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隧道温湿度环境监测装置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64054发布日期:2019-03-30 09:52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电缆隧道温湿度环境监测装置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缆隧道综合监控系统的建设,尤其涉及一种电缆隧道温湿度环境监测装置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化城市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城市中心区域通过采用地下隧道供电的办法,来代替高空架线的方式。随着电力电缆隧道的发展对电力电缆隧道的监控要求也逐步提升。为帮助电力巡检人员安全、方便、快捷地管理电缆隧道,集可视化、智能化、无人化于一体的现代智能监控系统已逐步原有传统的管理模式。在变电站主控制室内设置集中监控平台,对各个子系统进行集成,实时监测电缆线路运行状态,进行集中管理。

在电缆隧道综合监控系统中,主要包括视频监控子系统,电缆表面温度测量子系统,泄露电流测量子系统,烟雾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井盖开关状态监测子系统和中心平台等。其中,由于电缆、电线长期在隧道里容易发生电缆表面温度过高烧毁绝缘层造成短路的状况。因此,有必要布设温湿度传感器对隧道内电缆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即时监控。

在电力隧道综合监控系统中,温湿度传感器可以实现对电缆隧道电缆温度、隧道内温度、湿度等环境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现电缆隧道设备远程监测,具有数据通信、数据查询、参数设置管理功能。用户可以远程实时了解隧道内现场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信息,使隧道温湿度管理更加方便、快捷。

由于隧道内部会出现通风不畅以及电缆局部发热等情况,会导致传感器所在的点的监测并不能准确的反应该区域的总体情况,因此导致监控系统所分析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移动监测区域温湿度的电缆隧道温湿度环境监测装置安装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缆隧道温湿度环境监测装置安装结构,其关键技术在于,其包括:

固定设置在隧道墙体上的上支架,上支架上设置有上链轮和上顶杆;

固定设置在隧道墙体上的下支架,下支架上设置有下链轮和下顶杆;

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链轮和下链轮转动;

主链条,设置于所述上链轮和下链轮之间,所述主链条上固定设置有推块,所述推块随主链条在所述上链轮和下链轮之间往复运动;

滑轨,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

滑块,设置在所述滑轨上,受外力推动可沿所述滑轨移动;

横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块上,所述横板两端设置有卡位块,所述卡位块与所述推块配合,在推块的作用下随之移动,卡位块撞击到上顶杆或下顶杆时,与所述推块解除勾连;

温湿度传感器,其固定设置在所述横板上,随横板上下往复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支架呈t型结构,其包括翼板和垂直固定在所述翼板中间的立板,所述翼板通过多个膨胀螺栓固定在所述隧道墙体上,所述上链轮和上顶杆固定设置在所述立板上;所述下支架与所述上支架结构相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位块包括卡位块本体、设置在卡位块本体前进方向一端的导向舌和设置在卡位块本体另一端的卡凸,所述卡位块本体通过转轴设置在所述横板上,所述卡位块本体和所述转轴之间设置有弹簧复位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板上设置有限制卡位块本体过度摆动的限位凸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块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主链条上的推块本体和固定设置在所述推块本体上的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卡凸相适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主动链轮和传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与所述电机输出轴连接,所述传动链轮与所述上链轮同轴设置,所述主动链轮和传动链轮之间通过第二链条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一些列机械装置将温湿度传感器设置在电缆隧道内的墙壁上,通过一个电机的带动可以使其在电缆隧道内往复上下移动,由于传感器能够上下移动,因此其克服了隧道内部会出现通风不畅以及电缆局部发热的情况,使一个传感器的监测范围由一个点成为一个区域,并且使传感器的监测数据更加准确,能够反正环境的真实情况,减少偏差,大大增加了电缆隧道综合监控系统的可信程度。

