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实现杆轴之间的不同间距的摩擦应用的新铰链机制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45241发布日期:2018-11-14 04:01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与蛤壳式电子设备一起使用的铰链系统。

背景技术

蛤壳式电子设备外壳典型地包括第一设备外壳和第二设备外壳,该第一设备外壳和第二设备外壳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铰链来可枢转地耦合并且被配置成使得设备可以以与书籍或杂志极其类似的方式来打开和闭合。传统上,铰链允许第一设备外壳旋转通过相对于第二设备外壳测量的弧度。不管第一设备外壳相对于第二设备外壳定位的角度如何,铰链维持设备外壳之间的固定间隔。实际上,设备设计者经常利用存在于设备外壳之间的间隙以及沿靠近铰链的设备外壳的边缘的定位通风特征(狭槽等)。

附图说明

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各个实施例的特征及优点将随着以下详细描述的进行以及在参考附图的基础上变得显而易见,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其中:

图1是根据本文所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示例铰链的正视图,该示例铰链包括第一杆轴(shaft)和第二杆轴,第一杆轴包括第一可变直径设备而第二杆轴包括第二可变直径设备,并且其中第一可变直径设备和第二可变直径设备通过链接元件而被耦合;

图2a是根据本文所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性铰链和示例性蛤壳式设备的正视图,该正视图描绘了当蛤壳式设备处于闭合(即,定位在0°弧度处)状态时截锥形构件和可变直径设备的位置;

图2b是根据本文所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性铰链和示例性蛤壳式设备的正视图,该正视图描绘了当蛤壳式设备处于部分打开(即,定位在45°弧度处)状态时截锥形构件和可变直径设备的位置;

图2c是根据本文所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性铰链和示例性蛤壳式设备的正视图,该正视图描绘了当蛤壳式设备处于打开(即,定位在180°弧度处)状态时截锥形构件和可变直径设备的位置;

图3a是根据本文所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设置在第一位置的示例性铰链的透视图,其中可变直径设备的直径被最小化,可变直径设备的间隔距离被最大化,并且第一杆轴和第二杆轴之间的第一距离被最大化;

图3b是根据本文所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设置在第二位置的示例性铰链的透视图,其中可变直径设备的直径被最大化,可变直径设备的间隔距离被最小化,并且第一杆轴和第二杆轴之间的第一距离被最小化;

图4是根据本文所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呈被分成第一滑轮部分和第二滑轮部分的滑轮形式的示例性可变直径设备的正视图;

图5是根据本文所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包括通过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可枢转地耦合至第二电子设备外壳的第一电子设备外壳的示例性蛤壳式设备的透视图;以及

图6是根据本文所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使用至少一个蛤壳式设备铰链将第一设备外壳可操作地耦合至第二设备外壳的示例性方法的高层级逻辑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所描述的系统和方法提供了一种铰链机构,该铰链机构能够改变用于提供蛤壳式电子设备外壳的电子设备外壳之间的空气间隙。本文所描述的系统和方法包括铰链,该铰链具有带有第一旋转轴线(axis)的第一杆轴和带有第二旋转轴线的第二杆轴。当蛤壳式电子设备处于闭合位置时,第一杆轴旋转轴线和第二杆轴旋转轴线相隔第一距离(d1)。随着蛤壳式电子设备被打开,第一杆轴旋转轴线和第二杆轴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被减小至第二距离(d2)。取决于蛤壳式电子设备,铰链可被配置成以第一设备外壳和第二设备外壳之间的任何期望角度(90°、135°、180°等)来提供第一杆轴旋转轴线和第二杆轴旋转轴线之间的第二距离。

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提供了铰链,该铰链包括耦合至第一设备外壳的第一杆轴和耦合至第二设备外壳的第二杆轴。每个杆轴包括可变直径设备,该可变直径设备随着蛤壳式电子设备被打开而在直径上进行改变或增大。非弹性链接元件将第一杆轴上的可变直径设备连接到第二杆轴上的可变直径设备,以使得随着可变直径设备直径的增大,链接元件施加一压缩力,该压缩力将第一杆轴“拉”向第二杆轴,从而将杆轴之间的距离从第一距离减小至较小的第二距离。可变直径设备改变直径的速率决定第一设备外壳和第二设备外壳之间达成第二距离的角度。

传统铰链允许大约0.8毫米(mm)(对于诸如智能电话之类的小型蛤壳式设备而言)至1.5mm(对于诸如膝上型设备和可转换设备之类的较大设备而言)的空气间隙。更积极的形状因子和双显示器设计的趋势偏爱减小外壳之间的空气间隙,以提供显示器之间的连续性。

提供了蛤壳式铰链。蛤壳式铰链可包括第一可变直径构件,该第一可变直径构件绕具有第一旋转轴线的第一杆轴同心地设置;第二可变直径构件,该第二可变直径构件绕具有第二旋转轴线的第二杆轴同心地设置,第二旋转轴线平行于第一旋转轴线;固定长度构件,该固定长度构件绕第一可变直径构件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可滑动地设置,并绕第二可变直径构件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可滑动地设置;其中,响应于第一杆轴在第一方向上旋转通过第一弧度,第一可变直径构件的直径增大,从而减小第一杆轴和第二杆轴之间的距离;并且其中,响应于第一杆轴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旋转通过第一弧度,第一可变直径构件的直径减小,从而增大第一杆轴和第二杆轴之间的距离。

提供了蛤壳式设备。该蛤壳式设备可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第一杆轴,具有物理地耦合至第一外壳的第一旋转轴线;第二杆轴,具有物理地耦合至第二外壳的第二旋转轴线,第二旋转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至少一个蛤壳式铰链,包括:第一可变直径构件,该第一可变直径构件绕第一杆轴同心地设置;第二可变直径构件,该第二可变直径构件绕第二杆轴同心地设置;固定长度构件,该固定长度构件绕第一可变直径构件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可滑动地设置,并绕第二可变直径构件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可滑动地设置;其中,响应于第一杆轴在第一方向上旋转通过第一弧度,第一可变直径构件的直径增大,从而将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之间的距离减小至第一距离;并且其中,响应于第一杆轴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旋转通过第一弧度,第一可变直径构件的直径减小,从而将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之间的距离增大至大于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

