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81879发布日期:2020-03-10 10:48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支架,特别涉及一种将一物件固定于一设置面的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公知的无线路由器通过固定支架被固定于天花板之上。无线路由器以螺丝锁固等方式与固定支架结合。由于无线路由器具有相当的重量,且需要用多个螺丝在多个角度进行锁附。将无线路由器锁附于固定支架的过程往往无法由单一个使用者完成,不但耗时而且有安全性的疑虑。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固定支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欲解决公知技术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固定支架,该固定支架用以被固定于一设置面,并连接一物件,该固定支架包括一基座以及一连接单元;该基座用以固定于该设置面;该连接单元连接该基座,该连接单元包括一单元斜面以及至少一单元抵接部;其中,该物件包括至少一物件抵接部,当该物件处于一分离状态时,该物件抵接部与该单元抵接部分离,当该物件处于一连接状态时,该物件抵接部抵接该单元抵接部,在该物件从该分离状态移动至该连接状态的过程中,该物件抵接该单元斜面并与该单元斜面相对滑动。

在一实施例中,该物件相对该连接单元绕一轴在一第一物件方位以及一第二物件方位之间旋转,当该物件处于该第一物件方位时,该物件抵接部与该单元抵接部分离,当该物件处于该第二物件方位时,该物件抵接部抵接该单元抵接部,以限制该物件相对该固定支架在该轴的轴向上的移动,在该物件从该第一物件方位旋转至该第二物件方位的过程中,该物件抵接该单元斜面并与该单元斜面相对滑动。

在一实施例中,该连接单元包括一第一盘体以及一第二盘体,该第一盘体连接该基座,该第一盘体相对该第二盘体,该单元斜面形成于该第一盘体并面向该第二盘体,该单元抵接部形成于该第二盘体并面向该第一盘体,该第二盘体具有至少一盘体缺口,当该物件处于该第一物件方位时,该物件抵接部对应该盘体缺口。

在一实施例中,该物件抵接部包括一悬臂,在该物件从该第一物件方位旋转至该第二物件方位的过程中,该物件抵接部抵接该单元斜面并与该单元斜面相对滑动。

在一实施例中,该连接单元还包括一挡墙以及一限位块,该挡墙连接该第一盘体及该第二盘体,该限位块设于该第二盘体并面向该第一盘体凸出,当该物件处于该第二物件方位时,该物件抵接部抵接该单元抵接部,该物件抵接部并被限制于该挡墙以及该限位块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该连接单元包括一支架壳体、一转动件以及一压缩弹簧,该支架壳体连接该基座,该转动件以可转动的方式设于该支架壳体之内,该压缩弹簧的一端抵接该基座,该压缩弹簧的另一端抵接该转动件,该单元斜面以及该单元抵接部设于该转动件。

在一实施例中,该转动件在一第一转动件状态以及一第二转动件状态之间转动,当该转动件处于该第一转动件状态时,该物件抵接部与该单元抵接部分离,当该转动件处于该第二转动件状态时,该物件抵接部抵接该单元抵接部。

在一实施例中,该物件包括多个物件斜面结构,该转动件包括多个转动件斜面结构,该单元斜面形成于该转动件斜面结构之上,在该物件从一第一物件位置移动至一第二物件位置的过程中,该物件斜面结构接触该转动件斜面结构,并推动该转动件,以使该转动件适于该第一转动件状态以及该第二转动件状态之间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该转动件还包括围绕一轴心排列的多个嵌合凸块,该支架壳体包括多个第一限位墙以及多个第二限位墙,该等第一限位墙以及该等第二限位墙围绕该轴心交错排列,当转动件从该第一转动件状态切换至该第二转动件状态时,该等嵌合凸块越过该等第一限位墙,当转动件从该第二转动件状态切换至该第一转动件状态时,该等嵌合凸块越过该等第二限位墙。

在一实施例中,该等第一限位墙的高度小于该等第二限位墙,当该物件从该第一物件位置移动至该第二物件位置时,该转动件从一第一转动件高度被移动至一第二转动件高度,当该转动件处于该第二转动件高度时,该等嵌合凸块高于该等第一限位墙,且该等嵌合凸块低于该等第二限位墙。

