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31907发布日期:2018-11-07 07:24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特别涉及一种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超导磁体中某些部件采用悬挂结构进行安装。但是,悬挂结构的稳定性相对较弱,对于颠簸较为敏感。在运输时,受路况等原因影响,超导磁体会受到振动或冲击。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减震装置,在运输过程中保障超导磁体的设备安全。

相关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减震装置,包括立体框架式的主体,以及与主体连接的减震件。使用时,将超导磁体置入主体的内部,以使减震件分布在超导磁体的侧围和底部,实现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减震。

相关技术中所提供的减震装置需要将超导磁体放置于其内部,因此,该减震装置的主体需要具备一定高度以容纳超导磁体。如此,在组装超导磁体和减震装置时,需将吊装超导磁体吊起至少一个主体的高度;并且还需将超导磁体置于减震装置内部,因此导致整体装配过程繁琐,作业难度高。同时,超导磁体被放置在减震装置的内部,因此限制了可与该减震装置适配的超导磁体以及运输工具的尺寸,导致该减震装置普适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减震装置,以克服相关技术中提供的减震装置的缺陷。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震装置,用于与运输工具配合,所述减震装置承载在目标保护件的下方,包括: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

所述主体用于设置在所述运输工具上,固定承载所述目标保护件;

所述第一减震件用于减少所述目标保护件沿第一方向的振动;

所述第二减震件用于减少所述目标保护件沿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的振动;

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可选地,所述主体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用于固定承载所述目标保护件,所述第二主体用于设置在所述运输工具上;

所述第一减震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下方;所述第二减震件同时连接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主体包括支撑件以及缓冲件;所述支撑件用于固定所述目标保护件;所述缓冲件用于与所述支撑件配合承载所述目标保护件,以及缓冲所述目标保护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振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主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件和所述缓冲件之间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限位所述缓冲件以使所述缓冲件与所述支撑件呈预设高度差。

可选地,所述第二主体包括具有开口的框体,所述第一主体设置在所述开口上方。

可选地,所述第二主体包括底板和侧围,所述底板和所述侧围围合成腔体;所述第一主体设置在所述腔体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减震件包括:一级减震件和二级减震件;所述一级减震件在当所述目标保护件的振动幅度小于或者等于安全幅度时进行减震;所述二级减震件在当所述目标保护件的振动幅度大于所述安全幅度时进行减震。

可选地,所述一级减震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主体,所述一级减震件的另一端抵靠所述底板,或者,穿过所述开口抵靠所述运输工具。

可选地,所述二级减震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主体,当所述目标保护件的振动幅度小于或者等于安全幅度时,所述二级减震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开口上方,或者,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

当所述目标保护件的振动幅度大于安全幅度时,所述二级减震件的另一端抵靠所述底板,或者,穿过所述开口抵靠所述运输工具。

可选地,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减震件,每个所述第二减震件可同时减少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振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减震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方向减震件,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方向减震件;所述第一方向减震件用于减少所述第一方向的振动;所述第二方向减震件用于减少所述第二方向的振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减震装置在使用时设置在目标保护件的下方,其中主体用于承载固定目标保护件,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用于实现对目标保护件的全方位的抗震保护。与相关技术中的减震装置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减震装置降低了对主体高度的要求,可采用高度较低的主体,进而降低了吊装目标保护件的吊起高度。组装时将目标保护件放置在减震装置上的作业方式,作业复杂度和作业难度远小于将目标保护件放置在减震装置内部,有效简化了作业流程。并且,该减震装置对于目标保护件的高度以及运输工具的尺寸没有要求,其适用范围广,具有良好的普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图3所示减震装置严重振动时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记意为:

1、主体;

11、第一主体;

111、支撑件;

111a、第一边;

111b、第二边;

112、缓冲件;

113、限位件;

12、第二主体;

121、开口;

122、底板;

123、侧围;

124、腔体;

2、第一减震件;

21、一级减震件;

22、二级减震件;

3、第二减震件;

z、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减震装置用于与运输工具配合,并承载在目标保护件的下方。需要说明的是,该目标保护件可以为超导磁体,也可以为其他需要在运输过程中进行减震保护的设备。

