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分度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8522发布日期:2018-12-08 05:27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分度盘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改进型分度盘。

背景技术

分度盘是实现间歇运动的机构,具有分度精度高、运转平稳、传递扭矩大、结构紧凑、体积小、噪音低、高速性能好、寿命长等显著特点,是替代槽轮机构、棘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气功控制机构等传统机构的理想产品。分度盘中采用电机来作为驱动源的称为电动分度盘。

电动分度盘主要通过电机带动涡轮蜗杆机构转动,其中涡轮与分度转盘连接,实现对分度转盘转动位置的分度调节。由于在机床加工过程中,分度转盘会受到周向转动的扭力,这就需要分度转盘在转动到位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现有的分度转盘主要通过电机的锁死来实现涡轮蜗杆转动锁死来实现定位,但是在受到扭力较大时分度转盘还是会存在轻微转动的情况,因此需要在分度盘上设置辅助刹车结构来加强分度转盘的稳定性,现有的分度盘缺少相应的结构来加强分度转盘的稳定性;同时涡轮蜗杆在传动时需要润滑油润滑,现有对涡轮蜗杆的润滑主要通过将蜗杆的下侧浸在润滑油中,蜗杆转动时会将润滑油带上从而对涡轮进行润滑,该种方式需要的润滑油量较大,且润滑效果不好,无法保证涡轮和蜗杆啮合处均有足量的润滑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型分度盘,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能保证涡轮蜗杆之间润滑油充足。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改进型分度盘,包括外壳和转动连接在外壳外的分度转盘,所述外壳内设有涡轮蜗杆机构,所述分度转盘与涡轮连接,所述外壳内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安装孔,蜗杆的两端均穿过安装孔,所述蜗杆的一端与一驱动电机连接,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具有储存润滑油的储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内位于蜗杆的一侧固定有活塞筒,所述活塞筒竖直设置,所述活塞筒内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下端固定有与活塞筒匹配的活塞,所述安装座和活塞杆上设有能带动活塞杆上下升降的驱动机构;所述活塞筒的底部开设有进油接口和出油接口,所述进油接口上连接有单向阀一,所述单向阀一的出油口与进油接口相对并连通,所述出油接口上连接有单向阀二,所述单向阀二的进油口与出油接口相对并连通,所述单向阀一的进油口连接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的另一端位于储油腔内,所述单向阀二的出油口连接有喷油管,所述喷油管的另一端朝向涡轮中部。

润滑油会积聚在储油腔内,上述结构中活塞向上运动能将储油腔中的润滑油经进油管单向抽入活塞筒内,活塞向下运动能将活塞筒内的润滑油单向挤出流至喷油管,润滑油经喷油管引导后被喷至涡轮上,从而保证涡轮蜗杆转动时具有足够的润滑油实现润滑;同时由于润滑油从储油腔内直接抽上来,储油腔内的润滑油不需要太多即可实现润滑,使用到的润滑油相对较少;喷淋到涡轮上的润滑油会重新流回储油腔内,实现润滑油的循环利用。

在上述的改进型分度盘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弹簧和固定在蜗杆上的升降凸轮,所述活塞杆的上端固定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位于升降凸轮上方,所述升降板的上板面上固定有导向杆,所述安装座上具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位于升降板的上方,所述导向杆穿过安装板,所述弹簧套在导向杆上且位于升降板和安装板之间,所述弹簧能使得升降板的下板面始终与升降凸轮的凸轮面贴靠。升降凸轮随着蜗杆转动,升降板始终与升降凸轮的凸轮面贴靠,当升降凸轮的凸轮部的凸轮面与升降板贴靠时升降板向上升起,活塞杆带着活塞向上移动,此时活塞和活塞筒之间形成负压,位于储油腔内润滑油被抽入活塞筒内,升降凸轮继续转动,升降板会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下降,活塞杆带着活塞向下移动,向下移动的活塞会将活塞筒内的润滑油从喷油管中喷出,润滑油被喷到涡轮上实现润滑;由于蜗杆每转动一次均会实现一次润滑油的喷淋,因此能保证涡轮蜗杆之间具有充足的润滑油来进行润滑。

在上述的改进型分度盘中,所述导向杆具有两根,其中一根所述导向杆位于活塞筒的正上方,另一根所述导向杆位于升降凸轮的正上方,两根所述导向杆上均套有上述弹簧。上述结构能保证升降板能水平上下升降,保证活塞杆上下移动稳定。

