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流控系统的快速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1931发布日期:2018-08-21 16:08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流控系统的快速接头,属于微流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微流控系统广泛应用于微量药物注射、微流控芯片、微量给水给药、微量流体分析以及生物医学分析中微量进样等场合。在应用过程中常常需要将所液体样品或反应液、清洗液等通过外部管路快速高效地注入微流控装置。目前的连接接口主要采用钢管或接头与pdms或pmma等材料制作的微流控装置基底流道入口进行手动插入连接或旋转连接,所需时间长且连接精度低,难以实现自动连接。目前的压接式接头由于不属于快速换接接头,在接头脱开时,试剂容易泄漏,导致液体间交叉污染。随着微流控系统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微流控装置与外部管路的自动连接和分离成为越来越急待于解决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微流控装置与外部管路接口难以实现自动连接、连接精度低、所需时间长、容易泄漏、容易产生液体间交叉污染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微流控系统的快速接头。

本发明的一种微流控系统的快速接头是由单向阀、压紧夹4、密封圈5和开关杆6组成;

所述的单向阀是由阀体1、弹簧2和球形阀芯3组成;

所述的阀体1的两端分别为单向阀的进口1-1和出口1-2,单向阀的进口1-1和出口1-2的直径均小于中间部分的直径;

球形阀芯3设置在阀体1中间部分的内部且靠近单向阀的出口1-2,弹簧2设置在阀体1中间部分的内部且靠近单向阀的进口1-1,弹簧2处于压缩状态,弹簧2的两端分别紧压着球形阀芯3和单向阀的进口1-1;

开关杆6的一端通过单向阀的出口1-2固定在球形阀芯3上,密封圈5套在单向阀的出口1-2的外壁,且密封圈5的一端与单向阀的出口1-2的外端面平齐;压紧夹4夹在单向阀的出口1-2外壁,压紧夹4和密封圈5紧密接触,且压紧夹4相比密封圈5更靠近球形阀芯3。

本发明微流控系统快速接头的使用方法和原理为:

一、连接:将本发明微流控系统快速接头的单向阀出口1-2竖直向下对准微流控装置基底的流道入口,并使开关杆6的自由端接触到微流控装置基底的底面,对压紧夹4施加向下的外力,使得密封圈5的下端面紧压在微流控装置基底的上表面且与微流控装置的上表面密封,此时开关杆6的自由端由于受到微流控装置基底面的推力进一步顶开单向阀内的球形阀芯3使单向阀处于连通状态,实现微流控系统与外部连接管路液体流道的连通,完成管路连接动作;

二、脱开:撤掉对压紧夹4向下压紧的外力,微流控系统的快速接头离开微流控装置基底即可,快速接头内部单向阀的球形阀芯3在弹簧2作用下重新关闭阀口,保证了管路的脱开和闭合,并防止了微流控装置内部液体倒流而产生交叉污染;

三、重复使用时只需循环过程一、过程二即可。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所述的微流控系统快速接头能够解决现有的微流控装置与外部管路接口难以实现自动连接,连接精度低,所需时间长,容易泄漏,容易产生液体间交叉污染等问题,且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和使用,连接和脱开快速高效,工作效率提高50%。采用压接的方式与微流道进口连接并自动打开或关闭,无需插入式连接或旋转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微流控系统的快速接头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微流控系统的快速接头工作时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单向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为一种微流控系统的快速接头,如图1-图3,具体是由单向阀、压紧夹4、密封圈5和开关杆6组成;

所述的单向阀是由阀体1、弹簧2和球形阀芯3组成;

所述的阀体1的两端分别为单向阀的进口1-1和出口1-2,单向阀的进口1-1和出口1-2的直径均小于中间部分的直径;

球形阀芯3设置在阀体1中间部分的内部且靠近单向阀的出口1-2,弹簧2设置在阀体1中间部分的内部且靠近单向阀的进口1-1,弹簧2处于压缩状态,弹簧2的两端分别紧压着球形阀芯3和单向阀的进口1-1;

开关杆6的一端通过单向阀的出口1-2固定在球形阀芯3上,密封圈5套在单向阀的出口1-2的外壁,且密封圈5的一端与单向阀的出口1-2的外端面平齐;压紧夹4夹在单向阀的出口1-2外壁,压紧夹4和密封圈5紧密接触,且压紧夹4相比密封圈5更靠近球形阀芯3。

