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速黄化机专用减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2313发布日期:2018-08-17 04:47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黄化机设备领域,本发明涉及三速黄化机专用减速机。



背景技术:

黄化机属于粘胶生产关键设备,浆粕经过浸渍、压榨、冷却后的碱纤维素在黄化机反应釜内发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在反应的不同阶段,要求黄化机的反应釜内的搅拌提供不同的功率和速度,以便整个过程能够顺利完成。而标准的电机减速机一般情况下只能提供一个速度,故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必须以牺牲产量和质量来完成整个反应过程中的动力传递。

以前的黄化机均为小型设备,减速机需要的功率较小,具体描述如下:

一台减速机同时有三个转速采用如下方式来实现:

在减速机z5轴上装有超越离合器c8,c8的内表面与z5的光轴部位配合、外表面与齿轮z4的内孔配合,在c8的两端靠轴承支撑好z5和z4,以保证z5和z4同轴。当与z5轴相连的双速电机驱动时,超越离合器c8将z4与z5脱开,从而保证z3和z1不被拖动,避免因z5轴运转带动z3、z1高速旋转造成飞车。当z1轴转动时,通过齿轮及齿轮轴将传动传至z4,此时超越离合器c8被当做逆止器使用,带动z5运转,从而将传动传至z11。通过超越离合器c8的功能,实现了整个减速机能够输出3个速度。

但是减速机需要非标制造,互换性较差,并且由于国内制造厂家水平有限,造成减速机故障率高、备件消耗高。类似合资大品牌不能按照非标制造,超越离合器c8为易损件,更换过程中需要将整个减速机拆解,造成了检修时间长,对检修人员水平要求较高。同时在更换超越离合器时需要将z5、z4同时更换,而z5、z4齿轮尚未磨损到需要更换的程度,造成极大的浪费,该减速机扭矩较小,不能够满足大型设备驱动的要求,如果重新开发,周期长费用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三速黄化机专用减速机。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三速黄化机专用减速机,包括主减速机、超越离合器、联轴器、副减速机、第一减速轴、轴承支撑座、全金属保护壳体,所述主减速机下方设置有所述超越离合器,所述超越离合器下方设置有所述联轴器,所述联轴器下方设置有所述副减速机,所述副减速机下方安装有端部保护轴承,所述端部保护轴承下方安装有所述第一减速轴,所述第一减速轴下方安装有所述轴承支撑座,所述轴承支撑座下方安装有所述全金属保护壳体,所述全金属保护壳体上方安装有安装卡头,所述安装卡头上方安装有第二减速轴,所述第二减速轴上方安装有差速调节箱,所述差速调节箱上方安装有防护侧板,所述防护侧板上方安装有动力输出轴。

