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轮端内置润滑管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0992发布日期:2018-11-20 19:27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增压器后置机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飞轮端内置润滑管路。



背景技术:

如图1和图2所示,CW250柴油机飞轮端布置有曲轴齿轮、中间齿轮、凸轮轴传动齿轮5及调速器传动齿轮7,该齿轮系的润滑是用钢管1从机体主油道引油到飞轮端盖板8固定,然后再分配到喷嘴3和4及调速器座2,喷嘴的喷孔方向对准齿轮啮合面,以达到润滑齿轮及齿轮轴承的目的。该结构的特点是油管裸露在外,而且分配到各个部位的油管带来了密封性问题,内外管路连接时,安装困难且需涂胶,同时增加了管路的复杂性。而在增压器布置在飞轮端时,管路与增压器支架发生干涉,导致无法安装,其中11为至喷嘴3机油管,12为至调速器传动座机油管,13为至喷嘴4的机油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轮端内置润滑管路,可极大地简化250机飞轮端润滑管系,同时解决增压器后置时的干涉问题。在增压器自由端布置时,能改善飞轮端外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飞轮端内置润滑管路,包括设置在飞轮端盖板内部的润滑油管路,所述润滑油管路从主油道连接至调速器座,并通过接头体和螺栓将油管固定在调速器转动座上,所述接头体为空心结构,在所述接头体上设有若干用于润滑齿轮啮合面的喷孔。

进一步,所述螺栓为空心螺栓,所述空心螺栓上也设有若干用于润滑齿轮啮合面的喷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结构简单、易实施,操作成本低。

2.简化管路,为飞轮端布置增压器及中冷器让出空间。

3.内置管路避免了管路安装时的密封问题,同时也使外观更美观。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CW250柴油机飞轮端润滑管路的布置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柴油机飞轮端润滑管路的布置图;

图4为图3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接头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3和图4所示,从机体主油道14螺塞处取油后,通过合理布置管路,避开齿轮室内各齿轮,将润滑油管路1布置在飞轮端盖板8里面,通过空心螺栓10和接头体9将润滑油管路1固定在调速器传动座2上,再从接头体9分配机油到其他需要润滑的部位。如图5所示同时在接头体9及空心螺栓10头部打若干小孔15,孔径大小和原喷嘴喷孔保持一致,方向对准需要润滑的齿轮啮合面,达到润滑齿轮系的目的。其中12为至调速器传动座机油管。

本技术的重点在于内置润滑油管路1时,要避开各齿轮,以免发生干涉。同时,取消了原喷嘴后,需要通过在接头体9及空心螺栓10上打孔的方法来实现润滑的目的,在其他场合下,必要时,可直接在润滑油管路1上打孔,达到喷嘴的效果。

通过飞轮端内置润滑油管路1后,可取消原喷嘴及其它的连接管路。可极大地简化管路,同时让出了飞轮端盖板8外的空间,在CW250柴油机增压器飞轮端布置时,不必考虑飞轮端润滑油管路1的干涉,而且润滑油管路1隐藏后,柴油机外观更好看。在实际试验中,经过耐久及可靠性试验,未出现任何问题,达到了本设计的目的。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