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备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3847发布日期:2018-11-07 21:52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备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X光机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电力系统中的电力设备事故频发,导致了电力系统无法安全稳定的运行,所述对于电力设备的检测尤为重要。由于X射线具有穿透性,能够直接穿透GIS(英文全称: GAS insulated SWITCHGEAR;中文全称: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绝缘子、金具和电缆等电力设备的内部,并且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具有直观、便捷、有效的特点,所以可以采用X 射线对电力设备的内部缺陷进行检测,此检测即为X射线无损检测。

在X射线无损检测系统中,如果被检物体内部存在缺陷,则被检物体内部就会改变对X 射线的衰减,引起透射射线强度的变化。采用该检测方法,根据被检物体的结构及性质分析图像,则能够判断被检物体中是否存在缺陷以及缺陷的位置、大小。X射线无损检测系统应用过程中,均由作业人员搬运和布置检测设备。尤其是在电力设备检测过程中,由于故障设备位置不能准确定位,现场作业人员需要不断调整检测设备的位置和照射姿态,以便于对电力设备进行准确的检测和评估。

由于检测设备中X光机体积大,重量大,危险性高,且需要不断调整检测设备的位置,所以会导致检测设备布置速度慢,工人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另外,由于部分电力设备位置的限制,使得检测设备在现场的布置极为困难,很难达到电力设备的检测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设备移动装置,以解决在X射线无损检测应用过程中,检测设备中X 光机安置、移动困难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设备移动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撑部、升降杆以及底座,其中:

所述升降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底座;

所述支撑部包括撑板盒,所述撑板盒垂直设置在所述升降杆的端部;

所述撑板盒内部中空,且所述撑板盒相对的两侧开口设置;

所述撑板盒两侧的开口处均滑动设置支撑板,所述撑板盒设置有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均设置限位件;

所述支撑板上均垂直设置支撑杆;

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均设置托举件;

所述底座设置第一万向轮。

优选的,上述设备移动装置中,所述支撑杆面向所述撑板盒的一侧设有合页,所述合页还设置在所述托举件上;

所述支撑杆背离所述撑板盒的一侧设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还设置在所述托举件上;

所述托举件上设有固定件。

优选的,上述设备移动装置中,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条和固定螺丝;

单个所述托举件上设置有所述固定条和所述固定螺丝;

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托举件上,所述固定条和所述固定螺丝分别位于所述升降杆的两侧。

优选的,上述设备移动装置中,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螺丝和第一定位螺丝。

优选的,上述设备移动装置中,所述托举件为托爪,所述托爪包括U型托爪或C型托爪。

优选的,上述设备移动装置中,所述升降杆上设有摇臂,所述摇臂设有齿轮,所述升降杆内部设有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链条。

优选的,上述设备移动装置中,所述摇臂通过固定架固定于所述升降杆,所述固定架上设有第二定位螺丝。

优选的,上述设备移动装置中,所述升降杆的长度为1.2-2.2米。

优选的,上述设备移动装置中,所述底座包括三角支架底座,所述三角支架底座包括滑动套设在所述升降杆上的套圈以及三个支撑柱;三个所述支撑柱均匀设置在所述套圈上;

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套环和连接杆,所述套环套设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套环上,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升降杆底端。

优选的,上述设备移动装置中,所述支撑柱和所述升降杆的底部均设置第二万向轮,所述第二万向轮设有刹车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设备移动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部、升降杆以及底座,其中:所述支撑部通过所述升降杆连接于所述底座。该设备移动装置在使用前,先将撑板盒两侧的支撑板拉出至最长,在限位件的限制下,支撑板不会脱出,将X光机水平放置,由两个托举件托举住X光机。另外,本装置能够根据被检设备的高度,调整升降杆的长度,同时,本装置在第一万向轮的带动下,能够轻松省力的进行位置上的改变。在X射线无损检测应用过程中,使用本申请能够方便的将检测设备中X光机进行安置和移动,操作简单,便于携带,占地面积小。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移动装置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支撑部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移动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移动装置的另一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撑部;

11、撑板盒;111、限位螺丝;112、第一定位螺丝;

12、支撑板;121、方槽;122、滑动槽;

13、支撑杆;131、凹槽;132、支撑块;

14、托举件;141、固定条;142、固定螺丝;

15、合页;16、连接条;

2、升降杆;21、摇臂;22、固定架;23、第二定位螺丝;

