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双向透气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7308发布日期:2018-10-09 19:52阅读:10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透气阀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双向透气阀。



背景技术:

在野外作业中经常需要携带滚塑箱来盛放一些含有电子元器件的设备,因此滚塑箱内部必须保证不能进入水汽,否则极易造成电子元器件的损坏或者使用寿命的降低。但是设备内部又不能完全封闭,必须能够透气,使设备内部的空气与外界具有交换,并且也需保证内部压力不能过大或过小,需要与外界气压相持衡,因此,必须设置具有防水透气功能的阀门。现有的防水透气阀多为单向排气,如专利号为ZL201610012868.2的中国发明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防水透气阀,该透气阀只有在箱内压力过大时才会开启,以防止箱体内压力过大,但是并没有在箱内压力小于大气压时向箱内增压的功能,因此并不能保证箱内压力与大气压始终相平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双向开启功能,始终保持箱内压力与大气压始终相平衡,从而能够保证存储的电子设备的使用性能的一种防水双向透气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水双向透气阀,包括的阀体、密封结构和防水透气膜;阀体,沿其轴向具有贯通的通气腔,所述阀体呈T形结构,包括与密封腔体螺纹连接的连接套以及设于连接套外端的环形挡沿,所述环形挡沿外侧的内端面设有一圈凹槽;密封结构,包括设于环形挡沿凹槽内的密封圈;防水透气膜,位于阀体的通气腔内,并靠近阀体的内端设置;其特征在于:阀体,还包括透气板,所述透气板位于环形挡沿内,其与环形挡沿一体成型固定,所述透气板上布有多个透气孔,所述透气板内侧的环形挡沿内缘具有向阀体中心延伸的环形定位部;密封结构,还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位于通气腔内,其外端面与环形定位部的内端面相贴合,密封垫与透气板之间具有轴向的调节间隙,所述密封垫的外径小于连接套的内径,所述密封垫的内侧设有与其贴合的密封垫支撑,所述密封垫支撑呈阶梯结构,其外壁与阀体内壁之间具有径向的第一过气间隙,所述连接套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压力调节片,所述第一压力调节片与密封垫支撑间设有用于向外挤压密封垫支撑的第一弹簧;该透气阀还包括调节芯体;调节芯体,位于通气腔内并与其同轴设置,所述调节芯体的两端分别活动穿过透气板和密封垫支撑,所述调节芯体外壁与密封垫支撑之间具有径向的第二过气间隙,所述调节芯体上具有呈锥台状的调节部,所述密封垫上具有与调节部小端相匹配的锥形孔,所述调节部的大端凸出于密封垫的外侧,且能够向内挤压密封垫,所述调节芯体的内端设有第二压力调节片,所述第二压力调节片与密封垫支撑之间设有第二弹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连接套的内壁上同样设有连接螺纹,所述第一压力调节片与连接套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调节芯体内端的外壁上设有连接螺纹,所述第二压力调节片与调节芯体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连接套的内壁上螺纹连接有支撑环和压片环,所述防水透气膜被挤压于支撑环和压片环之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密封垫支撑的外端面设有与密封垫相匹配的圆形沉槽,所述密封垫位于圆形沉槽内并凸出于圆形沉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防水透气阀具有双向开启功能,当外界压力大于内部时,使得调节部向内挤压密封垫,从而使第一过气间隙与外界联通,外界气体进入内部,提高内部压强;而当内部压力过大时,使得调节芯体向外顶起,从而使第二过气间隙与外界联通,内部气体能够快速排出。能够始终保持箱内压力与大气压始终相平衡,从而保证存储的电子设备不受干扰,保持其使用精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仅仅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防水双向透气阀,包括的阀体、密封结构和防水透气膜3。防水透气膜引用国外先进技术,将膨体聚四氟乙烯(EPTEF)进行纳米疏水处理,每平方厘米有数10亿个微孔,气体可以自由通过,从而实现透气功能,而液态水、水滴、粉尘等有害物质无法通过微孔,从而达到有效的防尘、防水功能。

该防水双向透气阀的阀体上沿其轴向具有贯通的通气腔,所述阀体呈T形结构,包括与密封腔体螺纹连接的连接套11以及设于连接套11外端的环形挡沿12,所述环形挡沿12外侧的内端面设有一圈凹槽;密封结构,包括设于环形挡沿12凹槽内的密封圈21;防水透气膜3,位于阀体的通气腔内,并靠近阀体的内端设置。

阀体,还包括透气板13,所述透气板13位于环形挡沿12内,其与环形挡沿12一体成型固定,所述透气板13上布有多个透气孔,使得阀体内外的气体流动可通过透气孔实现。所述透气板13内侧的环形挡沿12内缘具有向阀体中心延伸的环形定位部121,使得环形挡沿12的内孔小于连接套11的内孔,在二者相接触形成一阶梯面。