在上述的改进型分度盘中,所述活塞筒的内底面固定有磁铁。磁铁可以将润滑油中的金属碎屑吸引固定,能清除润滑油中的金属碎屑,从而避免使用一段时间后润滑油带有金属碎屑,保证涡轮蜗杆等不会被刮伤。

在上述的改进型分度盘中,所述喷油管采用金属定型软管制成。可随意调整喷油管朝向涡轮的位置及角度,保证润滑油均能喷洒到涡轮上,在涡轮蜗杆运转时有足够的润滑油润滑。

在上述的改进型分度盘中,所述安装座位于储油腔内固定有限位扣,所述进油管位于储油腔的一端穿过限位扣。通过限位扣能定位住进油管的下端,保证进油管的下端始终位于储油腔内。

在上述的改进型分度盘中,所述蜗杆的另一端为定位端,所述定位端穿出外壳,所述定位端上开设有注有液压油的主油孔,所述主油孔沿着蜗杆的轴线方向分布,所述主油孔内设有能伸缩的压油杆,所述压油杆与主油孔的内壁密封,所述外壳上固定有能带动压油杆伸缩的驱动件,所述定位端位于安装座内的一段开设有若干压力油孔,所述压力油孔的内端与主油孔连通,所述压力油孔内设有可伸缩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压力油孔内壁之间密封,所述伸缩杆的外端固定有刹车块,在所述伸缩杆向外伸出时所述刹车块能与安装孔的孔壁顶靠固定。

主油孔和压力油孔内注油液压油,压油杆和伸缩杆将液压油封闭在注油孔和压力油孔内;在需要定位蜗杆时,通过驱动件使的压油杆向主油孔内移动,压油杆会将主油孔内的液压油挤压至压力油孔内,挤压至压力油孔内的液压油会将伸缩杆向外顶,因此伸缩杆会推动刹车块向安装孔的孔壁一侧移动并顶靠在安装孔的孔壁上,通过刹车块与安装孔的孔壁之间的摩擦来进一步限定蜗杆在周向上的位置,实现对蜗杆周向位置的定位,从而使的分度转盘的定位更牢固;在蜗杆需要转动时,驱动件带动压油杆向外移动,此时主油孔的容积增大,位于压力油孔内的液压油会回流至主油孔内,此时伸缩杆能缩回压力油孔,因此刹车块作用在与安装孔的孔壁上的压力消失,蜗杆能恢复自由转动;通过上述结构能对蜗杆进行稳定定位,因此能对分度转盘起到辅助稳定定位。

在上述的改进型分度盘中,所述压油杆靠近外端的一段上套有至少一个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主油孔的孔壁密封贴靠。该结构能进一步避免液压油冲主油孔内泄露出去。

在上述的改进型分度盘中,所述蜗杆的周面上开设有与压力油孔连通的导向孔,所述刹车块的一端滑动连接在导向孔内,所述伸缩杆的外端伸入导向孔,所述刹车块位于导向孔的一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的一端伸缩杆的外端抵靠,所述回位弹簧的另一端与刹车块抵靠。在伸缩杆向外伸出时会压缩回位弹簧并在压缩后与刹车块抵靠,使的刹车块能牢固的抵在安装孔的孔壁上;在压力油孔内的液压油回流至主油孔内时,回位弹簧会将伸缩杆推回压力油孔内,实现伸缩杆的复位。

在上述的改进型分度盘中,所述伸缩杆上固定有若干挡环,所述伸缩杆上还套有若干与挡环一一对应的密封套,所述密封套与压力油孔的孔壁密封贴靠,每个所述密封套均相对对应的挡环靠近主油孔。通过上述结构实现伸缩杆与压力油孔的密封,同时液压油的压力会通过挡环传递至伸缩杆上从而推动伸缩杆移动。

在上述的改进型分度盘中,所述驱动件为气缸,所述气缸的伸缩杆朝向压油杆的外端,所述气缸的伸缩杆上固定有移动压头,所述移动压头的边沿具有向内弯折呈“l”型的限位翻边,所述压油杆的外端螺接有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位于限位翻边的内侧。在需要定位蜗杆时通过气缸的伸缩杆移动向压油杆,将压油杆像主油孔内压入,此时移动压头与压油杆顶靠;在需要将压油杆退出时气缸的伸缩杆缩回,此时限位翻边会与限位螺母抵靠将压油杆向外拉出;通过上述结构实现压油杆的伸缩;当然驱动件也可以为电机,可通过现有的传动方式带动压油杆前后伸缩。