提供了一种形成蛤壳式设备的方法。该方法可包括:将第一外壳可操作地耦合第一杆轴,该第一杆轴可旋转地耦合至至少一个蛤壳式铰链;将第二外壳可操作地耦合至第二杆轴,该第二杆轴可旋转地耦合至至少一个蛤壳式铰链;其中第一杆轴具有第一旋转轴线;其中第二杆轴具有第二旋转轴线,第二旋转轴线平行于第一旋转轴线;其中至少一个蛤壳式铰链包括:第一可变直径构件,该第一可变直径构件绕第一杆轴同心地设置;第二可变直径构件,该第二可变直径构件绕第二杆轴同心地设置;固定长度构件,该固定长度构件绕第一可变直径构件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可滑动地设置,并绕第二可变直径构件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可滑动地设置;其中,响应于第一杆轴在第一方向上旋转通过第一弧度,第一可变直径构件的直径增大,从而将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之间的距离减小至第一距离;并且其中,响应于第一杆轴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旋转通过第一弧度,第一可变直径构件的直径减小,从而将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之间的距离增大至大于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部”,“底部”,“最低”和“最高”在与一个或多个元件关联使用时旨在表达相对而非绝对的物理配置。因此,当设备被倒置时,设备中被描述为“最上面的元件”或“顶部元件”的元件可以替代地形成设备中的“最下面的元件”或“底部元件”。类似地,当设备被倒置时,设备中被描述为“最下面的元件”或“底部元件”的元件可以替代地形成设备中的“最上面的元件”或“顶部元件”。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逻辑相关联”在就多个对象、系统或元件来使用时旨在传达对象、系统或元件之间的关系的存在,使得对一个对象、系统或元素的访问暴露与被访问的对象、系统或元件具有“逻辑关联”或具有对被访问的对象、系统或元件的“逻辑关联”的剩余对象、系统或元件。在关系数据库之间存在示例“逻辑关联”,其中对第一数据库中的元素的访问可以提供来自一个或多个附加数据库中的一个或多个元素的信息和/或数据,每个附加数据库具有与被访问元素的标识关系。在另一示例中,如果“a”与“b”逻辑关联,则访问“a”将暴露或以其他方式从“b”中汲取信息和/或数据,反之亦然。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和其他类似序数旨在区分多个相似或相同的对象,而非旨在表示对象的特定或绝对顺序。因此,“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可以以任何顺序呈现——包括第二对象在空间或时间上在第一对象之前出现或者在空间或时间上先于第一对象出现的顺序。应该认为此类配置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请注意,在以下讨论中,特定组件是使用字母数字项标志符来指定的。例如,第一杆轴可被指定为110a而第二杆轴可被指定为110b。出于易于讨论和简洁起见,在描述为两个项所共有的特征时,字母数字标志符被省略。因此,当使用此类通用(即,非字母数字)标志符时,所描述的特征应该被理解为适用于共享公共数字标志符的所有项,因此关于“杆轴110”描述的特征将适用于所有杆轴110a-110n。另一方面,关于“杆轴110a”描述的特征将特定地适用于杆轴110a而不适用于杆轴110b-110n。

图1是根据本文所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示例铰链100的正视图,该示例铰链100包括第一杆轴110a和第二杆轴110b,第一杆轴110a包括第一可变直径设备120a而第二杆轴110b包括第二可变直径设备120b,并且其中第一可变直径设备120a和第二可变直径设备120b通过链接元件130而被耦合。如图1所描绘的,第一可变直径设备120a包括两件式可变直径滑轮,该两件式可变直径滑轮包括第一滑轮部分122a和第二滑轮部分124a,第一滑轮部分122a可沿第一杆轴110a位移滑动而第二滑轮部分124a处于第一杆轴110a上的固定位置。类似地,第二可变直径设备120b包括两件式可变直径滑轮,该两件式可变直径滑轮包括第一滑轮部分122b和第二滑轮部分124b,第一滑轮部分122b可沿第二杆轴110b位移滑动而第二滑轮部分124b处于第二杆轴110b上的固定位置。第一杆轴110a绕第一旋转轴线111a旋转而第二杆轴110b可绕第二旋转轴线111b旋转。铰链100可被部分地或完全地设置于铰链壳内,第一杆轴110a和第二杆轴110b穿过该铰链壳而伸出。在实施例中,第一杆轴110a可被耦合至第一设备外壳(在图1中不可见)而第二杆轴110b可被耦合至第二设备外壳(同样在图1中不可见)。

在实施例中,第一杆轴110a可包括各个节段,每个节段具有相同或不同的直径。如图1所描绘的,第一杆轴110a可包括通过具有渐变直径的锥形节段114a耦合的较大直径节段112a和较小直径节段116a,该渐变直径从较大直径节段112a的直径平滑过渡至较小直径节段116a的直径。类似地,第二杆轴110b可包括各个节段,每个节段具有相同或不同的直径。如图1所描绘的,第二杆轴110b可包括通过具有渐变直径的锥形节段114b耦合的较大直径节段112b和较小直径节段116b,该渐变直径从较大直径节段112b的直径平滑过渡至较小直径节段116b的直径。当蛤壳式电子设备处于闭合位置时,第一杆轴110a和第二杆轴110b相隔距离115。当蛤壳式电子设备处于闭合位置时,距离115处于最大值,而当蛤壳式电子设备处于打开位置时——当耦合至第一杆轴110a的第一设备外壳绕第一旋转轴线111a旋转通过一弧度至相对于耦合至第二杆轴110b的第二设备外壳测量的限定角度(90°、135°、180°等)时,距离115处于最小值。

截锥形构件140被设置于第一杆轴110a和第二杆轴110b之间。截锥形构件140可随着第一杆轴110a旋转沿纵向轴线141平移。在一些实现中,一个或多个器具可被设置在第一杆轴110a之中、之上或周围,和/或一个或多个器具可被设置在第二杆轴110b之中、之上或周围,以便随着第一杆轴110a绕第一旋转轴线111a旋转和/或第二杆轴110b绕第二旋转轴线111b旋转而将力施加到截锥形构件140。虽然在图1中不可见,但此类器具可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多个结构,诸如设置在第一杆轴110a、第二杆轴110b或者第一杆轴110a和第二杆轴110b两者的周边或周围的至少一部分之中、之上或周围的一个或多个斜坡、楔形物或螺旋形螺旋。在一些实现中,此类器具可包括与第一杆轴110a、第二杆轴110b或者第一杆轴110a和第二杆轴110b两者一体模制的一个或多个凸轮、凸角或类似设备。在又其他实现中,此类器具可包括但不限于能够向截锥形构件140提供力的一个或多个偏置构件(螺旋弹簧,板簧等)。

在操作中,随着蛤壳式设备被打开,由系统使用者施加在耦合至第一杆轴110a的第一外壳上的旋转力导致第一杆轴110a绕第一旋转轴线111a在第一方向上旋转。随着蛤壳式设备打开的第一杆轴110a的旋转在截锥形构件140上施加力,该力迫使第一杆轴110a上的可滑动可位移第一滑轮部分122a和第二杆轴110b上的可滑动可位移第一滑轮部分122b朝固定第一滑轮部分124a以及朝固定第一滑轮部分124b移动。随着第一半滑轮122接近第二半滑轮124,可变直径设备(即,图1所描绘的滑轮)120的直径增大。由于链接元件130不伸展,因此随着可变直径设备120的直径增大,链接元件130在杆轴110上施加压缩力,从而减小杆轴110之间的距离。