在一实施例中,当该物件位于该第二物件位置时,通过旋转该物件,该转动件从该第二转动件高度被进一步推至一第三转动件高度,当该转动件处于该第三转动件高度时,该等嵌合凸块高于该等第二限位墙。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第一限位墙包括一第一限位墙引导面,每一第二限位墙包括一第二限位墙引导面,每一嵌合凸块包括一嵌合凸块引导面,当该嵌合凸块越过该第一限位墙时,该嵌合凸块引导面抵接该第一限位墙引导面,当该嵌合凸块越过该第二限位墙时,该嵌合凸块引导面抵接该第二限位墙引导面。

在一实施例中,该物件包括至少一物件限位槽,该支架壳体包括至少一壳体限位凸块位于该物件限位槽中,当该物件位于该第二物件位置时,该壳体限位凸块沿该物件限位槽移动,该物件通过朝一第一物件旋转方向被进一步旋转,使得该转动件从该第二转动件高度被移至该第三转动件高度,而当该物件欲朝一第二物件旋转方向旋转时,该物件限位槽的一侧抵接该壳体限位凸块,以避免该物件朝该第二物件旋转方向旋转,其中该第二物件旋转方向相反于该第一物件旋转方向。

在一实施例中,该基座包括一基座限位部,该转动件包括一转动件限位部,当该基座与该连接单元组装时,该转动件限位部抵接该基座限位部。

在一实施例中,该连接单元包括一支架外壳、一扭力弹簧以及一止挡片,该支架外壳连接该基座,该止挡片枢接该支架外壳,该止挡片包括一第一挡片表面以及一第二挡片表面,该第一挡片表面相反于该第二挡片表面,该单元斜面形成于该第一挡片表面,该单元抵接部形成于该第二挡片表面,该扭力弹簧的一端抵接该支架外壳,该扭力弹簧的另一端抵接该止挡片。

在一实施例中,该物件包括一物件板体,该物件板体包括一第一板体表面以及一第二板体表面,该第一板体表面相反于该第二板体表面,该第一板体表面上形成有一物件斜面,在该物件从一第一物件位置移动至一第二物件位置的过程中,该物件斜面抵接该单元斜面,并推使该止挡片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该止挡片在一第一止挡片方位以及一第二止挡片方位之间转动,在该物件从该第一物件位置移动至该第二物件位置的过程中,该止挡片被该物件从该第一止挡片方位推至第二止挡片方位,并受到该扭力弹簧提供的一弹力,从该第二止挡片方位回复至该第一止挡片方位,当该物件处于该第二物件位置时,该止挡片的该单元抵接部抵接该第二板体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该连接单元还包括一拨转件,该止挡片上还形成有一挡片滑槽,该拨转件包括一导柱,该导柱插入该挡片滑槽,并适于在该挡片滑槽内滑动。

在一实施例中,该拨转件包括一圆环,该导柱设于该圆环,该拨转件在一第一拨转件方位以及一第二拨转件方位之间转动,当该拨转件处于该第一拨转件方位时,该止挡片处于该第一止挡片方位,当该拨转件从该第一拨转件方位被转动至第二拨转件方位时,该导柱在该挡片滑槽内滑动,并推使该止挡片旋转至该第二止挡片方位。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固定支架,可将物件(例如,无线路由器或其他电子装置)轻易地固定于设置面(例如,天花板)之上。使用者仅需将物件上推,或略带旋转等动作,即可轻松完成物件(例如,无线路由器)与固定支架之间的连接,并提高了物件与固定支架之间连接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固定支架的分解图。

图2a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转动件的详细结构。

图2b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物件的详细结构。

图2c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物件处于分离状态的局部情形。

图2d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物件处于连接状态的局部情形。

图2e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物件抵接单元斜面并与该单元斜面相对滑动的情形。

图3a、图3b以及图3c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物件连接固定支架的过程。

图4a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转动件与支架壳体的详细结构。

图4b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嵌合凸块嵌合于第一限位墙以及该第二限位墙之间的情形。