本实施例中,所述差速调节箱包含转向把盘、转向轴、滑动触点杆、横向电阻条、电阻条绝缘座,所述转向把盘下方安装有转向轴,所述转向轴下方安装有所述滑动触点杆,所述滑动触点杆下方安装有所述横向电阻条,所述横向电阻条下方安装有所述电阻条绝缘座。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减速机包含第一驱动电机、保护轴套、减速轴刹车片、柔性减震垫、转速同步器、第二驱动电机、底部连接卡头,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下方安装有所述保护轴套,所述保护轴套下方安装有所述减速轴刹车片,所述减速轴刹车片下方安装有所述柔性减震垫,所述柔性减震垫下方安装有所述转速同步器,所述转速同步器下方安装有所述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上方安装有所述底部连接卡头。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减速机1与所述超越离合器2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联轴器3与所述副减速机4通过螺栓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端部保护轴承5与所述第一减速轴6卡合连接,所述轴承支撑座7与所述第一减速轴6卡合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卡头与所述差速调节箱连接,所述安装卡头9与所述全金属保护壳体8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防护侧板12与所述全金属保护壳体8通过螺栓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全金属保护壳体8通由合金钢压制而成,表面进行抛光处理,厚度为5mm。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卡头9呈梯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向把盘1101与所述转向轴1102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滑动触点杆1103与所述转向轴1102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横向电阻条1104正对所述电阻条绝缘座1105。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速轴6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01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01工作电压为160kw,转速为1450r/min,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06与所述第二减速轴10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06工作电压为110kw,转速为960r/min,所述转速同步器105与所述第二减速轴10卡合连接,所述减速轴刹车片103与所述第二减速轴10卡合连接,所述底部连接卡头107共有两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不同减速轴互相组合,实现三速变速,均为标准化生产,互换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三速黄化机专用减速机的主视结构简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三速黄化机专用减速机的动力输出轴主视结构简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三速黄化机专用减速机的差速调节箱主视结构简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三速黄化机专用减速机的主减速机主视结构简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主减速机;101、第一驱动电机;102、保护轴套;103、减速轴刹车片;104、柔性减震垫;105、转速同步器;106、第二驱动电机;107、底部连接卡头;2、超越离合器;3、联轴器;4、副减速机;5、端部保护轴承;6、第一减速轴;7、轴承支撑座;8、全金属保护壳体;9、安装卡头;10、第二减速轴;11、差速调节箱;1101、转向把盘;1102、转向轴;1103、滑动触点杆;1104、横向电阻条;1105、电阻条绝缘座;12、防护侧板;13、动力输出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4所示,三速黄化机专用减速机,包括所述主减速机1、所述超越离合器2、所述联轴器3、所述副减速机4、所述第一减速轴6、所述轴承支撑座7、所述全金属保护壳体8,所述主减速机1下方设置有所述超越离合器2,所述超越离合器2下方设置有所述联轴器3,所述联轴器3下方设置有所述副减速机4,所述副减速机4下方安装有所述端部保护轴承5,所述端部保护轴承5下方安装有所述第一减速轴6,所述第一减速轴6下方安装有所述轴承支撑座7,所述轴承支撑座7下方安装有所述全金属保护壳体8,所述全金属保护壳体8上方安装有所述安装卡头9,所述安装卡头9上方安装有第二减速轴10,所述第二减速轴10上方安装有所述差速调节箱11,所述差速调节箱11上方安装有所述防护侧板12,所述防护侧板12上方安装有所述动力输出轴13。

本实施例中,所述差速调节箱11包含转向把盘1101、转向轴1102、滑动触点杆1103、横向电阻条1104、电阻条绝缘座1105,所述转向把盘1101下方安装有所述转向轴1102,所述转向轴1102下方安装有所述滑动触点杆1103,所述滑动触点杆1103下方安装有所述横向电阻条1104,所述横向电阻条1104下方安装有所述电阻条绝缘座1105。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减速机1包含第一驱动电机101、保护轴套102、减速轴刹车片103、柔性减震垫104、转速同步器105、第二驱动电机106、底部连接卡头107,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01下方安装有所述保护轴套102,所述保护轴套102下方安装有所述减速轴刹车片103,所述减速轴刹车片103下方安装有所述柔性减震垫104,所述柔性减震垫104下方安装有所述转速同步器105,所述转速同步器105下方安装有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06,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06上方安装有所述底部连接卡头107。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减速机1与所述超越离合器2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联轴器3与所述副减速机4通过螺栓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端部保护轴承5与所述第一减速轴6卡合连接,所述轴承支撑座7与所述第一减速轴6卡合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卡头与所述差速调节箱连接,所述安装卡头9与所述全金属保护壳体8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防护侧板12与所述全金属保护壳体8通过螺栓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全金属保护壳体8通由合金钢压制而成,表面进行抛光处理,厚度为5mm。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卡头9呈梯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向把盘1101与所述转向轴1102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滑动触点杆1103与所述转向轴1102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横向电阻条1104正对所述电阻条绝缘座1105。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速轴6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01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01工作电压为160kw,转速为1450r/min,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06与所述第二减速轴10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06工作电压为110kw,转速为960r/min,所述转速同步器105与所述第二减速轴10卡合连接,所述减速轴刹车片103与所述第二减速轴10卡合连接,所述底部连接卡头107共有两个。

具体工作原理为:所述主减速机1的所述动力输出轴13连接外部机械,所述主减速机1与所述副减速机4之间通过所述超越离合器2进行连接,所述联轴器3对所述主减速机1与所述副减速机4顶部进行固定,所述全金属保护壳体8对减速机底部进行保护,所述安装卡头9对减速机底部进行固定,防止减速机在工作时晃动,对所述动力输出轴13造成损伤,工作时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01带动所述第一减速轴6进行运动,为一个工作频段,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06带动所述第二减速轴10进行运动,为一个工作频段,实现了不同频率的减速方式,所述差速调节箱11对频段进行转换时产生的差速进行调整,转向把盘1101使所述动力输出轴13进行转向,所述转向轴1102与所述滑动触点杆1103带动所述转向把盘1101进行运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