未必与实际的相同。另外,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的特征,方便起见,存在省略了的部分。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运动引导装置1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运动引导装置1具有轨道体10和沿着轨道体10移动的移动体20。轨道体10具有:直线部11,其呈直线状延伸;以及曲线部12,其与直线部11连接且以规定的曲率弯曲。移动体20是在直线部11与曲线部12之间移动的直曲引导件。移动体20具有在轨道体10的表面上滚行的多个旋转体30。

图2是图1所示的区域a的放大立体图。图3是包括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轨道体1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的移动体20的主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体20的仰视图。

如图2所示,轨道体10具有:槽部13,其沿着轨道体10的长度方向形成;以及多个滚行面14(内侧滚行面14a及外侧滚行面14b),其在内外以隔着槽部13的方式形成。

如图3所示,轨道体10具有:具有规定的厚度的大致板状的形状。在轨道体10的宽度方向(图3中为纸面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槽部13。槽部13在图3所示的截面观察下呈上底大于下底的梯形形状,并形成为左右腰与下底所成的底角彼此相等的等腰梯形形状。槽部13的底部13a形成为平面状。在该底部13a的两侧边缘设置有随着趋向上方而向彼此分开的方向倾斜的一对侧壁部13b。

在一对侧壁部13b各自的内壁面形成有内侧滚行面14a。另外,在一对侧壁部13b各自的外壁面形成有外侧滚行面14b。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轨道体10形成有共计4个滚行面14,具体而言,以隔着槽部13的方式在槽部13的内侧形成有2个内侧滚行面14a以及在槽部13的外侧形成有2个外侧滚行面14b。形成于侧壁部13b的正反面的内侧滚行面14a及外侧滚行面14b彼此平行,并成为相对于底部13a倾斜的倾斜面。

如图2所示,移动体20具有移动块21以及在移动块21的内表面21a侧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的多个旋转体30。在移动块21的外表面21b的平面部形成有安装孔22。在安装孔22形成有运动引导装置1的引导对象物。需要说明的是,引导对象物可以是覆盖移动块21的外侧的盖等。

另外,在移动块21的外表面21b形成有旋转体30的安装面23。如图3所示,安装面23相对于外表面21b的平面部向斜下方倾斜而形成。在安装面23形成有与移动块21的内表面21a侧连通的未图示的贯通孔。在该贯通孔中插入有旋转体30的旋转轴32。通过螺母33与旋转轴32的向安装面23侧突出的端部螺合,从而旋转轴32被紧固固定于移动块21。

旋转轴32在移动块21的内表面21a侧支承旋转体30的辊部31。辊部31以旋转轴32为中心旋转。辊部31的周面31a与形成于轨道体10的滚行面14接触。作为这样的旋转体30,例如能够适当地采用在辊部31与旋转轴32之间装入滚针轴承等而得到的凸轮从动件等。

旋转体30与4个滚行面14相对应地设置有4个。需要说明的是,将在内侧滚行面14a滚行的旋转体30称为第一旋转体30a。另外,将在外侧滚行面14b滚行的旋转体30称为第二旋转体30b。

如图3所示,多个旋转体30与多个滚行面14接触的各个接点40在与轨道体1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配置于同一直线l上。

该直线l是沿着轨道体1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直线。

具体而言,在槽部13的内侧彼此接触的第一旋转体30a与内侧滚行面14a的第一接点40a和在槽部13的外侧彼此接触的第二旋转体30b与外侧滚行面14b的第二接点40b配置于同一直线l上。第一旋转体30a与第二旋转体30b为未隔着侧壁部13b(轨道体10)对正那样的位置关系,以使第一接点40a与第二接点40b配置于同一直线l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旋转体30分别是相同结构的部件,通过对移动块21的安装面23赋予阶梯差23a,由此使第一旋转体30a与第二旋转体30b为未隔着侧壁部13b对正的位置关系。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使用旋转轴32的长度不同的旋转体30,则可以不在安装面23上形成阶梯差23a。另外,在移动块21的内表面21a形成有避免与侧壁部13b的顶端接触的避让槽24。