图5a以及图5b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嵌合凸块越过第二限位墙的过程。

图6a、图6b以及图6c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物件从固定支架脱离的释放过程。

图7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物件限位槽以及壳体限位凸块。

图8a以及图8b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基座限位部11以及转动件限位部。

图9a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固定支架的分解图。

图9b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固定支架的组合图。

图10a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物件处于第一物件方位的情形。

图10b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物件处于第二物件方位的情形。

图11a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固定支架的分解图。

图11b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固定支架的组合图。

图12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挡片的详细结构。

图13a、图13b以及图13c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物件连接固定支架的过程。

图14a以及图14b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物件脱离固定支架的过程。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b1固定支架44限位块

ap1物件b3固定支架

1基座ap3物件

11基座限位部5基座

2连接单元6连接单元

21支架壳体601单元斜面

211第一限位墙602单元抵接部

212第二限位墙61支架外壳

213第一限位墙引导面62扭力弹簧

214第二限位墙引导面63止挡片

215壳体限位凸块631第一挡片表面

22转动件632第二挡片表面

221单元斜面633挡片滑槽

222单元抵接部64拨转件

223转动件斜面结构641导柱

224嵌合凸块81物件抵接部

225嵌合凸块引导面82物件斜面结构

226转动件限位部83物件限位槽

23压缩弹簧85物件抵接部

b2固定支架91物件板体

ap2物件911第一板体表面

3基座912第二板体表面

4连接单元913物件斜面

401单元斜面c轴心

402单元抵接部z轴

41第一盘体α1第一物件旋转方向

42第二盘体α2第二物件旋转方向

43挡墙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其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固定支架b1的分解图。固定支架b1用以被固定于一设置面(例如,天花板,未图示),并连接一物件ap1(例如,无线路由器或其他电子装置)。固定支架b1包括一基座1以及一连接单元2。基座1用以固定于该设置面。连接单元2连接该基座1。

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该连接单元2包括一支架壳体21、一转动件22以及一压缩弹簧23,该支架壳体21连接该基座1,该转动件22以可转动的方式设于该支架壳体21之内,该压缩弹簧23的一端抵接该基座1,该压缩弹簧23的另一端抵接该转动件22。该压缩弹簧23用于提供弹性恢复力。

图2a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转动件22的详细结构。参照图2a,该连接单元2包括一单元斜面221以及至少一单元抵接部222。该单元斜面221以及该单元抵接部222设于该转动件22。图2b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物件ap1的详细结构。参照图2b,该物件ap1包括至少一物件抵接部81。参照图2c以及图2d,当该物件ap1处于一分离状态时(图2c),该物件抵接部81与该单元抵接部222分离。当该物件处于一连接状态时(图2d),该物件抵接部81抵接该单元抵接部222。参照图2e,在该物件ap1从该分离状态移动至该连接状态的过程中,该物件ap1抵接该单元斜面221并与该单元斜面221相对滑动。

参照图2c、图2d,在此实施例中,通过转动该转动件22的方式在该分离状态以及该连接状态之间切换。该转动件22在一第一转动件状态(图2c、分离状态)以及一第二转动件状态(图2d、连接状态)之间转动。当该转动件22处于该第一转动件状态时,该物件抵接部81与该单元抵接部222分离。当该转动件22处于该第二转动件状态时,该物件抵接部81抵接该单元抵接部222。

搭配参照图2b以及图2e,在一实施例中,该物件包括多个物件斜面结构82,该转动件包括多个转动件斜面结构223,该单元斜面221形成于该转动件斜面结构223之上。参照图2e以及图3a~图3c,在该物件ap1从一第一物件位置(图3a、分离状态)上移至一第二物件位置(图3b)的过程中,该物件斜面结构82接触该转动件斜面结构223,并推动该转动件22,以使该转动件22适于从该第一转动件状态旋转至该第二转动件状态(旋转一个转动件斜面结构223的距离)。藉此,该物件ap1卡合连接该转动件22。在物件ap1完成与该转动件22的卡合之后,使用者释放该物件ap1,该物件ap1回落至该第一物件位置(图3c、连接状态)。

通过上述设计,该物件ap1可以通过该固定支架b1被轻易地挂设于设置面之上。

参照图4a,在一实施例中,该转动件22还包括围绕一轴心c排列的多个嵌合凸块224,该等嵌合凸块224位于该转动件22的外壁。该支架壳体21包括多个第一限位墙211以及多个第二限位墙212,该等第一限位墙211以及该等第二限位墙212围绕该转动件22的内壁交错排列。当转动件22从该第一转动件状态切换至该第二转动件状态时,该等嵌合凸块224越过该等第一限位墙211,当转动件22从该第二转动件状态切换至该第一转动件状态时,该等嵌合凸块224越过该等第二限位墙212。参照图4b,其显示嵌合凸块224嵌合于第一限位墙211以及该第二限位墙212之间的情形。该嵌合凸块224位于该第一限位墙211以及该第二限位墙212之间的设计,可避免该转动件22因为晃动而与支架壳体21之间发生相对转动。