本实施方式微流控系统快速接头的使用方法和原理为:

一、连接:将本发明微流控系统快速接头的单向阀出口1-2竖直向下对准微流控装置基底的流道入口,并使开关杆6的自由端接触到微流控装置基底的底面,对压紧夹4施加向下的外力,使得密封圈5的下端面紧压在微流控装置基底的上表面且与微流控装置的上表面密封,此时开关杆6的自由端由于受到微流控装置基底面的推力进一步顶开单向阀内的球形阀芯3使单向阀处于连通状态,实现微流控系统与外部连接管路液体流道的连通,完成管路连接动作;

二、脱开:撤掉对压紧夹4向下压紧的外力,微流控系统的快速接头离开微流控装置基底即可,快速接头内部单向阀的球形阀芯3在弹簧2作用下重新关闭阀口,保证了管路的脱开和闭合,并防止了微流控装置内部液体倒流而产生交叉污染;

三、重复使用时只需循环过程一、过程二即可。

本实施方式的优点:

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微流控系统快速接头能够解决现有的微流控装置与外部管路接口难以实现自动连接,连接精度低,所需时间长,容易泄漏,容易产生液体间交叉污染等问题,且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和使用,连接和脱开快速高效,工作效率提高50%。采用压接的方式与微流道进口连接并自动打开或关闭,无需插入式连接或旋转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的压紧夹4的材质为不锈钢或塑料。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所述的密封圈5的材质为橡胶。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所述的开关杆6的材质为不锈钢或塑料。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所述的阀体1的材质为金属或非金属。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用以下试验对本发明进行验证:

试验一:本试验为一种微流控系统的快速接头,如图1-图3,具体是由单向阀、压紧夹4、密封圈5和开关杆6组成;

所述的单向阀是由阀体1、弹簧2和球形阀芯3组成;

所述的阀体1的两端分别为单向阀的进口1-1和出口1-2,单向阀的进口1-1和出口1-2的直径均小于中间部分的直径;

球形阀芯3设置在阀体1中间部分的内部且靠近单向阀的出口1-2,弹簧2设置在阀体1中间部分的内部且靠近单向阀的进口1-1,弹簧2处于压缩状态,弹簧2的两端分别紧压着球形阀芯3和单向阀的进口1-1;

开关杆6的一端通过单向阀的出口1-2固定在球形阀芯3上,密封圈5套在单向阀的出口1-2的外壁,且密封圈5的一端与单向阀的出口1-2的外端面平齐;压紧夹4夹在单向阀的出口1-2外壁,压紧夹4和密封圈5紧密接触,且压紧夹4相比密封圈5更靠近球形阀芯3;

所述的压紧夹4的材质为不锈钢;

所述的密封圈5的材质为橡胶;

所述的开关杆6的材质为不锈钢;

所述的阀体1的材质为金属。

本试验微流控系统快速接头的使用方法和原理为:

一、连接:将本发明微流控系统快速接头的单向阀出口1-2竖直向下对准微流控装置基底的流道入口,并使开关杆6的自由端接触到微流控装置基底的底面,对压紧夹4施加向下的外力,使得密封圈5的下端面紧压在微流控装置基底的上表面且与微流控装置的上表面密封,此时开关杆6的自由端由于受到微流控装置基底面的推力进一步顶开单向阀内的球形阀芯3使单向阀处于连通状态,实现微流控系统与外部连接管路液体流道的连通,完成管路连接动作;

二、脱开:撤掉对压紧夹4向下压紧的外力,微流控系统的快速接头离开微流控装置基底即可,快速接头内部单向阀的球形阀芯3在弹簧2作用下重新关闭阀口,保证了管路的脱开和闭合,并防止了微流控装置内部液体倒流而产生交叉污染;

三、重复使用时只需循环过程一、过程二即可。

本试验的优点:

本试验所述的微流控系统快速接头能够解决现有的微流控装置与外部管路接口难以实现自动连接,连接精度低,所需时间长,容易泄漏,容易产生液体间交叉污染等问题,且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和使用,连接和脱开快速高效,工作效率提高50%。采用压接的方式与微流道进口连接并自动打开或关闭,无需插入式连接或旋转连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