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密止退螺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32739发布日期:2018-12-11 21:30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高精密止退螺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紧固件,具体讲是一种高精密止退螺母。



背景技术:

螺母已非常常见,其主要通过自身内腔设置的螺纹,与螺钉或螺杆配合,用于将零散的部件紧密连接在一起,起到紧固的作用。目前,螺母应用广泛,种类繁多,在手机、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等电子产品中就广泛应用到一种高精密螺母,该高精密螺母通常嵌在塑料材质的零件中。由于电子产品的体积相对较小,要求螺母的体积也要小,导致螺母与塑料零件的接触面积非常小,致使连接不紧密,一旦受到稍大的扭力或剪切力时,螺母就会脱落,给电子产品的正常使用带来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嵌入后,有效增大与塑料零件之间的接触面积,使两者紧密连接,防止脱落的高精密止退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高精密止退螺母,包括从上到下依次由上圆柱段、中圆柱段、下圆柱段、半球形部和圆盘组成的螺母本体,所述半球形部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向上延伸,依次贯穿下圆柱段、中圆柱段和上圆柱段,所述上圆柱段的直径是中圆柱段直径的1.3倍,上圆柱段的高度与中圆柱段的高度相等,所述下圆柱段的直径是中圆柱段直径的1.2倍,下圆柱段的高度是中圆柱段高度的0.8倍,所述半球形部的直径与中圆柱段的直径相等,半球形部倒立设置,所述圆盘的直径是上圆柱段直径的1.3倍,圆盘的高度是上圆柱段高度的1/4,所述上圆柱段的外壁上均布有若干第一条形凸起,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的高度与上圆柱段的高度相等,所述下圆柱段的外壁上均布有若干第二条形凸起,所述第二条形凸起的高度与下圆柱段的高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精密止退螺母,其中,所述第一条形凸起和第二条形凸起均倾斜设置,且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精密止退螺母,其中,所述第一条形凸起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15°,所述第二条形凸起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精密止退螺母,其中,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的横截面呈梯形,第二条形凸起的横截面呈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精密止退螺母,其中,所述第一条形凸起和第二条形凸起的棱角处均设有倒圆角。

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高精密止退螺母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在嵌入塑料材质的零件中后,上圆柱段、中圆柱段、下圆柱段、半球形部、圆盘以及若干第一、二条形凸起能够大大增加与塑料零件的接触面积,提高与塑料零件连接的紧密性;当受到稍大的扭力或剪切力时,第一条形凸起和第二条形凸起能够阻止本实用新型螺母的转动,起到了止转作用;在各部分的共同作用下,嵌入的螺母与塑料零件连接的会更加牢靠,达到很好的防脱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精密止退螺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高精密止退螺母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高精密止退螺母,包括从上到下依次由上圆柱段2、中圆柱段4、下圆柱段8、半球形部5和圆盘6组成的螺母本体。半球形部5上开设有螺纹孔1,螺纹孔1向上延伸,依次贯穿下圆柱段8、中圆柱段4和上圆柱段2。上圆柱段2的直径是中圆柱段4直径的1.3倍,上圆柱段2的高度与中圆柱段4的高度相等。下圆柱段8的直径是中圆柱段4直径的1.2倍,下圆柱段8的高度是中圆柱段4高度的0.8倍。半球形部5的直径与中圆柱段4的直径相等,半球形部5倒立设置。圆盘6的直径是上圆柱段2直径的1.3倍,圆盘6的高度是上圆柱段2高度的1/4。

上圆柱段2的外壁上均布有若干第一条形凸起3,第一条形凸起3的高度与上圆柱段2的高度相等;下圆柱段8的外壁上均布有若干第二条形凸起7,第二条形凸起7的高度与下圆柱段8的高度相等。

第一条形凸起3和第二条形凸起7均倾斜设置,且方向相反。第一条形凸起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15°,第二条形凸起7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5°。第一条形凸起3的横截面呈梯形,第二条形凸起7的横截面呈三角形。这种角度及横截面形状的设置可使第一条形凸起3、第二条形凸起7与塑料零件的连接效果更好,进一步起到较理想的防转作用。

第一条形凸起3和第二条形凸起7的棱角处均设有倒圆角,可使本实用新型更为圆润,避免生产时划伤工人的手指。

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在嵌入塑料材质的零件中后,上圆柱段2、中圆柱段4、下圆柱段8、半球形部5、圆盘6以及若干第一、二条形凸起3、7能够大大增加与塑料零件的接触面积,提高与塑料零件连接的紧密性;当受到稍大的扭力或剪切力时,第一条形凸起3和第二条形凸起7能够阻止本实用新型螺母的转动,起到了止转作用;在各部分的共同作用下,嵌入的螺母与塑料零件连接的会更加牢靠,达到很好的防脱落效果。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