在操作中,随着蛤壳式设备闭合,施加在第一杆轴110a上的旋转力使第一杆轴110a绕第一旋转轴线111a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旋转。随着蛤壳式设备闭合的第一杆轴110a的旋转释放截锥形构件140上的力,从而允许第一杆轴110a上的可滑动可位移第一滑轮部分122a和第二杆轴110b上的可滑动可位移第一滑轮部分122b远离固定第一滑轮部分124a以及远离固定第一滑轮部分124b移动。随着第一半滑轮122从第二半滑轮124分开,可变直径设备(即,图1所描绘的滑轮)120的直径减小。由于链接元件130不伸展,因此随着可变直径设备120的直径减小,由链接元件130施加在杆轴110上的压缩力减小,从而还原杆轴110以分离并增大杆轴110之间的距离。在实施例中,可变直径设备120与链接元件130之间的摩擦确决定打开和闭合蛤壳式设备所需的扭矩。

第一杆轴110a和第二杆轴110b(统称为“杆轴110”)可通过使用诸如以下各项的一种或多种材料来制造:一种或多种金属、金属合金、塑料、碳纤维或类似物。在一些实现中,第一杆轴110a可以可操作地耦合至第一外壳而第二杆轴110b可以可操作地耦合至第二外壳。在实施例中,第一外壳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子设备,诸如一个或多个系统输入设备(键盘、指针、触摸屏、扫描仪等)和/或一个或多个系统输出设备(显示器、触摸屏、触觉输出等)。在实施例中,第二外壳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子设备,诸如一个或多个系统输入设备(键盘、指针、触摸屏、扫描仪等)和/或一个或多个系统输出设备(显示器、触摸屏、触觉输出等)。第一杆轴110a绕第一旋转轴线111a旋转而第二杆轴110b绕第二旋转轴线111b旋转。在实施例中,第一旋转轴线111a平行于第二旋转轴线111b。第一旋转轴线111a与第二旋转轴线111b之间的距离115随着可变直径设备120的直径而变化。随着可变直径设备120的直径增大,第一旋转轴线111a与第二旋转轴线111b之间的距离115减小。随着可变直径设备120的直径减小,第一旋转轴线111a与第二旋转轴线111b之间的距离115增大。

杆轴110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直径。杆轴110可具有单个(即,连续的或不变的)直径或可变直径,诸如图1所描绘的那样。在实施例中,第一杆轴110a和第二杆轴110b可分别包括相对较大的大杆轴直径部分112a、112b(统称为“大杆轴直径部分112”)。第一杆轴110a的大杆轴直径部分112a可以可操作地耦合至第一外壳。第二杆轴110b的大杆轴直径部分112b可以可操作地耦合至第二外壳。在实施例中,第一杆轴110a和第二杆轴110b可分别包括相对较小的小杆轴直径部分116a、116b(统称为“小杆轴直径部分116”)。第一杆轴110a的小杆轴直径部分116a可被全部或部分地设置在围绕铰链100设置的外壳中。第二杆轴110b的小杆轴直径部分116b可被全部或部分地设置在围绕铰链100设置的外壳中。锥形杆轴节段114a可接合第一杆轴110a的大直径杆轴部分112a和小直径杆轴部分116a。类似地,锥形杆轴节段114b可接合第二杆轴110b的大直径杆轴部分112b和小直径杆轴部分116b。

在实施例中,第一器具118a可被设置在第一杆轴110a之中、之上或周围。在一些实现中,第一器具118a可导致截锥形构件140沿轴线141的位移。在实施例中,第一杆轴110a在第一方向上的旋转可在截锥形构件140上施加足以使得截锥形构件140沿轴线141朝向第一滑轮部分122a行进的力。在实施例中,第一杆轴110a在第二方向上的旋转可从截锥形构件140释放力,从而允许截锥形构件沿轴线141远离第一滑轮部分122a行进。。第一器具118a可包括能够随着第一杆轴110a在第一方向上旋转而在截锥形构件140上施加力的一个或多个螺旋、一个或多个突出或类似结构。在实施例中,第一器具118a可被铸造、加工或以其他方式与第一杆轴110a一体地形成。例如,第一器具118a可包括能够随着第一杆轴110a在第一方向上旋转而在截锥形构件140上施加力的凸轮、凸角或类似结构。在实施例中,当第一杆轴110a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旋转时,第一器具118a可释放施加到截锥形构件140的力。

在实施例中,第二器具118b可被设置在第二杆轴110b之中、之上或周围。在一些实现中,第二器具118b可导致截锥形构件140沿轴线141的位移。在实施例中,第二杆轴110b在第一方向上的旋转可在截锥形构件140上施加足以使得截锥形构件140沿轴线141朝向第一滑轮部分122b行进的力。在实施例中,第二杆轴110b在第二方向上的旋转可从截锥形构件140释放力,从而允许截锥形构件沿轴线141远离第一滑轮部分122b行进。第二器具118b可包括能够随着第二杆轴110b在第一方向上旋转而在截锥形构件140上施加力的一个或多个螺旋、一个或多个突出或类似结构。在实施例中,第二器具118b可被铸造、加工或以其他方式与第二杆轴110b一体地形成。例如,第二器具118b可包括能够随着第二杆轴110b在第一方向上旋转而在截锥形构件140上施加力的凸轮、凸角或类似结构。在实施例中,当第二杆轴110b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旋转时,第二器具118b可释放施加到截锥形构件140的力。

第一器具118a可被定位在第一杆轴110a上的第一位置处,而第二器具118b可以被定位在第二杆轴110b上的第二位置处。在实施例中,第一器具118a可位于第一杆轴110a上处于与第二杆轴110b上的第二位置相同的位置处的第一位置处。在此类实施例中,第一器具118a和第二器具118b中的任一个或两者可使截锥形构件140沿轴线141位移。例如,旋转第一外壳(即,第一杆轴110a)通过90°弧度或者旋转第二外壳(即,第二杆轴110b)通过90°弧度导致截锥形构件140沿轴线141的相同位移。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器具118a可位于第一杆轴110a上的第一位置处,该第一位置处于第一杆轴110a上与第二杆轴110b上的第二位置在物理上不同的位置处。在此类实施例中,随着第一外壳被旋转通过弧度的一部分(例如,随着第一外壳/第一杆轴110a被从0°旋转到90°),第一器具118a可使截锥形构件140沿轴线141位移,并且随着第二外壳被旋转通过弧度的剩余部分时(例如,随着第二外壳/第二杆轴110a被从0°旋转到90°以在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形成180°弧度时),第二器具118b可使截锥形构件140沿轴线141位移。

