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吊塔、吊桥关节制动装置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4975发布日期:2019-05-21 20:46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吊塔、吊桥关节制动装置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吊塔、吊桥关节制动装置改良结构,该技术属于辅助医疗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医院手术室、ICU重症监护室和急诊室所配备的医用吊塔、吊桥,一般都是采用电磁制动或气动制动或阻尼方式制动,来防止塔体漂移,但上述制动方式存在不少缺陷:如气动制动虽然结构简单,但必须配备相应动力气源,而气源必须设在远离病房的气泵房,因此配套使用成本太高,且气源管道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同时气源难以保障全天候不间断供应;电磁制动虽然使用方便,但其结构复杂,导致制动关节体积大,制造成本相应较高;阻尼方式制动虽然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制动稳定性差,使用很不灵活。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吊塔、吊桥关节制动装置改良结构,该制动装置采用电动驱动,并利用现有医用吊塔、吊桥关节的隐蔽空间设置,使其体积小,结构简单,功耗低,使用简便,制造和使用成本更低,制动稳定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

一种医用吊塔、吊桥关节制动装置改良结构,包括关节内圈、外套连接于关节内圈的关节外圈,所述关节内圈与关节外圈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其特征是:所述关节内圈一端并位于关节外圈一端内侧设有刹车机构,所述刹车机构由两个相对的“C”形构造刹车圈构成,所述两个刹车圈对应关节外圈的一侧分别设有摩擦片,所述两个刹车圈的一个相对端部之间设有固定于关节内圈的支承轴,另一相对的端部之间设有与电动驱动机构连接的控制杆,通过电动驱动机构驱动控制杆转动调节两个刹车圈一相对端部之间的距离,两个刹车圈通过支承轴在关节外圈内侧径向移动,使摩擦片与关节外圈内侧紧贴或分离。

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杆穿设所述关节内圈至两个所述刹车圈的一个相对端部之间,所述控制杆主体为圆柱体构造,其位于所述两个刹车圈相对端部之间的一端为椭圆构造。

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杆与电动驱动机构之间采用连杆连接驱动,或采用齿合连接驱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还提供一种医用吊塔、吊桥关节制动装置改良结构,包括关节内圈、外套连接于关节内圈的关节外圈,所述关节内圈与关节外圈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其特征是:所述关节内圈一端并位于关节外圈一端内侧设有刹车机构,所述刹车机构由两个相对的“C”形构造刹车圈构成,所述两个刹车圈对应关节外圈的一侧分别设有摩擦片,所述两个刹车圈的两个相对的端部之间分别设有控制杆,两个所述控制杆与电动驱动机构连接驱动,通过电动驱动机构驱动两个控制杆转动调节两个刹车圈的两个相对端部之间的距离,两个刹车圈在关节外圈内侧径向移动,使摩擦片与关节外圈内侧紧贴或分离。

本技术方案中,两个所述控制杆分别穿设所述关节内圈至所述两个刹车圈的两个相对的端部之间,两个所述控制杆主体为圆柱体构造,其位于所述两个刹车圈相对的端部之间的一端为椭圆构造。

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杆与电动驱动机构之间采用连杆连接驱动,或采用齿合连接驱动。

本实用新型是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其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1、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刹车机构设在关节内圈一端并位于关节外圈一端内侧面,这样就充分利用了现有医用吊塔、吊桥关节的隐蔽空间,有效地减少了该制动装置占用吊塔、吊桥关节的空间位置,使其整体体积更小,结构更加简单,相应制造成本更低。

2、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制动所需动力为电动驱动,刹车机构由两个相对的“C”形构造的刹车圈构成,在两个刹车圈对应关节外圈的一侧分别设有摩擦片,通过电动驱动机构驱动控制杆转动调节两个刹车圈一相对端部之间的距离,两个刹车圈通过支承轴在关节外圈内侧径向移动,使摩擦片与关节外圈内侧紧贴或分离,其结构简单,功耗低,使用建设成本更低,灵活方便,且制动稳定性好,刹车机构的使用寿命更长,能保障全天候的使用需要,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与上、下横臂装配状态横截面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单元结构制动状态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向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E-E线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单元结构非制动状态横截面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向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D向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与上、下横臂装配状态的第二关节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E-E线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与下横臂装配状态的第三关节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F向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1-电动驱动机构、2-连接杆、3-控制杆、4-刹车圈、5-摩擦片、6-关节外圈、7-关节内圈、8-关节法兰、9-上横臂、10-下横臂、11-关节垫圈、12-支承轴、13-吊管座、Ⅰ-第一关节、Ⅱ-第二关节、Ⅲ-第三关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

