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转向器涡轮蜗杆间隙补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9413发布日期:2018-10-12 20:13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动转向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转向器涡轮蜗杆间隙补偿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环境以及油耗的控制力度加大,以及电动转向自身控制上的优势,越来越多的整车采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并且随着电动转向技术的发展,电动助力范围也逐步增大,从最初低功率有刷电机到现在高功率无刷电机助力,助力形式也发展为管柱助力式,小齿轮助力式电动转向器以及齿条助力式电动转向器。

齿轮助力式电动转向器是目前电动转向系统常用的一种助力结构形式,即是将电机输出的力矩,通过涡轮蜗杆减速增矩的作用,将助力力矩传递给转向器齿轮齿条,从而带动转向轮转动,形成整车转向功能。

在车辆长时间使用后,齿轮助力式电动转向器的各个零部件间因相对运动,尤其是涡轮蜗杆,配合紧密,且传递较大的助力力矩,容易产生磨损,磨损后,很容易产生异响,甚至会降低转向系统的性能,是影响转向器性能及导致异响的主要因素之一。此配合间隙的增大,在影响整车性能的同时,也会影响驾驶员的驾驶舒适性,影响驾驶员对整车安全性的顾虑。

如图3所示,目前齿轮助力式电动转向器涡轮蜗杆之间无间隙补偿机构,通常通过控制其涡轮蜗杆中心距以及对涡轮蜗杆进行分级匹配,来控制涡轮与蜗杆之间的配合间隙,安装间隙控制繁琐。

当驾驶员驾驶汽车通过颠簸路面时,齿条受到来自于地面的冲击力,继而齿条会将该冲击力传递给配合的齿轮,由于齿轮与涡轮之间是刚性连接,因而涡轮接收到来自地面的冲击,由于涡轮蜗杆之间的配合关系,蜗杆同样受到该冲击,舒适性差。在使用初期,涡轮蜗杆配合紧密,无磨损情况产生,因此不会产生明显的碰撞异响;但整车长时间使用后,涡轮与蜗杆间相互作用,产生磨损,配合间隙增大,在受到颠簸路面冲击时,极易产生异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转向器涡轮蜗杆间隙补偿机构,以达到可调整涡轮蜗杆之间间隙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电动转向器涡轮蜗杆间隙补偿机构,所述电动转向器包括壳体和设在壳体内的蜗杆,壳体内对应蜗杆的端部设有轴承,所述间隙补偿机构包括柱塞和压块,所述壳体上对应端部轴承设有开口孔,所述柱塞与开口孔通过螺纹配合,所述压块设在轴承和柱塞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孔为圆形孔,柱塞为设有外螺纹的圆形柱体。

所述压块的一端部设有与轴承外缘相适配的弧形凹槽。

所述蜗杆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转向器的电机相连,压块对应蜗杆的另一端部设置。

所述压块与开口孔的孔壁之间设有密封圈。

所述柱塞的内端和压块的外端之间设有弹性元件。

所述柱塞的外端设有便于旋转操作的凹槽。

所述压块的弧形凹槽表面设有耐磨层。

所述弹性元件为螺旋弹簧。

所述柱塞的内端和/或压块的外端设有用于对弹性元件端部定位的定位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该电动转向器涡轮蜗杆间隙补偿机构结构设计合理,装配时可调整涡轮蜗杆之间的装配间隙;车辆长时间使用,涡轮蜗杆产生磨损,配合间隙可得到补偿,改善由于电动转向器因长时间使用磨损,导致配合间隙增大,因而车辆在颠簸路行驶时产生的异响的问题,缓冲冲击,增加转向舒适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动转向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补偿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电动转向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轴承挡圈、2.轴承、3.蜗杆、4.壳体、5.涡轮、6.输出齿轮、7.联轴器、8.电机、9.压块、10.o型圈、11.柱塞、12.弹性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该电动转向器涡轮蜗杆间隙补偿机构结构设计合理,装配时可调整涡轮蜗杆之间的装配间隙;车辆长时间使用,涡轮蜗杆产生磨损,配合间隙可得到补偿,改善由于电动转向器因长时间使用磨损,导致配合间隙增大,因而车辆在颠簸路行驶时产生的异响的问题,缓冲冲击,增加转向舒适性和可靠性。

