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组件和物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8998发布日期:2019-02-01 19:32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支撑组件和物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撑组件、一种物体。



背景技术:

在家具、家用电器以及各种设备的底部,都设有支撑腿,在地面不平整时,往往需要在支撑腿下面放置垫片来调整家具、家电或者设备的高低,或者底部设置螺纹旋转式的调节脚1,例如申请号为《cn200920150305.5》的专利,如图1所示,其在底部设置了这类调节脚1进行高度调节,即用螺杆及螺母配合,其主要是通过螺纹丝牙的咬合完成调节功能,在螺纹丝牙配合过紧或丝牙损坏时,容易出现无法调节的现象;当螺纹丝牙配合过大时,家电或家具整体又会出现晃动的现象。另外,长时间的运输、震动也会造成螺杆松动脱落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组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支撑组件,设于物体底部并用于支撑物体,包括:第一支撑件,设于物体底部,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一自由端,第一连接端与物体转动连接;第二支撑件,与第一支撑件相邻地设于物体底部,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二连接端和第二自由端,第二连接端与物体转动连接;第一支撑件上靠近第二支撑件的一侧设有多个限位部,其中,第二自由端通过与不同的限位部相连,使第一自由端与物体底部之间形成不同的距离。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第一支撑件上设置多个限位部,通过第二自由端与不同的限位部相连,使得第一自由端与物体底部之间形成不同的距离,从而实现物体底部与放置物体的支撑面之间的距离调节,或者说实现了物体高度的调节,这样的调节方式简单灵活,易于操作,且在物体重力作用下,第二自由端与限位部之间被牢固地压住,提升了支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只要抬起物体即可轻易地分离第一自由端和限位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螺纹式支撑配合中容易出现过松、过紧及滑丝卡死现象;还避免了长时间的运输、震动会造成螺杆松动脱落的现象,且当在物体底部设有多个支撑组件时,更便于将每个支撑组件的第一自由端均调整至与物体底部相同的距离,调节效率更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支撑件为齿条板,限位部为齿条板上的多个齿条,第二自由端抵接在任一个齿条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支撑件设置为齿条板,齿条板上的多个齿条形成不同的限位部,这样使得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相互朝对方转动到一定范围时,第二支撑件的第二自由端能够抵靠在任意一个齿条上,实现第二自由端和限位部的相连;由于支撑组件设置在物体底部,因此在物体的重力作用下,第二自由端被牢固的压在齿条上而不会脱落;当需要调节高度时,只要将物体抬起,即可通过转动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使第二自由端与相连的限位部分离,然后再抵接在其它限位部,以调整物体高度,调节方式简单,调节效率高,其由于是采用第二支撑件与齿条抵接的方式,不需要设置螺纹,从而避免了螺纹式支撑配合中容易出现的过松、过紧及滑丝卡死现象;还避免了长时间的运输、震动会造成螺杆松动脱落的现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支撑件通过第一自由端与放置物体的接触面相抵;第一自由端包括圆柱体形、球形、弧形或多面体形中的任意一种。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第一自由端与放置物体的接触面相抵,即物体的重力通过第一自由端向接触面传递,这样将第一自由端设置为圆柱体形、球形、弧形或多面体形中的任意一种,有利于增大第一自由端与接触面的接触面积,或者使接触的部位圆滑,从而减少第一自由端对接触面的压强,避免破坏接触面,还能够提升支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组件还包括:底座,与物体底部固定连接,底座上设有轴孔;转轴,设于轴孔内;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中的至少一个通过转轴与物体底部转动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物体底部固定连接设有轴孔的底座,转轴设置在轴孔内,这样便于第一连接端或第二连接端与物体底部转动连接,这样的结构简单,生产安装方便,且便于维护。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组件还包括:合页,合页包括有固定板和定位板,固定板与定位板相互铰接,固定板与物体底部固定连接,定位板形成第二支撑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合页,且合页的一部分作为第二支撑件,这样的结构简单,生产或者订购都十分方便,成本低廉;合页的固定板与定位板相互铰接,固定板与物体底部固定连接,定位板形成第二支撑件,从而便于实现第二支撑件与物体的转动连接。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齿条板包括直线型齿条板和弧形齿条板中的任意一种。

