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软节流阀体的顶盖、软节流阀以及组装软节流阀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49767发布日期:2019-06-11 22:06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用于软节流阀体的顶盖、软节流阀以及组装软节流阀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软节流阀体的顶盖,该顶盖包括一个或多个流体导管,用于将用于设定位于该软节流阀体中的主阀的打开程度的先导流体流传递到该软节流阀体。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软节流阀,该软节流阀包括入口、出口和主阀,该主阀具有位于所述入口与所述出口之间的阀座,其中,该软节流阀被安排用于以使得压力冲击减小的方式使该主阀节流。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组装软节流阀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安装被安排用于对先导流体流进行节流的随动装置的步骤。



背景技术:

us2006/0197041a1涉及一种双位置先导操作的阀组件。披露了所述组件包括控制该阀组件的打开/关闭程度的调整机构。该双位置先导操作的阀组件的使用(由于其仅在中途打开和/或关闭)在制冷循环操作中的热气除霜步骤结束时防止了或至少减轻了液锤或蒸气推进液体。

wo2011/063375a1示出了一种可调的故障安全吸入阀止动器。这种阀在制冷应用中提供热气除霜。所述阀包括可在适配器体的孔洞内往复运动的第二活塞,该第二活塞具有被适配成延伸到阀体中的孔洞中的部分,以用于接触第一活塞。该第二活塞的那部分可以是轴向可调的,以便在第二活塞被完全向下推向第一活塞时优化该阀的部分打开。

us5,070,707披露了一种用于制冷和空气调节的无冲击系统和热气阀。由螺线管操作的无冲击防冻阀由该阀的下游压力自动地自控制。当需要阀打开时,先导电磁阀打开调节通道。调节通道对热气体流的阻力降低了该流的压力梯度,从而消除了冲击波传播的可能性。当由于蒸发器的出口压力控制引起的下游压力增大到预设值时,由来自下游的受控压力驱动的隔膜移动并打开来自该阀上游的气体的通道以便向下驱动动力活塞。

已知的问题是,对软节流阀中的主阀的打开程度的精确控制可能是困难的。有时,这种用于先导流体流的控制系统可能包括许多元件,因此可能是复杂且昂贵的。因此,对用于设定主阀的打开程度的先导流体流的控制可能是不足的。

此外,软节流阀的故障(如一步突然打开或主阀排水不足)可能导致阀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软节流阀体的顶盖、软节流阀和用于组装软节流阀的方法,它们允许良好地控制用于设定位于软节流阀体中的主阀的打开程度的先导流体流,同时保护软节流阀免受由于故障而造成的损坏。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开头所描述的用于软节流阀的顶盖解决,因为该顶盖包括被安排用于对先导流体流进行节流的随动装置,该随动装置被安排用于根据主阀的打开程度来对先导流体流进行节流,该顶盖进一步包括用于手动地打开主阀的手动打开装置,和/或该顶盖进一步被适配用于防止主阀分为少于两个打开步骤逐步打开。

使用随动装置具有以下优点:当主阀的打开程度达到预定值时,先导流体流可以自动减少。然后,由于压力增大量减小,可以防止主阀的进一步打开,使得主阀保持部分打开位置,因此,打开程度对应于通过主阀的最大主流体流量的0%以上与通过主阀的最大主流体流量的不到100%之间。这允许主阀的逐步打开和软打开过程,其中,在第一步骤中主阀仅部分打开,并且其中,在稍后的步骤中主阀完全打开。同样地,这种软节流可以应用于软关闭过程,其中,在第一步骤中发生主阀的部分打开的部分关闭,并且在第二步骤中主阀完全关闭。

通过另外提供用于手动地打开主阀的手动打开装置和/或通过另外将顶盖适配用于防止主阀分为少于两个打开步骤逐步打开,可以防止由主流体流造成的损坏。当另外提供手动打开装置时,通过手动地打开主阀,可以容易地排出截留在软节流阀体中的流体。因此,防止了截留在主阀体中的流体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膨胀并且因此损坏主阀体的部分或流体连接到该主阀体的元件。当顶盖另外被适配用于防止主阀分为少于两个打开步骤逐步打开时,可以防止由于软节流的失败而引起的压力冲击。确保了主阀的打开仅发生在两个或更多个离散的打开步骤中,同时压力腔室中的压力突然增大。