第一可变直径设备120a和第二可变直径设备120b(统称为“可变直径设备120”)可包括能够提供链接元件130在其上穿过的可变直径的任何数量的系统和/或装置和/或其组合。在实施例中,其上安装有可变直径设备120的杆轴110的旋转导致可变直径设备120的直径的变化。例如,杆轴110在第一方向上的旋转可导致可变直径设备120的直径增大,而杆轴110在第二方向上的旋转可导致可变直径设备120的直径减小。如图1所描绘的,可变直径设备120可包括具有第一滑轮部分122和第二滑轮部分124的两件式滑轮组装件,第一滑轮部分122沿杆轴110同轴地且纵向地位移,而第二滑轮部分124被安装到杆轴110的固定位置处。在实施例中,可变直径设备120可包括随着杆轴110被旋转并被设置在杆轴110之中、之上或周围而具有可变半径的凸轮、凸角或类似偏心特征。在实施例中,可变直径设备120可相对于杆轴110的表面而被固定(即,非旋转)。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变直径设备120可相对于杆轴110的表面而可旋转。

如图1所描绘的,可变直径设备120可包括被分成第一滑轮部分122和第二滑轮部分124的滑轮。如图1所描绘的,第一滑轮部分122可包括倾斜或锥形凹槽面126。类似地,第二滑轮部分124可包括倾斜或锥形凹槽面128。随着第一滑轮部分122和第二滑轮部分124被相合在一起时,链接元件130“爬上”凹槽126和凹槽128的锥形面,由此有效地增大杆轴110中链接元件130在其上穿过的部分的直径。从非弹性材料制造链接元件130时,随着链接元件130“爬上”凹槽126和凹槽128的锥形面,第一杆轴110a与第二杆轴110b之间的距离115减小。相反地,随着链接元件从凹槽126和凹槽128的锥形面“降下”时,第一杆轴110a与第二杆轴110b之间的距离115增大。

第一滑轮部分122和第二滑轮部分124可以通过使用任何材料或材料组合来形成或制造。在实施例中,可以使用一种或多种自润滑材料来制造可位移第一滑轮部分122,以使得第一滑轮部分122是沿杆轴110的表面可容易位移的。在实施例中,第一滑轮部分122和第二滑轮部分124中的任一个或两者上的凹槽面可包括用于提供限定的摩擦系数的粗糙度、表面处理和/或涂层。在实施例中,第一滑轮部分122和第二滑轮部分124中的凹槽面的摩擦系数可被选择成向经由设备外壳旋转杆轴110的系统用户提供期望的“阻力”。在实施例中,第一滑轮部分122和第二滑轮部分124中的凹槽面的摩擦系数可被选择成提供期望的“阻力”以将蛤壳式设备保持在期望的配置中(例如,打开至90°处,打开至135°处,打开至180°处)。

链接元件130可包括能够将第一杆轴上的第一可变直径设备120a与第二杆轴110b上的第二可变直径设备120b相链接的一个或多个系统、设备或者系统和设备的组合。在实施例中,链接元件130是能够随着第一可变直径设备120a和/或第二可变直径设备120b的直径增大而在第一杆轴110a和第二杆轴110b上施加压缩力的非弹性(即,固定长度)元件。可基于粗糙度、表面处理和/或施加到可变直径设备120的涂层使用具有期望摩擦系数的材料来制造链接元件130。在一些实施例中,链接元件130可包括围绕第一可变直径设备120a和第二可变直径设备120b而设置的金属或金属合金带。在其他实施例中,链接元件130可包括围绕第一可变直径设备120a和第二可变直径设备120b而设置的非金属带(例如,碳纤维)。在实施例中,链接元件130的边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唇、脊、凸起边缘、增强件或其他表面特征,用以便于链接元件130滑上第一滑轮部分122和第二滑轮部分124中的凹槽的锥形面。

截锥形构件140被至少部分地设置于第一杆轴110a和第二杆轴110b之间。在实施例中,截锥形构件140可包括具有第一杆轴110a和/或第二杆轴110b穿过的孔的构件——在此类实施例中,截锥形构件140可部分地或完全地绕第一杆轴110a和/或第二杆轴110b中的任一个或两者伸展。在实施例中,设置在第一杆轴110a与第二杆轴110b之间的截锥形构件的部分可具有包括与相邻杆轴110的锥形节段114互补的锥形的表面。在实施例中,可以使用以下各项的一种或多种自润滑材料来制造截锥形构件140:诸如酚醛树脂、尼龙、缩醛树脂聚四氟乙烯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在一些实现中,截锥形构件140可包括一种或多种金属或金属合金。在一些实现中,截锥形构件140可被制造为包括第一滑轮部分122的单体式(即,单个)组装件。

在实施例中,第一器具118a和/或第二器具118b提供对抗截锥形构件140的力,该力朝可变直径设备120驱动截锥形构件140。随着截锥形构件140接触可变直径设备120时,可变直径设备120的直径增大。随着直径可变设备120的直径增大,链接元件130生成减小第一杆轴110a与第二杆轴110b之间的距离115的压缩力。

图2a是根据本文所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性铰链100和示例性蛤壳式设备200a的正视图,该正视图描绘了当蛤壳式设备200a处于闭合(即,定位在0°弧度处)状态时截锥形构件140和可变直径设备120的位置。图2b是根据本文所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性铰链100和示例性蛤壳式设备200b的正视图,该正视图描绘了当蛤壳式设备200b处于部分打开(即,定位在45°弧度处)状态时截锥形构件140和可变直径设备120的位置。图2c是根据本文所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性铰链100和示例性蛤壳式设备200c的正视图,该正视图描绘了当蛤壳式设备200c处于打开(即,定位在180°弧度处)状态时截锥形构件140和可变直径设备120的位置。

如图2a所描绘的,蛤壳式设备200a包括通过两个铰链100a和100b(统称为“铰链100”)可枢转地耦合至第二外壳210b的第一外壳210a。在铰链100a和100b的每一个内,可变直径设备120包括被分成第一滑轮部分122和第二滑轮部分124的滑轮。截锥形构件140处于以第一距离115a隔开第一杆轴110a和第二杆轴110b的位置处。在实施例中,第一距离115a可以是:约2厘米(cm)或更小;约1.5cm或更小;约1cm或更少;约0.75cm或更小;约0.5cm或更小;约0.25cm或更小;约0.1cm或更小;约0.05cm或更小;或约0.01cm或更小。第一距离115a是第一杆轴110a与第二杆轴110b之间的最大间隔距离。当蛤壳式设备200a处于闭合位置时,第一滑轮部分122和第二滑轮部分124相隔第一间隔220a。第一间隔220a是第一滑轮部分122和第二滑轮部分124的最大间隔距离

