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导式泄氮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1011发布日期:2019-01-18 19:23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先导式泄氮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先导式泄氮阀。



背景技术:

氮封装置主要由供氮阀和泄氮阀两部分组成,供氮阀由指挥器和主阀两部分组成;泄氮阀一般由内反馈的压开型微压调节阀组成。

当储罐进液阀开启向罐内添加物料时,液面上升,气相部分容积减小,压力升高。当储罐内压力上升至泄氮阀的压力设定值时,泄氮阀打开开始泄压,使罐内压力下降。当储罐内压力降至低于泄氮阀压力设定值时,泄氮阀自动关闭,通过泄氮阀,储罐内压力维持在设计的安全压力范围内,实现系统的超压保护。

常规泄氮阀为直接作用式结构,当上游压力增量很小时,由于执行机构有效面积与弹簧的配比有限,造成阀门开度较小,无法满足系统大流量要求,容易导致储罐内压力快速上升并超过高压报警值,影响系统安全运行。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设定压力增量小,流通能力大的先导式泄氮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定压力增量小,流通能力大的先导式泄氮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先导式泄氮阀,包括主阀阀体、第一阀盖、执行机构和阀杆,还包括设置在执行机构和第一阀盖之间的先导机构和导阀阀体,导阀阀体的上部与执行机构固定连接,导阀阀体的下部设置有与先导机构连通的第一介质通道,导阀阀体的下部同时与先导机构的上部固定连接,先导机构的下部与第一阀盖固定连接;导阀阀体内设置有导阀阀芯,所述阀杆的上端穿过第一阀盖和先导机构固定,导阀阀芯的下端位于导阀阀体中的第一介质通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先导式泄氮阀的一种改进,所述执行机构包括第一膜盖、第二膜盖以及设置在第一膜盖和第二膜盖之间的第一膜片和设置在第一膜片上下表面的第一托盘,所述第一托盘上方配合设置有调节弹簧和弹簧座,调节弹簧和弹簧座外部设置有与第一膜盖固定的第二阀盖,弹簧座固定在第二阀盖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先导式泄氮阀的一种改进,所述先导机构包括第三膜盖、第四膜盖以及设置在第三膜盖和第四膜盖之间的第二膜片和设置在第二膜片上下表面的第二托盘。

作为本实用新型先导式泄氮阀的一种改进,所述先导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三膜盖下部的与阀杆顶部固定连接的限位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先导式泄氮阀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阀盖和第四膜盖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一导向套,所述阀杆套接在第一导向套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先导式泄氮阀的一种改进,所述导阀阀芯的底部与导阀阀体的第一介质通道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先导式泄氮阀的一种改进,所述先导机构外部设置有节流部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先导式泄氮阀的一种改进,所述弹簧座通过弹性圆柱销固定在第二阀盖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先导式泄氮阀的一种改进,所述调节弹簧的底部与第一托盘之间还设置有弹簧底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先导式泄氮阀的一种改进,还包括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杆和手轮,所述调节杆依次穿过弹簧座和第二阀盖后顶部与手轮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先导式泄氮阀的一种改进,所述执行机构与导阀阀体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导向套,第二导向套中设有第二介质通道,第二导向套和导阀阀芯套接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先导式泄氮阀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阀盖上部与所述先导机构下部、所述先导机构上部与所述导阀阀体阀体下部、所述导阀阀体上部与所述执行机构下部均通过螺栓固定。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先导式泄氮阀即使在上游压力增量很小的情况下,也能够满足系统大流量工况,实现对系统的超压保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先导式泄氮阀及其有益技术效果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先导式泄氮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椭圆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椭圆B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主阀阀体;11-闷盖部件;12-主阀阀芯部件;13-预紧弹簧;14-阀座;16-第一阀盖;18-执行机构;180-第一膜盖;182-第二膜盖;183-第一腔室;184-第一膜片;185-第二腔室;186-第一托盘;187-第三托盘;189-垫片;190-密封圈;191-密封圈;20-阀杆;22-调节弹簧;24-弹簧座;26-第二阀盖;28-调节装置;280-调节杆;282-手轮;30-先导机构;300-第三膜盖;302-第四膜盖;303-第三腔室;304-第二膜片;305-第四腔室;306-第二托盘;307-第四托盘;308-限位块;309-垫片;310-密封圈;311-密封圈;312-垫片;32-导阀阀体;320-第一介质通道;34-导阀阀芯;36-第一导向套;38-节流部件;40-弹簧底座;42-第二导向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先导式泄氮阀包括:主阀阀体10、第一阀盖16、执行机构18和阀杆20,还包括设置在执行机构18和第一阀盖16之间的先导机构30和导阀阀体32,导阀阀体32的上部与执行机构18固定连接,导阀阀体32的下部设置有与先导机构30连通的第一介质通道320,导阀阀体32的下部同时与先导机构30的上部固定连接,先导机构30的下部与第一阀盖16固定连接;导阀阀体32内设置有导阀阀芯34,阀杆20的上端穿过第一阀盖16和先导机构30固定,导阀阀芯34的下端位于导阀阀体32中的第一介质通道320内。