因此,鉴于以上内容,顶盖设置有所描述的随动装置。除了随动装置之外,还实现了手动打开装置和防止主阀分为少于两个打开步骤逐步打开中的至少一个。然而,优选地,除了具有随动装置之外,还实现这两种手段。

因此,通过本发明的这个方面,可以实现对软节流阀的主阀的打开程度的良好控制,同时可以防止由于故障而造成的损坏。

关于顶盖,优选的是,手动打开装置被安排用于致动随动装置的随动元件,以便手动地打开主阀。优选地,手动打开装置被安排用于将随动元件朝向顶盖的外侧方向推动,优选地推动4至6mm。然后,当顶盖安装到软节流阀体上时,随动元件可以将主阀元件推离主阀座。因此,手动打开装置优选地被安排用于使随动元件平移以打开主阀。优选的手动打开装置包括扳手连接器或旋钮。此外,优选的手动打开装置包括主轴。优选地,旋钮或扳手连接器被安排在主轴的端部上。通过转动主轴,可以使主轴平移以致动随动元件。优选地,随动元件通过螺纹连接而被支撑在随动装置壳体中。这允许通过使主轴搅动而容易且可靠地打开主阀。

在顶盖中,手动打开装置优选地包括与随动元件共线地安排的主轴,该主轴被安排用于致动随动元件。因此,优选的是,主轴的第一端被安排用于接触随动元件的第一端,以使随动元件平移。然后,随动元件的第二端可以使主阀元件平移。

优选地,手动打开装置和随动装置被安排成处于堆叠构造。这种构造可以非常紧凑,因为在顶盖上不需要额外的安装区域来安装手动打开装置。在实施例中,堆叠构造意味着随动装置被安排成插入手动打开装置与顶盖壳体之间。手动打开装置可以永久地或可移除地固定到随动装置上。优选地,手动打开装置经由螺纹连接而连接到随动装置壳体上。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夹具配合或者胶合或焊接连接是替代方案。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手动打开装置和随动装置形成公共的子组件。这允许良好的集成并且可以保护手动打开装置和随动装置免受不希望的外部影响,如灰尘或湿气。手动打开装置和随动装置可以共用公共的壳体。因此,顶盖的组装可以是容易的。虽然该子组件可以是一体的,但是在实施例中,手动打开装置壳体和随动装置壳体是彼此连接的单独部件,以便形成公共的子组件。

优选的是,顶盖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先导阀,这些先导阀被安排在穿过顶盖的公共先导流体流动路径上,顶盖被适配用于阻塞这些先导阀中的两者之间的先导流体流动路径。该特征对于将顶盖适配用于防止主阀分为少于两个打开步骤逐步打开可能是非常有利的。优选地,两个先导阀以串联构造被安排在流动路径中。因此,先导流动路径顺序地穿过所有这些阀。优选地,如果这些先导阀中的一个未能打开,则先导流体流终止。无论安排在故障先导阀的进一步下游的任何其他阀是否打开,都不会向要进行软节流的主阀供应额外的先导流体。防止了突然的压力增加,并且因此降低了阀损坏的风险。优选地,这些先导阀可以彼此独立地致动,例如打开或关闭。

