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识别环的钢塑复合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9928发布日期:2018-11-09 21:36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识别环的钢塑复合管道。



背景技术:

通常钢塑复合管道熔接前需要先将钢塑复合压力管材与塑料管件加以紧插接,两者插接后再行电磁熔接,而是否熔接仅凭外观上观察是无法知晓的,有时管道中难免会存在未经熔接的钢塑复合压力管材与塑料管件,有时还会出现已熔接件与未熔接件(但已紧插接)的鱼目混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带有识别环的钢塑复合管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带有识别环的钢塑复合管道,包括钢塑复合压力管材、塑料管件和识别环,钢塑复合压力管材具有外塑料管层、中间钢管层和内塑料管层,塑料管件具有两个连通的连接端,各连接端制有一外环部、一内环部以及形成于外环部与内环部之间的一环状承插腔,钢塑复合压力管材插置于环状承插腔中,外塑料管层与外环部之间置有识别环,且成形于识别环端部的凸缘与外环部的端面相抵触,其改进点是在钢塑复合压力管材与塑料管件熔接时,识别环的凸缘与外环部的端面产生间隙。

外环部其端口的壁呈圆锥面,识别环是安插于外环部的端口中的,且识别环的内壁与外塑料管层的表面相适配,识别环的锥形表面与外环部其端口的壁相适配。

识别环的内壁与外塑料管层的表面相配合,并且识别环的锥形表面与外环部其端口的壁相适配,如此有利于插接部位熔融时识别环能迅速地相对于塑料管件外移,外移顺畅、阻力小,一旦熔接即形成上述间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熔接前,识别环与外环部的端面相抵触,熔接后,识别环已与外环部的端面产生了间隙,据此间隙的有无,可识别钢塑复合压力管材与塑料管件是否业已熔接连接,识别环识别功能醒目因而完全能够准确判断而不会混淆,避免因漏熔接所引起的不利后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就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塑料管件的结构图;

图3是将钢塑复合压力管材、识别环分别插置安装到塑料管件上的示意图(熔接前)。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3所示,带有识别环的钢塑复合管道,包括钢塑复合压力管材1、塑料管件2和识别环3,钢塑复合压力管材1具有外塑料管层11、中间钢管层12和内塑料管层13,塑料管件2具有两个连通的连接端,各连接端制有一个外环部21、一个内环部23以及形成于外环部21与内环部23之间的一个环状承插腔22,钢塑复合压力管材1插置于环状承插腔22中,外塑料管层11与外环部21之间置有识别环3,且成形于识别环3端部的凸缘31与外环部21的端面211相抵触,其改进点是在钢塑复合压力管材1与塑料管件2熔接时,识别环3的凸缘31与外环部21的端面211产生了间隙Q。

外环部21其端口210的壁呈圆锥面,识别环3是安插于外环部21的端口210中的,且识别环3的内壁与外塑料管层11的表面相适配,识别环3的锥形表面与外环部21其端口210的壁相适配。

具体组装、连接时,先将识别环3套到钢塑复合压力管材1上,然后把钢塑复合压力管材1插置到塑料管件2的环状承插腔22中,进而滑移并安装识别环3,借助于外力将识别环3安插于外环部21的端口210中,使识别环3的内壁、识别环3的锥形表面分别与外塑料管层11的表面、外环部21其端口210的壁紧密接触,以及使识别环3的凸缘31与外环部2的端面211相抵触。

上述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进行电磁熔接作业,在钢塑复合压力管材1的插接段所对应的塑料管件2上套装电磁感应加热器W,磁感应加热器W通电后,可使得中间钢管层12其位于环状承插腔22内的插接段自身发热,所产生的持续高温足以将插接位置对应的塑料加以熔融,熔融过程还伴随着热量朝插接位置之外传递,这迫使识别环3相对于塑料管件2产生少许移动,当冷却固化后的识别环3与塑料管件2其外环部21的端面211具有了间隙Q,钢塑复合压力管材1、塑料管件2和识别环3熔接连接成一体。

根据间隙Q的有无,可识别钢塑复合压力管材1与塑料管件2是否已经进行过熔接作业。

识别环3采用塑料材质,它是塑料识别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