本发明的安装结构仅采用一个电气部件,这样在大大降低了整个装置的易损坏程度和维修所需要工作量,能够很好的适应电缆隧道的环境,保证其长时间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卡位块和上顶杆接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卡位块和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膨胀螺栓与隧道墙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膨胀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1上支架、1-2上链轮、1-3上顶杆、2-1下支架、2-2下链轮、2-3下顶杆、3滑轨、4滑块、5横板、6推块、6-1推块本体、6-2凸台、7卡位块、7-1卡位块本体、7-2导向舌、7-3卡凸、7-4转轴、7-5限位凸起、8膨胀螺栓、8-1螺栓、8-2螺母、8-3套筒、8-3-1套筒本体、8-3-2聚四氟乙烯套、8-3-3防滑层、8-4铅套筒、8-5平垫圈、8-6弹簧垫圈、9主链条、10支撑板、11电机、12主动链轮、13传动链轮、14第二链条、100隧道墙体、101安装孔、200温湿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发明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竖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7所示的一种电缆隧道温湿度环境监测装置安装结构,其包括固定设置在隧道墙体100上的上支架1-1和下支架2-1,所述上支架1-1上设置有上链轮1-2和上顶杆1-3;所述下支架2-1上设置有下链轮2-2和下顶杆2-3;还包括驱动机构、主链条9、滑轨3、滑块4、横板5及固定设置在所述横板5上的温湿度传感器200;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链轮1-2和下链轮2-2转动;所述主链条9设置于所述上链轮1-2和下链轮2-2之间,所述主链条9上固定设置有推块6,所述推块6随主链条9在所述上链轮1-2和下链轮2-2之间往复运动;所述滑轨3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支架1-1和下支架2-1之间,所述滑块4设置在所述滑轨3上,受外力推动可沿所述滑轨3移动,所述横板5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块4上,所述横板5两端设置有卡位块7,所述卡位块7与所述推块6配合,在推块6的作用下随之移动,卡位块7撞击到上顶杆1-3或下顶杆2-3时,与所述推块6解除勾连;所述温湿度传感器200固定设置在所述横板5上,随横板5上下往复移动。

如图3所示,所述滑轨3中部设置竖直的滑槽,所述滑块4嵌置在所述滑槽内。

如图1和2所示,所述上支架1-1呈t型结构,其包括翼板和垂直固定在所述翼板中间的立板,所述翼板通过多个膨胀螺栓8固定在所述隧道墙体100上,所述上链轮1-2和上顶杆1-3固定设置在所述立板上;所述下支架2-1与所述上支架1-1结构相同。

如图3和4所示,所述卡位块7包括卡位块本体7-1、设置在卡位块本体7-1前进方向一端的导向舌7-2和设置在卡位块本体7-1另一端的卡凸7-3,所述卡位块本体7-1通过转轴7-4设置在所述横板5上,所述卡位块本体7-1和所述转轴7-4之间设置有弹簧复位机构;所述横板5上设置有限制卡位块本体7-1过度摆动的限位凸起7-5。所述推块6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主链条9上的推块本体6-1和固定设置在所述推块本体6-1上的凸台6-2,所述凸台6-2与所述卡凸7-3相适配。

所述导向舌7-2前端呈楔形,所述上顶杆1-3和下顶杆2-3前端呈半球状,与所述楔形的导向舌7-2相适配,所述卡凸7-3与所述凸台6-2的接触面呈弧形。两个卡位块7在所述横板5上中心对称设置。上顶杆1-3朝下设置,下顶杆2-3朝上设置。所述卡位块本体7-1和所述转轴7-4之间的弹簧复位机构为扭簧。

如图5所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11、主动链轮12和传动链轮13,所述主动链轮12与所述电机11输出轴连接,所述传动链轮13与所述上链轮1-2同轴设置,所述主动链轮12和传动链轮13之间通过第二链条14连接。