优选地,提供先导流体流动通道,该先导流体流动通道流体地连接安装到顶盖的第一先导阀和第二先导阀,当第一先导阀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先导阀阻塞通向第二先导阀的先导流体通道。优选地,第一先导阀是电磁阀。优选地,第二先导阀是电磁阀。这可以是体现用于适配用于防止主阀分为少于两个打开步骤逐步打开的解决方案的非常简单的方式。通过设计,第一先导阀在其处于关闭状态时阻塞先导流体流动路径。优选的是,第一先导阀元件包括外表面,当第一先导阀处于关闭状态时,该外表面阻塞通向第二先导阀的先导气体流动路径。优选地,当第一先导阀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先导阀元件阻塞第一先导阀的先导气体出口。然而,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在监测一个或多个先导阀的打开状态的先导阀监测装置,该先导阀监测装置被适配用于致动与一个或多个先导阀元件分开的阻塞元件,以便当该先导阀监测装置检测到这些先导阀中的一个或多个未能打开时阻塞先导流体流动路径。然后,在先导流体流动路径的另一区段中、远离处于关闭状态的先导阀的位置处可能发生阻塞。

优选地,顶盖被适配用于提供受保护的软打开操作模式和非受保护的软打开操作模式。受保护的软打开操作模式是防止主阀在少于两个步骤中打开的操作模式。因此,非受保护的软打开操作模式是优选在两个或更多个步骤中打开主阀时的操作模式,尽管在少于两个步骤中打开未受阻止并且因此是可能的。顶盖优选地可以提供这两种模式。因此,当阀用户不打算使用受保护模式时,该阀可以被配置成提供非受保护模式,并且反之亦然。因此,可以为两种用户兴趣提供相同的顶盖。

优选的是,顶盖包括三个或更多个先导阀插座。当顶盖被附接到软节流阀壳体上时,用于接收先导阀的第一先导阀插座可以与主阀入口流体连通。用于接收先导阀的第二先导阀插座可以与第一先导阀插座流体连通。当顶盖被附接到软节流阀壳体上时,第三先导阀插座可以与主阀入口流体连通。第一先导阀插座可以标记为s-i。第二先导阀插座可以标记为s-ii。第三先导阀插座可以标记为p。优选地,第一先导阀被安装在s-i中。第二先导阀优选地被安装在s-ii中。在替代方案中,第二先导流体流可以安装在p中。优选地直接从主阀入口为s-i供应先导气体。当安装在s-i中的第一先导阀打开时,先导阀供给s-ii,并且当第二先导阀被安装在s-ii中时,供给随动装置。供应先导流体流的先导气体将主阀部分地打开,并且随动装置跟随主阀的打开程度。随动装置至少在预定的运动范围内跟随主阀元件的位置。顶盖被适配用于将主阀保持处于中间打开程度,直到第二先导阀打开。当第二先导阀打开时,先导流体流量增加并且相应地主阀完全打开。因此,提供了两步打开。另一方面,如果由于故障第一先导阀未能打开,则不向第二先导阀供应先导气体,因为第一先导阀阻塞了流体流动路径。因此,即使第二先导阀按计划打开,由于s-ii处不存在先导气体,主阀元件也不会打开,从而防止了主阀从完全关闭状态突然完全打开。刚刚描述的操作模式是优选的受保护的软打开操作模式。

对于优选的非受保护的软打开操作模式,第二先导阀被安排在第三先导阀插座中而不是第二先导阀插座中。因为第一先导阀插座和第二先导阀插座两者直接流体地连接到主阀入口,所以第一先导阀和第二先导阀可以独立地供应用于打开主阀的先导流体。如果第一先导阀打开,则主阀部分地打开并且由于随动装置而保持处于部分打开状态。当第二先导阀打开时,主阀完全打开,因为第二先导阀并不经由随动装置供应先导流体,而是直接供给主阀元件。然而,如果第一先导阀未能打开,则一旦第二先导阀打开,主阀元件将直接从完全关闭状态转换到完全打开状态。因此,打开主阀在一个步骤中发生。因此,将不会防止在第一先导阀未能打开的情况下的损坏。这就是这种操作模式为什么被称为非受保护的软打开操作模式的原因。因此,提供哪种模式仅取决于第二先导阀是被安排在第二先导阀插座中,这允许提供受保护的软操作模式,还是第二先导阀被安排在第三先导阀插座中,这允许提供非受保护的软打开操作模式。在任何模式下三个先导阀插座中的其余先导阀插座通过第一插塞关闭,并且通向三个阀插座中的其余阀插座的流动路径通过第二插塞关闭。因此,其余因此未使用的先导阀插座的功能被停用。