3、三角支架底座;31、套圈;32、支撑柱;33、套环;34、连接杆;35、第二万向轮;

4、X光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设备移动装置,能够支撑、固定以及移动多种设备,以下实施例中以承载x 光机为例,做以下使用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移动装置的基本结构示意图,由图1所示,该设备移动装置包括:支撑部1、升降杆2以及底座,其中:升降杆2的两端分别设置支撑部1 和底座;支撑部1包括撑板盒11,撑板盒11垂直设置在升降杆2的端部;撑板盒11内部中空,且撑板盒11相对的两侧开口设置;撑板盒11两侧的开口处均滑动设置支撑板12,撑板盒11设置有支撑板12的两端均设置限位件;支撑板12上均垂直设置支撑杆13;支撑板12 远离底座的一端均设置托举件14;底座设置第一万向轮。

该设备移动装置在使用前,先将撑板盒11两侧的支撑板12拉出至最长,在限位件的限制下,支撑板12不会脱出,再将X光机4水平放置,由两个托举件14托举住X光机4。参见图3,即为本设备移动装置安置水平放置的X光机的示意图,此刻状态下X光机4即为卧式放置。另外,本装置能够根据被检设备的高度,调整升降杆2的长度,同时,本装置在第一万向轮的带动下,能够轻松省力的进行位置上的改变。在X射线无损检测应用过程中,使用本申请能够方便的将检测设备中X光机4进行安置和移动,操作简单,便于携带,占地面积小。

参见图2,本装置中支撑部1的基本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支撑板12远离撑板盒的一端设有两个方槽121,两个方槽121内设有凸起,支撑杆13沿垂直于撑板盒11的方向分为相同的两部分,支撑杆13与支撑板12相连的一端设有与方槽121内的凸起相匹配的凹槽131。支撑杆13的两部分分别垂直卡接在支撑板12的两个方槽121里。更为优化的,上述凹槽131 在靠近支撑杆端部的一端中,其宽度略大于方槽121内凸起的宽度,此设计的作用在于,若本装置为闲置状态时,可以将支撑杆13向上一提,使得方槽121内的凸起位于宽度略大的凹槽131内,将支撑杆13旋转180°,再将支撑杆13的凹槽131还原至原来与方槽121内凸起卡接的状态。这样就能够减小本装置的长度,缩小收纳空间。同时,支撑杆13分为两部分,支撑板12的端部也对应设置两个方槽121,此方式与支撑杆13为一部分以及支撑板12的端部仅有一个方槽的卡接方式相比,支撑板12与支撑杆13的卡接接触面积增大,卡接的更加牢固,使得整体的支撑强度更大。

为了方便本装置中支撑部1的组装,本申请中撑板盒11分为上下两部分,下半部分与升降杆2连接,将支撑板12放置于撑板盒11下半部分上,再将设有限位件的上半部分放置于支撑板12上,撑板盒11的两部分可以通过螺丝进行固定。通过螺丝连接的话,也方便了后期的拆卸与维修。

在X射线无损检测应用过程中,有时需要将X光机立式放置,针对该情况,本申请中设备移动装置中,支撑杆13面向撑板盒11的一侧设有合页15,合页15还设置在托举件14上;支撑杆13背离撑板盒11的一侧设有连接条16,连接条16还设置在托举件14上;托举件14 上设有固定件。当X光机4卧式放置时,托举件14和支撑杆13通过连接条16固定在一起,其中连接条16的两端可以分别通过螺丝固定在托举件14和支撑杆13上。当X光机4改为立式放置时,先将X光机立在撑板盒11上,再卸下连接条16两端中任意一端的螺丝,则两个托举件14均能够绕合页15向撑板盒11的方向旋转90°,通过托举件14上的固定件固定两个托举件14的位置,接下来将支撑板12还原至撑板盒11内,则X光机4的端部被两个托举件14环绕固定,实现了x光机4的立式放置,具体效果可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移动装置的另一使用状态图,即为X光机4立式放置示意图。

当两个托举件14均绕合页15向撑板盒11的方向旋转90°时,考虑到其支撑问题,支撑杆13与托举件14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两个支撑块132。当托举件14均绕合页15向撑板盒11的方向旋转90°后,托举件14与支撑块132接触,从而支撑块132对托举件14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增加了本装置对立式X光机4的支撑强度。