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构成:由电动驱动机构1、连接杆2、控制杆3、刹车圈4、摩擦片5、关节外圈6、关节内圈7、关节法兰8、上横臂9、下横臂10、关节垫圈11、支承轴12、吊管座13、第一关节Ⅰ、第二关节Ⅱ、第三关节Ⅲ及连接构件和紧固件装配构成。

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特点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一种医用吊塔、吊桥关节制动装置改良结构,包括关节内圈7、外套连接于关节内圈的关节外圈6,所述关节内圈与关节外圈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其特征是:所述关节内圈7一端并位于关节外圈6一端内侧设有刹车机构,所述刹车机构由两个相对的“C”形构造刹车圈4构成,所述两个刹车圈对应关节外圈的一侧分别设有摩擦片5,所述两个刹车圈的一个相对端部之间设有固定于关节内圈的支承轴12,另一相对的端部之间设有与电动驱动机构1连接的控制杆3,通过电动驱动机构驱动控制杆转动调节两个刹车圈一相对端部之间的距离,两个刹车圈通过支承轴在关节外圈内侧径向移动,使摩擦片与关节外圈内侧紧贴或分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杆3穿设所述关节内圈7至两个所述刹车圈4的一个相对端部之间,所述控制杆3主体为圆柱体构造,其位于所述两个刹车圈相对端部之间的一端为椭圆构造。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杆3与电动驱动机构1之间采用连杆连接驱动,或采用齿合连接驱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一种医用吊塔、吊桥关节制动装置改良结构,包括关节内圈7、外套连接于关节内圈的关节外圈6,所述关节内圈与关节外圈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其特征是:所述关节内圈7一端并位于关节外圈6一端内侧设有刹车机构,所述刹车机构由两个相对的“C”形构造刹车圈4构成,所述两个刹车圈对应关节外圈的一侧分别设有摩擦片5,所述两个刹车圈的两个相对的端部之间分别设有控制杆3,两个所述控制杆与电动驱动机构1连接驱动,通过电动驱动机构驱动两个控制杆转动调节两个刹车圈的两个相对端部之间的距离,两个刹车圈在关节外圈内侧径向移动,使摩擦片与关节外圈内侧紧贴或分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控制杆3分别穿设所述关节内圈7至两个刹车圈4的两个相对的端部之间,两个控制杆3主体为圆柱体构造,其位于两个刹车圈相对的端部之间的一端为椭圆构造。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杆3与电动驱动机构1之间采用连杆连接驱动,或采用齿合连接驱动。

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8、图9、图10、图11,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与上、下横臂装配时的具体实施结构,如图所示,在上横臂9的一端上方通过第一关节Ⅰ与天花板连接,上横臂9另一端通过第二关节Ⅱ与下横臂10连接,下横臂10另一端通过第三关节Ⅲ与相应医疗设备连接;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第一关节Ⅰ包括关节内圈7,外套连接于关节内圈的关节外圈6,关节内圈与关节外圈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关节外圈6能沿关节内圈7外侧面作同轴转动,固定连接关节内圈7上端并与天花板连接的关节法兰8,关节外圈6下端通过吊管座13与上横臂9一端上部连接,刹车机构设在关节内圈7一端并位于关节外圈6一端内侧,刹车机构由两个相对的“C”形构造的刹车圈4构成,摩擦片5分别设在两个刹车圈4对应关节外圈6的一侧,支承轴12固定于关节内圈7并设在两个刹车圈4的一个相对端部之间,通过连接杆2与电动驱动机构1连接的控制杆3分别贯穿关节法兰8、关节内圈7使其椭圆构造的一端位于两个刹车圈4另一相对端部之间,电动驱动机构1固装于关节法兰8,这样,当上横臂9需要制动时电动驱动机构1通过连接杆2带动控制杆3旋转,控制杆3椭圆端的较宽两侧与两个刹车圈4的一个相对端部之间的两端面接触,扩大两端面之间的距离,两个刹车圈4的另一相对端部的两个端面在支承轴12的配合下,使两个刹车圈4分别向关节外圈6的内侧面移动,直至摩擦片5与关节外圈6的内侧面紧贴,从而制动关节外圈6,与其连接的吊管座13与上横臂9随之一同制动,当上横臂9需要移动时电动驱动机构1通过连接杆2带动控制杆3旋转,控制杆3椭圆端的较窄两侧与两个刹车圈的一个相对端部之间的两端面接触,缩短两端面之间的距离,两个刹车圈4的另一相对端部的两个端面在支承轴12的配合下,使两个刹车圈4分别向关节外圈6的内向移动,直至摩擦片5与关节外圈6的内侧面分离,从而关节外圈6能沿关节内圈7外侧作同轴转动,与其连接的吊管座13与上横臂9随之能一同转动;