优选地,随动装置包括偏置元件和随动元件,该偏置元件使随动元件偏置,以便减少穿过顶盖的先导流体流。此外,优选的是,随动装置具有孔口,并且随动装置被安排用于减少穿过该孔口的先导流体流。优选的是,偏置元件使随动元件朝向孔口偏置。优选地,随动装置具有随动元件,该随动元件被安排成附接到主阀的主阀元件上。此外,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随动元件被安排用于机械地感测主阀的位置。

优选地,随动装置包括具有流体导管的随动元件,该随动元件包括入口孔口和出口孔口,用于使先导流体流穿过随动元件的流体导管。这种解决方案允许顶盖的紧凑且紧密密封的实施例。从第一先导阀到主阀元件的先导流体流可以穿过随动元件。因此,可以省略穿过随动装置壳体的额外的孔口。入口孔口可以被安排成使得:取决于随动元件的平移状态,入口孔口优选地通过随动装置壳体而被阻塞。优选地,随动装置的预定平移状态对应于主阀的预定打开状态。优选地,当第一先导阀处于打开状态时,主阀的预定打开状态对应于穿过主阀的最大流体流量的10%至15%,优选地14%。在主阀的优选打开状态下,随动元件的入口孔口关闭,并且通向主阀的先导流体流停止。当先导流体从驱动主阀元件的压力腔室缓慢地排出时,在预定的时间量之后,主阀元件将缓慢地向后朝向关闭位置平移。然后,随动元件也将向后平移到顶盖中。因此,入口孔口将被解除阻塞,并且另外的先导气体将通过随动元件被供应到压力腔室。这样,主阀将围绕预定的部分打开状态波动,直到第一先导阀关闭或第二先导阀打开。在第一种情况下,主阀将移动回到关闭状态,而在后一种情况下,主阀将完全打开。因此,具有随动元件给出了用于软节流阀体的非常简单且自控制的顶盖。

优选的是,随动装置包括在顶盖的外表面上延伸的偏置元件。在一些实施例中,这允许非常好地跟随主阀元件,而不必将偏置元件安装在随动装置壳体中的流体流动通道内部。因此,偏置元件不会影响随动装置壳体内部的先导流体流。这可以降低噪声。优选地,偏置元件被支撑在关闭随动元件壳体的衬套的外表面上。优选地,该衬套形成随动装置壳体的下壁,并且偏置元件被支撑在该衬套的外表面上,该外表面背离随动装置壳体。此外,优选的是,偏置元件围绕随动元件。优选地,偏置元件是螺旋弹簧。偏置元件优选地被支撑在肩部上,该肩部被安排在随动元件的背离顶盖的端部处。

优选的随动装置包括用于将随动装置连接到主阀上的连接区。如果随动装置、具体地随动元件被连接到主阀上,具体地连接到主阀元件上,更具体地连接到主阀元件的活塞板上,则随动元件可以可靠地跟随主阀元件的位置。连接区可以是随动元件的端部,该端部包括锁定手段,优选地球锁定机构的一个或多个球。然后,球锁定保持器被安排在软节流阀的主阀元件处,该锁定保持器被适配用于与随动元件的包括一个或多个球的端部互锁。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开头所描述的软节流阀解决,该软节流阀包括被安排用于对先导流体流进行节流的随动装置,该随动装置被安排用于根据主阀的打开程度来对先导流体流进行节流,该软节流阀进一步包括用于手动地打开主阀的手动打开装置,和/或该软节流阀被适配用于防止主阀分为少于两个打开步骤逐步打开。

以上已经鉴于顶盖描述了所提出的解决方案的优点。达到了对主阀的打开状态的良好控制,同时防止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的阀损坏。

