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粘连胶管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5483发布日期:2018-11-30 19:10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防粘连胶管阀。



背景技术:

胶管阀门是在工业以及民用流体系统中,用来控制流体介质(液体、气体、粉末)流动或停止并能控制其流量的一种装置。胶管阀门的控制可采用多种传动方式,有手动、电动、液动、气动、涡轮、电磁动、电磁液动、电液动、气液动等;可以在压力、温度或其它形式传感信号的作用下,按预定的要求动作,或者不依赖传感信号而进行简单的开启或关闭,从而改变其流道面积的大小以实现其控制功能。

胶管阀门可以在含有磨损工况领域的应用:矿山(尾矿、浮选控制、排泥管线、尾矿充填、各种其他浆液);湿法冶炼(各种含颗粒粉末状的管路工艺); 电厂(FGD系统、除灰系统、煤输送、脱硫脱硝);硅砂,洗煤,化学过程(腐蚀性和磨损性介质、粉末、颗粒);钢铁、造纸、食品、水泥、节能、环保、污水处理(污泥处理、沙砾清理、原污水、石灰、炭泥)领域应用。

现有的胶管阀胶管在极端低温环境或介质结块状态下,胶管阀胶管长时间关闭后,在开启时胶管阀胶管打不开或打开不畅。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粘连胶管阀,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粘连胶管阀,包括阀壳,所述阀壳内设有夹具,所述夹具包括上夹具,所述上夹具的左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上夹具的右端设有第二通孔,穿过第一通孔设有第一拉杆,穿过第二通孔设有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的下端与第二拉杆的下端通过下夹具连接,所述第一拉杆的上端与第二拉杆的上端通过调节横杆连接,所述调节横杆的中心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孔内螺纹连接有主螺杆,所述主螺杆的上端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主螺杆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主螺杆的外螺纹方向相反,所述上夹具的上端连接有副螺杆,所述副螺杆与空腔内的内螺纹连接,所述上夹具与下夹具之间设有胶管,所述胶管的两端固定于阀壳上,所述胶管上端与上夹具之间连接有若干第一助开带,所述胶管下端与下夹具之间连接有若干第二助开带,所述第一助开带与第二助开带呈镜像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助开带与胶管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与胶管内壁胶连,胶管内壁覆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将所有第一凸块包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块采用橡胶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助开带与第二助开带均采用橡胶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助开带与上夹具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与上夹具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胶管的两端设有径向环形凸缘,所述阀壳的两端设有与所述环形凸缘相配合的法兰面。

进一步地,所述上夹具和下夹具均为圆柱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上夹具和下夹具均为平板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下夹具的左端与第一拉杆的下端焊接,下夹具的右端与第二拉杆的下端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胶管内层和外层均采用NBR橡胶,所述内层和外层之间设有加强层,所述加强层采用骨架帘子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采用胶管受压后其夹具两侧上下游部分的上下侧壁整体呈圆弧形平滑过渡,不仅弥补了传统胶管阀普遍存在阀体橡胶胶管不耐磨,使用寿命短的缺陷,同时胶管与夹具之间连接有助开带,避免了胶管上下壁胶连在一起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防粘连胶管阀助开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防粘连胶管阀的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防粘连胶管阀的轴向剖视图。

