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的自力式压力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5672发布日期:2018-11-30 19:11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节阀,特别涉及一种高性能的自力式压力调节阀。



背景技术:

自力式压力调节阀分为自力式压力、压差和流量调节阀三个系列。自力式压力调节阀根据取压点位置分阀前和阀后两类,取压点在阀前时,用于调节阀前压力恒定;取压点在阀后时,用于调节阀后压力恒定。当将阀前和阀后压力同时引入执行机构的气室两侧时,自力式压差调节阀可以调节调节阀两端的压力恒定,也可将安装在管道上孔板两端的压差引入薄膜执行机构的气室两侧,组成自力式流量调节阀,或用其他方式将流量检测后用自力式压差调节阀实现流量调节,自力式压力调节阀在工业上广泛应用,是一种无需外来资源,只需要被测自身压力、温度或者流量的变化,设定预先的值就能自动调节的一种控制装置,这是一种节能型的仪表,具有控制执行等多功能的仪表控制系统。它的种类可分为自力式压力(微压)调节阀、自力式(压差)流量调节阀、自力式温度调节阀。适用于城市供热、供暧及没有供电、供气又需控制的场合。

在现有的自力式压力调节阀的技术条件基础上,在调节阀的使用的范围性以及便捷性上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大部分传统调节阀在调节自身的压力变化以及自行调节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内部流通性较差,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性能的自力式压力调节阀,该设备无需外来动力,能依靠介质自身的压力变化达到自动调节和稳定压力的目的,可用于非腐蚀性气体介质的压力控制装置,设备整体采用直通式结构,相对于传统的S型流道结构具有流阻更小、压力调节稳定、可调性能好、体积小及占用空间小特点,且各部件采用模块化设计,使得设备的安装、调整与维护非常便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性能的自力式压力调节阀,包括调节阀主体,所述调节阀主体的顶端设置有反馈气压管路,所述调节阀主体的底端一侧设置有操作气源管路,所述调节阀主体上安装有引导指挥系统,所述调节阀主体的一端安装有阀体连接盖,所述阀体连接盖的顶端设置有操作气压管路,所述调节阀主体的内侧设置有阀体入口,所述阀体入口的一侧设置有阀芯套筒,所述阀芯套筒的一端内侧套接有阀芯,所述阀芯的一侧设置有阀体出口,所述调节阀主体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压板,所述连接压板的一侧设置有膜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反馈气压管路、操作气源管路和操作气压管路均与引导指挥系统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塞与调节阀主体通过压缩弹簧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阀芯套筒的外侧分别套接有螺套和密封填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性能的自力式压力调节阀,可以有效的提高调节阀的使用范围以及便捷性,该设备无需外来动力,能依靠介质自身的压力变化达到自动调节和稳定压力的目的,可用于非腐蚀性气体介质的压力控制装置,设备整体采用直通式结构,相对于传统的S型流道结构具有流阻更小、压力调节稳定、可调性能好、体积小及占用空间小的特点,且各部件采用模块化设计,使得设备的安装、调整与维护非常便利,可广泛适用于天然气采输、城市煤气以及冶金、石油化工、制氧等工业生产部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调节阀主体;2、反馈气压管路;3、操作气源管路;4、引导指挥系统;5、阀体连接盖;6、操作气压管路;7、阀体入口;8、压缩弹簧;9、阀芯套筒;10、阀芯;11、阀体出口;12、膜片;13、连接压板;14、活塞;15、螺套;16、密封填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性能的自力式压力调节阀,包括调节阀主体1,调节阀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反馈气压管路2,调节阀主体1的底端一侧设置有操作气源管路3,调节阀主体1上安装有引导指挥系统4,调节阀主体1的一端安装有阀体连接盖5,阀体连接盖5的顶端设置有操作气压管路6,调节阀主体1的内侧设置有阀体入口7,阀体入口7的一侧设置有阀芯套筒9,阀芯套筒9的一端内侧套接有阀芯10,阀芯10的一侧设置有阀体出口11,调节阀主体1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压缩弹簧8,压缩弹簧8的一端连接有活塞14,活塞14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压板13,连接压板13的一侧设置有膜片12。

进一步的,反馈气压管路2、操作气源管路3和操作气压管路6均与引导指挥系统4相连接,方便对内部气压调节使用。

活塞14与调节阀主体1通过压缩弹簧8活动连接,通过设置的压缩弹簧8可使活塞14进行活塞运动。

阀芯套筒9的外侧分别套接有螺套15和密封填料16,通过设置的螺套15和密封填料16可加强内部的密封性。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时候,以自力式减压阀阀后压力调节为例:工艺介质的阀前压力P1经过阀芯套筒9、阀芯10的节流后,变为阀后压力P2,并由系统管路上的阀后压力取样点经反馈压力管路反馈到指挥器的上膜室和主阀的弹簧室,指挥器上膜室压力与指挥器弹簧弹力的平衡关系,决定了挡板与喷嘴的相对位置,从而根据阀后压力变化向主阀发出相应的操作信号,操作信号压力由操作气压管接座经操作气压管路输入主阀并作用在主阀活塞(薄膜)上,操作信号压力与主阀弹簧弹力以及反馈信号压力的合力决定了阀芯套筒与阀芯之间的开度,从而控制了阀后压力,当阀后压力P2趋向增大时,指挥器上膜室内介质压力小于指挥器弹簧弹力,喷嘴挡板距离趋向减小,输出至主阀的操作信号压力趋向减小;同时,反馈到主阀弹簧室内的介质压力趋向增大,作用在主阀活塞(薄膜)上的操作信号压力、反馈压力和主阀弹簧弹力的合力使活塞(薄膜)带动阀芯套筒向阀芯方向移动,使阀芯套筒与阀芯间的流通面积减小,流阻增大,从而抵抗P2增大的趋势,与此相反,当阀后压力P2趋向减小时,指挥器输出的操作信号压力趋向增大,作用在主阀活塞(薄膜)上的合力使活塞(薄膜)带动阀芯套筒向离开阀芯方向移动,使阀芯套筒与阀芯间的流通面积增大,流阻变小,从而抵抗P2减小的趋势,阀芯套筒部件这种响应P2的变化趋势而产生的平衡运动将始终把阀后压力P2稳定在您的预先设定值上。

综上所述,该设备可以有效的提高调节阀的使用范围以及便捷性,该设备无需外来动力,能依靠介质自身的压力变化达到自动调节和稳定压力的目的,可用于非腐蚀性气体介质的压力控制装置,设备整体采用直通式结构,相对于传统的S型流道结构具有流阻更小、压力调节稳定、可调性能好、体积小及占用空间小等特点,且各部件采用模块化设计,使得设备的安装、调整与维护非常便利,可广泛适用于天然气采输、城市煤气以及冶金、石油化工、制氧等工业生产部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