优选地,软节流阀的手动打开装置被安排用于致动随动装置的随动元件,以便手动地打开主阀。参考如以上给出的鉴于顶盖的描述。

此外,软节流阀优选地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先导阀,这些先导阀被安排在穿过软节流阀的公共先导流体流动路径中,软节流阀被适配用于阻塞这些先导阀中的两者之间的先导流体流动路径。参考如以上给出的对顶盖的描述。优选地,这些先导阀可以彼此独立地致动,例如打开或关闭。

优选的是,软节流阀包括软节流阀体和顶盖,该顶盖优选地为如以上所描述的顶盖。这允许向软节流阀提供软节流操作模式。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开头所描述的用于组装软节流阀的方法解决,该方法包括将手动打开装置安装到随动装置的步骤,手动打开装置被适配用于手动地打开位于软节流阀体内的主阀。

这样,可以实现软节流阀的紧凑结构。手动打开装置可以堆叠在随动装置上。随动装置可以堆叠在顶盖上。优选地,提供随动装置壳体。优选的是,将衬套组装到随动装置壳体中,该衬套可以是铸铁衬套。此外,优选的是,将偏置元件和随动元件分别组装到随动装置壳体中,该偏置元件和该随动元件可以是螺旋弹簧和针。可以将手动打开装置组装到随动装置壳体上以形成公共的子组件。可以将手动打开装置和随动装置的子组件安装到顶盖上。可以以给定的顺序执行所提到的组装步骤。然而,也可以重新安排这些组装步骤以便提高便利性。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鉴于附图中提供的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软节流阀和用于软节流阀体的顶盖的俯视图;

图2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透视截面图;

图3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纵向截面;

图4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应用的随动装置的细节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软节流阀和用于软节流阀的顶盖的俯视图;

图6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透视截面图;

图7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纵向截面;并且

图8示出了第二实施例中应用的随动装置的细节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替代随动装置;并且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又一个替代随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附图标记引入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它们旨在提高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的可读性,而绝不是限制性的。不同实施例的特征可以彼此自由地组合和与以上描述的任何特征自由地组合。

图1示出了软节流阀1的俯视图。软节流阀1包括软节流阀体2。此外,软节流阀1包括入口3和出口4。入口3和出口4被安排在软节流阀体2中。软节流阀体2由顶盖5覆盖。顶盖5包括多个流体导管(图1中未示出),用于将先导流体流传递到软节流阀体2。

图1所示的顶盖5包括随动装置6。随动装置6被安排用于对先导流体流进行节流。此外,顶盖5以及因此软节流阀1包括手动打开装置7。稍后将更详细地描述其功能。如图1中可以看出的,手动打开装置7和随动装置6被安排成处于堆叠构造。

如图1中可以进一步看出的,顶盖5包括第一先导阀插座8,在这个实施例中,该第一先导阀插座被标记为s-1。此外,顶盖5包括第二先导阀插座9,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第二先导阀插座被标记为s-2。最后,顶盖5包括在这个实施例中被标记为p的第三先导阀插座10。

第一先导阀11,在这个实施例中即第一电磁阀,被安排在第一阀插座8中。第二先导阀12,在这个实施例中即第二电磁阀,被安排在第二阀插座9中。在这个实施例中,插塞被安排在第三先导阀插座10中,以便在第三先导阀插座10不使用时密封第三先导阀插座。

通过具有三个先导阀插座8、9、10,顶盖5以及因此软节流阀1被适配用于提供受保护的软操作模式和非受保护的软操作模式。鉴于以下图,这种操作的含义将变得更清楚。在鉴于图1所描述的实施例中,受保护的软操作模式被称为是活动的,从而防止主阀分为少于两个打开步骤逐步打开。

如图2中可以看出的,顶盖5包括第一流体导管13,用于将先导流体流传递到位于软节流阀体2中的主阀。主阀具有主阀元件14a和主阀座14b。主阀座14b被安排在入口3与出口4之间。主阀元件14a包括可平移的活塞板15,该活塞板被安排在由顶盖5与主阀体2形成的压力腔室16中。通过例如经由第一流体导管13将先导流体流馈送到压力腔室16中,腔室压力增加,从而使活塞板朝向阀座14b平移并且使主阀元件14a远离阀座14b平移。当通过从压力腔室16排出先导气体,腔室压力再次减小时,主阀元件14a向后移动到主阀座14b上,从而由于机械预设压力而关闭主阀。