如图1、图8、图9所示,第二关节Ⅱ包括关节内圈7,外套连接于关节内圈的关节外圈6,关节内圈与关节外圈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关节内圈7能沿关节外圈6内侧作同轴转动,关节外圈6上端与上横臂9一端下部固定连接,关节内圈7下端通过关节垫圈11与下横臂10一端上部固定连接,刹车机构设在关节内圈7一端并位于关节外圈6一端内侧,刹车机构由两个相对的“C”形构造的刹车圈4构成,摩擦片5分别设在两个刹车圈4对应关节外圈6的一侧,支承轴12固定于关节内圈7并设在两个刹车圈4的一个相对端部之间,通过连接杆2与电动驱动机构1连接的控制杆3分别贯穿关节垫圈11、关节内圈7使其椭圆构造的一端位于两个刹车圈4另一相对端部之间,电动驱动机构1固装于下横臂10,这样,当下横臂10需要制动时电动驱动机构1通过连接杆2带动控制杆3旋转,控制杆3椭圆端的较宽两侧与两个刹车圈4的一个相对端部之间的两端面接触,扩大两端面之间的距离,两个刹车圈4的另一相对端部的两个端面在支承轴12的配合下,使两个刹车圈4分别向关节外圈6的内侧面移动,直至摩擦片5与关节外圈6的内侧面紧贴,在刹车圈4及摩擦片5的配合下制动关节内圈7,与其连接的关节垫圈11与下横臂10随之一同制动,当下横臂10需要移动时电动驱动机构1通过连接杆2带动控制杆3旋转,控制杆3椭圆端的较窄两侧与两个刹车圈4的一个相对端部之间的两端面接触,缩短两端面之间的距离,两个刹车圈4的另一相对端部的两个端面在支承轴12的配合下,使两个刹车圈4分别向关节外圈6的内向移动,直至摩擦片5与关节外圈6的内侧面分离,从而关节内圈7能沿关节外圈6内侧作同轴转动,与其连接的关节垫圈11与下横臂10随之能一同转动;

如图1、图10、图11所示,第三关节Ⅲ包括关节内圈7,外套连接于关节内圈的关节外圈6,关节内圈与关节外圈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关节外圈6能沿关节内圈7外侧作同轴转动,关节内圈7上端与下横臂10一端下部固定连接,关节外圈6下端与相应的医疗设备连接,刹车机构设在关节内圈7一端并位于关节外圈6一端内侧,刹车机构由两个相对的“C”形构造的刹车圈4构成,摩擦片5分别设在两个刹车圈4对应关节外圈6的一侧,支承轴12固定于关节内圈7并设在两个刹车圈4的一个相对端部之间,电动驱动机构1安装在下横臂10一端上部,通过连接杆2与电动驱动机构1连接的控制杆3分别贯穿下横臂10、关节内圈7使其椭圆构造的一端位于两个刹车圈4另一相对端部之间,这样,当相应的医疗设备需要制动时电动驱动机构1通过连接杆2带动控制杆3旋转,控制杆3椭圆端的较宽两侧与两个刹车圈4的一个相对端部之间的两端面接触,扩大两端面之间的距离,两个刹车圈4的另一相对端部的两个端面在支承轴12的配合下,使两个刹车圈4分别向关节外圈6的内侧面移动,直至摩擦片5与关节外圈6的内侧面紧贴,从而制动关节外圈6,与其连接的相应医疗设备随之一同制动,当相应的医疗设备需要移动时电动驱动机构1通过连接杆2带动控制杆3旋转,控制杆3椭圆端的较窄两侧与两个刹车圈4的一个相对端部之间的两端面接触,缩短两端面之间的距离,两个刹车圈4的另一相对端部的两个端面在支承轴12的配合下,使两个刹车圈4分别向关节外圈6的内向移动,直至摩擦片5与关节外圈6的内侧面分离,从而关节外圈6能沿关节内圈7外侧作同轴转动,与其连接的相应的医疗设备随之能一同转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了详细描述说明,但还存在有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替换,变形和等同实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有多种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和设备的其它途径,应当理解为包含所有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所有这种替换、变形和等同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