搭配参照图3a~图3c、图4a以及图4b,在一实施例中,该等第一限位墙211的高度小于该等第二限位墙212。当该物件ap1从该第一物件位置(图3a)移动至该第二物件位置(图3b)时,该转动件22从一第一转动件高度被移动至一第二转动件高度,当该转动件22处于该第二转动件高度时,该等嵌合凸块224高于该等第一限位墙211。藉此该转动件22可轻易转动并越过该等第一限位墙211,而完成该物件ap1与该转动件22之间的卡合连接。

以下说明该物件ap1欲脱离该固定支架b1时的释放过程。参照图6a~图6c,其显示该物件ap1从该固定支架b1脱离的释放过程。当欲将该物件ap1脱离该固定支架b1时,在物件ap1连接该固定支架b1的状态下,该物件ap从该第一物件位置(图6a、连接状态)被向上平移至该第二物件位置(图6b)。接着,搭配参照图5a以及图5b,通过旋转该物件ap1(图6b),前述的该物件斜面结构82进一步推动该转动件斜面结构223,以使得该转动件22从该第二转动件高度(图5a)被进一步推至一第三转动件高度(图5b),当该转动件22处于该第三转动件高度(图5b)时,该等嵌合凸块224高于该等第二限位墙212。藉此,该等嵌合凸块224可越过该等第二限位墙212,而使得该转动件22从该第二转动件状态切换至该第一转动件状态,并使该物件ap1适于脱离该固定支架b1(图6c)。通过上述设计,可防止该物件ap1因为单纯的上下平移而从该固定支架b1脱离,增加安全性。

参照图4a,在一实施例中,每一第一限位墙211包括一第一限位墙引导面213,每一第二限位墙212包括一第二限位墙引导面214,每一嵌合凸块224包括一嵌合凸块引导面225,当该嵌合凸块224越过该第一限位墙211时,该嵌合凸块引导面225抵接该第一限位墙引导面213,当该嵌合凸块224越过该第二限位墙212时,该嵌合凸块引导面225抵接该第二限位墙引导面214。第一限位墙引导面213以及第二限位墙引导面214可引导嵌合凸块224顺利落入第一限位墙211以及该第二限位墙212之间。

参照图7,该物件包括至少一物件限位槽83,该支架壳体21包括至少一壳体限位凸块215位于该物件限位槽83中。搭配参照图6b、图7,在上述实施例中,当该物件ap1位于该第二物件位置时,该壳体限位凸块215沿该物件限位槽83移动,通过朝一第一物件旋转方向α1旋转该物件ap1,该转动件22从该第二转动件高度被进一步推至该第三转动件高度。当该物件ap1欲朝一第二物件旋转方向α2旋转时,该物件限位槽83的一侧抵接该壳体限位凸块215,以避免该物件ap1朝该第二物件旋转方向α2旋转,该第二物件旋转方向α2相反于该第一物件旋转方向α1。

参照图8a以及图8b,在一实施例中,该基座1包括一基座限位部11,该转动件22包括一转动件限位部226,当该基座1与该连接单元2组装时,该转动件限位部226抵接该基座限位部11,藉此可避免转动件22在组装时相对该支架壳体21发生转动。

图9a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固定支架b2的分解图。图9b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固定支架b2的组合图。参照图9a、图9b,在此实施例中,固定支架b2包括一基座3以及一连接单元4。基座3用以固定于该设置面。搭配参照图10a以及图10b,物件ap2相对连接单元4绕一轴z在一第一物件方位(图10a)以及一第二物件方位(图10b)之间旋转。参照图10a,当该物件ap2处于该第一物件方位时,物件抵接部85与单元抵接部402分离。参照图10b,当该物件ap2处于该第二物件方位时,该物件抵接部85抵接该单元抵接部402,以限制该物件ap2相对该固定支架b2在该轴z的轴向上的移动。在该物件从该第一物件方位旋转至该第二物件方位的过程中,该物件ap2抵接该单元斜面401并沿该单元斜面401滑动。