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软节流阀1是两步打开的阀。因此,第一先导阀插座8被安排用于经由顶盖5中的流体导管从软节流阀体2的入口3接收先导流体流,在这个实施例中,例如温度高于100℃的热气体流。当第一先导阀11打开时,先导流体流穿过第一先导阀11,经由随动装置6到达压力腔室16。因此,压力腔室16中的压力增加,并且这种压力增加在第一打开步骤中将主阀部分地打开。在这个实施例中,在第一打开步骤中,设定通过主阀的最大可能流速的10%至15%、优选地14%的流速持续预定时间,例如2至5分钟、优选地3分钟,如稍后将更详细描述的。然后打开第二先导阀12并将另外的先导流体供应到压力腔室16中。该另外的先导流体流直接被供应到压力腔室16中,而不经过随动装置6。这样,在第二打开步骤中,该另外的先导流体流将主阀打开至最大流量的100%。先导阀11、12可以优选地彼此独立地致动。

然而,根据这个实施例,软节流阀1、更具体地顶盖5,被适配用于防止主阀分为少于两个打开步骤逐步打开。因此,顶盖包括被安排在穿过顶盖5的公共先导流体流动路径中的第一先导阀11和第二先导阀12,顶盖5被适配用于阻塞第一先导阀11与第二先导阀12之间的先导流体流动路径。更具体地,顶盖5包括连接安装到顶盖5的第一先导阀11和第二先导阀12的先导流体流动通道,当第一先导阀11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先导阀11阻塞通向第二先导阀12的先导流体通道。从稍后的附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因此,在第一先导阀11由于故障而未打开的情况下,第二先导阀12将缺少用于传递到压力腔室16的先导流体流。因此,即使第二先导阀12打开,也不会有另外的先导流体流传递到压力腔室16,从而防止主阀分为少于两个打开步骤逐步打开,并且主阀被节流,使得压力冲击减小。因此,防止了对软节流阀的损坏。

图3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更多细节。如所示出的,第二流体导管17流体地连接第一先导阀11和随动装置6。作为先导流体通道的第三流体导管18偏离流体地连接安装到顶盖5的第一先导阀11和第二先导阀12的第二流体导管17,当第一先导阀11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先导阀11阻塞通向第二先导阀12的先导流体通道。在图3中,第一先导阀11处于打开状态。因此,先导流体流穿过第二流体导管17和第三流体导管18是可能的。因此,先导气体可以经由随动装置6到达压力腔室16。当第二先导阀12打开时,压力气体将经由第三流体导管18来支撑,并且将经由来自第二阀插座9的另一流体导管直接从第二先导阀12馈送到压力腔室16,以便完全打开主阀。

然而,当第一压力阀11保持处于关闭状态时,它将阻塞通向第二先导阀12的先导流动路径,即第三流体导管18。然后,压力腔室16将根本不会接收任何先导气体,因此主阀将保持完全关闭。因此成功地防止了主阀分为少于两个打开步骤逐步打开。

此外,图3揭示了关于手动打开装置7的更多细节。手动打开装置7包括可移除的盖19。盖19覆盖主轴20,该主轴进一步经由螺纹连接以可旋转的方式容纳在可移动的打开装置壳体21中。主轴20包括位于端部处的由盖19围绕的扳手连接22。因此,在移除盖19之后,可以使用扳手连接来相对于随动装置6手动地旋转主轴20,以使主轴20平移。随动装置6包括随动装置壳体23。随动装置壳体23被安装到手动打开装置壳体21上。因此,手动打开装置7和随动装置6被安排成处于堆叠构造。如可以看出的,手动打开装置7和随动装置6形成公共的子组件。