如图6和7所示,在所述隧道墙体100上打安装孔101,膨胀螺栓8塞入到所述安装孔101内,将上支架1-1和下支架1-2固定在隧道墙体100上。

由于传统的膨胀螺栓8的套筒是塑性变形,而混凝土墙体上的安装孔也存在不规矩等问题,因此膨胀螺栓8很容易出现松动,尤其是在道路旁边的隧道内,车辆的往来很容易造成震动,导致螺栓松动。因此需要对现有的膨胀螺栓进行改造。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膨胀螺栓8包括螺栓8-1、螺母8-2和套筒8-3,所述螺母8-2和套筒8-3之间设置有平垫圈8-5和弹簧垫圈8-6,本实施中,其关键技术在于,所述的套筒8-3由内至外包括套筒本体8-3-1、聚四氟乙烯套8-3-2及设置在所述聚四氟乙烯套外表面的防滑层8-3-3;安装时,将所述安装孔101的直径打的略大,先装入一个铅套筒8-4,所述铅套筒8-4的内径如膨胀螺栓8相适配,将所述膨胀螺栓8装入到所述铅套筒8-4内然后再拧螺母8-2,沉头螺栓向前移动撑起不锈钢的套筒本体8-3-1,利用螺栓8-1尾部的挈形斜度来促使套筒8-3膨胀产生摩擦握裹力,达到固定效果;在套筒本体8-3-1变形膨胀时,聚四氟乙烯套8-3-2随之变形,由于聚四氟乙烯套8-3-2是弹性变形,因此在固定之后一旦产生振动及热胀冷缩的现象,能够保证膨胀螺栓依然牢固固定,不会产生松动,由于聚四氟乙烯套8-3-2具有自润滑特性,为了避免其滑动,在其表面设置一层无机非金属耐磨层作为防滑层8-3-3,使其与铅套筒8-4能够紧密接触,所述聚四氟乙烯套8-3-2外表面可设置防滑凹槽。套筒8-3的膨胀变形使铅套筒8-4受到挤压产生形变,其外壁与安装孔101接触,通过变形形成与安装孔101内壁相吻合的粗糙表面,与安装孔101牢固紧密结合,套筒8-4内壁则与所述套筒8-3膨胀后的形状相适配,紧密结合。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进能够使膨胀螺栓8和安装孔101牢固结合,增加其抗震动和防松动的效果。

本发明的工作流程:

电机11转动,带动主动链轮12转动,主动链轮12通过第二链条14带动传动链轮13转动,传动链轮13与上链轮1-2同轴设置同步转动,上链轮1-2带动主链条9和下链轮2-2转动,推块6随主链条9的转动而移动。参见图1和2,当推块6的右下向上移动的时候,推块6的凸台6-2与所述卡位块7尾部的卡凸7-3相抵触,受到推块6的推力作用,卡位块7带动横板5、滑块4及支撑板10构成的滑动支撑架沿着滑轨3向上移动,当移动到顶部的时候,如图3和4所示,卡位块7的导向舌7-1碰触到上顶杆1-3,卡位块本体7-1绕转轴7-4转动一定的幅度,卡凸7-3在卡位块本体7-1带动下翘起,与所述凸台6-2解除接触,此时温湿度传感器200升至最高点;此时由于滑块4与滑轨之间的摩擦阻力,滑动支撑架及温湿度传感器200不会由于重力原因自动下滑。在推块6与卡位块7解除勾连后,在扭簧的作用下卡位块7复位,卡位块本体7-1摆动的时候会受到限位凸起7-5的限制而避免其过度摆动。

然后推块6摆脱所述的滑动支撑架后继续随主链条9移动,当期绕过上链轮1-2向下移动时,推块6与横板5另一端(图示左侧)的卡位块7接触推动滑动支撑架及温湿度传感器200向下移动,直到另一端的卡位块7的导向舌7-1碰触到下顶杆2-3,此时温湿度传感器200移动到最低点;推块6然后解除与横板5另一端的卡位块7的勾连然后继续随主链条9移动,绕过下链轮2-2后向上移动。接触到横板右侧的卡位块7,推动滑动支撑架及温湿度传感器200继续向上移动。使得温湿度传感器200能够沿着滑轨4上下往复移动,从而实现了对一个区域的监测,避免局部气流不畅导致的监测误差。电机11可以在受控的情况下转动及停止,根据需要临时转动或长期转动。

当然,也可以通过合理的设置滑块及滑轨之间的滑动机构及摩擦阻力,使滑动支撑架及温湿度传感器200在最高点处时解除推块6的作用后自由下降,待推块6绕过下链轮2-2后,再推动滑动支撑架及温湿度传感器200向上移动。此外,整个装置也可以水平布置,即上链轮1-2和下链轮2-2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使滑动支撑架及温湿度传感器200水平移动,实现在水平方向的一个区域进行监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