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水管转动性好的水龙头接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5290发布日期:2018-08-28 22:54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龙头接头结构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出水管转动性好的水龙头接头结构,其可以确保出水管具有稳定的转动性能,而且还具有组装方便和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背景技术:

诸如厨房洗菜盆使用的水龙头,一般都包括龙头主体、阀门、接头以及出水管,所述阀门用于控制整个水龙头处于关闭状态和出水状态,所述龙头主体通过接头而与出水管相连,由于所述出水管需要根据实际用水情况而朝向不同的位置,所述出水管需要呈可转动状态。

如图1所示,其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接头,其包括接头本体91以及可转动套设在接头本体91上的旋转卡套92,所述旋转卡套92整体上呈C型,所述旋转卡套92的外壁上还镶嵌有预埋螺母93,所述预埋螺母93和出水管上的连接孔相对应并通过螺丝连接呈一个整体,所述接头本体91中部形成有水流通道94,所述接头本体91具有与龙头本体固定相连的第一连接端95以及用于与出水管密封转动相连的第二连接端96,所述第二连接端96上形成有若干个用于容设O形密封圈的环形槽97,所述O形密封圈用于密封第二连接端96和出水管之间的间隙。

但是,在目前市场细化程度较高的环境下,所述接头和出水管基本是不同的公司生产然后再组装形成整个水龙头。由于加工的原因,大部分出水管基本都呈椭圆形,无法呈真正的圆形,这些加工误差又是不可避免的,这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套设在第二连接端96外的出水管无法轻松转动,经常会被转动十分费力,甚至无法转动的情形发生。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水管转动性好的水龙头接头结构,当出水管安装到其上时,出水管具有转动轻便的特点,并且大大提高了水龙头的使用寿命和产品档次。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出水管转动性好的水龙头接头结构,其中,包括内管、外管以及位于内管和外管之间的耐磨圈和若干个第一滚珠;

所述内管具有用于与龙头主体固定相连的第一连接端、插入外管内的轴杆部以及贯穿第一连接端和轴杆部的第一贯通孔,所述轴杆部上还设置有用于密封轴杆部与外管之间间隙的第二密封圈;

所述外管上设置有用于出水管固定相连的连接部、用于密封出水管与外管之间间隙的第一密封圈以及贯穿外管两个底面的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相连通并一起形成水流通道;

所述轴杆部和外管内壁之间还分别形成有第一环形缺槽和第二环形缺槽,所述第一环形缺槽和第二环形缺槽一起组成用于容设若干个第一滚珠的环形容置槽,所述若干个第一滚珠将内管和外管相连并提供第一支撑点,所述耐磨圈则为内管和外管提供第二支撑点。

进一步,所述接头结构还包括贯穿外管侧面并与第二环形缺槽相连通的滚珠投入通道,所述滚珠投放通道与一个第一密封圈的位置相对应并被该第一密封圈所遮挡住。

进一步,所述外管在靠近内管第一连接端的位置处还形成有用于容设耐磨圈的环形缺口。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出水管转动性好的水龙头接头结构,在使用时利用外管上的连接部将出水管固定连接在外管上,即让外管和出水管一直保持同步运动,再利用出水管和外管之间设置的第一密封圈实现外管和出水管之间的水密封。

本实用新型将整个水龙头的转动结构由现有的接头与出水管之间的结构转移至由接头内部来实现,而与外管与出水管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从而不会像现有技术一般出现卡住的情形,使用起来稳定性极强。

本实用新型接头内部的转动具体是由若干个第一滚珠和耐磨圈来实现,所述若干个第一滚珠和耐磨圈一则可以起到等同于轴承的作用,二则两者形成两个支点,让整个外管和内管之间转动关系非常平衡,转动非常顺畅,整个过程不需要花费多少力气,此外第一滚珠还起到连接内管和外管的作用,所述耐磨圈具有省钱好加工的特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转动轻便的特点,并且大大提高了水龙头的使用寿命和产品档次。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出水管转动性好的水龙头接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内管-1;第一连接端-11;轴杆部-12;