如图4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的,主轴20包括第一衬套24,用于横向稳定偏置元件25(在这个实施例中为螺旋弹簧),该偏置元件使随动元件26(在这个实施例中为针)偏置。随动装置壳体23具有远离心轴20的端部,该端部由第二衬套27终止。随动元件26穿过第二衬套27进入压力腔室16,随动元件26与活塞板15接触。

当活塞板15在压力腔室16中移动时,针由于偏置元件25施加的力而跟随活塞板16的平移运动,该偏置元件被支撑在随动元件26的腔中。可以看出,手动打开装置7被安排用于致动随动装置6的随动元件26,以便手动地打开主阀。为了实现这一点,手动打开装置7包括与随动元件26共线地安排的主轴20,该主轴20被安排用于致动随动元件26。通过手动地旋转主轴20,该主轴朝向随动元件26平移,从而将随动元件26推向活塞板16并且推到该活塞板上。然后,活塞板16远离顶盖移动,因此主阀元件14a远离阀座14b移动。这样,使用手动打开装置7手动地打开主阀是容易的,该手动打开装置被安排成与随动装置6处于堆叠构造。

如图4所揭示的,随动装置26包括又一个流体导管29。此外,随动元件26包括入口孔口30和出口孔口31,用于使先导流体流穿过随动元件26的流体导管29。

因此,从第一先导阀11通过第二流体导管17到达随动装置6的先导流体流可以容易地穿过随动元件26的内部到达压力腔室16。

在预定的轮毂长度处,第二衬套27将覆盖入口孔口30,从而使通向压力腔室16的先导流体停止。先导流体将通过活塞板15中的排放孔(未示出)从压力腔室16连续地排出,使得主阀将再次关闭并且将随动元件26重新推向第一衬套24。入口孔口30将再次被打开,从而恢复先导流体流通过随动元件26的传递。由此设定主阀的预定打开程度,例如14%。在几分钟、优选地2至5分钟之后,第二先导阀12打开,以便接收经由第三流体导管18来自第一先导阀插座8的先导流体流。然后,来自第二先导阀12的先导流体流直接被供应到压力腔室16,从而通过在第二打开步骤中突然增加压力腔室16中的压力来将主阀打开至100%。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这里,第二先导阀12安装在第三先导阀插座10中,该第三先导阀插座被标记为p。由于第二先导阀插座10直接流体地连接到软节流阀体2的入口3和压力腔室16,因此无论第一先导阀插座8中的第一先导阀11的打开状态如何,当第二先导阀12打开时,主阀将完全打开。因此,与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相反,软节流阀1在非受保护的软打开操作模式下操作。

显然,在两种操作模式之间的改变仅涉及将第二先导阀12从第二先导阀插座9改变到第三先导阀插座10或者反之亦然,以及用插塞终止相应的未使用插座9、10及其管道。因此,两种操作模式可以提供有相同的软节流阀1或顶盖5,以便可容易地重新配置。

图6以局部纵向截面示出了根据图5的实施例。这里参考图2的结构细节。如图2所示,图6描绘了主阀完全关闭的状态。

图7现在示出了在第一打开步骤中的根据图5和图6的实施例,在该第一打开步骤中,主阀打开以实现通过主阀的最大可能流量的14%流量。这些特征与鉴于图3所描述的特征相当。因此,参考本说明书的这一部分。然而,重要的区别在于随动元件26的平移位置,如鉴于图8将理解的。

如图8所示,当软节流阀1处于第一部分打开步骤时,随动元件26的入口孔口30被随动装置壳体23阻塞,优选地被第二衬套27阻塞,如这个实施例中所示出的。因此,通向压力腔室16的先导流体流被中断,从而防止了进一步的压力增加。主阀元件被有效地保持在0%与小于100%(例如14%)之间的中间打开状态。