在该技术方案中,齿条板包括直线型齿条板和弧形齿条板中的任意一种,便于根据不同的物体形状、重量、支撑面情况等不同因素,选择不同形状的齿条板,以便改善物体和支撑组件的受力,保证支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支撑件的长度与第二支撑件的长度之和。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支撑件的长度与第二支撑件的长度之和,能够确保第二自由端能够与限位部相连,实现物体的高度调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限位部为限位杆,第二自由端上设有折向第一支撑件一侧的挂钩,挂钩通过挂在不同的限位杆上,使第一自由端与物体底部之间形成不同的距离。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限位部设定为限位杆,且第二自由端上设有折向第一支撑件一侧的挂钩,挂钩挂在限位杆上实现第二自由端与限位部的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简单稳固,且由于是弯折后的挂钩与限位杆相连,使得第二支撑件上弯折的部位能够与第一自由端同样地与放置物体的接触面相抵,进一步增加了支撑组件与接触面的接触面积,减少了对接触面的压强,避免了接触面被破坏的可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组件还包括:转盘,可旋转地设于物体底部,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共同通过转盘与物体底部相连,或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各自通过一个转盘与物体底部相连;其中,转盘的旋转轴线与物体底部之间设有预设夹角,预设夹角大于0°小于180°。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转盘的设置,便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转向不同的角度,以适应一些不平整或者粗糙的接触面,进一步提升支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转盘的旋转轴线与物体底部之间的预设夹角大于0°小于180°,使转盘与物体底部不会出现相互垂直的情况,进而确保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能够随转盘转向放置物体的接触面上的不同位置,而不是在上下方向上转动。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物体,物体底部设有多个上述第一方面中的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支撑组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支撑组件,从而具有了上述技术方案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调节脚。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撑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撑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2至图7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第一支撑件,12第一连接端,14第一自由端,16限位部,20第二支撑件,22第二连接端,24第二自由端,30底座,40转轴,50固定板,60物体,62物体底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2至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如图2至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撑组件,设于物体底部62并用于支撑物体60,包括设于物体底部62的第一支撑件10和第二支撑件20,第一支撑件10包括第一连接端12和第一自由端14,第一连接端12与物体60转动连接;第二支撑件20,与第一支撑件10相邻地设于物体底部62,第二支撑件20包括第二连接端22和第二自由端24,第二连接端22与物体60转动连接;第一支撑件10上靠近第二支撑件20的一侧设有多个限位部16,其中,第二自由端24通过与不同的限位部16相连,使第一自由端14与物体底部62之间形成不同的距离。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一支撑件10上设置多个限位部16,通过第二自由端24与不同的限位部16相连,使得第一自由端14与物体底部62之间形成不同的距离,从而实现物体底部62与放置物体60的支撑面之间的距离调节,或者说实现了物体60高度的调节,这样的调节方式简单灵活,易于操作,且在物体60重力作用下,第二自由端24与限位部16之间被牢固地压住,提升了支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只要抬起物体60即可轻易地分离第一自由端14和限位部16,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螺纹式支撑配合中容易出现过松、过紧及滑丝卡死现象;还避免了长时间的运输、震动会造成螺杆松动脱落的现象,且当在物体底部62设有多个支撑组件时,更便于将每个支撑组件的第一自由端14均调整至与物体底部62相同的距离,调节效率更高。

具体地,第一支撑件10通过第一连接端12与物体60转动连接,便于第一支撑件10进行自由转动,使第一自由端14能够接近或远离第二支撑件20;第二支撑件20通过第二连接端22与物体60转动连接,便于第二支撑件20的自由转动,使第二自由端24能够接近或远离第一支撑件10;在第一支撑件10上设置多个限位部16,便于第二支撑件20通过转动接近第一支撑件10,使其第二自由端24与第一支撑件10上的任一个限位部16相连,从而形成三角形支撑。