图中:1.上夹具;2.第一通孔;3.第二通孔;4.第一拉杆;5.第二拉杆;6.下夹具;7.调节横杆;8.主螺杆;9.转动手轮;10.副螺杆;11.胶管;12.环形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防粘连胶管阀,包括阀壳,所述阀壳内设有夹具,所述夹具包括上夹具1,所述上夹具1的左端设有第一通孔2,所述上夹具1的右端设有第二通孔3,穿过第一通孔2设有第一拉杆4,穿过第二通孔3设有第二拉杆5,所述第一拉杆4的下端与第二拉杆5的下端通过下夹具6连接,所述第一拉杆4的上端与第二拉杆5的上端通过调节横杆7连接,所述调节横杆7的中心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孔内螺纹连接有主螺杆8,所述主螺杆8的上端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主螺杆8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主螺杆8的外螺纹方向相反,所述上夹具1的上端连接有副螺杆10,所述副螺杆10与空腔内的内螺纹连接,所述上夹具1与下夹具6之间设有胶管11,所述胶管11的两端固定于阀壳上,所述胶管11上端与上夹具1之间连接有若干第一助开带13,所述胶管11下端与下夹具1之间连接有若干第二助开带14,所述第一助开带13与第二助开带14呈镜像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助开带13与胶管11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凸块15,所述第一凸块15与胶管11内壁胶连,胶管11内壁覆有橡胶层16,所述橡胶层16将所有第一凸块15包裹。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块15采用橡胶材质。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助开带13与第二助开带14均采用橡胶材质。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助开带13与上夹具1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二凸块17,所述第二凸块17与上夹具1通过螺栓连接。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为转动手轮9。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所述电机连接有减速器。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阀壳由呈镜像对称的两部分构成。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胶管11的两端设有径向环形凸缘12,所述阀壳的两端设有与所述环形凸缘12相配合的法兰面。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上夹具1和下夹具6均为圆柱体结构。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上夹具1和下夹具6均为平板结构。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下夹具6的左端与第一拉杆4的下端焊接,下夹具6的右端与第二拉杆5的下端焊接。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胶管11内层和外层均采用NBR橡胶,所述内层和外层之间设有加强层,所述加强层采用骨架帘子布。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在具体使用时,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粘连胶管阀,包括互相配合的阀体和阀芯,阀体是由呈镜像对称的两部分组成,阀芯包括夹具、胶管11、与夹具连接的螺杆和驱动装置,夹具包括互相配合的上夹具1和下夹具6,上夹具1和下夹具6可以均选用圆柱体结构,即杆状结构,或者是板状结构,上夹具1和下夹具6与胶管接触的截面结构相同,上夹具1的左端设有第一通孔2,上夹具1的右端设有第二通孔3,第一通孔2和第二通孔3为上下通孔,第一通孔2内穿设有第一拉杆4,第二通孔3内穿设有第二拉杆5,第一拉杆4和第二拉杆5均与上夹具1互相垂直,第一拉杆4和第二拉杆5互相平行,上夹具1可以在第一拉杆4和第二拉杆5组成的平行结构上上下行走,第一拉杆4的下端和第二拉杆5的下端通过下夹具6连接在一起,第一拉杆4的上端和第二拉杆5的上端通过调节横杆7连接在一起,第一拉杆4、第二拉杆5、下夹具6和调节横杆7形成一个方形的固定结构,调节横杆7的中心设有一个上下的通孔,通孔内设有螺纹,命名为第一螺孔,第一螺孔内配有相配合的主螺杆8,主螺杆8的内部有空腔,空腔的内壁设有内螺纹,内螺纹与主螺杆8的外螺纹方向相反,上夹具1的上端连接有副螺杆10,副螺杆10与内螺纹配合连接,主螺杆8的上端连接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可以是转动手轮9,也可以是电机,电机连接有减速器,转动手轮9即通过人力手动转动实现操作,电机是通过电机带动主螺杆8转动,通过减速器实现正反转。胶管11设置在上夹具1和下夹具6之间,胶管11的轴向与夹具垂直安装,胶管11的结构为中间的空心圆柱体结构,两端为环形凸缘12,阀体的下端设有与环形凸缘12相配合的法兰面,刚好将环形凸缘12固定于法兰面上,并由此构成胶管阀与管道进行连接时的密封,胶管11内层和外层均采用NBR橡胶,内层和外层之间设有加强层,加强层采用骨架帘子布,NBR橡胶即为丁腈橡胶,骨架帘子布承受负荷,使胶管整体能够承受巨大压力、冲击负荷和强烈震动,使用高耐磨的弹性橡胶胶管,进一步提高了胶管11的抗耐磨、撕扯、冲刷性。

在生产时,将胶管11与上夹具1或下夹具6通过助开带连接时,助开带与上夹具1或下夹具6的连接方式是,将上夹具1下侧开设有槽口,将助开带的一端与上夹具1连接安装完成后,将槽口重新焊接完整,或者将槽口通过连接件与上夹具1连接,同理实现下夹具与助开带的连接。

在胶管11上增加了助开带,助开带旨在解决极端低温环境或介质结块状态下,胶管阀胶管长时间关闭后,在开启时胶管阀胶管打不开或打开不畅的问题。本胶管阀的助开带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助开带,分别是第一助开带13和第二助开带14,第一助开带13将胶管上端与上夹具1连接,第二助开带14将胶管下端与下夹具6连接,助开带的结构为中间是橡胶材质的带条或块状结构,助开带与胶管11连接的一端设有一个凸块结构,即第一凸块15,第一凸块15也采用橡胶材质,第一凸块1设置在胶管11的内壁,与胶管11内壁胶连在一起,形成一体结构,所有第一凸块15被一层外加的橡胶层16包裹于胶管11的内壁,很薄的一层包裹层,不会影响流体的流通,橡胶层16的包括,防止流体的侵蚀,提高助开带的使用寿命,助开带的另一端与夹具连接,助开带的另一端同样设有一个凸块结构,即第二凸块17,第二凸块17设置于夹具的内侧壁,用螺栓穿过第二凸块17的夹具外壁,将二者连接在一起。

在使用时,以安装转动手轮9为例:逆时针旋转转动手轮9,副螺杆10向下运动,推动上夹具1向下挤压胶管11,胶管11逐渐形成关闭状。与此同时,调节横杆7向上运动,通过两根拉杆带动下夹具6向上挤压胶管11,上夹具1下夹具6同时压缩胶管11的横截面积,达到节流目的,直至阀门关闭。反之,顺时针旋转转动手轮9,副螺杆10带动上夹具1向上运动,调节横杆7通过主螺杆8带动下夹具6向下运动,上夹具1和下夹具6同时松开胶管11,起到打开阀门的目的,上夹具1和下夹具6向相反方向运动时,上夹具1带动胶管上端向上运动,下夹具6带动胶管下端向下运动,进而将胶管11分离开,不会存在胶管上下壁胶连在一起的问题。

由于随着主螺杆8的转动,上夹具1和下夹具6对称橡胶胶管11的轴同步相向移动或相反移动,并使橡胶胶管11轴在被挤压过程中,从沿其轴线的垂直剖面看,其被挤压部分的上下侧壁始终以以整体圆弧形与向下游侧壁平滑过渡,从而有效减轻了流体对橡胶胶管的磨损,延长了橡胶胶管的使用寿命。本耐磨胶管阀特别适用于颗粒浆体和化学介质的载体。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胶管受压后其夹具两侧上下游部分的上下侧壁整体呈圆弧形平滑过渡,不仅弥补了传统胶管阀普遍存在阀体橡胶胶管不耐磨,使用寿命短的缺陷,同时胶管与夹具之间连接有助开带,避免了胶管上下壁胶连在一起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