此外,如图所示,顶盖5可以包括用于外部气体供应的辅助端口32。例如,当多个主阀组合在系统中时,这可能是有用的。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替代随动装置6。例如,这种替代随动装置6可以用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中。随动元件26在其背离顶盖5的端部处包括肩部33。肩部33支撑偏置元件25。此外,第二衬套27支撑偏置元件25。更具体地,第二衬套27将偏置元件25支撑在背离随动装置壳体23的外表面上。因此,偏置元件25不再安排在随动装置壳体23的内部。因此,由于偏置元件25不会干扰随动装置壳体23内部的先导流体流,因此降低了噪音。

弹性挡圈34安装在随动元件26的安排在随动装置壳体23内部的端部处。弹性挡圈34被安排用于通过与随动装置壳体23、优选地第二衬套27相互作用而防止随动元件26从随动装置壳体23上脱落。更具体地,弹性挡圈34被安排用于与第二衬套27的面向随动装置壳体23的内部的表面相互作用。如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那样,入口孔口30和出口孔口31被安排成垂直于第四流体导管29的延伸方向。然而,在图9所示的替代方案中,随动元件26包括面向相反方向的两个出口孔口31。这可以改进压力腔室16中的先导阀流量分布。

图10示出了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使用的随动装置6的又一个替代方案。例如,它可以通过替换在如上所述的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中使用的它们各自的随动装置6而用于那些实施例中。根据又一个替代方案,随动元件26被固定地附接到活塞板15上。这允许省略偏置元件25,从而降低了随动装置6的复杂性。然而,由于该固定附接,随动元件26可以根据主阀的打开状态而可靠地跟随主阀。

更具体地,根据图10,随动元件26通过球锁定机构而被固定地附接到活塞板15上。随动元件26包括部分地在随动元件26的径向表面上延伸的多个球35,在这个实施例中为两个。球35被安排用于与固定地附接到活塞板15上的保持板36互锁,保持板36提供径向围绕随动元件26的边缘。如这个实施例中所示出的,随动元件26通过肩部37固定以防止脱落到随动装置6上,该肩部被安排在随动元件26的与接触活塞板15的端部相对的端部处。如在其他实施例中那样,第二衬套27同轴地围绕随动元件26,该随动元件可平移地安排在第二衬套27的孔洞中并且穿过第二衬套27。因此,肩部37与第二衬套27相互作用,以防止随动元件26滑出第二衬套27并因此滑出随动装置壳体23。此外,入口孔口30具有比出口孔口31更小的流动横截面。这可以有利地影响通过第四流体导管29穿过随动元件26的先导流体流。

容易理解的是,用于组装所描述的软节流阀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安装随动装置6的步骤,该随动装置被安排用于对先导流体流进行节流)通过具有将手动打开装置7安装到随动装置6的步骤而得到改进,手动打开装置7被适配用于手动地打开位于软节流阀体2中的主阀。因此,可以容易地将随动装置6和手动打开装置7带入堆叠构造,并且作为公共的子组件安装到顶盖5上。

如以上详细描述的,这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软节流阀体2的顶盖5,该顶盖5包括一个或多个流体导管,用于将用于设定位于软节流阀体2中的主阀的打开程度的先导流体流传递到软节流阀体2,该顶盖5包括被安排用于对先导流体流进行节流的随动装置6,该随动装置6被安排用于根据主阀的打开程度来对先导流体流进行节流,该顶盖进一步包括用于手动地打开主阀的手动打开装置,和/或该顶盖5进一步被适配用于防止主阀分为少于两个打开步骤逐步打开。对于包括入口3和出口4以及主阀的软节流阀1也是如此,该主阀具有位于所述入口3与所述出口4之间的阀座,其中,软节流阀1被安排用于以使得压力冲击减小的方式对主阀进行节流,加上必要的变通。这样,残留流体可以在流体膨胀之前容易地从软节流阀体2排出,并且可能损坏软节流阀1。此外,防止了在一个步骤中打开主阀,因此确保了两步或更多步打开,因为这些先导阀以串联方式被安排在先导流体流动路径中,从而仅允许主阀在两个或更多个打开步骤中打开。因此,减小了压力冲击并且防止了损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