密封结构,还包括密封垫22,所述密封垫22位于通气腔内,其外端面与环形定位部121的内端面相贴合,密封垫22与透气板13之间具有轴向的调节间隙01,所述密封垫22的外径小于连接套11的内径,所述密封垫22的内侧设有与其贴合的密封垫支撑23,所述密封垫支撑23呈阶梯结构,其外壁与阀体内壁之间具有径向的第一过气间隙02,所述连接套11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压力调节片24,所述第一压力调节片24与密封垫支撑23间设有用于向外挤压密封垫支撑23的第一弹簧25,第一弹簧25处于压缩状态,通过第一弹簧25的弹力来挤压密封垫支撑23,使得密封垫支撑23挤压密封垫22,密封垫22与环形定位部121紧密贴合,从而实现对阀体内外两端的密封,防止液态水、水滴或粉尘进入通气腔内落在防水透气膜3上影响其透气效果。

该透气阀还包括调节芯体4,通过调节芯体4的轴向移动,能够解除密封垫22对通气腔的密封。具体的,调节芯体4位于通气腔内并与其同轴设置,所述调节芯体4的两端分别活动穿过透气板13和密封垫支撑23,所述调节芯体4外壁与密封垫支撑23之间具有径向的第二过气间隙03,所述调节芯体4上具有呈锥台状的调节部41,所述密封垫22上具有与调节部41小端相匹配的锥形孔,所述调节部41的大端凸出于密封垫22的外侧,且能够向内挤压密封垫22,所述调节芯体4的内端设有第二压力调节片42,所述第二压力调节片42与密封垫支撑23之间设有第二弹簧43。

该防水透气阀具有双向开启功能,当外界压力大于内部时,外界气压使得调节部41向内挤压密封垫22,密封垫22和密封垫支撑23同步内移,第一弹簧25被进一步压缩,此时密封垫22与环形定位部121之间出现缝隙,使第一过气间隙02与外界联通,外界气体进入内部,提高内部压强,在此过程中,由于调节芯体4为悬挂状态,第二弹簧43的状态不变,而当内外压强相平之后,随着第一弹簧25复位,促使密封垫支撑23外移挤压密封垫22再次实现密封状态。而当内部压力过大时,内部压强使得调节芯体4向外顶起,此时调节部41在调节间隙01内活动,调节部41的锥面与密封垫22的锥形孔内壁分离,从而使第二过气间隙03与外界联通,内部气体能够快速排出,在此过程中,第一弹簧25的状态不变,而第二弹簧43随着第二压力调节片42外移被压缩,而当内外压强相平之后,随着第二弹簧43复位,促使调节部41再次挤压密封垫22而实现密封。

该防水透气阀能够始终保持箱内压力与大气压始终相平衡,从而保证存储的电子设备不受干扰,保持其使用精度。

在不同时使用情况(电子设备、环境等)下,需要调节第一弹簧25和第二弹簧43在初始状态下的压缩情况,以在不同的压力下产生压缩,促使密封垫22的开启。因此在连接套11的内壁上同样设有连接螺纹,所述第一压力调节片24与连接套11螺纹连接。将第一压力调节片24向内旋动,则在初始状态(即密封状态)下第一弹簧25的压缩力较小,此时较小的外界压力则可实现调节部41内移来开启密封垫22;将第一压力调节片24向外旋动,则在初始状态(即密封状态)下第一弹簧25的压缩力较大,此时较大的外界压力才可实现调节部41内移开启密封垫22。

同样的在调节芯体4内端的外壁上设有连接螺纹,所述第二压力调节片42与调节芯体4螺纹连接。将第二压力调节片42向内旋动,则在初始状态(即密封状态)下第二弹簧43的压缩力较小,此时较小的内部压力则可实现调节部41外移来开启密封垫22;将第二压力调节片42向外旋动,则在初始状态(即密封状态)下第二弹簧43的压缩力较大,此时较大的外界压力才可实现调节部41外移开启密封垫22。

对于防水透气膜3的安装,在连接套11的内壁上螺纹连接有支撑环31和压片环32,所述防水透气膜3被挤压于支撑环31和压片环32之间。阀体采用铝合金材料,整体重量轻,通过螺纹连接实现排气阀与箱体固定和防水透气膜3在阀体内的固定,安装、调试和更换等都及其方便。

为了始终保持密封垫支撑23与密封垫22的同心配合,保证密封性能,在密封垫支撑23的外端面设有与密封垫22相匹配的圆形沉槽,所述密封垫22位于圆形沉槽内并凸出于圆形沉槽。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些许的简单修改、变形及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