本实用新型先导式泄氮阀还包括主阀阀芯部件12和阀座14,主阀阀体10设置有介质进入口,阀座14设置在主阀阀体10中,主阀阀芯部件12与阀座14配合,第一阀盖16固定设置在主阀阀体10的上部,主阀阀体10的下部固定设置有闷盖部件11,闷盖部件11和主阀阀芯部件12之间设置有预紧弹簧13。

进一步地,执行机构18包括第一膜盖180、第二膜盖182以及设置在第一膜盖180和第二膜盖182之间的第一膜片184和设置在第一膜片184上下表面的第一托盘186,第一托盘186上方配合设置有调节弹簧22和弹簧座24,调节弹簧22和弹簧座24外部设置有与第一膜盖180固定的第二阀盖26,弹簧座24固定在第二阀盖26内。执行机构18下部通过第二膜盖182与导阀阀体32上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执行机构18上部通过第一膜盖180与第二阀盖26底部固定连接。第一膜片184将执行机构18分隔成第一腔室183和第二腔室185。进一步地,第一托盘186上还设置有比第一托盘186尺寸要小的第三托盘187。第一膜片184下方的第一托盘186的下部还设置有装有O型密封圈190,191的垫片189,O型密封圈190设置于垫片189与第一托盘186之间,O型密封圈191设置于垫片189和导阀阀芯34的外壁之间。

执行机构18与导阀阀体32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导向套42,第二导向套42中设有第二介质通道(图未标号)。第二导向套42和导阀阀芯34套接配合,使得导阀阀芯34上下运动更稳定。

进一步地,先导机构30包括第三膜盖300、第四膜盖302以及设置在第三膜盖300和第四膜盖302之间的第二膜片304和设置在第二膜片304上下表面的第二托盘306,上下表面的第二托盘306形状相同,第二膜片304将先导机构30分隔成第三腔室303和第四腔室305。阀杆20上端穿过第一阀盖16后同时穿过先导机构30下部的第四膜盖302,并和先导机构30中的两个第二托盘306和第二膜片304固定。进一步地,第二膜片304上表面的第二托盘306的上方还设置有装有O型密封圈310,311的垫片309,O型密封圈310设置于垫片309与第二托盘306之间,O型密封圈311设置于垫片309和阀杆20的外壁之间。更进一步地,下部的第二托盘306的下方依次设置有第四托盘304和垫片312,第四托盘304的尺寸小于第二托盘306,垫片309、上表面的第二托盘306、第二膜片304、下表面的第二托盘306、第四托盘307和垫片312从上至下依次连接后通过阀杆20贯穿固定。阀杆20的中部贯穿设置在主阀阀体10中,阀杆20的下端穿过主阀阀芯部件12并与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先导机构30还包括设置在第三膜盖300下部的与阀杆20顶部固定连接的限位块308。限位块308的顶部顶靠在第三膜盖300下部,限位块308的底部位于垫片309上,阀杆20的顶部贯穿限位块308,并通过螺母将限位块308固定在阀杆20的顶部。第一阀盖16和第四膜盖302之间固定设置有导向套36,阀杆20套接在导向套36中,防止主阀阀芯部件12中的阀芯在介质冲刷的情况下中心偏离。

弹簧座24设置在调节弹簧22的顶部,并通过弹性圆柱销(图未标号)固定在第二阀盖26内。调节弹簧22的底部与第一托盘186之间还设置有弹簧底座40,弹簧底座40主要位于上表面的第一托盘186上方的第三托盘187内,用于支撑调节弹簧22,导阀阀芯34的顶部穿过弹簧底座40后通过螺母固定,为了防止泄漏,导阀阀芯34的底部与导阀阀体32的介质通道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图未标号)。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先导式泄氮阀还包括调节装置28,调节装置28设置在整个先导式泄氮阀的上部,包括调节杆280和手轮282,调节杆280依次穿过弹簧座24和第二阀盖26后顶部与手轮282连接。

进一步地,先导机构30外部设置有节流部件38,节流部件38包括节流阀(图未标号),节流部件38主要通过焊接固定在先导机构30第三膜盖300的端部,用于控制第三腔室303中气体的流出速度。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先导式泄氮阀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阀门初始状态为关闭状态,阀前压力通过导压管进入导阀阀体32,当阀前压力增大,作用在第二膜片304上的力增加,克服调节弹簧22的弹力,使导阀阀芯34开启,阀前压力进入先导机构30中的第三腔室303,产生向下的推力,克服主阀阀体10中的预紧弹簧13弹力,主阀阀芯部件12开启,系统开始泄压。当阀前压力下降到压力设定值时,导阀阀芯34关闭,先导机构30第三腔室303中的气体通过节流阀(图未标号)排出,同时在预紧弹簧13作用下主阀阀芯部件12回到关闭状态。通过调节节流阀的开度,可以调节阀门的关闭时间,防止阀门关闭时主阀阀芯部件12冲击阀座14。

结合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描述可以看出,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先导式泄氮阀即使在上游压力增量很小的情况下,也能够满足系统大流量工况,实现对系统的超压保护。

根据上述原理,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