参照图9a,在一实施例中,该连接单元4包括一第一盘体41以及一第二盘体42,该第一盘体41连接该基座3,该第一盘体41相对该第二盘体42,该单元斜面401形成于该第一盘体41并面向该第二盘体42,该单元抵接部402形成于该第二盘体42并面向该第一盘体41,该第二盘体42具有至少一盘体缺口421,当该物件ap2处于该第一物件方位时,该物件抵接部85对应该盘体缺口421(搭配参照图10a)。

参照图10a以及图10b,在一实施例中,该物件抵接部85包括一悬臂,在该物件ap2从该第一物件方位旋转至该第二物件方位的过程中,该物件抵接部85抵接该单元斜面401并沿该单元斜面401滑动。

参照图10a以及图10b,在一实施例中,该连接单元4还包括一挡墙43以及一限位块44,该挡墙43连接该第一盘体41及该第二盘体42,该限位块44设于该第二盘体42并面向该第一盘体41。当该物件ap2处于该第二物件方位时,该物件抵接部85抵接该单元抵接部402,该物件抵接部85并被限制于该挡墙43以及该限位块44之间。

参照图11a以及图11b,其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固定支架b3,其用以被固定于一设置面(未显示),并连接一物件ap3。固定支架b3包括一基座5以及一连接单元6。基座5用以固定于该设置面。连接单元6连接该基座5,该连接单元6包括一支架外壳61、扭力弹簧62以及止挡片63,该支架外壳61连接该基座5,该止挡片63枢接该支架外壳61,该止挡片63包括一第一挡片表面631以及一第二挡片表面632。搭配参照图12,该第一挡片表面631相反于该第二挡片表面632。该单元斜面601形成于该第一挡片表面631,该单元抵接部602形成于该第二挡片表面632,该扭力弹簧62的一端抵接该支架外壳61,该扭力弹簧62的另一端抵接该止挡片63。

参照图11a、图12、图13a、图13b以及图13c,在一实施例中,该物件ap3包括一物件板体91,该物件板体91包括一第一板体表面911以及一第二板体表面912,该第一板体表面911相反于该第二板体表面912,该第一板体表面911上形成有一物件斜面913。在该物件ap3从一第一物件位置(图13a)移动至一第二物件位置(图13c)的过程中,该物件斜面913抵接该单元斜面601,并推使该止挡片63转动(图13b)。藉此该物件ap3可顺利到达该第二物件位置(图13c)。

参照图13a、图13b以及图3c,在一实施例中,该止挡片63在一第一止挡片方位以及一第二止挡片方位之间转动,在该物件ap3从该第一物件位置(图13a、分离状态)移动至该第二物件位置(图13c、连接状态)的过程中,该止挡片被该物件从该第一止挡片方位(图13a)推至第二止挡片方位(图13b),并受到该扭力弹簧62提供的一弹力,从该第二止挡片方位(图13b)回复至该第一止挡片方位(图13c)。当该物件ap3处于该第二物件位置时(图13c、连接状态),该止挡片63的该单元抵接部602抵接该第二板体表面912。

参照图11a、图14a以及图14b,在一实施例中,该连接单元6还包括一拨转件64,该止挡片63上还形成有一挡片滑槽633,该拨转件64包括一导柱641,该导柱641插入该挡片滑槽633,并适于在该挡片滑槽633内滑动。拨转件64用于供使用者从该固定支架b3卸下该物件ap3。

参照图11a、图14a以及图14b,在一实施例中,该拨转件64包括一圆环,该导柱641设于该圆环,该拨转件64在一第一拨转件方位(图14a)以及一第二拨转件方位(第14b)之间转动,当该拨转件64处于该第一拨转件方位(图14a)时,该止挡片63处于该第一止挡片方位。当该拨转件64从该第一拨转件方位(图14a)被转动至第二拨转件方位(图14b)时,该导柱在该挡片滑槽633内滑动,并推使该止挡片63旋转至该第二止挡片方位,藉此该固定支架b3释放该物件ap3。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固定支架,可将物件(例如,无线路由器或其他电子装置)轻易地固定于设置面(例如,天花板)之上。使用者仅需将物件上推,或略带旋转等动作,即可轻松完成物件(例如,无线路由器)与固定支架之间的连接,并提高了物件与固定支架之间连接时的安全性。

虽然本发明已以具体的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