如图3所示,多个滚行面14中的至少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全部)形成为相对于排列着接点40的直线l倾斜的倾斜面。与该倾斜面接触的旋转体30(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全部)的周面31a形成为圆弧状。具体而言,沿着辊部31的旋转中心线的截面上的周面31a的截面轮廓形状形成为圆弧状。即,第一旋转体30a与内侧滚行面14a单点接触,另外,第二旋转体30b也与外侧滚行面14b单点接触。

如图4所示,上述4个旋转体30在沿着轨道体10的长度方向的移动体20的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列(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列)。即,在移动体20的前后分别配置有由在图3所示的直线l上排列着接点40的4个旋转体30(第一旋转体30a及第二旋转体30b各为2个)构成的旋转体组50a、50b。旋转体组50a、50b的距离由于会影响能够应对轨道体10的曲线部12的曲率的范围,因此优选近一些。

接着,说明上述构成的运动引导装置1的动作。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运动引导装置1的动作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移动体20沿着轨道体10移动。轨道体10具有直线部11和曲线部12,移动体20在直线部11与曲线部12之间移动。在直线部11与曲线部12之间有连接点15。

这里,如图3所示,轨道体10具有:槽部13,其沿着轨道体10的长度方向形成;以及多个滚行面14,其形成于槽部13的内外。另外,移动体20具有在多个滚行面14滚行的多个旋转体30,多个旋转体30与多个滚行面14接触的各个接点40在与轨道体1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配置于同一直线l上。此外,轨道体10的曲线部12向与排列着接点40的直线l正交的方向弯曲。

采用该结构,移动体20能够从直线部11不松动地移迁至曲线部12,并在曲线部12上顺畅地移动。即,如图3所示,在槽部13的内侧彼此接触的第一旋转体30a与内侧滚行面14a的第一接点40a和在槽部13的外侧彼此接触的第二旋转体30b与外侧滚行面14b的第二接点40b由于在曲线部12处没有内外周差,因此第一旋转体30a和第二旋转体30b所移动的路径长度不仅直线部11相同,而且在曲线部12也相同,从而不会产生松动、过预压。另外,采用该结构,由于没有上述现有技术中说明的旋转机构等可动部,因此部件数量变少,行走音也较小。

图6a~图6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运动引导装置1的应用例的示意图。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运动引导装置1由于多个旋转体30与多个滚行面14接触的各个接点40在与轨道体1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配置于同一直线l上,因此,如图6a所示,即使是像回旋曲线那样曲率变化的曲线部12a,移动体20也能够顺畅地移动。另外,如图6b所示,即使在曲线部12的曲率半径r1与r2不同的情况下,移动体20也能够顺畅地移动。即,能够以同一移动体20应对某种程度范围的曲线部13。此外,如图6c所示,即使在具有向与第一曲线部12a相反的方向弯曲的第二曲线部12b的情况下,移动体20也能够顺畅地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多个滚行面14是相对于排列着接点40的直线l倾斜的倾斜面。这样,通过将滚行面14设定为倾斜面,由此能够以较少的旋转体30的设置个数,进行移动体20在轨道体10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及厚度方向(上下方向)上的定位。即,如果使旋转体30与倾斜的滚行面14接触,则能够进行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这两个方向上的定位。

另外,如果假设使圆筒状的旋转体30与倾斜的滚行面14接触,则导致形成线接触而产生内外周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与该倾斜面接触的旋转体30的周面31a形成为圆弧状,使其在1点接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多个旋转体30在沿着轨道体10的长度方向的移动体20的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2列。采用该结构,能够提高移动体20的行走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在轨道体10仅由直线部11构成的情况下,旋转体30也可以是3列,还可以是4列。

这样,采用上述本实施方式,运动引导装置1具有轨道体10以及以沿着轨道体10移动自如的方式设置的移动体20,轨道体10具有:槽部13,其沿着轨道体10的长度方向形成;以及多个滚行面14,其在槽部13的内外形成。移动体20具有在多个滚行面14滚行的多个旋转体30。多个旋转体30与多个滚行面14接触的各个接点40在与轨道体1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配置于同一直线l上。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即使在轨道体10包含曲线部12的情况下,也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且移动体20的行走音较小地进行顺畅的动作。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以下说明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或者等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简略或省略其说明。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100的侧视图。图8是图7的b-b向视剖视图。

