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吸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3896发布日期:2018-12-14 21:47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吸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振动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吸振器。



背景技术:

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是衡量汽车制造质量的一个综合性问题,它给汽车用户的感受是最直接和最表面的。现有吸振器是解决车身轰鸣问题的常用手段,该结构主要存在的缺陷在于:要根据不同频率匹配阻尼器的频率,开发周期长,模具成本高;频率固定,处理问题单一,在问题频率范围外还会产生反效果;质量重、空间要求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吸振器,旨在解决模具成本高,处理问题单一,开发时间较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智能吸振器,包括质量块和底座,所述质量块底端设有第一电磁铁,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二电磁铁,所述质量块和所述底座之间设有减震机构,所述底座上设有加速度传感器和电控单元,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电控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电控单元与所述第一电磁铁电性连接,所述电控单元与所述第二电磁铁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该装置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电控单元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减震机构包括阻尼器和弹簧,所述阻尼器一端与所述质量块连接,所述阻尼器另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质量块一端连接,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质量块和所述第一电磁铁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二电磁铁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弹簧为橡胶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适用多个车身位置;对所有工况都有减振效果;提高空间利用率;减轻质量,从而达到轻量化;减少开发时间和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吸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原理示意图。

图中各部件名称如下:1为质量块,2为第一电磁铁,3为阻尼器,4为加速度传感器,5为第二电磁铁,6为底座,7为电源,8为电控单元,9为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上述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吸振器,包括质量块1和底座6,所述质量块1底端设有第一电磁铁2,所述底座6上设有第二电磁铁5,所述质量块1和所述底座6之间设有减震机构,所述底座6上设有加速度传感器4和电控单元8,所述加速度传感器4与所述电控单元8电性连接,所述电控单元8与所述第一电磁铁2电性连接,所述电控单元8与所述第二电磁铁5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适用多个车身位置;对所有工况都有减振效果;提高空间利用率;减轻质量,从而达到轻量化;减少开发时间和开发成本。

该装置还包括电源7,所述电源7与所述电控单元8电性连接,为电控单元8提供电能。

所述减震机构包括阻尼器3和弹簧9,所述阻尼器3一端与所述质量块1连接,所述阻尼器3另一端与所述底座6连接,所述弹簧9一端与所述质量块1一端连接,所述弹簧9另一端与所述底座6连接,起到减震效果。

所述质量块1和所述第一电磁铁2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电磁铁2与所述第二电磁铁5形成正负极。

所述底座6和所述第二电磁铁5一体成型,所述第二电磁铁5与所述第一电磁铁2形成正负极。

所述弹簧9为橡胶弹簧,提高阻尼效果。

图2 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将所述电源7和所述电控单元8连通,向所述电控单元8输入所述质量块1的值、所述阻尼器3的阻尼值和所述弹簧9的刚度值,所述加速度传感器4接受振动信号传输给所述电控单元8 ,所述电控单元8识别主要激励频率,换算成产生磁力所需电流,通过内部调节将输入电流转换为所需的输出电流给所述第一电磁铁2和所述第二电磁铁5,所述第一电磁铁2和所述第二电磁铁5产生磁力,形成正负极,系统模态达到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