在上述的改进型分度盘中,所述压油杆的内端固定有活塞头,所述活塞头包括内弹片和外橡胶套,所述压油杆的内端中部具有凸起的固定凸块,所述内弹片包括固定套部和向外翻折的压环部,所述压环部具有弹性,所述外橡胶套套在内弹片上,所述内弹片的压环部抵在外橡胶套的内侧并使得外橡胶套的周面密封贴靠在主油孔的孔壁上。在压油杆长时间伸缩后外橡胶套会出现磨损,通过压环部既能保证外橡胶套与主油孔的孔壁之间的密封,同时也能在外橡胶套磨损后起到补偿作用,使得外橡胶套磨损后依然能密封贴靠在主油孔的孔壁上;固定套部能使的内弹片牢固的加紧在固定凸块上;通过上述结构能紧密的实现活塞头的密封,避免润滑油从活塞头和主油孔的孔壁之间流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改进型分度盘通过主动往涡轮上喷淋润滑油的方式保证了涡轮蜗杆之间具有润滑充足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改进型分度盘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安装座与活塞筒连接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外壳;11、涡轮;12、蜗杆;121、定位端;13、驱动电机;14、安装座;141、安装孔;142、储油腔;143、安装板;144、限位扣;2、主油孔;21、压油杆;211、密封圈;212、限位螺母;213、固定凸块;22、压力油孔;221、伸缩杆;222、挡环;223、密封套;23、刹车块;231、凹槽;232、回位弹簧;233、导向孔;24、气缸;241、移动压头;242、限位翻边;25、活塞头;251、内弹片;251a、固定套部;251b、压环部;252、外橡胶套;3、活塞筒;31、活塞杆;311、升降板;312、导向杆;32、活塞;33、单向阀一;331、进油管;34、单向阀二;341、喷油管;35、磁铁;4、弹簧;41、升降凸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改进型分度盘包括外壳1和转动连接在外壳1外的分度转盘,外壳1内设有涡轮蜗杆机构,分度转盘与涡轮11连接,外壳1内固定有安装座14,安装座14上开设有安装孔141,蜗杆12的两端均穿过安装孔141,蜗杆12的一端与一驱动电机13连接,安装座14的底部具有储存润滑油的储油腔142,安装座14内位于蜗杆12的一侧固定有活塞筒3,活塞筒3的内底面固定有磁铁35,活塞筒3竖直设置,活塞筒3内设有活塞杆31,活塞杆31的下端固定有与活塞筒3匹配的活塞32,安装座14和活塞杆31上设有能带动活塞杆31上下升降的驱动机构;活塞筒3的底部开设有进油接口和出油接口,进油接口上连接有单向阀一33,单向阀一33的出油口与进油接口相对并连通,出油接口上连接有单向阀二34,单向阀二34的进油口与出油接口相对并连通,单向阀一33的进油口连接有进油管331,安装座14位于储油腔142内固定有限位扣144,进油管331位于储油腔142的一端穿过限位扣144;进油管331的另一端位于储油腔142内,单向阀二34的出油口连接有喷油管341,喷油管341的另一端朝向涡轮11中部,喷油管341采用金属定型软管制成。润滑油会积聚在储油腔142内,上述结构中活塞32向上运动能将储油腔142中的润滑油经进油管331单向抽入活塞筒3内,活塞32向下运动能将活塞筒3内的润滑油单向挤出流至喷油管341,润滑油经喷油管341引导后被喷至涡轮11上,从而保证涡轮11蜗杆12转动时具有足够的润滑油实现润滑。

驱动机构包括弹簧4和固定在蜗杆12上的升降凸轮41,活塞杆31的上端固定有升降板311,升降板311位于升降凸轮41上方,升降板311的上板面上固定有导向杆312,安装座14上具有安装板143,安装板143位于升降板311的上方,导向杆312穿过安装板143,弹簧4套在导向杆312上且位于升降板311和安装板143之间,弹簧4能使得升降板311的下板面始终与升降凸轮41的凸轮面贴靠。导向杆312具有两根,其中一根导向杆312位于活塞筒3的正上方,另一根导向杆312位于升降凸轮41的正上方,两根导向杆312上均套有上述弹簧4。升降凸轮41随着蜗杆12转动,升降板311始终与升降凸轮41的凸轮面贴靠,当升降凸轮41的凸轮部的凸轮面与升降板311贴靠时升降板311向上升起,活塞杆31带着活塞32向上移动,此时活塞32和活塞筒3之间形成负压,位于储油腔142内润滑油被抽入活塞筒3内,升降凸轮41继续转动,升降板311会在弹簧4的作用下向下降,活塞杆31带着活塞32向下移动,向下移动的活塞32会将活塞筒3内的润滑油从喷油管341中喷出,润滑油被喷到涡轮11上实现润滑;由于蜗杆12每转动一次均会实现一次润滑油的喷淋,因此能保证涡轮11蜗杆12之间具有充足的润滑油来进行润滑。