具体地,上述固定件包括固定条141和固定螺丝142;单个托举件14上设置有固定条141 和固定螺丝142,固定条141和固定螺丝142分别位于升降杆2的两侧;相对设置的两个托举件14上,固定条141和固定螺丝142分别位于升降杆2的两侧。当两个托举件14绕合页 15向撑板盒11的方向旋转90°,并且支撑板12还原至撑板盒11内时,托举件14上的固定条141通过在升降杆2两侧相对设置的另一托举件14上的固定螺丝142固定。例如,两个托举件14分别为第一托举件和第二托举件,则上述固定过程为第一托举件上的固定条141固定于第二托举件上的固定螺丝142;第二托举件上的固定条141固定于第二托举件上的固定螺丝142。升降杆2两侧相对设置的托举件14通过固定条141和固定螺丝142互相固定,方便了拆卸与固定。

上述提到的撑板盒11上设置有限位件,该限位件包括限位螺丝111和第一定位螺丝112,支撑板12的中部设置有滑动槽122。限位螺丝111和第一定位螺丝112设置在撑板盒11设有开口的两个端部,其中,限位螺丝111垂直穿过撑板盒11的上半部分以及支撑板12中间部分的滑动槽122,第一定位螺丝112垂直穿过撑板盒11的上半部分,并且接触到支撑板12。当撑板盒11两侧的支撑板12拉出至最长,在限位螺丝111的作用下,支撑板12不会脱出,同时拧紧第一定位螺丝112,保证支撑板12不会移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移动装置中,托举件14为托爪,所述托爪包括U型托爪或 C型托爪。由于C型或者U型的托爪内部为弧形,则能够更多的接触到X光机4,并且当两部分托爪合在一起时,也能更好的环绕固定X光机4。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升降杆2上设有摇臂21,摇臂21设有齿轮,升降杆2 内部设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链条。在调整升降杆的高度时,就可通过摇动摇臂21,摇臂21上的齿轮带动升降杆2内部的链条,在链条的带动下,实现升降杆2的长度调整,易操作,省时省力。

进一步,摇臂21通过固定架22固定于升降杆2,固定架22上设有第二定位螺丝23。当通过摇动摇臂21,将升降杆调整到合适的位置时,拧紧第二定位螺丝23,对升降杆2得高度位置做进一步的固定。

根据本装置的使用环境,以及对X光机的高度要求,本申请中升降杆的长度为1.2-2.2 米,即升降杆最短能缩短至1.2米,最长能伸长至2.2米。

本申请中,底座包括三角支架底座3,三角支架底座3包括滑动套设在升降杆2上的套圈31以及三个支撑柱32;三个支撑柱32均匀设置在套圈31上;支撑柱32上设置有套环33 和连接杆34,套环33套设在支撑柱32上;连接杆34的一端固定于套环33上,另一端活动连接于升降杆2底端。本装置中,套圈31可以沿升降杆2上下移动,套环33也能够沿支撑柱32滑动,连接杆34能够以它与升降杆2的连接点为支点,向升降杆2靠拢。支撑柱32通过螺丝固定于套圈31上,使用本装置时,将三个支撑柱32支撑开,并且拧紧螺丝,同时也能够将套圈31固定在升降杆2上。三个支撑柱32通过连接杆34连接于升降杆2的底部,三个支撑柱32与升降杆2构成四角支撑底座,且支撑柱32、连接杆34以及升降杆2之间,构成多个三角形,使得底座整体上更加稳定。

另外,当本装置使用完毕后,松动支撑柱32与套圈31之间的螺丝,使得套圈31能够沿升降杆2向上滑动,即套圈31沿升降杆2向撑板盒11的方向滑动。套圈31向上滑动,带动支撑柱32向升降杆2靠拢,同时,连接杆34在套环33的带动下,也向升降杆2靠拢。上述过程后,缩小了本装置中整个三角支架底座3的占地面积,便于收纳。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三角支架底座3,支撑柱32和升降杆2的底部均设置第二万向轮35,第二万向轮35设有刹车件。三角支架底座在第二万向轮35的带动下,进行位置上的改变,当改变到合适位置时,在刹车件的作用下,固定本装置的位置。若为了本装置移动更加灵活,可在升降杆2的底部安装3个第二万向轮35,三个万向轮35与环绕的三个支撑柱32相对,第二万向轮35的安装可使本装置向任意方向移动及转向。

由于以上实施方式均是在其他方式之上引用结合进行说明,不同实施例之间均具有相同的部分,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在此不再详细阐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有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实用新型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的内容指出。

以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