如图1所示,该减震装置包括:主体1,以及设置在主体1上的第一减震件2和第二减震件3。

其中,主体1用于设置在所述运输工具上,并固定承载目标保护件。

第一减震件2用于减少目标保护件沿第一方向z的振动。

第二减震件3用于减少目标保护件沿第二方向x和第三方向y的振动。

并且,第一方向z、第二方向x和第三方向y相互垂直。

在使用本申请所提供的减震装置时,将减震装置的主体1设置在运输工具上,将目标保护件固定在主体1上,使得减震装置和目标保护件形成一体,进而通过与主体1连接的第一减震件2和第二减震件3减少目标保护件受到的振动。

其中,第一减震件2减少了目标保护件沿第一方向z的振动,第二减震件3减少了目标保护件沿第二方向x和第三方向y的振动;且第一方向z、第二方向x和第三方向y互相垂直。换言之,第一减震件2能够减少目标保护件垂直于第二方向x和第三方向y所在面的振动,第二减震件3能够减少第二方向x和第三方向y所在面上的振动。

并且,第一方向z、第二方向x、以及第三方向y相互垂直,通过这三个方向形成了空间坐标系。因此,各个方向上的振动均可在第一方向z、第二方向x和第三方向y上进行分解。进而不难理解的是,通过第一减震件2和第二减震件3能够在空间范围内全方位削弱目标保护件所受到的振动,保证减震装置的切实有效。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保护件沿第一方向z的振动为运输工具上下颠簸时造成的竖直方向的振动;目标保护件沿第二方向x的振动为运输工具变速行驶造成的水平面内沿运输方向的振动;目标保护件沿第三方向y的振动为运输工具弯道行驶造成的水平面内垂直于运输方向的振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减震装置,使用时设置在目标保护件的下方。利用主体承载目标保护件,利用第一减震件2和第二减震件3实现对目标保护件的全方位保护。特别是通过第二减震件3能够实现在一个平面上各个方向的减震保护,替代了相关技术中在目标保护件侧围环绕的减震件的保护,使得该减震装置切实有效保障设备安全。

与相关技术中目标保护件设置在减震装置内部的方式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减震装置降低了对主体高度的要求,可采用高度较低的主体,进而降低了吊装目标保护件的吊起高度。同时,组装时将目标保护件放置在减震装置上的作业方式具有作业难度低的优势,有效简化作业流程。并且,该减震装置对于目标保护件的高度以及运输工具的尺寸没有要求,在承载目标保护件时,该减震装置不会增加水平方向的尺寸,便于与运输工具配合,其适用范围广,具有良好的普适性。此外,本申请提供的减震装置用材少,生产成本低。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体1包括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其中,第一主体11用于固定承载目标保护件,第二主体12用于设置在运输工具上。第一减震件2设置在第一主体11的下方。第二减震件3同时连接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

通过第一主体11实现了主体1与目标保护件的固定,通过第二主体12实现了主体1与运输工具的固定。如此,第一主体11和目标保护件同步运动,第二主体12和运输工具同步运动。主体1采用两部分设置的结构,使得两部分之间具有可相对活动的空间,进而为第一减震件2和第二减震件3提供了安装空间和作业空间。

并且,第一减震件2设置在第一主体11的下方,便于为与第一主体11固定的目标保护件提供沿第一方向z的减震。第二减震件3同时连接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即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通过第二减震件3连接。进而,当目标保护件沿第二方向x和/或第三方向y的振动时,第二减震件3能够起到减震作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主体11、第二主体12、第一减震件2以及第二减震件3均具体多种实现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介绍第一主体11的可选实现方式。图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主体11采用实现方式1-1,如图1或图2所示,第一主体11包括支撑件111、以及缓冲件112。其中,支撑件111用于固定目标保护件;缓冲件112用于与支撑件111配合承载目标保护件,以及减少目标保护件沿第一方向z的振动。

在实现方式1-1中,第一主体11不仅具有固定承载目标保护件的功能,同时还可削弱目标保护件沿第一方向z的振动,进一步保证目标保护件的设备安全。

进一步地,支撑件11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边111a,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边111b。两个第一边111a和两个第二边111b围合成具有开口的框体。缓冲件112为板状结构,设置在支撑件111的下方,并且完全覆盖支撑件111的开口。