更具体地,前述的三角形支撑的三条边,分别是第二支撑件20、第一支撑件10的第一连接端12到与第二自由端24相连的限位部16之间的部分,以及物体底部62上第一连接端12和第二连接端22之间的部分,这三部分共同构成了前述三角形,形成对物体60的稳定支撑,而第一支撑件10的自由端则与放置物体60的支撑面接触,形成支撑点,其中,随着第二自由端24与不同的限位部16相连,使第一支撑件10的第一连接端12到与第二自由端24相连的限位部16之间的部分的长度发生变化,而第一支撑件10随之转动,进而使得第一自由端14与物体底部62之间的距离相应的发生变化。

如图3至图6所示,当需要将物体60高度调低,或者说将物体底部62与放置物体60的接触面之间的距离缩短时,即可以通过缩短第一自由端14与物体底部62的距离来实现,具体地,将第一支撑件10朝向第二支撑件20转动,使第二自由端24与靠近物体底部62的限位部16相连;当需要将物体60高度调高,则通过增加第一自由端14与物体底部62的距离来实现,具体地,是将第一支撑件10朝向远离第二支撑件20的方向转动,使得第二自由端24与远离物体底部62的限位部16相连,形成高度更高的三角形。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0为齿条板,限位部16为齿条板上的多个齿条,第二自由端24抵接在任一个齿条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支撑件10设置为齿条板,齿条板上的多个齿条形成不同的限位部16,这样使得第一支撑件10和第二支撑件20相互朝对方转动到一定范围时,第二支撑件20的第二自由端24能够抵靠在任意一个齿条上,实现第二自由端24和限位部16的相连;如图3所示,由于支撑组件设置在物体底部62,因此在物体60的重力作用下,第二自由端24被牢固的压在齿条上而不会脱落,提升了支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图4至图6所示,当需要调节高度时,只要将物体60抬起,即可通过转动第一支撑件10和第二支撑件20,使第二自由端24与抵接的齿条分离,然后再抵接在其它齿条上,以调整物体60高度,调节方式简单,调节效率高,且其由于是采用第二支撑件20与齿条抵接的方式,不需要设置螺纹,从而避免了螺纹式支撑配合中容易出现的过松、过紧及滑丝卡死现象;还避免了长时间的运输、震动会造成螺杆松动脱落的现象。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0通过第一自由端14与放置物体60的接触面相抵;第一自由端14包括圆柱体形、球形、弧形或多面体形中的任意一种,这样将第一自由端14设置为圆柱体形、球形、弧形或多面体形中的任意一种,有利于增大第一自由端14与接触面的接触面积,或者使接触的部位圆滑,从而减少第一自由端14对接触面的压强,避免破坏接触面,还能够提升支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需要留意的是,如果采用多面体形的第一自由端14,需要根据限位部16的具体情况来设计多面体的具体形状,以保证当第二自由端24与某个限位部16相连时,多面体上的面与接触面相接触,而不是多面体上的棱角与接触面相接触。

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撑组件还包括:底座30,与物体底部62固定连接,底座30上设有轴孔;转轴40,设于轴孔内;第一连接端12与第二连接端22中的至少一个通过转轴40与物体底部62转动连接,这样便于第一连接端12或第二连接端22与物体底部62转动连接,这样的结构简单,生产安装方便,且便于维护。

优选地,第一支撑件10采用该结构,这样第一连接端12的受力更均匀,稳定性和可靠性更高。

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撑组件还包括:合页,合页包括有固定板50和定位板,固定板50与定位板相互铰接,固定板50与物体底部62固定连接,定位板形成第二支撑件20,这样的结构简单,生产或者订购都十分方便,成本低廉,且更便于实现第二支撑件20与物体60的转动连接。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齿条板包括直线型齿条板和弧形齿条板中的任意一种。

在该实施例中,齿条板包括直线型齿条板和弧形齿条板中的任意一种,便于根据不同的物体60形状、重量、支撑面情况等不同因素,选择不同形状的齿条板,以便改善物体60和支撑组件的受力,保证支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12和第二连接端22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支撑件10的长度与第二支撑件20的长度之和,以确保第二自由端24能够与限位部16相连,实现物体60的高度调节。

