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式耐磨粉煤灰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0530发布日期:2018-08-31 21:43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式耐磨粉煤灰传送装置,属于粉煤灰输送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浓相气力输送系统中,由于压力高,速度快,输送的粉料对输送管道内部造成大量的摩擦;如果管道选型过大,这种现象更是明显,会在管道内部产生极大的摩擦和冲击力,尤其作用在输送管道端部的弯头管处,因为检修不方便,等到弯头管无法使用造成后果才被发现并进行更换,浪费人力,物力,浪费了大量成本,甚至会导致弯头管破裂,造成原料到处泄漏,导致严重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式耐磨粉煤灰传送装置,将技术成熟的不同耐磨材料分层套设于粉料的输送管道外侧,增加输送管道的强度,即使输送管道弯头管处被磨损穿透,也不会与耐磨层混合产生杂质,并且整体强度高,经过试验验证可保证运行几十年不会磨穿,节约了检修更换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复合式耐磨粉煤灰传送装置,包括输送管道及其端部连通的弯头管,所述输送管道和弯头管的管体外侧套设有钢管,钢管外侧套设有外套管,所述管体和钢管之间填充有陶瓷层,钢管和外套管之间由内至外依次填充有高碳高铬合金复合板层和混凝土层。

所述陶瓷层的厚度为输送管道直径的1/15~1/10。

所述混凝土层的厚度为输送管道直径的1/10~1/5。

所述高碳高铬合金复合板层的厚度为输送管道直径的1/15~1/10。

本实用新型基于其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复合式耐磨粉煤灰传送装置,在现有的粉料输送管道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在管道的外层设置钢管和外套管,利用钢管和外套管作为支撑,在管道的管体和钢管之间填充陶瓷层,在钢管和外套管之间填充高碳高铬合金复合板层和混凝土层,结构合理,能够增强整个传送装置的耐高温、耐冲击和耐磨损性能,经过试验验证可保证运行几十年不会磨穿,节约了检修更换的成本;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复合式耐磨粉煤灰传送装置的管道管体外层为性状稳定的陶瓷层,即使管道被磨穿,陶瓷层也不会污染被传输的粉料,保证了粉料的纯净;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复合式耐磨粉煤灰传送装置利用利用钢管和外套管作为支撑,便于在现有的粉料输送管道的基础上改造,可直接升级现有输送管道,降低硬件升级成本;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复合式耐磨粉煤灰传送装置的各耐磨层的厚度经过精心设计,在保证整个传送装置的耐高温、耐冲击和耐磨损性能的基础上尽可能节约用量,事项了整个装置的制造成本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复合式耐磨粉煤灰传送装置的层次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体,2-陶瓷层,3-钢管,4-高碳高铬合金复合板层,5-混凝土层,6-外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式耐磨粉煤灰传送装置,参照图1,包括输送管道及其端部连通的弯头管,所述输送管道和弯头管的管体1外侧套设有钢管3,钢管3外侧套设有外套管6,所述管体1和钢管3之间填充有陶瓷层2,钢管3和外套管6之间由内至外依次填充有高碳高铬合金复合板层4和混凝土层5。

所述陶瓷层2的厚度为输送管道直径的1/15~1/10。

所述混凝土层5的厚度为输送管道直径的1/10~1/5。

所述高碳高铬合金复合板层4的厚度为输送管道直径的1/15~1/10。

所述的高碳高铬合金复合板层4是一种常见耐高温耐磨材料,其主要成分是高碳高铬合金,并含有Mo、W、V、B、Nb、Ti等合金元素,耐磨层的金相组织提供为共晶+M7C3一次碳化物或复杂碳化物,可以实现耐常温、高温、强冲击、中等冲击、低应力冲击的高抗磨损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复合式耐磨粉煤灰传送装置在现有的粉料输送管道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在管道的外层设置钢管和外套管,利用钢管和外套管作为支撑,在管道的管体和钢管之间填充陶瓷层,在钢管和外套管之间填充高碳高铬合金复合板层和混凝土层,结构合理,能够增强整个传送装置的耐高温、耐冲击和耐磨损性能,经过试验验证可保证运行几十年不会磨穿,节约了检修更换的成本。同时,管道管体外层为性状稳定的陶瓷层,即使管道被磨穿,物料碰到混凝土层后不会产生杂质,不会产生杂质,保证了粉料的纯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