缓冲件112设置在支撑件111的下方,使得二者之间存在一定高度差。如此实现方式1-1中提供的第一主体11适用于具有地脚/支脚的目标保护件,地脚/支脚的高度与缓冲件112和支撑件111的高度差相匹配,使得地脚/支脚落在缓冲件112上,目标保护件的底部落在第二边111b上。

并且,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边111a不仅起到了连接第二边111b的作用,同时还用于连接第二减震件3。

此外,由于第一减震器2设置在第一主体11的下方,因此通过缓冲件112还有助于保护第一减震器2,延长整体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

其中,支撑件111采用刚性材质制备,例如钢材等,以保证对目标保护件的稳定支撑。缓冲件112采用柔性材质制备,例如木材等,以实现减震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主体11还包括设置在支撑件111和缓冲件112之间的限位件113。该限位件113用于限位缓冲件112,使得缓冲件112与支撑件111保持预设高度差,保障第一主体11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限位件113的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实现方式1-1-1和1-1-2两种可选方式。

图1所示为实现方式1-1-1,其中,限位件113设置在支撑架111第二边111b的两侧,并分别与两个第一边111a连接。并且,在方式1-2-1中,限位件113采用刚性材质制备,例如钢材等,以实现稳定限位。

图2所示为实现方式1-1-2,其中,限位件113设置在每个第二边111b的下方,并与第二边111b和缓冲件112固定连接。示例地,限位件113通过螺栓与第二边111b和缓冲件112连接。并且,在方式1-2-2中,限位件113采用柔性材质制备,例如木材、橡胶等,以在实现限位的同时起到垫片作用,保护缓冲件112安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主体11采用实现方式1-2。在实现方式1-2中,第一主体11为板状结构,此时,第一主体11的顶面为目标保护件的固定面。

示例地,第一主体11为单一材质板状结构,例如木材、钢材等。或者,第一主体11为多材质形成的多层板状结构,例如,第一主体11包括木板(柔性材质),以及设置在木板上起到加固稳定作用的钢条(刚性材质)。通过柔性材质和刚性材质的结合增强第一主体11的结构稳定性和耐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主体12采用实现方式2-1,如图1或图2所示,第二主体12和第一主体11呈上下设置关系。

具体地,该减震装置的主体1中第二主体12包括具有开口121的框体,第一主体11设置在第二主体12开口121的上方。

在实现方式2-1中,第二主体12包括有开口121,不难理解的是,将该第二主体12设置在运输工具上时,开口121处对应的运输工具部分暴露在外。此时,第一主体11设置在开口121的上方,使得第一主体11的底部到开口121处的运输工具之间形成可利用空间。示例地,在该可利用空间设置第一减震件2。如此,增加了该减震装置可利用高度,提高其高度方向的空间利用率,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整体减震装置的高度尺寸,进而减小组装目标保护件时的吊起高度。

图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主体12采用实现方式2-2,如图3所示,第二主体12与第一主体11呈内外设置关系。

具体地,该减震装置的主体1中第二主体12包括底板122和侧围123,并且,底板122和侧围123围合成腔体124;第一主体11设置在腔体124中。

在实现方式2-2中,由于将第一主体11设置在腔体124内,使得第二主体12的侧围123对于第一主体11具有一定的保护效果。如此,当连接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的第二减震件3受到严重冲击损坏时,可避免第一主体11沿第一方向z或者第二方向x直接脱离第二主体12。

上述为主体1可能的实现方式,以下将结合上述主体1的可选实现方式阐述第一减震件2的结构特征。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减震件2包括一级减震件21和二级减震件22。其中,一级减震件21用于当目标保护件的振动幅度小于或者等于安全幅度时,进行减震。二级减震件22用于当目标保护件的振动幅度大于安全幅度时,进行减震。

安全幅度是划分目标保护件沿第一方向z的普通振动和严重振动的临界值。当目标保护件的振动幅度超过安全幅度时,说明目标保护件发生严重振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减震件2包括有一级减震件21和二级减震件22。普通振动时,一级减震件21工作,其所实现的减震效果足以保证目标保护件的安全。但当出现严重振动时,仅依靠一级减震件21难以有效减震,此时需要通过二级减震件22进行减震以保障目标保护件安全。