如图2b所描绘的,第一外壳210a已旋转通过相对于第二外壳210b而测量的45°弧度。如图2b所描绘的,第一外壳210a已绕第一杆轴110a的第一旋转轴线111a旋转通过45°弧度。由于绕第一旋转轴线111a的旋转,截锥形构件140已使第一滑轮部分122位移到铰链100a和100b中的每一个铰链内的中间位置,从而增大第一可变直径设备120a和第二可变直径设备120b的直径。第一可变直径设备120a和第二可变直径设备120b的直径的增大导致链接元件130在第一杆轴110a和第二杆轴110b上施加压缩力,从而将杆轴110之间的距离115b减小至小于第一距离115a的中间值。当蛤壳式设备200b被定位于图2b所描绘的部分打开配置中时,第一滑轮部分122和第二滑轮部分124相隔小于第一间隔距离220a的中间间隔距离220b。

如图2c所描绘的,第一外壳210a已旋转通过相对于第二外壳210b而测量的180°弧度。由于第一杆轴110a绕第一旋转轴线111a的旋转和/或第二杆轴110b绕第二旋转轴线111b的旋转,截锥形构件140已使第一滑轮部分122位移到铰链100a和100b中的每一个铰链内的最终位置,从而将第一可变直径设备120a和第二可变直径设备120b的直径增大至最大值。第一可变直径设备120a和第二可变直径设备120b的直径的增大导致链接元件130在第一杆轴110a和第二杆轴110b上施加附加压缩力,从而进一步将杆轴110之间的距离115c减小至小于第一距离115a和中间距离115b的第二距离115c。在实施例中,第二距离115c可以是:约1厘米(cm)或更小;约0.75cm或更小;约0.50cm或更少;约0.25cm或更小;约0.20cm或更小;约0.10cm或更小;约0.05cm或更小;约0.025cm或更小;或约0.01cm或更小。当蛤壳式设备200c被定位于图2c所描绘的打开配置中时,第一滑轮部分122和第二滑轮部分124相隔小于第一间隔距离220a和中间间隔距离220b的第二间隔距离220c。

图3a是根据本文所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设置在第一位置的示例性铰链100的透视图,其中可变直径设备120a的直径被最小化,可变直径设备120a的间隔距离220a被最大化,并且第一杆轴110a和第二杆轴110b之间的第一距离115a被最大化。图3b是根据本文所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设置在第二位置的示例性铰链100的透视图,其中可变直径设备120a的直径被最大化,可变直径设备120a的间隔距离220b被最小化,并且第一杆轴110a和第二杆轴110b之间的第二距离115b被最小化。

如图3a所描绘的,可变直径设备120可包括被分成第一滑轮部分122和第二滑轮部分124的滑轮。在实施例中,截锥形构件140可被设置在沿轴线141的第一位置310处。在第一位置310处,截锥形构件140可在第一滑轮部分122上施加很小的力或甚至不施加力。通过在第一滑轮部分122上施加很小的力或者不施加力,在第一滑轮部分122和第二滑轮部分124之间出现第一间隔距离220a。在实施例中,第一间隔距离220a可表示第一滑轮部分122与第二滑轮部分124之间的最大间隔距离。在实施例中,在第一滑轮部分122与第二滑轮部分124之间的最大间隔距离220a处,第一杆轴110a和第二杆轴110b相隔第一距离115a。在此类实施例中,第一距离115a可表示第一杆轴110a与第二杆轴110b之间的最大间隔距离。

如图3b所描绘的,截锥形构件140可被设置在沿轴线141的第二位置320处。在第二位置320处,截锥形构件140可在第一滑轮部分122上施加足够的力以朝第二滑轮部分124驱动第一滑轮部分122。在一些实现中,当截锥形构件140被定位于第二位置320处时施加在第一滑轮部分122上的力足以迫使第一滑轮部分122与第二滑轮部分124接触。当第一滑轮部分122接触第二滑轮部分124时,第一滑轮部分122和第二滑轮部分124隔开第二间隔距离220b。在实施例中,第二间隔距离220b表示第一滑轮部分122与第二滑轮部分124之间的最小间隔距离。在实施例中,在第一滑轮部分122与第二滑轮部分124之间的最小间隔距离220b处,第一杆轴110a和第二杆轴110b相隔第二距离115b。在此类实施例中,第一距离115b可表示第一杆轴110a与第二杆轴110b之间的最小间隔距离。

图4是根据本文所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呈被分成第一滑轮部分122和第二滑轮部分124的滑轮形式的示例性可变直径设备120的正视图。如图4所描绘的,截锥形构件140处于沿轴线141的第一位置310。由于截锥形构件140在第一滑轮部分122上施加很小的力或不施加力,因此滑轮部分相隔第一间隔距离220a。图4中可见的是第一滑轮部分122的锥形凹槽表面126和第二滑轮部分124的锥形凹槽表面128。

图5是根据本文所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包括通过第一铰链100a和第二铰链100b可枢转地耦合至第二电子设备外壳210b的第一电子设备外壳210a的示例性蛤壳式设备的透视图。在实施例中,诸如图5所描绘的,第一外壳210a可包括第一显示设备,诸如液晶显示器、有机液晶显示器、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或类似物。类似地,第二壳体210b可包括第二显示设备,诸如液晶显示器、有机液晶显示器、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或类似物。在实施例中,当第一外壳210a被设置在相对于第二外壳210b测量的大约180°角度处时,铰链100a和100b使第一外壳210a与第二外壳210b之间的距离最小化。通过最小化显示设备之间的距离,在使用双监视器设置时,系统用户被有利地提供了更具吸引力且无缝的体验。

图6是根据本文所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使用至少一个蛤壳式设备铰链100将第一设备外壳210a可操作地耦合至第二设备外壳210b的示例性方法600的高层级逻辑流程图。方法600始于602。

在604处,将第一设备外壳210a可操作地耦合至从铰链100延伸的第一杆轴110a。

在606处,将第二设备外壳210b可操作地耦合至从铰链100延伸的第二杆轴110b。当蛤壳式设备处于闭合状态(即,第一设备外壳210a处于相对于第二设备外壳210b而测量的0°角度处)时,截锥形构件140被设置在沿轴线141的第一位置310处。当被定位于第一位置310处时,截锥形构件140在第一滑轮部分122上施加很小的力或不施加力,从而允许第一滑轮部分122与第二滑轮部分124之间的第一间隔距离220a。当第一滑轮部分122和第二滑轮部分124相隔第一间隔距离220a时,可变直径设备120(即,滑轮)的直径被最小化并且第一杆轴110a的旋转轴线与第二杆轴110b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被最大化。通过最大化第一杆轴110a的旋转轴线与第二杆轴110b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在设备外壳之间存在足够的间隙,以允许第一设备外壳210a被置于闭合状态,接近第二设备外壳210b。