如图7所示,可以理解地,如果第二支撑件20的长度,小于第一连接端12和第二连接端22之间的距离,则在第一支撑件10和第二支撑件20相互垂直时,物体60的高度最高,这是由于在该位置处,第一支撑件10正好位于第二支撑件20的转动圆弧轨迹的切线上,此时,第一支撑件10与物体底部62之间的角度最大,从而第一自由端14与物体底部62之间的距离最远,物体60的高度也能调节到最高。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第二支撑件20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接端12和第二连接端22之间的距离,则第一支撑件10与物体底部62垂直时,第一自由端14与物体底部62之间的距离最远,物体60的高度也能调节到最高。

在上述实施例中,限位部16为限位杆,第二自由端24上设有折向第一支撑件10一侧的挂钩,挂钩通过挂在不同的限位杆上,使第一自由端14与物体底部62之间形成不同的距离。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限位部16设定为限位杆,且第二自由端24上设有折向第一支撑件10一侧的挂钩,挂钩挂在限位杆上实现第二自由端24与限位部16的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简单稳固,且由于是弯折后的挂钩与限位杆相连,使得第二支撑件20上弯折的部位能够与第一自由端14同样地与放置物体60的接触面相抵,进一步增加了支撑组件与接触面的接触面积,减少了对接触面的压强,避免了接触面被破坏的可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撑组件还包括:转盘,可旋转地设于物体底部62,第一支撑件10和第二支撑件20共同通过转盘与物体底部62相连,或第一支撑件10和第二支撑件20各自通过一个转盘与物体底部62相连;其中,转盘的旋转轴线与物体底部62之间设有预设夹角,预设夹角大于0°小于180°。

优选地,预设夹角等于90°,此时,如果物体底部62是平面的话,则转盘的盘面与物体底部62正好平行。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转盘的设置,便于第一支撑件10和第二支撑件20转向不同的角度,以适应一些不平整或者粗糙的接触面,进一步提升支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转盘的旋转轴线与物体底部62之间的预设夹角大于0°小于180°,使转盘与物体底部62不会出现相互垂直的情况,进而确保第一支撑件10和第二支撑件20能够随转盘转向放置物体60的接触面上的不同位置,而不是在上下方向上转动。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体60,物体底部62设有多个上述第一方面中的任一项实施例的支撑组件。

可以理解地,本发明中的物体60至少包括各类家具例如桌子、沙发、电视柜等,还包括各种家用电器例如冰箱、电视、洗衣机、电暖气片等等。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支撑组件,从而具有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支撑组件,设置在冰箱的底部,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支撑组件充分使用了齿条配合调节冰箱的高度,避免了螺纹丝牙的咬合的诸多弊端。

如图2所示,具体地,本具体实施例的支撑组件主要结构包括底座30、合页定位板(即第二支撑件20)、合页固定板50、齿条板(即第一支撑件10)、转轴40,图3示出了支撑组件整体安装在冰箱底部的情形。

当需要调节调平脚(即支撑组件)高度,或者说调节冰箱高度时,如图4中的箭头方向所示,首先将冰箱向上抬起,此时齿条板(第一支撑件10)由于重力的原理,会沿转轴40向下转动。如图5中的弯曲箭头所示,当齿条板(第一支撑件10)完全脱离合页定位板(第二支撑件20)后,翻转合页定位板(第二支撑件20),如图6所示,卡入另一个对应的齿条(即限位部16)处,完成高度的调节。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高度调节原理,图7中的虚线弧为第二支撑件20的转动轨迹。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合页定位板(即第二支撑件20)的长度,小于齿条板的第一连接端12与合页定位板的第二连接端22之间的距离,如前所述,合页定位板(第二支撑件20)垂直于齿条板(第一支撑件10)时,齿条板(第一支撑件10)位于合页定位板(第二支撑件20)的转动轨迹的切线上,此时冰箱高度最高,其他角度时冰箱高度降低。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简化了物体底部的支撑组件的结构,调节方式简单灵活,易于操作,且在物体重力作用下,第二自由端与限位部之间被牢固地压住,提升了支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只要抬起物体即可轻易地分离第一自由端和限位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螺纹式支撑配合中容易出现过松、过紧及滑丝卡死现象;还避免了长时间的运输、震动会造成螺杆松动脱落的现象,且当在物体底部设有多个支撑组件时,更便于将每个支撑组件的第一自由端均调整至与物体底部相同的距离,调节效率更高。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