电动转向器包括壳体4、设在壳体4内的蜗杆3、涡轮5、联轴器7以及电机8,蜗杆和涡轮配合,涡轮与输出齿轮6相连,对应蜗杆的两端部均设有轴承2和轴承挡圈1,蜗杆的一端通过联轴器7与转向器的电机相连,对应蜗杆3的另一端设有间隙补偿机构。

间隙补偿机构包括柱塞11和压块9,壳体4上对应端部轴承设有开口孔,柱塞11与开口孔通过螺纹配合,压块9设在轴承和柱塞之间,柱塞的内端和压块的外端之间设有弹性元件12。

开口孔为圆形孔,柱塞为设有外螺纹的圆形柱体,柱塞11的外端设有便于旋转操作的凹槽。

压块9对应蜗杆的另一端部轴承设置,压块的一端部设有与轴承外缘相适配的弧形凹槽,支撑可靠,并在压块的弧形凹槽表面设有耐磨层。

压块9与开口孔的孔壁之间设有密封圈,密封圈为设在压块外缘上的o型圈10。压块的外端与柱塞的内端配合处设有密封圈。

弹性元件12为螺旋弹簧,相比较其他弹性元件,成本低,应用程度高,布置简单易实施。柱塞的内端和/或压块的外端设有用于对弹性元件端部定位的定位槽。

此间隙调整结构,压块作用在轴承上,并且在弹性元件的压力下,通过压块把蜗杆压紧在涡轮上,同时也可通过调整柱塞的旋入深度,来调整弹性元件的压紧力,以达到合适的涡轮蜗杆配合间隙需求。

此装配结构,蜗杆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输出轴连接,并在两端装配轴承,压入外壳体,涡轮首先与输出齿轮轴配合,压装在一起,然后装配入壳体,与蜗杆配合。在蜗杆一端轴承处开口,将压块装配入壳体,与轴承进行紧密配合,且压块配合表面进行耐磨化处理,以增加其耐磨性,提高表面粗糙度。弹性元件一端顶住压块,利用压块压紧蜗杆,补偿涡轮蜗杆间隙;另一端与柱塞配合,柱塞旋入壳体,压紧弹性元件,可根据每个不同的样件,来调整不同的压紧力,以适应不同的使用条件。

在车辆使用初期,由于该间隙调整机构,在装配时,可很容易实现间隙调整,满足涡轮蜗杆配合要求。而在车辆长时间使用后,由于涡轮蜗杆配合磨损,汽车通过颠簸路面时,转向器齿条受到冲击,该冲击力由齿条传递给小齿轮,再传递给涡轮。若没有间隙补偿,由于涡轮蜗杆磨损,间隙增大,配合松旷,受到冲击,产生噪音。增加该间隙补偿,间隙磨损得到补偿,在颠簸路面行驶,噪音问题得到改善。

上述仅为对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说明,上述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形成多个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转向器涡轮蜗杆间隙补偿机构,所述电动转向器包括壳体和设在壳体内的蜗杆,壳体内对应蜗杆的端部设有轴承,所述间隙补偿机构包括柱塞和压块,所述壳体上对应端部轴承设有开口孔,所述柱塞与开口孔通过螺纹配合,所述压块设在轴承和柱塞之间。该电动转向器涡轮蜗杆间隙补偿机构结构设计合理,装配时可调整涡轮蜗杆之间的装配间隙;车辆长时间使用,涡轮蜗杆产生磨损,配合间隙可得到补偿,改善由于电动转向器因长时间使用磨损,导致配合间隙增大,因而车辆在颠簸路行驶时产生的异响的问题,缓冲冲击,增加转向舒适性和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慧建;章余发;孙涛;周永雄;翟超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4.27
技术公布日:2018.10.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