当蛤壳式设备处于完全打开状态(即,第一设备外壳210a处于相对于第二设备外壳210b测量的诸如90°、135°或180°之类的限定角度处)时,截锥形构件140被设置在沿轴线141的第二位置320处。当被定位于第二位置320处时,截锥形构件140在第一滑轮部分122上施加的力足以朝第二滑轮部分124驱动第一滑轮部分122,由此允许第一滑轮部分122与第二滑轮部分124之间的第二间隔距离220b。第二间隔距离220b小于第一间隔距离220a。当第一滑轮部分122和第二滑轮部分124相隔第二间隔距离220b时,可变直径设备120(即,滑轮)的直径被最大化并且第一杆轴110a的旋转轴线111a与第二杆轴110b的旋转轴线111b之间的距离被最小化。通过最小化第一杆轴110a的旋转轴线111a与第二杆轴110b的旋转轴线111b之间的距离,第一设备外壳110a的边缘可被设置在第二设备外壳110b的边缘附近。当使用蛤壳式设备时,特别是在设备外壳210中的每一个包括被用作多设备显示器的显示设备时通过消除第一设备外壳210a与第二设备外壳210b之间的“空气间隙”,将设备外壳110a和110b定位成互相接近有利地改善了用户体验。

尽管图6例示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各种操作,但是将理解,对于其他实施例,并不需要图6所描绘的全部操作。实际上,在本文中完全构想了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中,图6中所描绘的操作和/或本文中所描述的其他操作可以未在附图中的任一附图中明确示出的方式组合,但是仍完全符合本公开。由此,针对在一个附图中未确切地示出的特征和/或操作的权利要求被视为在本公开的范围和内容内。

如在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由术语“和/或”连接的项目列表可意味着所列出的项目的任何组合。例如,短语“a、b和/或c”可以意味着a;b;c;a和b;a和c;b和c;或a、b和c。如在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由术语“至少一个”连接的项目列表可以意味着所列出的项目的任何组合。例如,短语“a、b或c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意味着a;b;c;a和b;a和c;b和c;或a、b和c。

如本文的任何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系统”或“模块”可指代例如被配置成执行任何前述操作的软件、固件和/或电路。软件可体现为被记录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软件包、代码、指令、指令集和/或数据。固件可以实现如硬编码(例如,非易失性)在存储器设备中的代码、指令或指令集和/或数据。如本文的任何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电路”可例如单独或以任何组合地包括硬接线电路、可编程电路(诸如包括一个或多个单独的指令处理核的计算机处理器)、状态机电路和/或储存由可编程电路执行的指令的固件或者未来计算范例,包括例如大规模并行、模拟或量子计算、加速器的硬件实施例,诸如神经网络处理器和以上的非硅实现。这些电路可共同地或单独地体现为形成较大系统的一部分的电路,例如集成电路(ic)、片上系统(soc)、台式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服务器、智能电话等等。

可在包括一种或多种存储介质(例如,非暂态存储介质)的系统中实现本文中描述的操作中的任一操作,该一种或多种存储介质具有单独或组合地存储于其中的指令,所述指令在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执行这些方法。这里,处理器可包括例如服务器cpu、移动设备cpu和/或其他可编程电路。而且,在此描述的操作旨在可跨多个物理设备分布,诸如处于多于一个不同物理位置的处理结构。存储介质可包括任何类型的有形介质,例如包括硬盘、软盘、光盘、紧致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可重写紧致盘(cd-rw)、磁光盘在内的任何类型的盘、诸如只读存储器(rom)之类的半导体器件、诸如动态和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之类的ra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闪存、固态盘(ssd)、嵌入式多媒体卡(emmc)、安全数字输入/输出(sdio)卡、磁卡或光卡或者适于储存电子指令的任何类型的介质。其他实施例可被实现为由可编程控制设备执行的软件。

因此,本公开涉及用于提供用来与蛤壳式外壳一起使用的可变间距蛤壳式铰链的系统和方法。蛤壳式铰链包括耦合至第一可变直径设备的第一杆轴和耦合至第二可变直径设备的第二杆轴。第一可变直径设备和第二可变直径设备通过使用非弹性链接元件耦合在一起。随着杆轴在第一方向上旋转,可变直径设备的直径增大。随着杆轴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旋转,可变直径设备的直径减小。随着可变直径设备的直径增大,非弹性链接元件在可变直径设备上施加压缩力,从而减小杆轴之间的距离(即,间距)。随着可变直径设备的直径减小,非弹性链接元件释放可变直径设备上的压缩力,从而增大杆轴之间的距离。

调节蛤壳式设备中铰链的间距的能力(即,如以上详细描述的调节第一杆轴与第二杆轴之间的距离的能力)表现出优于现有固定间距铰链的显著改进。使用可变间距铰链有益且有利地允许最小化或者甚至消除存在于蛤壳式设备中的外壳之间的空气间隙。当蛤壳式设备容纳旨在作为多监视器显示器合作使用的两个显示设备时,这个优点特别明显。消除多显示器系统中的显示设备外壳之间的空气间隙通过最小化由显示器外壳之间的显著空气间隙引起的分裂性效应来改善用户体验。诸如智能电话和平板计算机之类的其他蛤壳式设备也可受益于对如上所述的可调节间距铰链的使用。

以下示例涉及进一步的实施例。本公开的下面的示例可包括主题材料,诸如至少一个设备、方法、用于存储在被执行时导致机器基于方法执行动作的指令的至少一种机器可读介质、用于基于方法来执行动作的装置和/或用于提供用来与蛤壳式设备一起使用的可变间距铰链的系统。

根据示例1,提供了一种蛤壳式铰链。蛤壳式铰链可包括第一可变直径构件,该第一可变直径构件绕具有第一旋转轴线的第一杆轴同心地设置;第二可变直径构件,该第二可变直径构件绕具有第二旋转轴线的第二杆轴同心地设置,第二旋转轴线平行于第一旋转轴线;固定长度构件,该固定长度构件绕第一可变直径构件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可滑动地设置,并绕第二可变直径构件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可滑动地设置;其中,响应于第一杆轴在第一方向上旋转通过第一弧度,第一可变直径构件的直径增大,从而减小第一杆轴和第二杆轴之间的距离;并且其中,响应于第一杆轴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旋转通过第一弧度,第一可变直径构件的直径减小,从而增大第一杆轴和第二杆轴之间的距离。

示例2可包括示例1的元件,其中第一弧度包括大约0°至大约180°的弧度。

示例3可包括示例1的元件,其中响应于第二杆轴在第一方向上旋转通过第二弧度,第二可变直径构件的直径增大,从而减小第一杆轴和第二杆轴之间的距离;并且其中响应于第二杆轴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旋转通过第二弧度,第二可变直径构件的直径减小,从而增大第一杆轴和第二杆轴之间的距离。