其中,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的不同实现方式使得一级减震件21和二级减震件22具有多种实现方式。以下将以第一主体11采用实现方式1-1为例进行说明,在这种情况下,一级减震件21和二级减震件22设置在第一主体1的下方,具体为:一级减震件21和二级减震件22连接缓冲件112的底面。

对于一级减震件21,当第一主体11采用实现方式1-1,第二主体12采用实现方式2-1时,如图1或者图2所示,一级减震件21的一端连接缓冲件112,另一端穿过开口121抵靠运输工具。当第一主体11采用实现方式1-1,第二主体12采用实现方式2-2时,如图3所示,一级减震件21的一端连接缓冲件112(图上未明确示出缓冲件112),另一端连接第二主体12的底板122。

一级减震件21始终接触缓冲件112和运输工具或始终接触缓冲件112和底板122,使得一级减震件21在目标保护件出现普通振动时进行减震。

对于二级减震件22,当第一主体11采用实现方式1-1,第二主体12采用实现方式2-1时,如图1或图2所示,二级减震件22的一端连接第一主体11。并且,当目标保护件的振动幅度小于或者等于安全幅度时,二级减震件22的另一端位于开口121上方。当目标保护件的振动幅度大于安全幅度时,二级减震件22的另一端穿过开口121抵靠运输工具。

当第一主体11采用实现方式1-1,第二主体12采用实现方式2-2时,如图3、图4所示,二级减震件22的一端连接第一主体11。并且,当目标保护件的振动幅度小于或者等于安全幅度时,二级减震件22的另一端位于底板122的上方(参见图3)。当目标保护件的振动幅度大于安全幅度时,二级减震件22的另一端抵靠底板122(参见图4)。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目标保护件出现严重振动,第一主体11在目标保护件的振动作用下下移,使得二级减震件22能够接触运输工具或者底板122,进而实现二级减震件22的减震作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一级减震件21和二级减震件22的分布及数量不做具体限定。示例地,一级减震件21的数量较多,并在第一主体11的底部均匀分布,以为目标保护件的普通振动提供充分减震。二级减震件22的数量少于一级减震件21的数量,并设置在第一主体11的中轴线处,以为目标保护件的严重振动提供稳定的减震效果。

并且,对于一级减震件21和二级减震件22的种类不做具体限定。示例地,一级减震件21为减震气囊,二级减震件22为橡胶球。

最后,介绍第二减震件3的实现方式。在一个实施例中,减震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减震件3,并且每个第二减震件3用于同时减少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振动。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减震件3对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振动均具有减震效果。可选地,至少两个第二减震件3对称设置,以实现均匀、稳定的减震效果。并且,在这种可选实现方式中,第二减震件3的数量增多可同步增强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减震效果。若部分第二减震件3损坏,也不会导致整体减震结构丧失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的减震功能,其减震效果更为安全可靠。

示例地,如图1或图2所示,其中第二减震件3可选为钢丝绳减震器,第一主体11采用实现方式1-1,第二主体12采用实现方式2-1。该减震装置具有4个第二减震件3,每个第二减震件3连接第一边111a的一个端部,以及第二主体12的框体。此时,钢丝绳减震器的伸缩方向(减震方向)位于第一方向x(前后方向)和第二方向y(左右方向)之间。不难理解,通过每一个第二减震件3均能够实现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减震。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减震件3为钢丝绳减震器时,第二减震件3与第二主体12之间具有夹角,该夹角需要满足钢丝绳减震器的使用安装要求,例如30°、45°、60°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减震件3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方向减震件,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方向减震件。其中,第一方向减震件用于减少第一方向x的振动,第二方向减震件用于减少第二方向y的振动。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不同的第二减震件3分别实现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减震。

示例地,如图3所示,其中第二减震件3可选为弹簧。其中,第一方向减震件设置在第一主体11的左右两侧,第二方向减震件设置在第一主体11的前后两侧。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所示的情况中,第二主体12采用实现方式2-2,此时第一方向减震件和第二方向减震件均连接第二主体12的侧围123。

以上即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减震装置,需要说明的是,主体1(包括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第一减震件2、以及第二减震件3均具有多种可选实现方式,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减震装置时,可对于上述三部分的不同实现方式进行组合,所得到的减震装置均属于本申请的发明构思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