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屏幕组装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45374发布日期:2018-11-24 10:49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子终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屏幕组装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手机行业类,触摸屏等屏幕组装一直是技术难关点,全面屏是目前的一个发展趋势,对应的a壳(壳体)点胶窄边越来越极限,间隙标准也相应做提升,目前以0.60mm的最小边来做参考,触摸屏四周与a壳间隙0.05mm;对触摸屏的贴合技术受到极大挑战,以往组装手法会导致溢胶和间隙不均的问题;触摸屏与a壳贴合要垂直才能规避溢胶和间隙不均风险;目前的组装手法有以下两种;

1.组装触摸屏采用ccd自动化组装治具:因触摸屏有fpc(柔性电路板)需要穿过a壳过线孔,ccd自动化需要慢操作,要做几次停顿确保fpc是否已装好,组装一个成品需要60秒左右的时间,ccd自动化本身成本也较高昂,一整套设备几十万;

2.纯手工组装触摸屏:a壳的触摸屏粘胶面点完胶后,因fpc需穿过a壳,触摸屏不能以垂直方式组装,而以斜装方式会把胶水铲出壳体比例特别高,对胶水利用性不稳,同时溢胶比例也高达30-40%、间隙也难以保证,触摸屏组装异常不良偏高(爬墙(触摸屏压到壳体外观面)1%、间隙(触摸屏间隙)不均3%),耗时28-35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触摸屏组装慢、溢胶和间隙不均可能性高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屏幕组装的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用于屏幕组装的装置,所述装置用于将屏幕粘贴于壳体,所述装置包括:吸附单元、治具上模、治具下模;

所述治具下模用于固定所述壳体;

所述治具上模设于所述治具下模的上方并用于固定所述屏幕;

所述治具上模包括多个托件,多个所述托件能够相互远离,并相互靠近以围成一放置空间,所述放置空间的形状适配于所述屏幕的外周形状,每个所述托件朝向所述放置空间的一侧均设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用于托住所述屏幕;

所述吸附单元设于所述治具下模的上方并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所述吸附单元用于吸附所述屏幕。

可选地,每个所述托件提供朝向所述放置空间的抵接面,所述抵接面用于抵接所述屏幕的侧面,所述突出部的上表面为支撑面,所述支撑面用于从下方支撑所述屏幕。

可选地,多个所述托件中的四个分别为第一托件、第二托件、第三托件和第四托件,所述第一托件、第二托件、第三托件和第四托件分别提供朝向所述放置空间的第一抵接面、第二抵接面、第三抵接面和第四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抵接面与所述第四抵接面相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托件和所述第二托件在第一方向上可移动,所述第三托件和第四托件在第二方向上可移动,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可选地,所述第一托件在面对所述第三托件的位置设有一缺口,所述缺口允许所述壳体放入所述治具下模。

可选地,所述第四托件为环绕件,所述第四托件将所述第一托件、第二托件和第三托件环绕于所述第四托件的内部。

可选地,所述第四抵接面为所述第四托件的靠近所述缺口的两个端部的朝向所述放置空间的表面。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托件一一对应,并用于限制所述托件的移动距离。

可选地,所述吸附单元包括吸风板和驱动构件,所述驱动构件用于驱动所述吸风板上下移动。

可选地,所述吸附单元还包括气泵,所述吸风板的下表面设有多个风口,所述气泵连通所述风口并用于对所述风口送风和吸风。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该装置通过治具上模形成的放置空间可以预定位屏幕,屏幕在被定位于壳体上方的准确位置后,通过吸附单元将屏幕垂直粘贴于壳体,从而防止屏幕与壳体贴合时的溢胶和间隙不均。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装置的吸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治具上模被露出并且屏幕放置于所述放置空间中。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治具上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各个托件位于第一位置。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治具上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各个托件位于第二位置。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二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第二托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治具下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装置100

机架101

支撑板102

吸附单元110

吸风板111

第一板112

第二板113

驱动构件114

治具上模120

第一托件121

第二托件122

第三托件123

第四托件124

第一抵接面131

第二抵接面132

第三抵接面133

第四抵接面134

限位件141

突出部142

支撑面143

缺口144

引导构件145

放置空间146

治具下模150

屏幕200

第一方向x

第二方向y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下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所示,装置100用于将屏幕200粘贴于壳体。

装置100可以适用于装配包括手机、平板电脑、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pos(pointofsales,销售终端)、车载电脑等的终端设备。在本实施例中,以手机屏为例。

屏幕200可以是电容屏、电阻屏等,并且可以是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壳体为上述终端设备的外壳。

装置100包括:机架101、从上至下依次安装于机架101上的吸附单元110、治具上模120、治具下模150。

吸附单元110设于治具下模150的上方并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吸附单元110用于吸附屏幕200。

吸附单元110包括吸风板111和驱动构件114,驱动构件114固设于机架101上,并用于驱动吸风板111上下移动。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构件114为气缸。可选择地,驱动构件114也可以是直线电机等。

吸附单元110还包括气泵(图中未示意)。吸风板111的下表面设有多个风口,气泵连通风口并用于对风口送风和吸风。

如图2所示,吸风板111包括第一板112和第二板113,第二板113嵌入第一板112中并位于第一板112的下方,第一板112设置的通孔大于第二板113上设置的通孔。吸风板111的下表面即第二板113的下表面为平面,方便贴合屏幕200。