如图7所示,输送装置100具备运动引导装置1a和驱动装置101。运动引导装置1a具有轨道体10a和以沿着轨道体10a移动自如的方式设置的移动体20a。驱动装置101使移动体20沿着轨道体10移动。

驱动装置101是具有设置了多个线圈102的主体部103和设置于移动体20上的磁体104(参照图8)的线性马达装置。线圈102设置于主体部103的两侧面,如图7所示,沿着轨道体10a配置。需要说明的是,轨道体10a的形状并不局限于该形状,例如,也可以是轨道状(长圆形状)。另外,线圈102也可以是在轨道体10a的内侧呈轨道状配置的结构。

如图8所示,磁体104安装于移动块21,与线圈102对置。移动块21安装于朝向主体部103延伸出的磁体安装部25的顶端。需要说明的是,磁体安装部25既可以与移动块21一体形成,也可以是作为不同的部件而安装于移动块21的结构。

在主体部103形成有用于固定轨道体10a的固定孔105。第二实施方式的轨道体10a形成为比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轨道体10壁厚。在该轨道体10a的底部13a形成有供螺栓16插入的插通孔17。螺栓16穿过插通孔17与固定孔105螺合,由此将轨道体10a固定于主体部103。需要说明的是,在插通孔17中形成有背镗孔,螺栓16的头部配置于比槽部13的下底靠下方的位置。

上述构成的驱动装置101使电流流向多个线圈102,生成对移动体20产生推力的磁场。移动体20在由该磁场在线圈102与磁体104之间产生的引力或斥力的作用下,沿着轨道体10a移动。在这样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如图8所示,由于多个旋转体30与多个滚行面14接触的各个接点40在与轨道体1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配置于同一直线l上,因此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能够使移动体20的行走音较小地进行顺畅的动作。

以上,参照附图并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各构成部件的各种形状、组合等为一例,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基于设计要求等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本发明能够采用如图9和图10所示的其他实施方式。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运动引导装置1b的剖视图。

在图9所示的运动引导装置1b中,在槽部13的外侧形成的外侧滚行面14b成为沿着直线l的平面。轨道体10b具有从一对侧壁部13b的顶端向宽度方向两侧延伸的一对凸缘部13c。外侧滚行面14b形成于一对凸缘部13c各自的下表面。移动体20b在水平方向上支承在外侧滚行面14b上滚行的第二旋转体30b。在该结构中,也是多个旋转体30与多个滚行面14接触的各个接点40在与轨道体1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配置于同一直线l上,因此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能够移使动体20的行走音较小地进行顺畅的动作。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运动引导装置1c的剖视图。

在图10所示的运动引导装置1c中,形成于槽部13的内侧的内侧滚行面14a形成于底部13a上。该内侧滚行面14a成为沿着直线l的平面。移动体20c在水平方向上支承在内侧滚行面14a上滚行的第一旋转体30a。轨道体10c具有内侧滚行面14a为1个、外侧滚行面14b为2个的共计3个滚行面14。另外,移动体20c也具有第一旋转体30a为1个、外侧滚行面14b为2个的共计3个旋转体30。在该结构中,也是多个旋转体30与多个滚行面14接触的各个接点40在与轨道体1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配置在同一直线l上,因此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能够使移动体20的行走音较小地进行顺畅的动作。

另外,如图9和图10所示,在非倾斜面的滚行面14为沿着直线l的平面的情况下,与该平面接触的旋转体30的周面也可以是圆柱状。这是因为,在滚行面14为平面的情况下,即使将旋转体30设为圆柱状,也不会产生内外周差。另外,如果旋转体30为圆柱状,与上述圆弧状相比,与滚行面14接触的区域增加,因此能够提高移动体20的行走稳定性。工业实用性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上述运动引导装置及输送装置,即使在轨道体包含有曲线部的情况下,也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并且移动体的行走音较小地进行顺畅的动作。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1c运动引导装置

10、10a、10b、10c轨道体

11直线部

12曲线部

12b第二曲线部

13槽部

14滚行面

20移动体

30旋转体

31a周面

40接点

100输送装置

101驱动装置

l直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