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振式换挡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6391发布日期:2019-02-15 21:15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振式换挡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振式换挡臂。



背景技术:

针对目前市场上的家用中小型汽车,特别是在中低端市场,由于汽车前置前驱的驱动方式布置相对简单,汽车直线行驶稳定性较好,这种布置方式的汽车已经占据当前市场主流。该种布置方式是将发动机与变速箱合装好之后整体横置于前舱,再通过传动轴实现车轮、制动器与动力总成的连接(目前市场上同样有多数四驱车型均采用横置式的布置方法)。由于横置式汽车动力总成所布置的变速箱与驾驶室有一定的距离,目前市场上的横置式变速箱基本采用的是集成在变速箱上面的换挡器外接换挡拉线与操纵杆组合来实现换挡,即:换挡杆→选换挡拉线→选换挡器→换挡拨叉。为保证换挡行程的精度,在这个动作传递的系统中,各个系统之间几乎均为刚性连接。然而,针对手动变速箱,这样的连接就导致了一个问题的出现: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由于活塞式发动机本身存在一定的扭振,这种扭振通过离合器传递到变速箱产生振动,再通过上述刚性连接传递到换挡杆,直接导致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感觉到明显的振动,影响驾驶的舒适性。针对该问题,市场上已经出现较多的售后抱怨。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变速箱在选换挡机构的换挡臂上面增加配重,其原理为:传递的过程中,振动本身存在一定的频率,配重块增加之后,部分固有频率的振动通过配重块的吸收,振动出现衰减,从而传递到拉线上面的振动得以减小。而目前市场上的变速箱所使用的换挡臂的配重均为固定重量的铸铁,且配重块与换挡臂为一体刚性式连接,这样的设计可以达到振动过滤的效果,但是由于本身为刚性连接,这样的配重所能过滤掉的振动频率范围很小,针对发动机在不同的转速所传递出的振动过滤效果也不一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振式换挡臂,目的是进一步降低变速箱处传递出的振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吸振式换挡臂,包括换挡臂和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为柔性配重块,所述吸振式换挡臂还包括设于换挡臂与柔性配重块上下两端面外侧的连接板组件,所述连接板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换挡臂和柔性配重块连接。

所述连接板组件包括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换挡臂和柔性配重块设于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且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的同侧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柔性配重块连接,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的同侧另一端与换挡臂焊接连接。

所述紧固件为连接铆钉。

所述连接板组件为柔性钢板组件。

所述柔性配重块为橡胶配重块。

所述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连接柔性配重块的一端均为扇形板结构,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连接换挡臂的一端均设有套接换挡轴的套孔。

所述扇形板结构设有三个安装孔,三个安装孔呈三角形排布,紧固件穿过安装孔使连接板组件与柔性配重块紧固连接。

所述上连接板连接换挡臂一端的上方焊接顶盖,下连接板连接换挡臂一端的下方焊接选档定位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在汽车匀速行驶,发动机输入转速稳定,振动频率恒定的情况下,可以将变速箱处传递出的振幅进一步降低;

2、在发动机转速不断变化,振动的频率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该配重可吸收的振动频率范围更大;

3、配重块与连接板使用铆钉连接,不同的变速箱可根据不同的车型,不同的发动机特性以及整车布置等其他的条件选择不同重量、不同体积的配重块与不同长度的连接板,提升换挡臂的互换性,降低开发周期以及制造成本。

以上效果达成,可以直接减小从变速箱传递到换挡拉线上面的振幅,进而减小传递到选换挡操纵杆上面的振动,提升驾驶过程中的舒适性并减小配重开发周期。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中标记为:

1、换挡臂,2、配重块,3、上连接板,4、下连接板,5、换挡轴,6、顶盖,7、连接铆钉,8、销孔,9、选档臂,10、选档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吸振式换挡臂,包括换挡臂1 和配重块2,配重块2优选为柔性配重块,该吸振式换挡臂还包括设于换挡臂1 与柔性配重块上下两端面外侧的连接板组件,连接板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换挡臂1 和柔性配重块连接。上述柔性配重块优选为橡胶配重块。

连接板组件包括上连接板3和下连接板4,换挡臂1和柔性配重块设于上连接板3与下连接板4之间,且上连接板3与下连接板4的同侧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柔性配重块连接,上连接板3与下连接板4的同侧另一端与换挡臂1焊接连接。紧固件优选为连接铆钉。连接板组件优选为柔性钢板组件。为了便于装配,使得结构设置更合理,上连接板3与下连接板4连接柔性配重块的一端均为扇形板结构,上连接板3与下连接板4连接换挡臂1的一端均设有套接换挡轴5 的套孔。具体而言,上连接板3和下连接板4均采用柔性薄钢板,扇形板结构设有三个安装孔,三个安装孔呈三角形排布,紧固件穿过安装孔使上连接板及下连接板均与柔性配重块紧固连接。换挡臂5设置销孔8,用以安装固定销,将换挡轴与换挡臂相连接。上连接板3连接换挡臂一端的上方焊接顶盖6,下连接板4连接换挡臂一端的下方焊接选档定位槽10,换挡臂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盖 6和选档定位槽10焊接连接。

上述吸振式换挡臂在安装之前,换挡臂和选档定位槽一分为二,构造明细如下:

a、配重块2置于上连接板3与下连接板4中间,上连接板3与下连接板4 使用铆钉紧固连接;

b、上连接板3与下连接板4的另一端与顶盖6、换挡臂1、选档定位槽使用工装来定位相互之间的同心度、连接板与换挡臂的角度,定位完成之后将顶盖6、上连接板3、换挡臂1、下连接板4、选档定位槽焊接为一体(上下各两条焊缝);

c、焊接完成的换挡臂与配重块总成套入选换挡轴5,使用固定销将二者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吸振式换挡臂与现有的换挡臂的配重结构截然不同,使用两层柔性薄钢板与橡胶配重块的连接方式,兼顾整车行驶过程中的抖动,柔性薄钢板同时兼顾一部分刚性,因此可称为半刚性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可以在更大的振动频率范围与振动源达到共振,同时不因为整车或动力总成的抖动而出现较大幅度的晃动,避免了与动力总成上的线束等部件产生碰撞或干涉。柔性薄钢板连接的末端使用铆钉连接一个橡胶配重块,由于橡胶本身对振动的过滤也表现出很好的效果,从变速箱内部传出的振动通过半刚性连接的钢板时被衰减,到末端的橡胶配重时被进一步吸收。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