第一环形缺槽-121;第一贯通孔-13;第二密封圈-14;

外管-2;连接部-21;第一密封圈-22;

第二贯通孔-23;第二环形缺槽-24;滚珠投入通道-25;

环形缺口-26;第一滚珠-3;耐磨圈-4;

接头本体-91;旋转卡套-92;预埋螺母-93;

水流通道-94;第一连接端-95;第二连接端-96;

环形槽-9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出水管转动性好的水龙头接头结构,包括内管1、外管2以及位于内管1和外管2之间的若干个第一滚珠3和耐磨圈4。

所述内管1具有用于与龙头主体固定相连的第一连接端11、插入外管2内的轴杆部12以及贯穿第一连接端11和轴杆部12的第一贯通孔13,所述轴杆部12上还设置有用于密封轴杆部12与外管2之间间隙的第二密封圈14。

所述外管2上设置有用于出水管固定相连的连接部21、用于密封出水管与外管2之间间隙的第一密封圈22以及贯穿外管2两个底面的第二贯通孔23,所述第一贯通孔13和第二贯通孔23相连通并一起形成水流通道。

所述轴杆部12和外管2内壁之间还分别形成有第一环形缺槽121和第二环形缺槽24,所述第一环形缺槽121和第二环形缺槽24一起组成用于容设若干个第一滚珠3的环形容置槽,所述若干个第一滚珠3将内管1和外管2相连并提供第一支撑点,所述耐磨圈4则为内管1和外管2提供第二支撑点。

这样,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出水管转动性好的水龙头接头结构,在使用时利用外管2上的连接部21将出水管固定连接在外管2上,即让外管2和出水管一直保持同步运动,再利用出水管和外管2之间设置的第一密封圈22实现外管2和出水管之间的水密封。

本实用新型将整个水龙头的转动结构由现有的接头与出水管之间的结构转移至由接头内部来实现,而与外管2与出水管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从而不会像现有技术一般出现卡住的情形,使用起来稳定性极强。

本实用新型接头内部的转动具体是由若干个第一滚珠和耐磨圈来实现,所述若干个第一滚珠和耐磨圈一则可以起到等同于轴承的作用,二则两者形成两个支点,让整个外管2和内管1之间转动关系非常平衡,转动非常顺畅,整个过程不需要花费多少力气,此外第一滚珠还起到连接内管1和外管2的作用。

如图2所示,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接头结构还包括贯穿外管2侧面并与第二环形缺槽24相连通的滚珠投入通道25,所述滚珠投放通道与一个第一密封圈22的位置相对应并被该第一密封圈22所遮挡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圈22设置为三个,所述滚珠投入通道25与第三个第一密封圈22相对应。

如图2所示,所述外管2在靠近内管1第一连接端11的位置处还形成有用于容设耐磨圈4的环形缺口26。

在组装时,先将耐磨圈4套设在轴杆部12上,随着轴杆部12插入外管2内,所述轴杆部12与外管2之间的环形缺口26刚好用于设置该耐磨圈4,所述耐磨圈4具有一个台阶部,所述外管2设置在耐磨圈4的台阶部上,如图2所示,这样既可以起到抵顶作用也防止了内管1和外管2之间直接摩擦,然后再通过滚珠投入通道25由外至内将第一滚珠3放入由第一环形缺槽121和第二环形缺槽24组成的环形容置槽中,再套上第一密封圈22以将滚珠投入通道25堵住,在实际使用时只需要将出水管通过连接部21固定在外管2上即可,所述连接部21可以为多种实施方案,其也可以直接采用现有技术的结构,比如螺丝螺母等,具体本申请人将不再详细陈述。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转动轻便的特点,并且大大提高了水龙头的使用寿命和产品档次。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