示例4可包括示例3的元件,其中第一弧度包括大约0°至大约180°的弧度;并且其中第二弧度包括大约0°至大约180°的弧度。

示例5可包括示例3的元件,并且蛤壳式铰链可进一步包括截锥形构件,该截锥形构件设置在第一杆轴和第二杆轴之间,该截锥形构件具有第一锥形表面和横向相对的第二锥形表面,该截锥形构件沿第三轴线可位移,该第三轴线平行于第一轴线且平行于第二轴线;其中,第一锥形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靠近第一杆轴中具有与所述第一锥形表面相对应的互补锥形的部分;并且其中第二锥形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靠近第二杆轴中具有与第二锥形表面相对应的互补锥形的部分。

示例6可包括示例5的元件,并且蛤壳式铰链可进一步包括铰链外壳,该铰链外壳至少部分地绕在第一杆轴和第二杆轴来设置,该铰链外壳用于将截锥形构件保持在第一杆轴与第二杆轴之间。

示例7可包括示例5的元件,其中第一可变直径构件包括第一锥形凹槽滑轮,该第一锥形凹槽滑轮包括固定到第一杆轴的第一滑轮半部和沿第一杆轴可滑动可位移的第二滑轮半部,使得随着第一滑轮半部和第二滑轮半部增大,第一锥形凹槽滑轮的直径减小,而随着第一滑轮半部和第二滑轮半部之间的距离减小,第一锥形凹槽滑轮的直径增大;并且其中第二可变直径构件包括第二锥形凹槽滑轮,该第二锥形凹槽滑轮包括固定到第二杆轴的第一滑轮半部和沿所述第二杆轴可滑动可位移的第二滑轮半部,使得随着第一滑轮半部与第二滑轮半部之间的距离增大,第二锥形凹槽滑轮的直径减小,而随着第一滑轮半部和第二滑轮半部之间的距离减小,第二锥形凹槽滑轮的直径增大。

示例8可包括示例7的元件,其中截锥形构件刚性地耦合至第一锥形凹槽滑轮的第二滑轮半部以及第二锥形凹槽滑轮的第二滑轮半部。

示例9可包括示例7的元件,并且蛤壳式铰链可进一步包括第一器具,该第一器具被设置在第一杆轴之上或周围,该第一器具用于导致第一锥形凹槽滑轮的第二滑轮半部沿第一杆轴的可滑动位移,该第一锥形凹槽滑轮的第二滑轮半部的位移与第一杆轴旋转通过第一弧度的角度成比例;以及第二器具,该第二器具被设置在第二杆轴之上或周围,该第二器具用于导致第二锥形凹槽滑轮的所述第二滑轮半部沿第二杆轴的可滑动位移,该第二锥形凹槽滑轮的第二滑轮半部的位移与第二杆轴旋转通过第二弧度的角度成比例。

示例10可包括示例9的元件,其中第一器具包括绕第一杆轴的外周的部分形成的偏心距;并且其中第二器具包括绕第二杆轴的外周的部分形成的偏心距。

示例11可包括示例9的元件,其中第一器具包括绕第一杆轴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的螺旋突出;并且其中第二器具包括绕第二杆轴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的螺旋突出。

示例12可包括示例1的元件,其中第一杆轴物理地耦合至蛤壳式外壳的第一部分,使得随着蛤壳式外壳的第一部分旋转,第一杆轴旋转通过第一弧度;并且其中第二杆轴物理地耦合至蛤壳式外壳的第二部分,使得随着蛤壳式外壳的第二部分旋转,第二杆轴旋转通过第二弧度。

示例13可包括示例12的元件,其中蛤壳式外壳的第一部分包括第一显示设备外壳;并且其中蛤壳式外壳的第二部分包括以下中的一者:第二显示设备外壳或膝上型键盘外壳。

根据示例14,提供了一种蛤壳式设备。该蛤壳式设备可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第一杆轴,具有物理耦合至第一外壳的第一旋转轴线;第二杆轴,具有与物理耦合至第二外壳的第二旋转轴线,第二旋转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至少一个蛤壳式铰链,包括:第一可变直径构件,该第一可变直径构件绕第一杆轴同心地设置;第二可变直径构件,该第二可变直径构件绕第二杆轴同心地设置;固定长度构件,该固定长度构件绕第一可变直径构件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可滑动地设置,并绕第二可变直径构件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可滑动地设置;其中,响应于第一杆轴在第一方向上旋转通过第一弧度,第一可变直径构件的直径增大,从而将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之间的距离减小至第一距离;并且其中,响应于第一杆轴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旋转通过第一弧度,第一可变直径构件的直径减小,从而将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之间的距离增大至大于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

示例15可包括示例14的元件,其中第一弧度包括大约0°至大约180°的弧度。

示例16可包括示例14的元件,其中响应于第二杆轴在第一方向上旋转通过第二弧度,第二可变直径构件的直径增大,从而减小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的距离;并且其中响应于第二杆轴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旋转通过第二弧度,第二可变直径构件的直径减小,从而增大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的距离。

示例17可包括示例16的元件,其中第一弧度包括大约0°至大约180°的弧度;并且其中第二弧度包括大约0°至大约180°的弧度。

示例18可包括示例16的元件,并且蛤壳式设备可包括截锥形构件,该截锥形构件设置在第一杆轴和第二杆轴之间,该截锥形构件具有第一锥形表面和横向相对的第二锥形表面,该截锥形构件沿第三轴线可位移,该第三轴线平行于第一轴线且平行于第二轴线;其中,第一锥形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靠近第一杆轴中具有与所述第一锥形表面相对应的互补锥形的部分;并且其中第二锥形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靠近第二杆轴中具有与第二锥形表面相对应的互补锥形的部分。

示例19可包括示例18的元件,并且蛤壳式设备可附加地包括铰链外壳,该铰链外壳至少部分地绕在第一杆轴和第二杆轴来设置,该铰链外壳用于将截锥形构件保持在第一杆轴与第二杆轴之间。

示例20可包括示例18的元件,其中第一可变直径构件包括第一锥形凹槽滑轮,该第一锥形凹槽滑轮包括固定到第一杆轴的第一滑轮半部和沿第一杆轴可滑动可位移的第二滑轮半部,使得随着第一滑轮半部和第二滑轮半部增大,第一锥形凹槽滑轮的直径减小,而随着第一滑轮半部和第二滑轮半部之间的距离减小,第一锥形凹槽滑轮的直径增大;并且其中第二可变直径构件包括第二锥形凹槽滑轮,该第二锥形凹槽滑轮包括固定到第二杆轴的第一滑轮半部和沿所述第二杆轴可滑动可位移的第二滑轮半部,使得随着第一滑轮半部与第二滑轮半部之间的距离增大,第二锥形凹槽滑轮的直径减小,而随着第一滑轮半部和第二滑轮半部之间的距离减小,第二锥形凹槽滑轮的直径增大。