如图3所示,治具上模120包括4个托件,4个托件能够相互远离,并相互靠近以围成一放置空间146,放置空间146的形状适配于屏幕200的外周形状,每个托件朝向放置空间146的一侧均设有突出部142,突出部142用于托住屏幕200。在图3中,屏幕200放置于该放置空间146中并被托件托住。

在本实施例中,仅设置了4个托件,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托件的数量,只要其可以围成所需的放置空间146即可。

每个托件提供朝向放置空间146的抵接面,抵接面用于抵接屏幕200的侧面,突出部142的上表面为支撑面143,支撑面143用于从下方支撑屏幕200。

多个托件中的四个分别为第一托件121、第二托件122、第三托件123和第四托件124,第一托件121、第二托件122、第三托件123和第四托件124分别提供朝向放置空间146的第一抵接面131、第二抵接面132、第三抵接面133和第四抵接面134,第一抵接面131与第二抵接面132相对设置,第三抵接面133与第四抵接面134相对设置。

第一托件121和第二托件122在第一方向x上可移动,第三托件123和第四托件124在第二方向y上可移动,第一方向x垂直于第二方向y。各个托件上均设有引导构件145,该引导构件145为滑块和滑轨的配合构造。引导构件145安装于各个托件和各个托件上方的支撑板102之间,该支撑板102固设于机架101,用于支撑各个托件。各个托件由驱动单元驱动而移动。驱动单元可以是旋转电机、直线电机、气缸等。第一托件121和第二托件122的移动方式为在第一方向x上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第三托件123和第四托件124的移动方式为在第二方向y上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装置100还包括限位件141,限位件141与托件一一对应,并用于限制托件的移动距离。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141为设于托件的长孔中的圆柱体,托件的可移动距离等于长孔的长度。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限位件141也可以是设在托件的一端或两端的挡块等。

图4示意了各个托件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在第一位置,4个托件相互靠近并围成放置空间146,此时,屏幕200不能进入治具上模120下方的治具下模150,壳体也不能放入治具下模150中。

图5示意了各个托件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在第二位置,4个托件相互远离,此时,治具下模150被露出,方便壳体被放入。

第一托件121在面对第三托件123的位置设有一缺口144,缺口144允许壳体放入治具下模150。由于治具上方设有吸风板111,吸风板111靠近治具,因此,壳体不能直接从治具的上方放入,而是从缺口144处倾斜放入治具下模150中。

第四托件124为环绕件,第四托件124将第一托件121、第二托件122和第三托件123环绕于第四托件124的内部。将第四托件124设为环绕件可以保证在存在缺口144的情况下第四托件124为一整体的构件,减少了装置100的总零件数量。而且第四抵接面134易于同步。

第四抵接面134为第四托件124的靠近缺口144的两个端部的朝向放置空间146的表面。在屏幕200放入时这两个表面同时抵接屏幕200的侧边。

由于手机屏具有长边和短边,为了屏幕200放置更稳定,抵接长边的抵接面均为相互间隔的两个表面。如图3所示,第三托件123为“u”形结构,第三抵接面133为相互间隔的两个表面,第四托件124的第四抵接面134与该第三抵接面133正对。

第一托件121和第二托件122为“l”形结构,第一抵接面131和第二抵接面132均为连续的单个表面。

可选地,第一抵接面131和第二抵接面132也可以为间隔的多个表面,而第三抵接面133和第四抵接面134为连接的单个表面。只要抵接面处于同一平面,抵接面的表面构成数量不受限制。

图6和7示意了第二托件122。这里以第二托件122为例说明各个托件朝向放置空间146的一侧的突出部142。

突出部142的支撑面143的宽度(即突出部142的突出长度)为0.5mm。突出部142的突出长度不宜过长,以免阻碍向治具下模150中放入壳体。

图8示意了治具下模150的结构,该治具下模150为用于固定壳体的常规模具,在此不再赘述。

以下简要描述装置100的使用方法。

首先,将壳体点胶后放入治具下模150中固定,此时各个托件位于第二位置。接着,控制各个托件移动,使得各个托件位于第一位置,放入屏幕200。放入屏幕200时,首先使得屏幕200的柔性电路板(fpc)穿过壳体的过线孔,然后将屏幕200的一个边抵接其中一个托件的抵接面和支撑面143,优选使得屏幕200的一个短边抵接第一托件121或第二托件122,然后将整个屏幕200放入各个托件围成的放置空间146中。屏幕200放置平稳后,启动吸附单元110,使得吸风板111向下移动压靠平面并启动真空吸附,之后使得各个托件推回到第二位置,吸风板111继续向下移动,将屏幕200压合到壳体的屏幕200安装框中。之后吸风板111上移,上移的同时启动气泵送风,避免屏幕200被吸风板111带出壳体。组装完成的壳体组件由作业员取出进入下一工序。整个组装工序根据在实际操作时的统计,耗时30-35s左右,且溢胶比例下降至3%的可控范围内。

虽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采用了术语“抵接”,但是“抵接”并不意味着非常紧密的摩擦接触和卡紧接触,相反,由于操作误差或安装误差,相互抵接的两个表面之间可能存在微小的间隙,这种情况也被涵盖于本申请所限定的“抵接”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装置100在正常使用时的方位或方向。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