蜗杆12的另一端为定位端121,定位端121穿出外壳1,定位端121上开设有注有液压油的主油孔2,主油孔2沿着蜗杆12的轴线方向分布,主油孔2内设有能伸缩的压油杆21,压油杆21与主油孔2的内壁密封,外壳1上固定有能带动压油杆21伸缩的驱动件,定位端121位于安装座14内的一段开设有若干压力油孔22,压力油孔22的内端与主油孔2连通,压力油孔22内设有可伸缩的伸缩杆221,伸缩杆221与压力油孔22内壁之间密封,伸缩杆221的外端固定有刹车块23,在伸缩杆221向外伸出时刹车块23能与安装孔141的孔壁顶靠固定。

压油杆21靠近外端的一段上套有至少一个密封圈211,密封圈211与主油孔2的孔壁密封贴靠。伸缩杆221上固定有若干挡环222,伸缩杆221上还套有若干与挡环222一一对应的密封套223,密封套223与压力油孔22的孔壁密封贴靠,每个密封套223均相对对应的挡环222靠近主油孔2。

蜗杆12的周面上开设有压力油孔22连通的导向孔233,刹车块23的一端滑动连接在导向孔233内,伸缩杆221的外端伸入导向孔233,刹车块23位于导向孔233的一端开设有凹槽231,凹槽231内设有回位弹簧232,回位弹簧232的一端伸缩杆221的外端抵靠,回位弹簧232的另一端与刹车块23抵靠。驱动件为气缸24,气缸24的推杆朝向压油杆21的外端,气缸24的推杆上固定有移动压头241,移动压头241的边沿具有向内弯折呈“l”型的限位翻边242,压油杆21的外端螺接有限位螺母212,限位螺母212位于限位翻边242的内侧。在需要定位蜗杆12时通过气缸24的推杆移动向压油杆21,将压油杆21像主油孔2内压入,此时移动压头241与压油杆21顶靠;在需要将压油杆21退出时气缸24的推杆缩回,此时限位翻边242会与限位螺母212抵靠将压油杆21向外拉出;通过上述结构实现压油杆21的伸缩;当然驱动件也可以为电机,可通过现有的传动方式带动压油杆21前后伸缩。

压油杆21的内端固定有活塞头25,活塞头25包括内弹片251和外橡胶套252,压油杆21的内端中部具有凸起的固定凸块213,内弹片251包括固定套部251a和向外翻折的压环部251b,压环部251b具有弹性,外橡胶套252套在内弹片251上,内弹片251的压环部251b抵在外橡胶套252的内侧并使得外橡胶套252的周面密封贴靠在主油孔2的孔壁上。在压油杆21长时间伸缩后外橡胶套252会出现磨损,通过压环部251b既能保证外橡胶套252与主油孔2的孔壁之间的密封,同时也能在外橡胶套252磨损后起到补偿作用,使得外橡胶套252磨损后依然能密封贴靠在主油孔2的孔壁上;固定套部251a能使的内弹片251牢固的加紧在固定凸块213上;通过上述结构能紧密的实现活塞头25的密封,避免润滑油从活塞头25和主油孔2的孔壁之间流出。

主油孔2和压力油孔22内注油液压油,压油杆21和伸缩杆221将液压油封闭在注油孔和压力油孔22内;在需要定位蜗杆12时,通过驱动件使的压油杆21向主油孔2内移动,压油杆21会将主油孔2内的液压油挤压至压力油孔22内,挤压至压力油孔22内的液压油会将伸缩杆221向外顶,因此伸缩杆221会推动刹车块23向安装孔141的孔壁一侧移动并顶靠在安装孔141的孔壁上,通过刹车块23与安装孔141的孔壁之间的摩擦来进一步限定蜗杆12在周向上的位置,实现对蜗杆12周向位置的定位,从而使的分度转盘的定位更牢固;在蜗杆12需要转动时,驱动件带动压油杆21向外移动,此时主油孔2的容积增大,位于压力油孔22内的液压油会回流至主油孔2内,此时伸缩杆221能缩回压力油孔22,因此刹车块23作用在与安装孔141的孔壁上的压力消失,蜗杆12能恢复自由转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