示例21可包括示例20的元件,其中截锥形构件刚性地耦合至第一锥形凹槽滑轮的第二滑轮半部以及第二锥形凹槽滑轮的第二滑轮半部。

示例22可包括示例20的元件,并且蛤壳式设备可附加地包括第一器具,该第一器具被设置在第一杆轴之上或周围,该第一器具用于导致第一锥形凹槽滑轮的第二滑轮半部沿第一杆轴的可滑动位移,该第一锥形凹槽滑轮的第二滑轮半部的位移与第一杆轴旋转通过第一弧度的角度成比例;以及第二器具,该第二器具被设置在第二杆轴之上或周围,该第二器具用于导致第二锥形凹槽滑轮的所述第二滑轮半部沿第二杆轴的可滑动位移,该第二锥形凹槽滑轮的第二滑轮半部的位移与第二杆轴旋转通过第二弧度的角度成比例。

示例23可包括示例22的元件,其中第一器具包括绕第一杆轴的外周的部分形成的偏心距;并且其中第二器具包括绕第二杆轴的外周的部分形成的偏心距。

示例24可包括示例22的元件,其中第一器具包括绕第一杆轴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的螺旋突出;并且其中第二器具包括绕第二杆轴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的螺旋突出。

示例25可包括示例14的元件,其中第一外壳包括第一显示设备外壳;并且其中第二外壳包括以下中的一者:第二显示设备外壳或膝上型键盘外壳。

根据示例26,提供了一种形成蛤壳式设备的方法。该方法可包括:将第一外壳可操作地耦合第一杆轴,该第一杆轴可旋转地耦合至至少一个蛤壳式铰链;将第二外壳可操作地耦合至第二杆轴,该第二杆轴可旋转地耦合至至少一个蛤壳式铰链;其中第一杆轴具有第一旋转轴线;其中第二杆轴具有第二旋转轴线,第二旋转轴线平行于第一旋转轴线;其中至少一个蛤壳式铰链包括:第一可变直径构件,该第一可变直径构件绕第一杆轴同心地设置;第二可变直径构件,该第二可变直径构件绕第二杆轴同心地设置;固定长度构件,该固定长度构件绕第一可变直径构件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可滑动地设置,并绕第二可变直径构件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可滑动地设置;其中,响应于第一杆轴在第一方向上旋转通过第一弧度,第一可变直径构件的直径增大,从而将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之间的距离减小至第一距离;并且其中,响应于第一杆轴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旋转通过第一弧度,第一可变直径构件的直径减小,从而将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之间的距离增大至大于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

示例27可包括示例26的元件,其中第一弧度包括大约0°至大约180°的弧度。

示例28可包括示例26的元件,其中响应于第二杆轴在第一方向上旋转通过第二弧度,第二可变直径构件的直径增大,从而减小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的距离;并且其中响应于第二杆轴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旋转通过第二弧度,第二可变直径构件的直径减小,从而增大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的距离。

示例29可包括示例28的元件,其中第一弧度包括大约0°至大约180°的弧度;并且其中第二弧度包括大约0°至大约180°的弧度。

示例30可包括示例28的元件,其中至少一个蛤壳式铰链可进一步包括:截锥形构件,该截锥形构件被设置在第一杆轴和第二杆轴之间,该截锥形构件具有第一锥形表面和横向相对的第二锥形表面,该截锥形构件沿第三轴线可位移,该第三轴线平行于第一轴线且平行于第二轴线;其中,第一锥形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靠近第一杆轴中具有与所述第一锥形表面相对应的互补锥形的部分;并且其中第二锥形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杆轴中靠近具有与第二锥形表面相对应的互补锥形的部分。

示例31可包括示例30的元件,其中至少一个蛤壳式铰链可进一步包括铰链外壳,该铰链外壳至少部分地绕在第一杆轴和第二杆轴来设置,该铰链外壳用于将截锥形构件保持在第一杆轴与第二杆轴之间。

示例32可包括示例30的元件,其中第一可变直径构件包括第一锥形凹槽滑轮,该第一锥形凹槽滑轮包括固定到第一杆轴的第一滑轮半部和沿第一杆轴可滑动可位移的第二滑轮半部,使得随着第一滑轮半部和第二滑轮半部增大,第一锥形凹槽滑轮的直径减小,而随着第一滑轮半部和第二滑轮半部之间的距离减小,第一锥形凹槽滑轮的直径增大;并且其中第二可变直径构件包括第二锥形凹槽滑轮,该第二锥形凹槽滑轮包括固定到第二杆轴的第一滑轮半部和沿所述第二杆轴可滑动可位移的第二滑轮半部,使得随着第一滑轮半部与第二滑轮半部之间的距离增大,第二锥形凹槽滑轮的直径减小,而随着第一滑轮半部和第二滑轮半部之间的距离减小,第二锥形凹槽滑轮的直径增大。

示例33可包括示例32的元件,其中截锥形构件刚性地耦合至第一锥形凹槽滑轮的第二滑轮半部以及第二锥形凹槽滑轮的第二滑轮半部。

示例34可包括示例32的元件,其中至少一个蛤壳式铰链可进一步包括第一器具,该第一器具被设置在第一杆轴之上或周围,该第一器具用于导致第一锥形凹槽滑轮的第二滑轮半部沿第一杆轴的可滑动位移,该第一锥形凹槽滑轮的第二滑轮半部的位移与第一杆轴旋转通过第一弧度的角度成比例;以及第二器具,该第二器具被设置在第二杆轴之上或周围,该第二器具用于导致第二锥形凹槽滑轮的所述第二滑轮半部沿第二杆轴的可滑动位移,该第二锥形凹槽滑轮的第二滑轮半部的位移与第二杆轴旋转通过第二弧度的角度成比例。

示例35可包括示例34的元件,其中第一器具包括绕第一杆轴的外周的部分形成的偏心距;并且其中第二器具包括绕第二杆轴的外周的部分形成的偏心距。

示例36可包括示例34的元件,其中第一器具包括绕第一杆轴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的螺旋突出;并且其中第二器具包括绕第二杆轴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的螺旋突出。

示例37可包括示例26的元件,其中第一外壳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外壳;并且其中第二外壳包括第二电子设备外壳。

已在本文中采用的术语和表达用作描述的术语而非限制的术语,并且在使用此类术语和表达时,不旨在排除所示出的和所描述的特征的任何等效方案(或其部分),并且应当认识到,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各种修改都是可能的。相应地,权利要求书旨在涵盖所有此类等效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